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胆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是:míng mù zhāng dǎn,
釋義:睜開眼睛放開膽量做事。原意指有膽識,敢做敢為。
後演變為無所顧忌,膽大妄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目張胆
- 外文名:in a flagrant way [manner];before one's ve...
- 拼音:míng mù zhāng dǎn
- 解釋:睜開眼睛放開膽量做事
- 出處:《晉書·王敦傳》
成語,拼音,引證解釋,用法,詞語辨析,成語辨析,成語典故,
成語
明目張胆
拼音
míng mù zhāng dǎn
引證解釋
1、形容有膽識,敢作敢為。
《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胆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朱子語類》卷五一:“自入 春秋 以來二百四十年間,那時猶自可整頓,不知 周 之子孫何故都無一人能明目張胆出來整頓。”
《花月痕》第四六回:“臣私自憤懣,急欲明目張胆,為我皇上陳之。”
2、形容公開作惡,無所畏忌。
《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後來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明目張胆的把那活人殺吃。”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近則明目張胆,烈日當空,亦或現魍魎之相。”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二:“ 日本 人圖謀侵略 中國 的野心一天一天地明目張胆起來了。”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肆無忌憚
詞語辨析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明火執杖、堂而皇之
【相反詞】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歇後語】大白天打劫;提著燈籠行竊
成語辨析
【正音】張;不能讀作“zhànɡ”。
【辨形】張;不能寫作“仗”。
【辨義】明火執仗和“明目張胆”;都形容毫無顧忌地公開做壞事。但明火執仗偏重在“十分公開;毫不隱蔽”;“明目張胆”偏重“非常大膽;肆無忌憚。”
近義詞:明火執仗 所行無忌 堂堂皇皇 行所無忌 肆無忌憚
成語典故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謙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裡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胆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么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