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四川盆地西北部城市)

綿竹(四川盆地西北部城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綿竹,是由四川省德陽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背倚龍門山脈,幅員1245平方公里,轄20鎮1鄉,總人口50.1萬,市境東南靠德陽市旌陽區,東北與綿陽市安州區接壤,西南與什邡市隔河相望,西北與阿壩州茂縣毗連,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十三五”多規合一試點城市、資源成熟型城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城市、工業強縣示範縣(市)、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縣重點縣。

綿竹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的劍南春的產地。境內的九頂山是國家地質公園“臥龍——四姑娘山大熊貓生態走廊”的主體部分。綿竹被譽為“七十二洞天福地”,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綿竹年畫的發源地。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60.7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2437元和16855元。 2019年1月9日,憑藉年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綿竹
  • 外文名稱:Mienzhu City
  • 別名:晉熙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四川省德陽市
  • 下轄地區:20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劍南鎮
  • 電話區號:0838
  • 郵政區碼:618000
  • 地理位置:德陽市北部
  • 面積:1245.3平方公里
  • 人口:50.5萬(2016年)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九頂山國家級旅遊景區、孝德年畫村、九龍沿山風景區、諸葛雙忠祠
  • 火車站綿竹站、綿竹南站
  • 車牌代碼:川F
  • 行政代碼:51068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郵電通信,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風俗民情,年畫,戲劇,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古為蜀山氏地,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之譽。西周為蠶叢國附庸。
秦隸蜀郡。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定綿竹縣,治地在黃許鎮(今屬旌陽區),屬廣漢郡。因其地濱綿水兩岸,多竹,乃命名綿竹,轄今綿竹和德陽(今旌陽區)兩縣的地方。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劉焉領益州,將州治遷於綿竹。興平元年(194年),因綿竹城火災,劉焉將州治遷到成都。
三國兩晉時期綿竹先後改名為“陽泉”、“晉熙”、“孝水”。
三國蜀漢後主時期(233年~263年),綿竹古縣城遭兵焚,分綿竹縣置陽泉縣(今德陽孝泉鎮)、晉熙縣(即今綿竹治),屬廣漢郡。
西晉初,廢陽泉縣入綿竹縣。後復置陽泉縣。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綿竹縣改屬新都郡。郡廢,還屬廣漢郡。
東晉廢除古綿竹縣。隆安二年(398年),置晉熙郡,領萇陽、南武都、晉熙三縣。
劉宋孝建元年(454年),廢晉熙郡,置南新巴郡。
梁天監元年(502年),復置晉熙郡,領南武都、萇陽,屬潼州。
北周靜帝二年(580年),徙晉熙郡治陽泉縣(今德陽孝泉鎮),廢晉熙縣入陽泉縣。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晉熙郡,陽泉縣屬蜀郡。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陽泉為孝水。
隋大業二年(606年),復名綿竹縣,並徙治於今劍南鎮,屬蜀郡。此後,縣名再無更改。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雒縣、綿竹縣部分地區置德陽縣。
以後雖江山易代,縣名因之。唐代至清初,綿竹皆為漢州下轄縣。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升綿州為直隸州。綿竹縣屬之。
民國時,綿竹屬四川省川西道。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25日,綿竹和平解放。
解放後,屬川西區綿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81年,屬綿陽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4月1日,因相鄰的德陽縣請求設立地級德陽市的報告獲得了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致使省委、省政府做出決定:綿竹縣參加德陽建市籌備組。6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交報告。
1983年8月,國務院批覆【國函字156號】檔案:設立地級德陽市,綿竹縣由綿陽地區改屬德陽市。
199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綿竹縣,設立綿竹市。
2010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四川綿竹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綿竹行政區劃,宋代始有資料可稽,是時縣轄5鎮13鄉。
雍正五年(1727年),綿竹轄10區。
道光二年(1822年),轄12鄉2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聯保制,全縣劃分為29個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推行新縣制,劃分為4個行政區,轄19個鎮鄉。
1950年6月,全縣分為5個行政區,轄1鎮24鄉,同年冬,調整為7個行政區。
綿竹行政區劃圖綿竹行政區劃圖
1955年撤銷區建制。1958 年各鄉相繼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全縣轄2鎮24 鄉。
1988年至1994年,全縣22個鄉相繼撤鄉建鎮。
2003年,全市轄24鎮2鄉。
2006年綿竹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武都鎮將所轄區域併入漢旺鎮,撤銷觀魚鎮將所轄區域併入新市鎮,撤銷五福鎮將所轄區域併入富新鎮,撤銷清道鎮、齊福鎮將所轄區域併入孝德鎮,東北鎮茂泉村劃歸劍南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市轄劍南鎮、東北鎮、西南鎮、興隆鎮、九龍鎮、遵道鎮、漢旺鎮、拱星鎮、土門鎮、廣濟鎮、金花鎮、玉泉鎮、板橋鎮、新市鎮、孝德鎮、富新鎮、齊天鎮、什地鎮、綿遠鎮、天池鄉、清平鄉等19個鎮2個鄉。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綿竹市轄20鎮1鄉,1915個村民小組:劍南鎮東北鎮西南鎮興隆鎮九龍鎮遵道鎮漢旺鎮拱星鎮土門鎮廣濟鎮金花鎮玉泉鎮板橋鎮新市鎮孝德鎮富新鎮齊天鎮什地鎮綿遠鎮天池鄉清平鎮。市政府駐回瀾大道中段393-39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綿竹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處東經103°54′-104°20′,北緯31°09′-31°42′之間。幅員面積1245.3平方公里,自西北向東南伸展,東西寬約42公里,南北長約61公里。市境東南靠德陽市旌陽區,東北與綿陽市安縣接壤,西南與什邡隔河相望,西北與阿壩州茂縣毗連。

地形地貌

綿竹地勢西北高,屬龍門山地區,東南低,成都平原的一部分。高差懸殊;西北部為山地, 東南部為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至東南逐漸傾斜,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點,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河流縱橫,切割強烈。西北部山地區,是境內諸河流的發源地。支流眾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為500-1000米,河床狹窄,河谷陡峻;山地、平原界限分明,地貌類型多樣。
綿竹大致分為山地、 平原兩大部分。山地區有高、中、低山三種類型,以中山為主,幅員面積648.5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52.08%,平原區幅員面積 596.7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47.92%, 屬盆西平原亞區的組成部分。

氣候特徵

綿竹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陸季風性氣候特點顯著,夏無酷署,冬無嚴寒,無霜期長,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回升不穩定,常有春、夏旱發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澇天氣發生,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連陰雨天氣出現。年平均氣溫15.7℃,大於等於10.0℃的積溫全年為5000~5300至6500℃;大於等於10.0℃的積溫天數全年為240~300天;最冷月平均氣溫4.0℃至10.0℃;年極端最低氣溫-10.0℃至-1.0℃~2.0℃;乾燥度<1.00(利用彭曼公式計算而得)。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為608.7毫米, 降水的季節分配極不均勻。年日照時數多年平均為1011.3小時,最多為1178.0小時,最少為802.7小時。

水文

綿竹河流均屬沱江水系,發源於四川省西北部山區,主要河流有:綿遠河石亭江、射水河、馬尾河、白水河、龍蟒河等。流向東南平原,多屬季節性河流。山區河谷陡峭,落差較大。平原比降隨地勢逐漸減緩。水量變化大,冬春少雨季節,水量較為穩定,夏秋多雨季節,山洪暴發,易發生災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底,市境內發現有25種礦產:天然氣、煤、油頁岩、地熱、磷礦(包括磷塊岩礦和硫磷鋁鍶礦)、硫鐵礦、(伴生)鍶、(伴生)碘、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大理岩、脈石英、雲母、天然石英砂(建築用砂礫石)、磚瓦用粘土、水泥用粘土、耐火粘土、鋁土礦、銅礦、泥炭、地下水、礦泉水、重晶石、菱鐵礦等。
截至2016年,綿竹境內已探明礦藏40餘種,以石灰石、磷礦、鋁土礦、硫鐵礦、煤和天然氣等為主,磷礦石儲量達17376萬噸,是中國四大磷礦產地之一。

水資源

綿竹水資源總量為17億立方米,可利用總量9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發利用量1.13億立方米,符合供水要求,全市水電可開發量6.5萬千瓦,已建成小水站31座,裝機4.4萬千瓦。都江堰人民渠、紅岩渠穿越全境,綿遠河官宋硼埝樞紐攔河取水,全市有小(一)、(二)型水庫21座,乾、支、斗渠1263條,長1373.4公里,蓄、引、提形成網路;全市建成各類堤防82.44公里,其中標準堤防60.44公里,興利減災,可開發河灘地1.68萬畝。

生物資源

綿竹植被屬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龍門山小區。因地勢氣候影響,植物垂直性帶譜明顯。植物呈散點、帶狀分布:中、低山針闊葉林帶,多為山地黃壤及山地黃棕壤,多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礬科山茶科山毛櫸科木蘭科等常綠樹種組成;中山硬闊葉、暗針葉林帶,植被主要有硬葉常綠闊葉林和暗針葉林;亞高山針葉林灌木林帶,植被多為針葉混交林,建群樹種有冷杉雲杉高山柏。高山灌從草甸帶,海拔3000—4405米。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為建群種。另有適應其氣候和環境的高山柏、香柏、杜鵑、楊柳等植物,均已矮化為灌木叢。珍稀植物有:珙桐水杉、銀杏、連香樹等。

人口

2018年,綿竹戶籍人口499535人,其中男性人口248278人,女性人口251257萬人,性別比為1:1.012。本年出生人口3694人,死亡人口3227人。年末總戶數254508戶。我市年末常住人口46.02萬人,城鎮化率50.88%,比上年提高1.36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8年,綿竹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0.5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0.1億元,增長10.0%。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10.7:51.6:37.7。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63593元,比上年增長8.1%。按2018年12月31日匯率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折合9249美元。
2018年,綿竹市財政總收入完成63.6億元,同比增長20.7%。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6.5億元,同比增23.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9.0億元,同比增長17.4%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7.5億元,同比增長44.0%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44萬元,同比增長10.0%。 財政總支出完成40.8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4.0億元,同比增長21.6%;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6.8億元,同比增長31.5%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44萬元,同比增長10.0%。
2018年,綿竹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2.5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7%。民營經濟占66.0%。
2018年末, 綿竹市私營企業4268戶,註冊資本2037964.2萬元,新增729戶,新增註冊資本金176986.9萬元。個體工商戶25580戶,從業人員32390人,出資額177837.8萬元,新增3288戶,新增從業人員4528人,新增出資額28610.6萬元。

第一產業

2018年,綿竹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53.3億元,同比增長3.7%。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增加值為33.0億元,可比價增長3.9%。
2018年,綿竹市糧食總產量27.6萬噸,比上年下降0.9%,仍是歷史高產年,連續6年保持在27萬噸以上。經濟作物普遍增產,總產量42.1萬噸,增長2.1%,其中蔬菜增長1.8%、瓜果增長8.1%、中草藥材增長13.0%。畜牧業總體穩定,2018年,我市生豬出欄50.7萬頭,增長0.8%,肉類總產量4.7萬噸,增長2.3%;小家禽畜(兔)出欄589.9萬隻,下降1.0%。
截止2018年末, 綿竹市有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養殖規模戶686戶;年出欄10頭以上肉牛養殖戶219戶;年出欄2000隻以上肉雞養殖戶206戶。

第二產業

2018年,綿竹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45.9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1家(不含東汽,下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4億元,同比增長12.9%;實現利潤總額72.7億元,同比增長52.9%;利稅總額 108.8億元,同比增長41.7%
2018年,綿竹市食品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5.8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利潤總額20.4億元,同比增長15.1%。磷化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1.1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利潤總額43.3億元,同比增長86.1%。機械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4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利潤總額3.1億元,同比增長11.3%。建材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23.2%;實現利潤總額1.6億元,同比增長48.9%。
截止2018年,綿竹市共有總專包建築企業24家。建築工程項目36個,建築總面積114.3萬平方米,節能建築面積95.2萬平方米,節能建築比例為83.3%,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6.5億元,同比增長8.3%。

第三產業

2018年,綿竹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2億元,同口徑增長12.8%。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3.1億元,同比增長72.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6.8億元,同比下降3.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8.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9.3億元,同比增長44.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4.3%。
截止2018年,綿竹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43.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6.2%;商品房銷售額為21.3億元,同比增長167.8%。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4億元,同比增長206.2%。商品房施工面積為178.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2.8%,其中:新開工面積完成11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4倍;商品房竣工面積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8%。
截止2018年,綿竹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4.3億元,同比增長12.6%。 全年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7.7億元,同比增長12.6%,占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2.4%;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6.6億元,同比增長12.7%,占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6%。 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7.0億元,同比增長27.4%;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1.0億元,同比增長10.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8億元,同比增長9.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2.5億元,同比增長3.0%。
截止2018年,綿竹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9.4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出口額28.1億元,下降0.2%,進口額1.3億元,增長361.3%。
截止2018年,綿竹市實現旅遊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44.5%,接待國內外遊客706萬人次,同比增長34.1%。
截止2018年,綿竹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34.6億元,比年初增加25.4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住戶存款196.4億元,比年初增加13.5億元,同比增長7.4%。貸款餘額127.4億元,比年初增加3.3億元,同比增長2.7 %。城鄉居民人均住戶存款餘額達到4.3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綿竹市共有國小學校24所,普通中學校13所 ,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等學校1所,幼稚園41所。普通國小在校生數19574人,畢業生數2765人,教職工人數1355人,專任教師1430人 ;普通中學在校生數12308人 ,畢業生數4513人 ;普通中學教職工合計數1630人 ,其中,專任教師1116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數1859人,畢業生數616人,教職工數110人,其中專任教師95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79人,專任教師11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17453人,專任教師527人;幼稚園在園幼兒數10870人。
綿竹部分學校名單
四川省綿竹中學
綿竹南軒中學
綿竹實驗學校
綿竹市川大科技園職業技能培訓學院
綿竹市紫岩國小
綿竹市雅居樂南軒國小
綿竹市紫岩雨潤中學
綿竹市僑愛道行中學
綿竹市天河國小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綿竹市發明專利擁有量197件,同比增長15.2%。高新技術產值實現110.2億元,同比增長10.0%,研究與開發(R&D)經費實現7.2億元,同比增長15.9%;完成技術契約認定登記額5312.8萬元,同比增長16.8%。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綿竹市成功申報省級代表性項目1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全年完成作品著作權登記531件。全年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任務總計1812場,社區電影200場。 市文化館組織到鎮鄉、進村(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開展惠民演出158場(含川劇);舉辦公益性文藝培訓12班次 。圖書館接待讀者8萬餘人次;市博物館接待參觀民眾8萬餘人次,舉辦和愛之援協辦的“講好綿竹故事,讓愛相伴成長”——“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公益活動;諸葛雙忠祠接待旅遊參觀9萬餘人次,關帝廟接待旅遊參觀3萬餘人次,年畫博物館接待參觀民眾8萬餘人次。

郵電通信

截至2018年,綿竹市電信行業營業收入38376萬元,固定電話用戶90130戶,行動電話用戶共493970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到170301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綿竹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17個,其中醫院17個,社區服務中心(站)6個,衛生院25個,村衛生室157個,診所105個,婦幼保健院 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 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4259張。衛生技術人員3359人,同比增長7.7%,其中執業醫師1346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綿竹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2244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91150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2916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7460人。參加職工失業保險人數41284人,全年為3821人發放失業保險金3409.8萬元。參加職工工傷保險人數44843人;參加職工生育保險人數55237人。
截至2018年,綿竹市共納入城鄉低保14821戶,24442人,總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6232.4萬元,其中:城市低保5558戶,8614人,總計支出城市低保資金2995萬元;農村低保9263戶,15828人,總計支出農村低保資金3237.4萬元。全年總計實施城鄉困難民眾醫療救助24539人次,總計支出城鄉醫療救助資金738.0萬元,其中:資助城鄉困難民眾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3711人,支出資金483.8萬元,參保率達到100%。實施住院救助828人次,支出資金254.2萬元。救助地震孤兒3名,發放救助金5.1萬元。

交通

綿竹距德陽33公里,距成都59公里,距綿陽26公里,位於成都一小時經濟圈內。成都至青川的S105省道貫穿全境,成綿高速複線在境內共設有3個高速路出入口;隨著成(都)蘭(州)鐵路、綿茂公路、成都第三繞城高速的建成通車,綿竹將成為成都平原進入川西藏區和西北地區最安全、最便捷的黃金通道。
綿竹境內建有綿竹至德陽快速通道,有德天鐵路(德陽-天池)和三條地方鐵路專線與寶成鐵路連線。
綿竹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截至2008年,綿竹境內公路總里程已達1466公里,建成了綿竹至成都快速通道,有德天鐵路、廣木鐵路和3條地方鐵路專線, 通過德天鐵路至德陽與寶成鐵路連線,可與全國各地相通。
截至2018年,綿竹市公路總里程為1521.6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公里,一級公路78.999公里,二級公路99.567公里,三級公路217.744公里,四級公路1040.537公里,等外路48.844公里。
截至2018年,綿竹市有公路營業性車輛2540輛,其中:客運車輛178輛、貨運車輛2362輛;有城市客運車輛234輛,其中:城市公交84輛、計程車150輛。

風俗民情

年畫

綿竹年畫為民間工藝美術品,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由於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綿竹年畫有門畫、畫條、斗方等品種。技法細膩,造形質仆、粗獷,色彩鮮明,深受西南、西北以及其他一些地區民眾的喜愛,並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綿竹(四川盆地西北部城市)
綿竹年畫始於明末清初,盛於清光緒年間,其形式主要有門畫,斗方、畫條等。其製作多先以木刻版印墨線,再敷以彩繪。製作程式和特色全在於手工施彩和勾線。

戲劇

清代初年綿竹的戲劇活動便很繁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綿竹縣令陸箕永在一首《竹枝詞》里就曾寫道:“山村社戲賽神幢,鐵板檀槽柘人梆;一派秦聲渾不斷,有時低去說吹腔”。乾隆年間,羅江籍進士李調元在《新搜神記》中也寫到“綿竹東嶽廟有沙彌素有能戲之名,忽一日竊其師千錢,逃入班中學戲”的事。綿竹的戲劇活動已經十分活躍,與戲曲同作為民間藝術品種的綿竹年畫,也同戲曲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至遲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有《西廂記》等戲劇年畫問世。

風景名勝

九龍山—麓棠山旅遊區
九龍山九龍山
九龍山—麓棠山旅遊區地處德陽綿竹市西北,坐落於龍門山麓,是川內著名的國家AAAA級鄉村旅遊景區,距綿竹市區6.5公里。景區包括九龍山鄉村旅遊景區、中國玫瑰谷、麓棠溫泉度假區、頤心谷四大板塊。
麓棠溫泉度假區
麓棠溫泉度假區位於綿竹市土門鎮,距市區10公里,擁有迄今成都平原區域唯一的自流碳酸型醫療熱礦泉水。現建有自駕車營地、溫泉度假別墅、溫泉會館、戶外娛樂親水設施、會議中心、健身登山道等。
中國玫瑰谷
中國玫瑰谷位於綿竹土門鎮,背靠九頂山脈,距離市區10餘公里。區域內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已建成萬畝有機玫瑰園,香氛園、扦穗園等展廳,並開發玫瑰系列產品100餘種,2018年將建成月季博覽園。
頤心谷
頤心谷,即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六十四——綿竹山,頤心谷地處龍門山脈,是以青少年戶外拓展教育基地為主的觀光旅遊、戶外拓展、農業種植、養殖、科普教育、國防教育、餐飲、休閒、養老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區。
綿竹年畫村
綿竹年畫村綿竹年畫村
中國綿竹年畫村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綿竹南派年畫的發源地孝德鎮年畫村,距市區5公里。主要景點有年畫邨、年畫湖、現代農業示範園、年畫展示館、年畫街坊等。
劍南老街
劍南老街位於綿竹市老城區,以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劍南春酒坊遺址”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益老號”酒坊為依託,按明清風格重建的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諸葛雙忠祠
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蹟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綿竹大西門外約500米,是為紀念蜀漢最後一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之孫諸葛尚魂壯綿竹關而建。現建有山門、拜殿、啟聖殿、民俗園、綿竹歷史博物館等。
九頂山風景名勝區
九頂山九頂山
九頂山為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和完好的典型垂直植被帶譜,植物景觀多姿多彩,擁有野生動植物3000餘種,有珙桐、銀杏、水杉等馳名的植物“活化石”和被譽為“高原三大名花”的杜鵑花、報春花、龍膽花,還有大熊貓、野氂牛、扭角羚、雲豹、豹、藏羚羊、川金絲猴、綠尾虹雉、華南虎等國家保護動物。
清平旅遊小鎮
清平旅遊小鎮是四川省新農村綜合體示範鎮鄉,地處綿竹市西北部山區,幅員面積302平方公里,是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九頂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九頂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植被繁茂,分布著以珙桐、杜鵑、水杉、大熊貓、金絲猴等為代表的各類野生動植物2400餘種,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區內年平均氣溫15℃。
清平旅遊小鎮清平旅遊小鎮
雲湖國家森林公園
雲湖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92%以上,負氧離子濃度極高,年平均氣溫15℃,年最高氣溫25.6℃。景區生物資源豐富,其中以珙桐、杜鵑、水杉、小熊貓、黑熊、大靈貓、紅腹角雉等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2000餘種,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總面積為1.72平方公里,包括遺址保護區(東汽廠區、東汽家屬區、漢旺老城區)、紀念區(綿竹市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紀念館、紀念廣場)、科普區(科普館)等區域。紀念館、科普館全年免費對外開放,通過圖片、文字、實物、音像、視頻等方式,展陳了抗震救災.災後重建過程,以及防災減災知識。

著名人物

張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張栻的父親。字德遠,世稱紫岩先生。四川綿竹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學者,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張浚戎裝像張浚戎裝像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謚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南宋抗金名將張浚長子,出生在綿竹九龍的無為山。曾創建湖南長沙城南書院,主持嶽麓書院,確立了宋代理學中的湖湘學派的重要地位,堪稱南宋理學宗師。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
劉宇亮,字季龍,號蓬玄。綿竹(今屬四川德陽市)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屢遷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年)八月,擢禮部尚書,與傅冠、薛國觀同入閣。
楊銳(1857年—1898年),字叔嶠,綿竹人,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
王乾青,原名王世禎,別號王翼,化名潛夫,原綿竹五福鄉人,革命烈士。早年追隨孫中山信仰三民主義,“四一二”事變後,積極追隨共產黨,四川臨解放時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成都十二橋。
駱是愚,四川綿竹人。歷任中共洪毅縣委副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副處長。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中共中央統戰部副秘書長,中共蘭州市委書記處書記,甘肅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四川省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
能海(1886年—1966年),俗名龔學光,字緝熙,綿竹市漢旺鎮人。原系涪陵白象山天寶寺住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是一位精研密經,弘揚佛法,中外聞名的愛國高僧。
趙利群,四川綿竹縣人,早期優秀共產黨員。
袁庭棟,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著作有《張獻忠傳論》、《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合作)、《中國古代戰爭》、《古代職官漫話》、《巴蜀文化圖典》(合作)、《天府的記憶》等。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綿竹市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8年12月,綿竹市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