四面楚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面楚歌
- 外文名: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and completely i...
- 注音:sì miàn chǔ gē
- 釋義: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成語解釋,典故出處,英文翻譯,成語資料,成語故事,
成語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典故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語舉例: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英文翻譯
be utterly isolated
成語資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楚,不能讀作“cǔ”。
成語辨形:楚,不能寫作“觸”。
成語辨析:見“腹背受敵”。
成語謎面:烏江岸上困霸王
歇後語: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楚,不能讀作“cǔ”。
成語辨形:楚,不能寫作“觸”。
成語辨析:見“腹背受敵”。
成語謎面:烏江岸上困霸王
歇後語: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近義詞:腹背受敵、山窮水盡
反義詞: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成語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