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力學(theoretical mechanics)是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力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一般力學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力學通常分為三個部分:靜力學、運動學與動力學。靜力學研究作用於物體上的力系的簡化理論及力系平衡條件;運動學只從幾何角度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特性而不涉及物體的受力;動力學則研究物體機械運動與受力的關係。動力學是理論力學的核心內容。理論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從一些由經驗或實驗歸納出的反映客觀規律的基本公理或定律出發,經過數學演繹得出物體機械運動在一般情況下的規律及具體問題中的特徵。理論力學中的物體主要指質點、剛體及剛體系,當物體的變形不能忽略時,則成為變形體力學(如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的討論對象。靜力學與動力學是工程力學的主要部分。
理論力學建立科學抽象的力學模型(如質點、剛體等)。靜力學和動力學都聯繫運動的物理原因——力,合稱為動理學。有些文獻把kinetics和dynamics看成同義詞而混用,兩者都可譯為動力學,或把其中之一譯為運動力學。此外,把運動學和動力學合併起來,將理論力學分成靜力學和動力學兩部分。
理論力學依據一些基本概念和反映理想物體運動基本規律的公理、定律作為研究的出發點。例如,靜力學可由五條靜力學公理演繹而成;動力學是以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為研究基礎的。理論力學的另一特點是廣泛採用數學工具,進行數學演繹,從而導出各種以數學形式表達的普遍定理和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論力學
- 外文名:Theoretical Mechanics
總述
發展簡史
動力學的科學基礎以及整個力學的奠定時期在17世紀。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創立了慣性定律,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他套用了運動的合成原理,與靜力學中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相對應,並把力學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推廣了力的概念,引入質量的概念,總結出機械運動的三定律(1687年),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天體力學的基礎。以牛頓和德國人G.萊布尼茲所發明的微積分為工具,瑞士數學家L.歐拉系統地研究了質點動力學問題,並奠定了剛體力學的基礎。
理論力學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建立了解非自由質點系力學問題的較有效方法。虛位移原理表示質點系平衡的普遍條件。法國數學家 J.達朗貝爾提出的、後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原理,與虛位移原理結合起來,可以得出質點系動力學問題的分析解法,產生了分析力學。這一工作是由法國數學家J.拉格朗日於 1788年完成的,他推出的運動方程,稱為拉格朗日方程,在某些類型的問題中比牛頓方程更便於套用。後來愛爾蘭數學家W.哈密頓於19世紀也推出了類似形式的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頓方程在動力學的理論性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與動力學平行發展,運動學在19世紀也發展了。到19世紀後半葉,運動學已成為理論力學的一個獨立部分。
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理論力學的新分支;並與其他學科結合,產生了一些邊緣學科,如地質力學、生物力學、爆炸力學、物理力學等。力學模型也越來越多樣化。在計算工作中,已廣泛採用了電子計算機,解決了過去難以解決的一些力學問題。
涵蓋內容
理論力學的重要分支有振動理論、運動穩定性理論、陀螺儀理論、變質量體力學、剛體系統動力學、自動控制理論等。這些內容,有時總稱為一般力學。
理論力學與許多技術學科直接有關,如水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機器與機構理論、外彈道學、飛行力學等,是這些學科的基礎。
基本概念和方法
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的基本量度是力,理論力學中還廣泛用到力對點之矩和力對軸之矩的概念。
物體運動的改變除與作用力有關外,還與本身的慣性有關。對於質點,慣性的量度是其質量。對於剛體,除其總質量外,慣性還與質量在體內的分布狀況有關,即與質心位置及慣性矩、慣性積有關。剛體對於三個互相垂直的坐標軸的各慣性矩及慣性積組成剛體對該坐標系的慣性張量。
動力學中關於運動的量度有動量、動量矩和動能,與此有關的力的作用的量度有衝量、衝量矩和功。表明這兩種量度間的關係的定理,有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以及動能定理,稱為動力學普遍定理。
理論力學的基礎是牛頓三定律: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第二定律給出了質點動力學基本方程;第三定律即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在研究質點系力學問題時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第二定律對於慣性參考系成立。在一般問題中,與地球固結的參考系或相對於地面作慣性運動的參考系,可近似地看作慣性參考系。
研究非自由質點系的平衡和運動的較有效方法是力學的變分原理,其中有虛位移原理、達朗貝爾原理、哈密頓原理等。在解題時廣泛套用了由此推出的運動微分方程,其中有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頓正則方程、哈密頓-雅可比方程等。
靜力學
剛體是實際物體的簡化與抽象,工程中構件的變形影響可以忽略時,可套用剛體靜力學的理論。如設計橋樑桁架中各桿件的截面面積時,首先在規定載荷下用剛體靜力學的平衡方程求出支座的約束力及各桿的內力,然後才能進行強度、剛度分析與設計,對變形體(彈性體、塑性體、流體等)的平衡問題,除了考慮力和力矩的平衡條件,還要結合介質的變形特性。用分析靜力學研究變形體平衡時形成的能量法,在解決工程技術問題時也獲得了廣泛的套用。
靜力學的理論在動力學中也有重要套用。分析靜力學中的虛功原理與達朗貝爾原理相結合給出動力學普遍方程,它是推導非自由質點系各種運動微分方程的基礎。
動力學
牛頓是動力學的奠基者,他於1687年提出了運動的三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建立了動力學方程,由此可推導出動力學的三大定理: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與動能定理,它們都是用來建模及進行運動特性分析的有力工具。牛頓的工作及後來L.歐拉關於剛體動力學的研究,構成了經典力學的牛頓-歐拉體系,也是矢量力學的主要內容。
動力學基本規律的另一種敘述方法稱為達朗貝爾原理,它可看成牛頓第二定律的演變。依據達朗貝爾原理建立起來的動靜法是解決工程問題的一種實用方法。
牛頓運動定律發表100年後,J.拉格朗日建立了受完整約束的非自由質點系的動力學方程,稱為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及後來W.哈密頓等人的工作構成了分析力學的主要內容。如果說矢量力學以力作為核心概念,則分析力學將核心概念由力轉移到能量。在經典力學範圍內,以力為核心概念與以能量為核心概念是等價的;但在物理的其他領域,力與加速度的概念可能顯得沒有意義,而能量的概念卻無處不在。因此,分析力學成為由經典力學過渡到現代物理的橋樑。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動力學通常包括質點動力學、質點系動力學、剛體動力學及動力學專門問題幾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