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棧道:在懸崖上鑿孔架設木樁、鋪上木板建成的窄路。陳倉: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指劉邦去漢中的途中燒絕了棧道,向項羽表示無意東歸與之爭奪天下。數月後,劉邦出兵反擊。派少量軍兵去修復棧道,裝作準備通過棧道出兵,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實際上他卻率部繞道襲擊陳倉,攻敵不備,占領了關中。後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指在表面上用某一行動迷惑對方,但在暗中卻採取另一種行動達到目的。也指暗中進行某種活動。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分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 近義詞:聲東擊西、明爭暗鬥 
  • 反義詞明目張胆明火執杖
  • 注音字母:ㄇㄧㄥˊ ㄒㄧㄡ ㄓㄢˋ ㄉㄠˋ ㄢˋ ㄉㄨˋ ㄔㄣˊ ㄘㄤ
  •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 語法結構:複句式
  • 語法屬性:作賓語、定語、分句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候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時,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鹹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衍生典故
元·無名氏《暗渡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把守。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成語故事

公元前二O六年初,劉邦率領十萬起義軍逼向秦都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王朝就此滅亡。項羽見劉邦先入鹹陽,非常不滿,在劉邦大軍退去後,率領四十萬大軍進入鹹陽。他依仗兵多將廣,自封西楚霸王,而將劉邦封為管轄偏僻的巴蜀、漢中地區(今四川和陝西南部)的漢王。與此同時,把富庶的關中地區分封給三個投降的秦將,以阻止劉邦重進關中。劉邦因自己的兵力抵不過項羽,只好接受封號,前去自己的都城南鄭(今屬陝西)。途中謀士張良向他建議,為了防止諸侯軍的偷襲和麻痹項羽,把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掉,以表示不再回到關中。劉邦照張良的話做了,項羽果然安下心來。同年八月,劉邦抓住有人起兵反對項羽的機會,出兵進關。他採取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出幾百名軍士去修復棧道,裝出要通過棧道進擊的樣子。把守關中的秦降將章邯得知訊息後,冷笑說:“當初劉邦燒了棧道,結果反而阻礙自己進關。現在只派幾百人去修復,不知修到何年何月哩!其實,明里修棧道是為了迷惑對方,暗裡進兵陳倉才是真正的目的。韓信在派人修棧道的同時,親自率領大軍、從故道迅速進到陳倉,攻下了這座城池。章邯得知陳倉失守,大驚失色,急忙領兵去救,但已經來不及了。韓信乘勝東進、關中百姓紛紛回響。後來,漢軍終於重新進入鹹陽,為戰勝項羽、建立漢王朝奠定了基礎。

成語寓意

兵不厭詐,以假亂真是軍事對決中常用的計謀。暗渡陳倉的智慧點就在於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做一件事,實際上自己卻暗中在做另一件事。然而暗渡陳倉的成功率雖然較大,但卻要花費多倍的努力,只有不讓對手看出破綻,才能順理成章以假亂真地實現自己的企圖。用假象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成語告訴人們,聲東擊西、出奇制勝,在時機未成熟時,有時暗中行動,比明槍明火的與競爭對手交火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指劉邦去漢中途中將所經棧道焚毀,表示不再回關中,以消除項羽疑心;爾後繞道出兵,在陳倉擊破章邯軍,復歸鹹陽之事。後以此比喻從正面迷惑對方,暗地進行突然襲擊。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分句。
運用示例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定三秦,動取五國。”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九回:“自己不好開口,卻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說定了我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