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都

廣都

廣都,亦稱都廣,位於成都南部,歷史上,廣都曾經是古蜀王的故治,位居都廣之野的中心地帶,是古蜀農業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天府之國”農業中心地區。

《蜀王本紀》言:“王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公元前7世紀(春秋),開明氏鱉靈自立為蜀,號叢帝,建都廣都。

廣都縣,始建於公元前316年,與古蜀國成都、新都並稱“三都”。廣都以其“鹽井、漁田之饒”,並以其“鐵礦、好稻田”,“故盛養生之饒”,富甲一方,對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兩漢時期,廣都縣轄區主要包括了今成都市天府新區(即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和成都市雙流區、以及眉山市仁壽縣北部等地區。唐宋時期,廣都縣轄境縮小,範圍大致相似於今成都市天府新區(即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元代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都
  • 外文名:Guangdu
  • 中心位置:今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
  • 轄區範圍:今成都天府新區和雙流區
中心位置研究,歷史沿革,

中心位置研究

古代“廣都”所屬,其中心地帶在今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在廣都縣(前127年-601年,663年-1260年)存在的1300餘年裡,華陽廣都城作為其縣治(城)達到1000年。
史料一:廣都即今華陽
依據一:《蜀王本紀》言:“王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古蜀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後以廣都瞿上、樊鄉為治所。
據考證,樊鄉位於成都東南清代華陽縣的中興場,那裡自古遺有古城址,俗稱古城壩(今四川成都華陽古城社區)。民國龔煦春《四川郡縣誌》 言, 漢代廣都縣 “治今華陽縣東南四十里中興場古城壩。”居民《雙流縣誌》載:“在治東三十五里,鄉人稱為廣都街,城址尚存五六十丈”。《後漢書》註:“廣都故城在成都縣東南”,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是為漢廣都。
依據二:廣都城遺址如今位於華陽古城社區(註:廣都縣治所,漢時在府河與江安河交匯處,今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古城社區廣都城遺址。)
該遺址位於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古城社區,緊鄰華陽至太平老公路。1981年,被公布為成都市市級文保單位。1998年,雙流縣文管所配合成都市考古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遺址範圍大致呈正方形,東西長74米,南北長67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廣都城城址至今未能完全確定範圍、規模。發現了大量唐宋時期的窯址、路面、灰坑、墓葬等,出土較多唐宋時期的瓷器,有罐、碗、碟、水盂等,可推斷該遺址應屬唐宋時期遺址。區域內現存3萬平方米的農耕田和綠化地,已被城市所包圍,周邊建築林立。透過重重文獻,廣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研究讓我們更深入的觸摸到了成都平原唐宋時期的生產生活狀況、人口分布與城市發展脈絡。
廣都城遺址位於華陽古城社區廣都城遺址位於華陽古城社區
依據三: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廣都縣,屬蜀郡。
李冰開成都二江,自合江亭以下可以行舟,是為府河。縣治原在河岸中興場附近。廣都鹽井始鑿於戰國時期。《華陽國志》載“李冰窗廣都鹽井”,“縣有魚田鹽井之饒”。縣境鹽井遺址較多,以“十八口”遺址最為明顯,其址在今華陽鎮境內長順村的杏花山下。
依據四:成都捷運1號線廣都站(今屬高新區)位於原華陽鎮境內。
成都捷運1號線“廣都站”,用如此特別的方式把華陽的現代連通了廣都的曾經。
史料二:漢廣都至隋,曾徒治雙流。之後唐代自雙流析出,在原華陽廣都城舊址復置。
依據一:隋仁壽元年(601年),廣都縣遷徙縣治於城關(今雙流東升)。避煬帝楊廣諱,借左思《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語,改稱雙流,屬蜀郡。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廣都,至隋,避煬帝諱,改為雙流,在二江之間。”明天啟《成都府志》亦說:雙流,本漢蜀郡廣都地,隋改廣都為雙流,取《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為名。
唐龍朔三年(663年),長史喬師望奏請析雙流縣復置廣都縣,同屬成都府。治所仍在漢城原處,是為唐廣都。華陽廣都城再為唐廣都縣治。唐宋時期的廣都縣治即在今華陽廣都城遺址,當時經濟繁榮、人口眾多。
依據二:元初,廣都縣毀於兵災戰亂,縣治被廢。元廢廣都縣大部入華陽縣,少部分入雙流縣、仁壽縣。此後再無廣都縣。

歷史沿革

廣都,古蜀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後以廣都瞿上(今雙流勝利)、樊鄉(今天府新區華陽)為治所。
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廣都縣,屬蜀郡。(註:廣都縣治所,漢時在府河與江安河交匯處,今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古城社區廣都城遺址)
王莽時(9年),廣都縣更名為就都亭。
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公孫述,拔武陽(今眉山市彭山區),使精騎馳擊廣都。次年,漢光武帝吳漢直取廣都,與述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遂攻克成都。東漢永平元年(58年)復名廣都縣。
蜀漢時期,廣都縣隸屬關係不變。
東晉徙治文星集鎮(今雙流西航港)。永和八年(352年),以蜀之流人置寧蜀郡(僑郡),廣都縣改屬寧蜀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廢寧蜀郡,廣都縣仍屬蜀郡。
隋仁壽元年(601年),避煬帝楊廣諱,借左思《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語,改稱雙流。一說地當岷江與溫水,二水挾縣東西而南流,故名。徙治城關鄉(今雙流東升),屬蜀郡。
唐龍朔三年(663年),析雙流縣復置廣都縣,同屬成都府。華陽廣都城再為唐廣都縣治。龍紀初年(889年),王建敗眉州刺史山行章等於廣都。
北宋時期,廣都縣仍屬成都府。熙寧五年(1072年),廢陵州,以貴平、籍縣為鎮,劃入廣都縣。
南宋時期,隸屬關係不變。乾道六年(1170年)復置貴平縣、籍縣,改屬仙井監。
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年),廢廣都縣入華陽縣、雙流縣、仁壽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