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建為人隆眉廣額,龍睛虎視,機略拳勇,出於
流輩。據說他的祖祖輩輩都是做餅師的。
王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又因排行第八,故被鄉人稱為“
賊王八”。後來,王建犯罪入獄,被獄吏偷偷放走,藏匿在
武當山上。武當山僧人處洪遇到王建,相面驚奇說:“子骨法甚貴,盍(何不)從軍自求
豹變?”指點他前去投軍。王建於是到
忠武軍(今河南
淮陽區)從軍,後節度使
杜審權提拔他為
列校,從征
王仙芝有功。
護駕有功
中和三年(883年)六月,
楊復光病逝,鹿晏弘率王建等都頭前往
巴蜀迎駕,沿途擴充兵力,並行剽掠。
中和四年(884年)三月,鹿晏弘行至
興元(今陝西漢中)後,驅逐
山南西道節度使牛勗,自稱
留後。唐僖宗任命鹿晏弘為山南西道節度使,王建等人皆領
刺史,但不赴任。後來,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被權宦十軍
觀軍容使田令孜收買,與鹿晏弘等分道揚鑣。他們領兵入蜀,在
利州三泉縣迎駕迴鑾長安的唐僖宗,
田令孜收他們為養子。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
衛將軍。
光啟元年(885年),唐僖宗返回長安,命王建等人統領
神策軍,宿衛宮中。年底,河中節度使
王重榮因與田令孜爭鹽池,聯合河東軍進犯長安,唐僖宗逃往
鳳翔(今陝西鳳翔),不久又被田令孜挾持逃往興元。王建被任命為
清道使,並負責保護
玉璽。逃亡途中,山中棧道被燒毀,王建拉著僖宗的馬,冒著煙火突圍而出。在休息時,唐僖宗枕著王建的腿睡著了,醒來後,又將自己的御衣賜給王建。
光啟二年(886年)三月,唐僖宗到了興元後,命王建遙領
壁州(今四川
通江)刺史,開創了將帥遙領州鎮的先河。
初入蜀中
隨著唐僖宗再次流亡,田令孜成為眾矢之的,他因擔心僖宗加罪,要求擔任西川監軍,前往成都依附任西川
節度使的同母弟弟
陳敬瑄,並推薦樞密使
楊復恭擔任觀軍容使。楊復恭上台後就排斥田令孜的黨羽,王建因為是田令孜的養子,被外放為
利州(今四川廣元)刺史。
光啟三年(887年),山南西道節度使
楊守亮對王建十分忌憚,屢次召他前往興元,王建都沒有聽從。後來,王建在龍州司倉
周庠的建議下,招募八千士兵,順嘉陵江襲擊
閬州(今四川閬中),並驅逐閬州刺史楊茂實,自稱閬州
防禦使。王建在閬州招兵買馬,擴張勢力,並在牙將
張虔裕、部將
綦母諫的勸說下,網羅人才,善待百姓,堅守尊奉唐室的大義名分。
攻打敬瑄
王建與
東川節度使顧彥朗曾同在神策軍中,關係很好,陳敬瑄對此非常忌憚,害怕他們二人圖謀
西川,並問計于田令孜。田令孜道:“王建是我的兒子,我只要寫一封信,就能把他叫來。”陳敬瑄大喜,派人拿著田令孜的書信去召王建前來。
王建得信後,非常高興,到
梓州(今四川
三台)面見顧彥朗,道:“父親召我前去,我也想到成都去見陳公,向他求取一個藩鎮的位置。”並將家眷託付給顧彥朗,自率精兵二千西去成都。誰知王建剛剛行到
鹿頭關(今四川德陽東北),陳敬瑄在幕僚李乂的勸說下又後悔了,命王建返回閬州,並加強城池防禦。王建大怒,攻破鹿頭關,敗漢州刺史張頊於
綿竹,奪取
漢州(今四川廣漢)。
王建又進軍學射山,擊敗西川偏將句惟立,一舉攻取
德陽。陳敬瑄遣使責問王建,王建道:“父親召我前來,半路又命我回去,顧公一定會懷疑我,我已經沒辦法了。”表示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不久,顧彥朗任命弟弟
顧彥暉為漢州刺史,出兵幫助王建,圍攻成都。顧彥暉圍攻成都三日,見無法破城,便返回漢州。
不久,
唐昭宗即位,命左
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和協使,下詔令顧彥朗罷兵停戰。顧彥朗則要求朝廷另派大臣鎮守蜀地,並為王建求取節度使的官職。
奪取西川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進攻
彭州,並大掠西川十二州。唐昭宗任命宰相
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同時將西川的
邛州(今
邛崍)、
蜀州(今崇州)、
黎州(今
漢源北)、
雅州(今
雅安)劃為
永平軍,治邛州,任命王建為永平軍節度使。
陳敬瑄不肯奉詔,唐昭宗便派韋昭度與顧彥朗出兵討伐,又任命王建為招討牙內
都指揮使。龍紀元年(889年),王建大破
眉州(今
眉山)刺史
山行章於新繁(今
新都區新繁鎮),虜獲萬餘人,伏屍四十里,又擊敗屯守
彭州的威戎節度使
楊晟和山行章的五萬援軍。陳敬瑄再次發兵七萬增援山行章,兩軍相持百餘日。王建再敗山行章於
廣都(今雙流),山行章請降。
大順元年(890年),圍攻成都,王建侍奉韋昭度十分小心。
簡州(今簡陽西)、
資州(今資中)、
嘉州(今樂山)、
戎州(今宜賓)、雅州、邛州、蜀州前後來降。
韋昭度率兵圍攻成都三年,且聚兵十餘萬,難以破城,朝廷有意休兵。大順二年(891年)三月,唐昭宗下詔恢復陳敬瑄官爵,令顧彥朗、王建罷返回鎮地。
王建接到詔書後,不願罷兵,上表請求繼續攻城。王建又勸韋昭度道:“關東各
藩鎮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您還是回朝做宰相吧,這裡交給我就可以了。”韋昭度猶豫不決。王建又命士兵殺死韋昭度的親兵,並道:“士兵們餓了,要吃人肉!”韋昭度嚇壞了,將
符節留給王建,任命其為知三使留後兼行營
招討使,自己當天就返回京師。韋昭度走後,王建派兵扼守劍門(今
劍閣北),切斷了中原與兩川地區的聯繫。
此後,王建將成都團團圍住。田令孜登上城頭對王建道:“我與您這么好的關係,怎么到了這個地步!”王建道:“我和您的父子之恩,怎么能忘!但我可是奉皇帝之命,討伐不聽詔令的人!”田令孜無奈,當夜進入王建軍營,交出西川節度觀察牌印。次日,陳敬瑄開門投降,王建入城,自稱
留後,時為大順二年(891年)八月二十六日。王建將陳敬瑄送往雅州,又任命田令孜為監軍,但王建屢次請求朝廷殺此二人,朝廷不許,王建便於景福二年(893年)四月找藉口把這兩人殺了。
大順二年(891年)十月初六日,唐昭宗正式任命王建為檢校
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觀察處置雲南八國招撫等使。
王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納直言,好施樂士,謙恭簡素,用人各盡其才。但猜忌好殺,諸將有功者,多因事被誅。
吞併東川
王建攻陷成都一個月後,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病逝,其弟
顧彥暉繼任。十二月,唐昭宗命宦官宗道弼(一作宋道弼)為使,賜顧彥暉
旌節。
綿州(今
綿陽)刺史常厚(
楊守厚)拘押宗道弼,並攻打
梓州(今
三台)。王建得知後派建遣李簡、華洪(即
王宗滌)等人討伐常厚。此時的王建已有吞併東川之心,對李簡等人道:“你們擊破常厚,顧彥暉一定會犒軍,到時候把他一起拿下。”李簡等人在鐘陽擊敗常厚,奪回旌節,讓宗道弼將其送到顧彥暉處。顧彥暉得到旌節後,卻因王建養子
王宗弼的通風報信而稱病不肯犒軍,王建的計畫落空。
乾寧二年(895年),邠寧節度使
王行瑜、鎮國節度使
韓建、鳳翔節度使
李茂貞聯合進逼京師,誅殺宰相
韋昭度、
李溪,並謀廢唐昭宗。
李克用在河東起兵勤王,王建也派簡州刺史王宗瑤帶兵救駕。同年,王建以顧彥暉不出兵為由,命王宗滌討伐
東川。不久,王宗滌在楸林擊敗顧彥暉,斬殺敵將羅璋,進圍梓州。
乾寧三年(896年),王建在唐昭宗的詔令下,罷兵返回成都。同年七月,李茂貞再次進犯京師,燒毀宮殿,唐昭宗逃往
華州(今陝西
華州區)。王建得知後,上表請求皇帝遷都成都。不久。王建被任命為鳳翔西面行營招討使,討伐李茂貞。
乾寧四年(897年),王建再次命王宗滌攻打東川,又命王宗謹攻打鳳翔。不久,王建命王宗侃取
渝州、王宗阮取瀘州,開通
峽路。
同年五月,王建親自率兵攻打東川。不久,唐昭宗任命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使,詔令王建罷兵。王建不肯奉詔。唐昭宗貶王建為
南州刺史,任命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李茂貞拒絕接受任命,唐昭宗只得恢復王建官爵。十月,梓州城破,顧彥暉自殺,王建任命王宗滌為東川留後。
加封蜀王
光化三年(900年),王建兼任
中書令,東川、信武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賜爵琅琊王。
天復元年(901年),王建被改封為西平王。同年,宦官
韓全誨將唐昭宗劫持到鳳翔,被梁兵圍在城中。李茂貞堅守不住,打算求和。王建暗中派人勸說李茂貞,讓其堅守城池,並稱自己會出兵救援。不久,王建派
王宗滌攻取
興元。
天復二年(902年),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歸降王建,王建終於得以兼併
山南西道。
天復三年(903年),荊南節度使
成汭兵敗身死,王建趁機奪取
夔州(今重慶奉節東)、
施州(今湖北恩施)、
忠州(今重慶忠縣)和
萬州(今重慶
萬州區)。八月,王建被封為守司徒,進爵蜀王。
天復四年(904年),王建與李茂貞修好,將女兒(即
普慈公主)嫁給李茂貞的侄子李繼崇。八月,朱溫弒唐昭宗,立
唐哀帝,並遷都洛陽,改元天祐。但王建仍使用天復年號,並在成都設立行台,自行任命官員。
天復六年(906年),王建取
歸州(今湖北
秭歸縣),占有三峽之地。
開國稱帝
天復七年(907年),
朱溫篡位,建立
後梁。王建不承認後梁的正統性,並傳檄天下,要聯合各藩鎮討伐朱溫。但是,各藩鎮都知道王建的真實用意,無人回響。王建又打算稱帝,並寫信給晉王
李克用,主張二人“各帝一方”,李克用沒有同意。與此同時,兩川之地不斷有祥瑞出現。
同年九月,王建召集將佐,商議稱帝之事,眾將都勸道:“大王雖然忠於唐朝,但是唐朝已經滅亡,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啊!”於是,王建率領官員、百姓痛哭三日,隨後於九月二十五日即皇帝位,國號大蜀,並大封百官、諸子。
翌年正月,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然後大赦境內,改元武成。同年六月,王建加
尊號為英武睿聖皇帝,並立次子
王宗懿為皇太子。
武成二年(909年),王建頒行《永昌歷》。
永平元年(911年)正月,
普慈公主與丈夫李繼崇不和,要求返回成都,王建便把公主召回。李茂貞大怒,發兵攻打蜀國邊境。王建命
王宗侃、
王宗佑等人討伐岐國。王宗侃在青泥戰敗,被圍困在西縣。王建親自出征,岐軍方才退去。
永平二年(912年),王建因擊退李茂貞入侵而受尊號為英武睿聖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同年五月,朱溫派
光祿卿盧玭出使蜀國,並在書信中稱其為兄。
晚年去世
永平三年(913年)七月初七,寵臣
唐道襲因與太子
王元膺(即
王宗懿)不和,對王建誣稱太子謀反。次日,王元膺屬下驚懼之下,發動兵變,殺死唐道襲。王建派兵鎮壓,王元膺逃到民間,藏匿起來。後王元膺被人認出,被衛兵殺害。王建乃廢王元膺為庶人。太子之位空缺後,大臣
潘炕屢請立儲,王建本來想在“類己”的雅王
王宗輅和“才敏”的信王
王宗傑中選擇一人為儲。徐賢妃謀求自己的兒子鄭王
王宗衍當太子,便讓飛龍使
唐文扆嗾使中書侍郎
張格上表請立王宗衍,張格還聯絡
王宗侃以下群臣署名。王建讓人給諸子看相,看相的人也被收買,說“鄭王相最貴”,王建雖深知“宗衍幼懦”,不能當大任,但見群臣聯名,以為王宗衍是眾望所歸,便不得已同意,於十月二十六日立王宗衍為太子。
永平五年(915年),王建興建扶天閣,並將功臣畫像掛在閣中。
通正元年(916年)十二月,王建改國號為“大漢”,改明年為天漢元年。
天漢元年(917年)十一月,王建祭天時發生“大風拔木”的凶兆,翌年正月初一日恢復“大蜀”國號。
王建雖立了太子,但一直為太子能否繼承其基業而苦惱。有一天,他經過
夾城,聽到太子王衍與諸王鬥雞擊球喧呼之聲,嘆道:“吾百戰以立基業,此輩其能守之乎!”於是厭惡張格,但因徐賢妃庇護張格,最終不能罷免他。信王王宗傑有才略,屢陳時政,王建認為他很賢能,遂萌生易儲之意。
光天元年(918年)二月二十日,王宗傑暴死,王建對此深感懷疑。同年五月,王建病重,召大臣入寢殿,傳遺命說:“太子仁弱,朕不能違諸公之請,逾次而立之。若其不堪大業,可置諸別宮,幸勿殺之。但王氏子弟,諸公擇而輔之。徐妃兄弟,止可優其祿位,慎勿使之掌兵預政,以全其宗族。”六月初一日,王建病故,終年七十二歲,廟號高祖,諡號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於
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繼位,改名
王衍。
為政舉措
政治
王建尊重人才、知人善任,並不拘一格選用人才,選拔書生王先成、布衣李景、道士
杜光庭、僧人
貫休等人,並任用文學家
韋莊為相。不論三教九流,有才者王建皆用其長。
王建稱帝後,尤其善待文士,身邊侍從認為他禮遇太過。王建道:“你們知道什麼,我以前在神策軍時,負責宮中守衛,看到唐朝皇帝對待
翰林學士的態度比一般人的朋友關係還要親密,如今的我對待文士只是唐朝皇帝的百分之一,又怎么能說過分呢!”
但後期王建為了防範篡位,冤殺了戰功顯赫、深得民心的
王宗滌和投奔前蜀的勇將
劉知俊,猜忌迫害有識之士,加速統治集團的腐朽程度;又多內寵,重用宦官,導致前蜀內部矛盾尖銳。
王建注意吏治整頓,嚴懲貪贓不法,對跟隨入蜀的功臣武將的不法行為也能處以嚴懲。義子
王宗佶屢立戰功,官至晉公、
中書令,自恃功高,結黨營私。被罷相之後圖謀謀反,被王建命衛士撲殺。義子
王宗訓任
武泰軍節度使,鎮守
黔州(今重慶
彭水),恃恩貪暴,驕縱逾制,被王建命衛士撲殺。但是官吏貪污腐化仍然成風,集王
王宗翰好蓄姬妾,性格殘虐吝嗇,任刺史時甚至殺人奪田;義子
王宗黯任
寧江軍節度使,每逢生日必向屬縣索賄。王建本人大修宮殿,地方官員投其所好,屢言出現祥瑞,助長享樂腐化之風。
經濟
王建政權原本向百姓徵收重稅,後聽從
馮涓的建議,減輕賦稅,又招募流亡,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使前蜀成為當時社會最穩定的天下富國和強國。然而後期又開徵苛捐雜稅,如規定綾一匹一百文,絹一匹七十文,布一匹四十文,豬每頭一百文,王建還曾親自觀看成都繁榮的蠶市,便對左右講開徵桑稅之利,此言泄露後,蜀中百姓恐懼,桑木和柘木竟很快被砍伐殆盡,由此可窺見其重科厚斂之一端。
軍事
王建以騎將出身,十分注重發展軍事,得蜀之後,在
文州(今甘肅
文縣)、
黎州(今四川
漢源)、
雅州(今四川
雅安)、
茂州(今四川
茂縣)與吐蕃人交易馬匹,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王建在北邊與李茂貞之
岐國發生多次戰爭,先擊敗了李茂貞對漢中的進攻,後攻占
文州(今甘肅
文縣)、
階州(今甘肅
武都)、
成州(今甘肅
成縣)、
秦州(今甘肅
天水)、
鳳州(今陝西
鳳縣)等地,不斷北拓;在東邊打敗荊楚,遷
鎮江軍於
夔州(今重慶
奉節),加強東部防線;在西南面斬殺暗通
大長和國的黎州蠻三王,大敗大長和國對黎州的進攻,俘斬數萬,使大長和國不復犯邊。
外交
王建審時度勢,不窮兵黷武。前蜀一直與中央政權後梁保持友好關係。
為了避免與朱溫發生衝突,割據關隴的李茂貞被朱溫擊敗、勢力衰微之際,諸將建議趁機攻取
鳳翔,而王建聽取
馮涓的建議,把李茂貞作為前蜀的屏障,與李茂貞修好,並與之聯姻。但李茂貞之岐國想要山南地區,王建不肯給,後以
普慈公主不滿婚姻生活而返蜀為導火索,蜀、岐兩國遂於永平元年(911年)爆發戰爭,以王建擊敗李茂貞結束,兩國從此失和,戰火不斷,蜀占據主動地位。
永平二年(912年)十二月,蜀攻占岐之
文州;永平四年(914年)十一月,蜀又攻岐;永平五年(915年)十一月,蜀大舉攻岐,取階、成、秦、鳳四州併入版圖,置武興軍於鳳州;通正元年(916年)八月,王建又對岐發動大規模征伐,十月取岐
寶雞、
隴州,但在圍攻岐都鳳翔時因大雪而撤軍。在王建的軍事壓力下,李茂貞終於屈服,在光天元年(918年)四月遣使求和於蜀。
對
荊南政權,在打敗其對
夔州的進犯後,有人建議王建趁漲水季節決峽堰以灌
江陵(今湖北
荊州),王建聽取
毛文錫的建議,予以制止。
對大長和國,王建在
大渡河大敗其軍,王宗范準備趁機渡河進攻,王建下令停止進攻,班師回都。王建對邊防用兵,沒有輕率冒進,空耗國力,客觀上鞏固了前蜀的統治。
歷史評價
自評:吾提三尺劍,化家為國,親決庶獄,人無枉濫,恭儉畏慎,勤勞慈惠,無一事縱情,無一言傷物,故百官吏民,愛朕如父母,敬朕如天地。
司馬光:蜀主雖目不知書,好與書生談論,粗曉其理。是時唐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蜀主禮而用之,使修舉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
張唐英:唐自廣明之亂,天下凌遲,奸猾亡命之徒,攘袂誓眾於萑蒲之下,而所在橫潰。建於此時,乃與
晉暉輩攘竊於許、蔡之郊,藏匿於墟墓之間,其暴固不足以警動郡縣。及抵罪被系,死在旦夕,而孟彥暉縱之使去,此豈獄吏知其必貴而佑之耶?抑天為之耶?遂能奮跡士伍,奔赴
行在,忠義感激,誠貫白日,執戈披銳,翼衛乘輿於煙焰之中,其勤至矣。巨閹猜忌,自璧遷利,遂舉兵據閬,謀自全之計。洎陳、田召而不納,遂抗表請師,猶有勤王之節。
韋昭度章句書生,柔雅醞藉,非有將帥之才,駕馭之術。建察其可取而代,中以機智,奪其符印,遂摧敵克城,節制全蜀,而納貢述職,道不絕使。及梁祖受禪,非有湯、武、高、光之德,建誓師雪恥,而為岐、隴所阻,自視才略不在梁下,其肯甘心俯首而為之臣耶!因僭竊位號,亦時使之然也。觀其委任將佐,擢用才智,撫養士卒,惠綏黎庶,勸課農桑,輕省徭賦,始似如此。及其臨終顧托,至誠無疑,前視
劉備,可以無愧。予嘗始終考究建之誠心,使
朱全忠不篡,昭宗尚克享國,必不忍為鼎足之勢,此予所以不深罪之也。
胡寅:王建乘中原多故,據有一方,按其行事策略,固非岐、汴所能下者。至於立嗣大謀,乃牽於女子之愛、小人之計,不得已而行所疑。嗚呼!此
漢高祖、
唐太宗猶難之,於建奚責焉?
王夫之:當是時,人各自以為君,而天下無君。民之屠剝橫屍者,動逾千里,馴朴孤弱之民,僅延兩閒之生氣也無幾。而
王潮約軍於
閩海,秋毫無犯;王建從綦毋諫之說,養士愛民於西蜀;
張全義招懷流散於東都,躬勸農桑;
楊行密定揚州,輦米賑饑;
成汭撫集凋殘於
荊南,通商勸農。此數子者,君子酌天地之心,順民物之欲,予之焉可矣。存其美,略其慝,不得以拘致主帥之罪罪王潮,不得以黨賊之罪罪全義,不得以
僭號之罪罪王建,不得以爭奪之罪罪行密,不得以逐帥自立之罪罪成汭。而其忘唐之尚有天子,莫之恤而擅地自專者,概可勿論也。非王潮不能全閩海之一隅,非王建不能保兩川於已亂,非全義不能救
孫儒刃下之餘民,非行密不能甦
高駢虐用之孑黎。且其各守一方而不妄覬中原,以糜爛其民,與暴人爭衰王。以視
朱溫、
李克用之竭民肝腦、以自為君而建社稷,仁不仁之相去,豈不遠哉?
吳任臣:先主負驍雄之姿,奮不世出之略,智驅田、陳,力並楊、顧,北問罪於岐、隴,南禦侮於長和,功綦茂矣。而
釁起蕭牆,戮及嗣子,何遇之酷也!卒之艷妻方處,母愛子抱,舍長立少,不再傳而失國,豈所稱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乎?嗚呼!廢立之際,顧不重與?
愛新覺羅·弘曆:
張格欲結徐妃以自固,詐稱密旨,脅眾署名可也。獨王建明知其子幼懦不堪任,有何不得已?而委曲徇眾之請,誠何謂乎?蓋建之據蜀,本不以正,天欲速其亡,故假手
童騃,使自蹈傾覆耳。
軼事典故
王建葬父
父親死後,王建掘地數尺來安葬。但是棺材落下後便自動跳出,有神人出來對王建道:“這裡是出天子的風水寶地,你只是一介小民,怎能容你卜葬於此!”王建毫不理會,一次次下葬,如此反覆幾次,最終還是葬下了。
古墓奇聞
王建早年與
晉暉在許昌為盜,被官府通緝時隱匿於
舞陽的一古墓中。當時
潁川正舉行
無遮大會,晚上外面有幾人向墓中喊道:“你們去不去潁川大會?”墓中回應道:“蜀王在這裡,不能跟著去!”王建與晉暉都只聽見聲音,卻不知道是誰在說話,也不知道蜀王是誰,晉暉對王建說:“八哥(王建)深謀遠慮,我趕不上啊!”王建雖然嘴上謙讓,但內心竊喜。過了許久,參會的鬼返回墓中,對墓中其他鬼說:“知道今天有客人來了,現在把飯一分為三,二分獻王,一分獻公。”其後王建和晉暉面前就出現了兩份飯,雖然都一樣香,但王建的飯品味更奇異,晉暉對王建說:“這是御飯啊!”兩人會心一笑。最後王建果然成為蜀中帝王,
晉暉也官至太師。
馬中有蛇
《蜀檮杌》、《十國春秋》記載:王建還在忠武軍做部將的時候,討伐
尚君長于山東,力戰馬斃,剖之得一小蛇於馬腹,從此更加自負了。
袒背無痕
王建年輕時,曾經犯過徒刑,被杖打過,但背上沒有痕跡。後來王建占據兩川,問從事
馮涓道:“我聽外面傳言,說我受過徒刑,有這回事嗎?”馮涓答道:“有這回事。”王建便把背部露出來,對馮涓道:“你看看,有曾經被杖打過,但背部如此完好的嗎?”馮涓摸著王建的背部,嘆道:“太奇怪了,您當時從哪裡得來這么好的膏藥,讓背部如此完好!”
巧馭軍兵
王建在攻打成都時,經常對其將士說:“成都城中繁盛如花錦,哪天要是攻取了,金帛子女任你們拿,節度使讓你們輪日做!”到了
陳敬瑄投降那天,王建任命他麾下部將張勍為馬步斬斫使,讓他先入城,並對將士說:“我和你們三年百戰,現在才得到成都,你們不用擔心不會富貴,千萬別對街市燒殺搶掠,我已經派張勍去保護了,他要是抓住你們來稟告我,我還可以赦免你,要是先斬殺再稟告我,我就不能救了!”結果張勍當天就抓了一百多個違紀士卒,毆打他們的胸部直到打死為止,屍體堆積於市,就再也沒有敢違紀的人了。還有個叫韓武的小校在節度使衙門前公然上馬,衙司予以制止,韓武吼道:“王司徒已經允許我們輪日當節度使,還用這個規矩幹嘛?”王建聽說後派人把韓武暗殺了。
印文之爭
朱溫派盧玭出使蜀國時,落款印文是“大梁入蜀之印”。宰相
張格解釋道:“在唐朝的時候,朝廷遣使出使四夷時,用的就是‘大唐入某國之印’。如今梁國用‘大梁入蜀之印’,是將我們當做夷狄對待。”王建大怒,欲殺盧玭。張格勸道:“這只是梁國官員的失誤,不要因為這個壞了兩國之間的交情。”王建這才作罷。隨後不久,朱溫被兒子
朱友珪弒殺,王建派
將作監李紘前去弔唁,印文便刻上“大蜀入梁之印”。
王建之死
關於王建的死因,一般說法是病死,而且是得了
痢疾,在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復發。臨終前曾看到很多因他“重賦厚斂”而被逼死的百姓找他索命,旋即駕崩。另一種說法是王建第八子信王宗傑暴死,為王建所懷疑,王建寵臣
唐文扆自知擺脫不了干係,遂與徐妃、張格密謀,讓
尚食在進獻給王建的雞燒餅中下毒,王建因此死亡,臨終前曾有大臣主張誅殺唐文扆,王建拒絕,唐文扆在王建死後十餘日伏誅。
主要作品
《改衙廳為宮殿詔》
《置東宮官屬詔》
《勸農桑詔》
《命編開國已來實錄詔》
《郊天改元赦文》
《答梁主書》
《示群臣手書》
《誡子元膺文》
人際關係
后妃
子女
王宗懿(即王元膺),母貴妃張氏,封遂王,後被立為太子,913年因謀反被廢為庶人。
王宗鼎,母褚姬,一說母翊聖皇太妃,封彭王,後改封為魯王。
王宗衍(即王衍),母順聖皇太后(一說其生母為翊聖皇太妃),封鄭王,後被立為太子。王建死後,即皇帝位,是為後主。
王建的女兒見諸史冊的只有四人:
公主王氏(封號不詳),嫁漢州團練使孟彥暉之子孟思恭。
唐末五代時期,節度使常收心腹將領為養子以鞏固地位,王建的養子相傳有一百二十人,知名的有四十餘人。
王宗宏
王宗勛
王宗憲,本姓許。
王宗檢
王宗鉥,本名李武。
史料索引
後世紀念
陵墓
永陵,俗稱
王建墓,位於四川
成都市西郊三洞橋,是中國首次科學考古發掘的古代帝王陵墓,同時也是迄今為止發掘的歷史年代最早的古代帝王陵墓,其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大傑作。1961年,永陵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一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建墓曾經被盜,但仍保存有精湛的石刻藝術以及文物。墓封土高15米,直徑80米,周長225米,墓內有14道雙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後三室,全長23.6米,中室放置王建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