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都城遺址
- 外文名:The Ancient City Of Guangdu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東南部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地點: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古城社區
地圖信息,
廣都城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在華陽鎮古城村(今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古城社區)。《蜀王本紀》說:“蜀王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華陽國志》的《蜀志》則說,古蜀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後以廣都的瞿上(別都)、樊鄉(首都)為治所。據考證,樊鄉在華陽境內。民國時期出版的龔煦春《四川郡縣誌》卷一考證說:“廣都…治今華陽縣東南四十里中興場古城壩。”
古蜀國曾經設的治所廣都,歷經數千年,其城址在華陽區域範圍內幾經變遷,見證華陽歷史文化延綿不斷、繁榮昌盛。據《華陽縣誌》,廣都城遺址如今位於華陽古城社區,緊鄰天府大道南段西。1981年,被公布為成都市市級文保單位。1998年,雙流縣文管所配合成都市考古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遺址範圍大致呈正方形,東西長74米,南北長67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廣都城城址至今未能完全確定範圍、規模。發現了大量唐宋時期的窯址、路面、灰坑、墓葬等,出土較多唐宋時期的瓷器,有罐、碗、碟、水盂等,可推斷該遺址應屬唐宋時期遺址。區域內現存3萬平方米的農耕田和綠化地,已被城市所包圍,周邊建築林立。透過重重文獻,廣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研究讓我們更深入的觸摸到了成都平原唐宋時期的生產生活狀況、人口分布與城市發展脈絡。居民《雙流縣誌》載:“在治東三十五里,鄉人稱為廣都街,城址尚存五六十丈”。《後漢書》註:“廣都故城在成都縣東南”,指的就是這座古城,是為漢廣都。東晉以後,廣都縣治所溯三年,長史喬師望奏請析雙流縣重置廣都縣,治所仍在漢城原處,是為唐廣都。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毀於兵燹。今廣都故城遺址,實為廣都之始--漢廣都和唐、宋廣都城。
廣都鹽井始鑿於戰國時期。《華陽國志》載“李冰窗廣都鹽井”,“縣有魚田鹽井之饒”。縣境鹽井遺址較多,以“十八口”遺址最為明顯,其址在今華陽鎮境內長順村的杏花山下。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南湖路
![地圖信息](/img/d/fa4/d93c58d34199e4e8d25e597ee17d.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