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情況
金花鎮位於四川省
德陽市綿竹市,距
成都市92公里,距綿竹20公里,幅員面積194平方公里,耕地1340.3畝,轄7個
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震前總人口6326人,其中農業人口6033人。2007年金花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0255萬元,同比增長27.3%;財政總收入實現1559萬元,企業銷售收入4978萬元,同比增長34.2%。農民人均收入4858元。 金花鎮其實並不遙遠。從成都雙流機場出發,車行兩個小時,即到了綿竹市區。從
綿竹市區再行40分鐘,就可以到達金花鎮。一路上,除了高速公路兩旁的一些抗震救災宣傳標語仍在告訴人們,這裡曾發生過地震,似乎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直到過了德陽,進入視野的是零星倒塌或受損的房屋,以及路邊逐漸多起來的帳篷,才讓人感覺到這裡確實發生過地震。而殘垣斷壁上的一幅幅具有濃郁鄉土韻味和地方
特色,內容以避邪迎祥、風土人情、戲曲故事、歷史文化、神話傳說等為主的年畫(
綿竹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流派之一),卻似乎在無聲地昭示著這裡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面對自然災難時的淡然從容。如果不是因為遭受地震,這裡本是個“世外桃源”。
特色農業
山區特色
農業不斷發展壯大,林下資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開發,林業工作實現規範化,管理連續18年無森林火災,完成了2000畝封山育式補植。金花鎮在鳳凰村引進
紅豆杉,種植面積達100畝,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政府給予適當補助,促進了農民增收。共引進1340萬元,開發
農家樂、特色養殖、種植業。茶葉低改765畝。全面完成林權證補、換工作,理順了林產品行銷關係。2008年,該鎮在保證天保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實施低效林改造的工作基礎上,各村有的放矢發展林下資源,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形成了以林果、林茶、林藥為主的多種開發模式。
鄉鎮發展
大力改善農村
基礎設施建設。鳳凰、吉祥、雲蓋三個村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3平方公里,建設蓄水池5口,蓄積量460立方米;實施金山村村道4.7公里,建設吉祥村護林防火通道1.7公里,繼續修建鳳凰、雲蓋兩村上山人行便道2公里;補助實施農房改造280餘戶,
沼氣池建設150口,地質災害搬遷農戶14戶,切實解決了農民生活生產亟需解決的實際困難。
旅遊業欣欣向榮。結合金花鎮地理實際,以玄郎溝特色旅遊開發為領頭羊的金花鎮
旅遊已初具規模。引進玄郎溝高檔休閒農家樂共3家,資金達1000萬元,有利地帶動了金花鎮交通運輸、商貿、金融等服務業的發展。在玄郎溝開發的帶動下,金山、三江等村生態旅遊開發步伐加快,在完善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結構調整,為全面旅遊開發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
以持續、穩定促企業發展。嚴格按照政府制定的安全生產工作
計畫,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大了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管力度,全面落實“周檢、月檢、季檢”的大檢查工作計畫。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培訓活動,提高廣大民眾的安全意識和企業職工的安全素質,張貼
宣傳標語,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投入資金整改隱患,把安全生產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繼續加大對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資金投入,提高技術含量,建立集約型企業,科學管理,持續發展。
地震影響
地震對金花鎮支柱產業礦業(磷礦、石灰礦)和
林業生產造成極大破壞,剛剛起步的旅遊業,也在這次地震中遭受重創,絕大多數“農家樂”已經被毀,該鎮的仙女洞景區也被從山體震落的數十萬方沙石所埋,而當時正在景區遊玩的30餘名遊客,至今仍被埋在下面。對於在災害中倖存下來的人們來說,家已不家,這裡已成了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但可以堅信,在這樣一片廣闊的土地上,他們終究會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金花鎮黨委書記
耿垣合介紹,金花鎮近6000名災民如今集中在5個安置點,全部住在
帳篷里,只有在白天的時候,部分人會回到為數不多殘留下來已成危房的原住所,生火做飯。由各方援建的1000餘套活動板房,包括建在板房中的金花學校,已於7月31日交付,災民有望於近期入住。只是,雖然板房區生活設施齊全,有公用的衛生間,有公用的廚房,但入住後的一系列問題,如生活必需品的
供應、燃料的供應、入住後的安全問題等等,仍然是對金花鎮黨委、政府的一大考驗。
災後重建
金花鎮黨委、政府是一個年輕的班子,主要幹部年齡均在30歲左右,但在這非常時刻,這群年輕人經受住了百年不遇巨大災難的考驗。為了搶險救災,為了安置民眾,他們悲傷地送別在
地震中遇難的5名同事後,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堅守在這方土地上,地震發生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沒人回過一趟家。
多難興邦,愈挫愈奮;死者安息,生者堅強!隨著災民安置工作基本結束,在繼續保持社會穩定的同時,災後重建也逐漸擺上了各級黨委、政府,包括對口支援方的重要議事日程。正是為了儘快確定援建項目,加快援建進度,7月30日至8月1日,在綿竹期間,金花鎮一方面與
江蘇省、
常州市對口支援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現場指揮部進行對接,另一方面深入災區現場進行調研,並與綿竹市、金花鎮的
幹部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協商,尋求科學合理的災後重建方案。但災後重建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應急的需要、滿足儘快安置受災民眾和恢復生產的要求,又要考慮長遠發展的需要,保證長遠使用和未來發展的合理性。災後重新建造起一批一批的房子也許並不困難,但是否能夠真正成為當地曾經遭受災難的人們今後安居樂業的家園,卻是我們更加關注的。既要充分尊重人民民眾的意願,又要符合科學重建的要求,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是各方達成的共識,也是金花鎮今後援建工作的一個原則。
援建工作正在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和規劃選址工作在有序推進,受災農戶自建房建築設計方案也即將出爐,武進的援建工作在條件具備後將全面啟動。瞬間改變的家園,是自然災害的結果,是無法避免的,但建設災後新金花,告別地震造成的傷和痛,重新創造一個人們安居樂業的新家園,延續他們的
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藍圖已經繪就。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金花鎮政府(縣道F17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