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字典釋義:①力量,
力氣,動物筋肉的效能:身強~壯。 引:1.身體器官的效能:眼~,腦~。 2.一切事物的效能:電~,藥~,浮~,說服~,生產~。
②用極大的力量,盡力:~ 戰,據理~爭。
③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叫力。力有三個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部首:力
筆順:橫折鉤、撇
筆順讀寫:橫折鉤撇
字形來歷
“力”是個象形字。“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
① 有學者認為:力頗像古代的犁形,上部為犁把,下部為耕地的犁頭,古代稱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為“力量”之“力”。
② 有學者認為:力是手連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來表示有力量。
③ 有學者認為:力像“人筋之形”。《說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
詳細釋義
〈名〉
(象形兼
會意。
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注意,這是一個豎立的工具,表明這個工具正在工作。就是說有人正在用力使用工具勞作。“力”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正在使用的工具。引申義:體力,力氣)
1. 同本義[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說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為轉注。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貨力。——《
禮記·禮運》。註:“筋骸強者也。”
力農數耘。——《
漢書·食貨志》。註:“謂勤作之也。”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四肢無力;力人(力氣很大的人);力盡神危(力氣精神都疲憊到極點);力軟筋麻(力盡筋疲。筋疲力盡);力屈(力竭);力盡(力氣用盡);力竭(力氣用盡)
2. 力量[force;power;strength]
戰疾力。——《漢書·灌嬰傳》。註:“強力也。”
本末源源,惟力是視。——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3. 能力[ability;capability]
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腦力(人的記憶、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膽怯)
4. 威力;權勢[power;might;influence]
又如: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暴力(強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權力統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為政,暴政)
5.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改變方向或者發生形變的作用都稱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衝力;
壓力;阻力;推力;拉力
6. 勞役;僕役[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
又如:力役(勞役);力征(力役之徵)
7. 本指製法成治之功,後泛指功勞[merit]
事功曰勞,治功曰力。——《周禮》
擁佑太子,頗有力焉。——《漢書》
8. 兵士[soldier]
率見力決戰。——《宋書·謝誨傳》
9. 姓
10、物理學上的意義: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用符號F 表示,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N。
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是1 N。物體的重力G=mg m是物體的質量,g是重力加速度約等於9.8.
〈動〉
1. 勤;致力,努力;從事於 [engage]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詩·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漢書·王莽傳》。註:“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漢書·召信臣傳》
又如:力農(從事於農業);力田(致力耕種);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樣子)
2. 役使 [work;use]
視賤軀之可力,傾盡而為。——宋· 葉適《湖南運判到任謝表》
又如:力役(強制老百姓從事的一種無償勞動,是徭役的一種;服役;乾體力活);力伐(力攻頑敵;力攻智取);極力指摘、駁斥
〈副〉
盡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樓船力攻燒敵。——《漢書·南粵王傳》
遊子常貧苦,力子天所富。——《後漢書·樊曄傳》
力請客。——明· 魏禧《大鐵椎傳》
拮据力操,治閫嚴而有則。——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
力主變法。——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力摧豪強。——清· 張廷玉《明史》
力叮不釋。——《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力正(盡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農耕);力疾(盡力支撐著病體);力戰(全力作戰);力鄧(勉強,奮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樣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𠠲《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注》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注》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注》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為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葉力櫱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