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袁枚所作《
隨園食單》中關於羊頭的如下記載:“羊頭毛要去淨;如去不淨,用火燒之。洗淨切開,煮爛去骨。”北京
牡羊頭肉的起源在大興黃村鎮李營。
所屬菜系
製作方法
羊頭肉拌粉
羊頭肉拌粉出自大同一帶。粉是指當地特有的用
土豆粉壓制而成的新鮮粉條,加煮熟的羊頭肉絲一起拌制,這是大同人逢年過節、喜慶宴會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
冷菜。當地人稱之為“座盤”。
原料:熟羊頭1個,鮮
土豆粉條1千克,胡蘿蔔2根,菠菜、黃瓜各250克,胡麻油100克,味素、醬油、醋、花椒、鹽各適量。
工藝:把煮熟的羊頭去掉骨頭,肉切成絲,將胡蘿蔔切成絲狀,黃瓜洗淨切片,菠菜切段,大蔥切成絲;將炒鍋置火上,注入適量清水燒開,下入鮮粉條,上下翻動5分鐘左右,用清水浸一下,撈出置入盤中;將切好的菠菜段放入開水鍋內上下翻動,3分鐘左右撈出,浸泡於冷水中;鐵鍋置於火上,倒入
胡麻油燒熱後放入花椒,製成花椒油,加入適量大蔥絲。 將花椒油、蔥絲倒入盤中,把冬粉、羊頭肉、胡蘿蔔絲、菠菜段、黃瓜片放在一起,加適量味素、鹽、醬油調味拌勻,裝盤。
提示:醋宜在食用時再加入,以防粉條發黏,顏色變青。特點:紅綠相間,清淡利口,風味獨特,常食不厭。
辣拌羊頭肉
原料:煮熟的羊頭肉150克,辣椒油30克,香油7克,醬油、白糖、精鹽、味素適量,蔥末少許。
工藝:把羊頭肉切成薄片,放入盤中。將蔥末、辣椒油、香油、白糖、精鹽、味素一同放入碗中,對成味汁澆在羊頭肉上拌勻即可。
特點:肉嫩、味鮮辣。
羊頭肉砂鍋
原料:羊頭1個,香菇、油菜、料酒、薑汁、熟雞油、清湯、蔥段、精鹽、白糖、牛奶、味素、水澱粉。工藝:取淨羊頭一個(約重2、5千克),擇淨殘毛和雜物,用溫水洗淨污血,入沸水鍋,撇去浮沫,煮到7成爛撈出,剔淨骨頭,取出羊眼和
羊腦(羊腦作它用),擇去血管和油胰,撕去皮。將每隻羊眼切成3塊,與羊頭肉、羊舌(均撕成塊)一起再用開水氽2-3次(每次放料酒,薑汁),瀝淨水。水發香菇、油菜心分別用開水焯過。將熟雞油放入湯勺內,置於旺火上燒熱,下入蔥段、薑片,炸成金黃色,烹上料酒,倒入雞、鴨、牛肉煮製的清湯燒開約2分鐘,撈出蔥段、薑片。再放入熟雞油,將湯燒到翻滾,使油和湯充分融合變成
奶湯。然後倒進大砂鍋里,下入羊頭肉、羊舌,煮4-5分鐘,加入精鹽、料酒、薑汁、香菇,煮4-5分鐘。待肉爛、湯濃,再相繼加入白糖、羊眼、油菜心、牛奶、味素,用
水澱粉勾芡即成。
特點:湯汁鮮香,色白如奶,羊頭肉軟爛,鮮美味厚。
羊頭肉參杞
主料:羊頭一隻(約400克)
輔料:
黨參18克、枸杞10克、陳皮10克、
山藥24克、
荸薺60克、火腿30克、雞蛋殼3個、上湯500克、食鹽5克、味素1克
製作:
1、將黨參、山藥分別洗淨後,燜軟切片;枸杞去雜質;
2、將羊頭皮面燎去絨毛,放入溫水中刮洗乾淨,砍成兩半,取出
羊腦,洗淨血氽,放入鍋內,加清水和雞蛋殼,煮至羊頭熟,取函洗淨;
3、再將羊頭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放入陳皮、火腿、荸薺,
武火燒沸,撇去浮沫,移炆火上燉把,取出羊頭,拆骨後切成條塊,將荸薺,火腿切片,放入盆內;
4、羊肉塊放在
荸薺上面;
黨參、枸杞、
山藥洗淨後,放在羊頭肉上面,加入原湯,加蓋上籠蒸1小時左右取出,用食鹽、味素調味即成。
特點: 頭肉肥爛、荸參軟糯、湯汁清鮮、並具有補脾益腎之功效。
營養價值
營養分析
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營養豐富,對
肺結核、
氣管炎、
哮喘、
貧血、產後
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食療作用
1、味甘、性熱,入脾、胃、腎、心經;
2、溫補脾胃,用於治療
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
3、溫補肝腎,用於治療
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症;
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
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
宜忌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吃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