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菜

東莞菜

東莞菜屬於粵菜中的廣府菜,是具有濃郁廣東地方特色的漢族飲食文化,分丘陵埔田、水鄉、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如埔田片有大朗欖醬炒飯、水鄉片有中堂魚包、沿海片有虎門大寧蟹黃粥、山區片有樟木頭東江鹽焗雞、土特產有荔枝麻涌香蕉厚街瀨粉厚街臘腸、白沙油鴨、虎門麻蝦、虎門膏蟹、庾家粽子。東莞出名的美食街有:花園新村食街,南城中華美食街,虎門新灣食街,長安新民食街,石排食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莞菜
  • 外文名:Dong guan cuisine
  • 分類:粵菜系,廣府菜
  • 口味:鹹香帶點甜
  • 主要食材:雞,鴨,魚,臘腸
  • 地區:廣東東莞
莞飲莞食,食在莞香,莞邑菜式,品嘗東莞菜,莞味小吃,地道東莞菜,莞鄉美食之荷包飯,東莞美食歷史悠長,十二道莞鄉名菜,

莞飲莞食

東莞菜以鹹香帶點甜為主,但是在炎熱的天氣里,清淡的東莞菜登上夏季的飯桌,成為人們的最愛。一般的東莞菜在東莞的大街小巷裡就能找到,以其樸實的賣相,鹹而入味的口感獲得大眾的歡迎。中高檔的東莞菜,則以精緻講究特別清淡可口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東莞菜
東莞菜譜
東莞菜屬嶺南菜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分山鄉風味菜系、水鄉風味菜系等,各有代表菜式,如大朗欖醬炒飯、清溪茅根黃豆坑螺湯等,水鄉風味有沙田蓮藕煲龍骨湯、洪梅芋合乾拗蜆肉、虎門蜜汁烤鰻魚、山鄉風味里有樟木頭客家鹹雞、等。
東莞臨江面海,水產豐富,海鮮也是特色之一,除了出名的膏蟹、重殼蟹、瀨尿蝦、石斑魚等等,還以出產基圍蝦著名。吃海鮮最著名的地方是虎門的新灣鎮,十多家大排檔在海邊一字排開,置身其中,聽濤品海鮮,妙不可言。
東莞最著名的風味小吃首推“三禾宴”和厚街燒鵝瀨。“三禾”是指的是禾蟲、禾花雀(現已禁捕食)、禾花鯉,營養豐富,口味極佳,道滘水鄉是品嘗禾蟲、禾花鯉的好去處;厚街燒鵝瀨是用整隻鵝、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而成的瀨粉,美味誘人,有不少廣州深圳甚至香港遊客都專門到東莞享用這一美食。其他的風味小吃厚街臘腸東莞米粉道滘裹蒸粽肉丸粥,石龍的麥芽糖和糖柚皮、沙田的蓮藕、石碣的芙蓉肉和芋桿子,高埗的冼沙魚丸長安烏頭魚等。
此外,東莞還雲集了大江南北的各式佳肴,雍華庭的湘菜館、厚街的珊瑚路(台灣街)、東城南路的東北菜、南城區的素食連鎖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食在莞香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前一天,長安烏沙陳屋村仍保存吃盆菜的村俗,與香港北區的沙田、大浦,廣州芳村等地村民遙相呼應。
1278年4月,南宋朝廷敗退到廣東,楊太后與弟弟楊亮度攜宋帝到東莞香港一帶,6月再遷新會崖山,所到之處廣東人民紛紛前往勤王。當年勤王軍多達20萬人,同於船上漂浮,一來缺乏盛菜缽碟,二來避免船上傾瀉,沿海百姓巧用木盆,將三五家所作之菜,盛在一起。由於各家各戶,使出各家本領,而且疊於一盆,味道特別濃香豐膩。宋帝連連讚美。從此,盆菜在沿海地區成了貢菜極品流傳下來。而且一“開圍”,就成千上萬人。
盆菜菜色是九層疊放,與九大簋菜式無二。傳統是:“蘿蔔、菜頭、浮皮、魷魚、鵝(或肉、白切雞)蝦米、魚餅(魚有骨、易散,混入盆中危險)、扣肉等。改革開放後,用料講究,有白蟮、蚝豉髮菜江瑤柱海參白切雞,林林總總,今非昔比。過年過節也有齋盤菜,用料:雲耳、冬菇、木耳、髮菜之類。吃盆菜最大的樂趣不在吃而在圍,象徵團結、團圓。人們圍在一起,飲飲食食,說說笑笑,全村人圍在一處(過去多在祠堂、廟宇內)。
盆菜過後,人們空前團結,辦事同心協力,是一種好風俗。
飲食文化:萬江龍船飯
龍船飯是端午節“扒”龍船時慰問龍舟健兒和觀賽村民的一種傳統美食,吃龍船飯更蘊涵有男子漢的氣概。
對於村民來說,划龍舟是對神的敬仰,龍船、龍帽龍船衫、龍船飯都被視為神聖之物,寓意一種好意頭。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除了比賽的人以外,村中上下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領取龍船飯。在吃龍船飯的時候,村民們都是平等的,無論你的身份貧富貴賤,條件是一定要自己親身來領取,拿了一定分量的龍船飯,回家跟大鍋飯煮在一起,讓全家人都沾沾好運。
龍船飯通常是以粘米或糯米或粘、糯米煮成飯,再加入肉丁、蝦仁、魷魚粒、豆角、魚膠和炒花生等配料。萬江龍船飯由於用料豐富,做法講究,風味宜人,受到廣大民眾喜愛,所以特別馳名。

莞邑菜式

莞邑按地形可以分為三大片,以萬江、高埗、洪梅沙田虎門等地為代表的水鄉沿海片,盛產魚蝦,口味屬於鹹甜混合;還有就是介于山水間的埔田片,以茶山、大朗大嶺山、石排等地為主,家庭多養雞鴨鵝,口味以甜為主;以樟木頭、清溪等鎮區為代表的山區片,這一帶以客家菜為主,口味偏鹹。
水鄉沿海片:津津樂道河產海鮮
鎮區:萬江、道滘高埗、中堂、洪梅沙田長安虎門麻涌
代表菜式:莞鄉魚丸、洪梅生滾骨、中堂牛腩煎麵、洪梅沙淋仔炆涼瓜、麻涌鹹扒豬頸肉虎門寨石缽蟹
東莞是有名的水鄉,歷史上也曾出過好幾個游泳冠軍。水鄉孕育了豐富的物產,也因此帶來獨特的美食。虎門新灣一帶沿海的大排檔,水鄉水塘旁的農家菜館,總是吸引著許多食客開車前來,光看停車的陣勢就知這些海鮮、河產受歡迎的程度。
東莞河涌盛產蟛蜞,河水乾時,隨手就可以捉到。過去道蟯的蟛蜞鹹扒,是將蟛蜞研爛,加上炒香的米粒,用罐裝好,封半個月,與豬肉相伴而蒸,是冬天的佳品佐料。舊社會離鄉背井出洋謀生,必帶一瓶蟛蜞鹹扒,以防到外地“水土不服”,更能品物思鄉。一些河道污染了,蟛蜞也少多了,倒成為一道特別讓人思念的美味。
莞邑有村必有塘,塘魚自然是灶上的美食。虎門長安烏頭魚,魚肥肉潤。鹽焗烏頭魚是家鄉名菜。冬瓜、毛瓜加薑絲豆豉、腐竹,炆鱅魚,是水鄉高埗、道蟯、石碣、中堂家鄉特色菜。鯪魚多骨,人們去骨,以肉制丸,香脆鮮甜。
東江盛產蜆,蜆肉煮鹹菜芋梗乾煮蜆肉,是高埗、洪梅、道蟯、萬江等地常用家庭菜。
沿海以魚蝦蟹為特產,以麻蝦、禾蟲知名。清蒸麻蝦,缽仔烤禾蟲,老前輩們至今還津津樂道。
埔田片:醬料佐菜味更佳
鎮區:茶山、大朗、寮步、大嶺山常平石排
代表菜式:石排冬瓜煮大魚、塘廈碌鵝、茶山鹽插蝦
因為埔田片的地形介于山水之間,水裡有的,比不過水鄉片,山裡有的,比不過山區片,於是這裡的人們烹飪就開始在調料上下功夫。埔田地區田少人多,本地人更加精於烹飪,菜式少而精。
他們以自產的豆類作豆豉、豆醬作佐料,無論拌魚肉蝦蟹瓜菜,十分美味。東莞諺語有云:“烏欖白欖松柏朗,番薯芋仔馬蹄崗”。大朗以欖醬炒飯,為家鄉特色菜。欖角蒸魚嘴、豆醬蒸魚嘴,更是人見人愛,更能降血壓。寮步、大朗豆豉焗桂花魚,是名牌家鄉菜。與臘腸蒸雞為“風流皇帝”相對,豆豉蒸雞,民間稱為“風流皇后”。
據說,一些酒樓、餐廳為了讓菜做出更好的味道,四處去埔田片的農家尋找豆豉、豆醬。一位大廚還告訴記者,東莞那些上等的醬料,商場是買不到的,一定要去農家,一桶才賣30元,可味道卻是好極了。
山區片:釀出來的家常口味
鎮區:樟木頭、清溪、鳳崗
代表菜式:鹹雞客家釀豆腐、缽仔湯、梅菜肉卷樟木頭釀鯪魚
客家菜除了著名的鹹雞外,還有個特色是“釀”字,幾乎想得到的家常菜都可以拿來“釀”一把,如尋常不過的釀豆腐釀茄子釀辣椒。記者在東莞萬江一家名為溫飽地帶的家常菜館看到了釀豆角,造型活潑可愛。簡直就是只要你能想得到的,都可以拿來“釀”。有一位東莞黨校的教授認為,正是因為客家遷徙各地,居住山區,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所以“釀”出了許多美食,而且這樣“釀”出來的東西也可以更長時間不會變質。

品嘗東莞菜

悠悠東江水,味美莞菜情
東江發源於江西,連線贛粵港三地,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香港用水的主要來源。東江從東莞市境北邊自東向西橫貫而過,經聞名遐邇的虎門鎮出海,全長約75公里。東莞2465平方公里的境內,有96%屬東江流域。東江灌溉了肥沃的珠三角,為東莞帶來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哺育了千百萬在這塊土地上棲息的生靈。60多年前,一支以東江命名的革命隊伍東江縱隊,與海南島的瓊崖縱隊遙呼相應,馳騁於華南抗日戰場,功勳卓著,威震敵膽,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留下多少傳奇佳話。
水鄉河鮮
東莞又是著名的水鄉。水鄉河涌盛產蟛蜞,河水乾時,隨手就可以捉到。過去,道窖鎮的蟛蜞鹹扒聞名遐邇。做法是將蟛蜞壓爛,加上炒香的米粒,用罐裝封半月後,取出與豬肉相蒸,是冬天飲食的佐料佳品。舊社會莞邑人離鄉背井出洋謀生,必帶一瓶蟛蜞鹹扒,以防到外地“水土不服”,更能品物思鄉。隨著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的推進,現有些河道污染較嚴重,蟛蜞也逐漸少了,但這道鄉土美食卻會永遠留在莞邑人記憶里。
這裡分布著眾多的魚塘,塘魚自然是灶上的美食。虎門、長安的烏頭魚,魚肥肉潤。用冬瓜、毛瓜加薑絲、豆豉腐竹燜鱅魚,是水鄉高步、道窖、石碣、中堂等鎮特色菜。鯪魚多骨刺,當地人去骨刺後,以肉制丸,香脆鮮甜。東江盛產蜆,蜆肉煮鹹菜、芋梗乾煮蜆肉,是高步洪梅、道窖、萬江等地常食家庭菜。
虎門海鮮
東莞臨江面海,水產特別豐富,海鮮也是這裡飲食的一大特色。除了出名的膏蟹、重殼蟹、賴尿蝦石斑魚等水產,還有一種特別的品種──基圍蝦。這種蝦只能生長於鹹淡水交接的地方,一漲潮時浸在鹹的海水裡,退潮時就浸在淡的江水裡,所以它的肉質特別有彈性,爽脆鮮甜。由於它的這種生活特性,漁民都是在江邊沙基上起一個圍子來養這種蝦,故名基圍蝦。
道窖三禾
道窖鎮 “三禾宴”,即:“禾蟲禾花雀禾花鯉”。 禾花雀和禾花鯉都是在禾苗開花的時候,專吃禾花長大的小雀和魚,它們的肉質特別鮮甜。東莞人有種說法,認為一隻小小的禾花雀營養頂得上一隻老母雞!所以它的價錢也真的就頂上一隻老母雞了,通常一隻半個拳頭大的禾花雀要賣到近20元!禾花鯉就難分辨一些了,不過老食客還是能從它的肉味上區分出來,所以商家也不敢隨便搞假砸自己的招牌。
“三禾”中最富傳奇色彩的數禾蟲,也就是生長在禾苗上的蟲子。通常是一寸長左右,長著許多小腳,看起來十分恐怖。一般都是加入雞蛋、新會陳皮、增城欖豉等蒸熟,稍涼後再連缽烘烤,也只有這個吃法最為香濃美味。
莞著名的本土菜“冼沙魚丸”,據說是緣自秦始皇。傳說秦始皇愛吃魚,但又怕人以之暗害他,因為戰國時刺客們常把匕首藏到烤魚的肚子裡去刺殺王侯。當時是談魚色變,朝庭下令要求把魚肉一律剁成丸子,就不會再藏什麼東西了,而且沒有刺,吃起來也方便,於是就產生了魚丸這道菜。
東莞菜
冼沙魚丸
東莞美食諺語云:“烏欖白欖松柏朗,番薯芋仔馬蹄崗”。大朗鎮以欖醬炒飯,為家鄉特色菜。欖角蒸魚嘴、豆醬蒸魚嘴,有降血壓功效。寮步、大朗豆豉蒸雞是名牌家鄉菜,民間戲稱為“風流皇后”,而臘腸蒸雞則對稱為“風流皇帝”。

莞味小吃

東莞是一個美食天堂,特別東莞地道本土小吃,可這些吃的東西已經沒有生產了,在外面的飲食店裡根本吃不到,甚至有一些已經失傳。例如松糕蘿蔔餃等小吃都是許多外地人甚至是東莞的年輕一輩都沒有聽說過的。蘿蔔餃是東莞人在以前過節時才吃的食品,它和北方的餃子不一樣,這種蘿蔔餃很大,裡面塞滿了刨成條的蘿蔔絲,整個蘿蔔餃被包得大大的脹脹的,一口吃下去滿滿一口脆生生的蘿蔔的味道。
茅根、竹蔗、紅蘿蔔、黃豆、白果等熬成粥、性清涼下火。
厚街瀨粉
東莞菜
道滘裹蒸粽
以大米磨成粉後製成,嫩滑爽口,多以明爐燒鵝叉燒為佐料。
道滘裹蒸粽
選用優質糯米鹹蛋黃、五花腩肉、綠豆、湘蓮子及多種調味品製成,煮熟後芬芳撲鼻,口感極佳。 道滘肉丸粥
肉丸採用新鮮鍺肉製作,制肉醬時須用鋼條不斷敲打,致使肉醬具有膠質,帶韌性,且爽脆香甜。
道滘缽頭禾蟲
將肥美禾蟲洗淨,放入陶製缽頭內,加適量蒜茸、精鹽、生油、雞蛋搗勻,使禾蟲成膏狀,蒸熟後以文火烤至微黃,撒上胡椒粉,香氣四溢,營養豐富。
道滘禾花鯉
霜降前後,內河繁殖的鯉魚因食了禾花、禾穗和穀粒特別肥美,名曰“禾花鯉”。制時將鯉魚煎成桔皮黃色加生薑、蔥條、蒜子放入沙煲內煲熟,鮮美可口。
東莞菜
道滘禾花鯉
中堂槎滘魚包
由魚肉做成的表皮包著魚肉餡料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歷史。魚皮以農曆八、九月份的土鱗魚脊背部位的魚肉為主料,肉餡則以鮮豬肉、臘鴨、臘腸為主。輔以冬菇等時菜混在一起剁成餡料。用魚皮小心翼翼地把餡料包成金魚狀,放入用鱗魚熬成的湯中煮2—3分鐘即可。
中堂槎滘魚絲面
由魚肉團壓薄成片後,切成約十公分的麵條狀、放進清開水中煮1-2分鐘撈起,另配好冬菇絲韭黃、蔥花等,加上用鱗魚、雞話豬骨頭熬成的湯即可食用。
東莞菜
中堂槎滘魚絲面
糖畢甩
糯米粉作成拇指頭大小無餡湯丸(也有製成有餡的),以滾熱糖漿煲熟,撒上輾碎炒花生或煎雞蛋絲、香滑甘甜酥軟。
長安錦盒盆菜
將雞、鵝、鴨、豬肉、豬浮皮、魚丸香芋青菜、冬菇等菜餚煮熟以一大盆盛之,吃時各人動用公筷翻動夾菜。
橫瀝貓撈飯
以瘦豬肉、鵝肉、蝦米、麥豆等切碎與米飯同煮,香甜可口。
糖環
古時稱“巨女”(讀音),是中原南遷過來的小食。糖環在東莞已經改麵粉為糯米粉。傳統的糖環,不用餅印,只搓成長條,捏作環形,吃時夠硬。糖環形狀,由大環套小環,環環相扣,寓意連綿不斷,生生不息。麻橛
橛者,東莞人稱之為一小段。在炒糯米粉中,拌入炒花生(研碎),更有芝麻。一粒粒麻橛大小相近,約二三公分長,菱形,其色如麻。一把麻橛在手,往往相疊相連,成方勝(四方端正)圖案。寓意為方正無邪,同心合意,優勝吉祥。東莞人互相贈送麻橛,互祝吉祥如意。
松糕
“年廿五,炊松糕”,企求來年高升。松糕是用糯米粉為主料,將糖粉和入糯粉中,篩入松糕格內,到一半時,放入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篩滿糯粉,蒸熟。吃不完,可以曬乾,作乾糧。新鮮時鬆軟香甜,美味可口。

地道東莞菜

塘廈碌鵝
不折不扣的東莞山鄉菜。首先,“碌”這個字就是土生的東莞話,外人不明其意,聽到“碌鵝”還以為是“滷鵝”,實際“碌”是煮的意思。塘廈碌鵝是具有客家風味的東莞菜。將鵝放到調製好的湯裡面煮,煮熟後,味道就全部進到了鵝肉里。而骨髓則和白切雞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帶血,非常新鮮美味。
東莞菜
塘廈碌鵝
東莞山坑魚
特色:香辣
東莞山坑魚也是一道地道的本土美味。 “山坑魚”是在山澗小溪里生長的許多種類的一種小魚,“山坑魚”的做法也很簡單,把魚先放在油鍋里“過”一下,然後用辣椒絲、蒜瓣、豆豉、生抽、薑絲、少許料酒相拌勻,上屜蒸20分鐘即可,要是用壓力鍋的話,高壓閥響後10分鐘就行。
水浸鯇魚
特色:新鮮清甜
水浸鯇魚是取自東江上游的野生河魚,沒有經過人工飼養的,這種魚的味道和家養的不一樣,野生的會特別鮮美。
做法很簡單,找一個大鍋,要求放得入一整條魚,先把姜、蔥等放進鍋里,加滿水,然後把水煮開,水煮沸後幾分鐘,等姜蔥的味道都出來後,再把火關掉,然後把整理好的鯇魚整條放進開水裡,除了尾巴外其他部分全部浸在水中,蓋上蓋,然後一直把魚浸到水涼了為止,半小時後把鯇魚小心地取出來,裝盤,再淋上調好的醬汁即可,特色是這樣的鯇魚會特別的嫩滑。東莞泥鴨
東莞菜
東莞泥鴨
特色:農家菜味道濃郁
泥鴨是東莞的一道地道家常菜,經由東莞廚師的改良端上了菜館的餐桌,並成為餐館的招牌菜之一。這道菜充分體現了東莞菜的特色,取材於東莞農家,味道偏濃偏重,鮮美的鴨肉加入蒜、姜等佐料後,經由廚師加工而成,分量很足的一盤東莞菜,很適合一家人品嘗。
鹹魚煲豆角
“鹹魚煲豆角”,這是一例典型的、具有東莞特色的家常菜。“東莞人”基本上每天都會做這道菜。做法比較簡單,先將鹹魚和豬骨煲爛,然後再把鮮豆角放入湯內煲2-3分鐘,這時豆角還處於半生半熟狀態,口感會非常鮮嫩,還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鹽刷麻蝦
蝦的吃法有很多種,但把蝦這樣串起來,用鹽?著的吃法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味道是不錯,甜里透著香,但做法卻比較複雜。先將蝦?好,用竹籤將兩三隻串在一塊,然後再加些蔥沫及其它香料,用紙包起,放入一個砂鍋內,用一大堆炒熱的生鹽將蝦完全蓋住,再放在火上烤幾分鐘後再吃。
鮑汁扒杏包菇
這菜乍一看去像是一盤“油炸糯米糕”,吃到嘴裡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杏包菇。這種菇有點苦味,所以必須用濃雞湯來煮,然後再用蚧油和鮑汁打欠,使這道“鮑汁扒杏包菇”在香滑中又飄著一股鮮甜的味道,吃後令人食慾大增。
“石龍第一雞”奇香雞
蘸上特製醬汁雞肉奇香無比
石龍奇香雞日前被評選為中國金牌粵菜,奇香雞在石龍已經有21年的歷史了,對於許多人來說,到了石龍不品嘗奇香雞,那是一種遺憾。
奇香雞也是以白切雞做底的,但是和白切雞又有著很大的差別,皮香肉嫩的奇香雞有一瓶由周景專門製作的醬汁,把醬汁搖勻後澆在切好的奇香雞上,吃時夾一塊雞肉,蘸上一些醬汁,雞肉就變得奇香無比,吃進嘴裡,皮脆肉香,吃進去以後,讓人回味無窮。奇香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盤子裡放一些蔥,這些切好的蔥蘸上汁,吃起來也是美味無比,據說有些人來吃飯,不點青菜,專門點一盤蔥,拿來蘸汁吃的呢。
東莞菜
荔枝柴燒雞
荔枝柴燒雞
東莞有出名的荔枝燒鵝,也有出名的荔枝柴燒雞。這裡的燒雞和大嶺山燒鵝有些相像,同樣是用荔枝柴燒,同樣是放在烤爐里烤,把雞肚子剖開,把香料放進去,然後把燒雞放在爐子裡20分鐘後,就可以取出來了,香氣可以傳到老遠,燒雞吃起來更像有一種吃野味的感覺,放在裡面的香料散發進雞肉里,吃起來非常享受。
東莞冼沙魚丸
冼沙魚丸是地道的東莞水鄉菜。魚丸是東莞的傳統美食,尤其以高埗鎮冼沙村的魚丸最為出名,也就是洗沙魚丸。洗沙魚丸所取的魚必須是新鮮的鯪魚,而且魚塘中不能養鴨鵝,以保持的魚肉味道的純淨。而且洗沙魚丸在東莞的各種。美食中,可謂最費時費力的菜之一。把鯪魚剃骨取肉之後,要用兩根鐵棒反覆敲打6個小時以上,讓魚肉中的膠質,也就是蛋白質出來,然後再攢成魚丸,這樣做起來的魚丸膠質多、韌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桌球那樣一彈數尺高,吃起來也相當有咬頭。冼沙魚丸入口確實非常有咬頭,而且味道鮮美。特地拿了一個魚丸往地下拋去,真的彈起一人多高,果然名不虛傳。

莞鄉美食之荷包飯

荷包飯又叫荷葉飯,是一種民間的傳統食品。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飯’。”可見,東莞印象中的荷包飯早已入冊。後來看過一些書,發現荷包飯還有其它的歷史故事。公元551年,梁朝始興太守陳霸先,奉命率兵鎮守京口。曠日持久的戰爭,炎炎似火的盛夏,使軍中糧食短缺,兵士暑熱不堪。梁朝民眾爭相以荷葉包飯,夾放魚肉,接濟梁軍,慰勞將士。軍心因此而大振,暑熱因此而頓消。於是,陳霸先一舉打敗北齊鮮卑十萬大軍。荷葉包飯也從此開始流傳。明朝文人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記載:“郡少珠璣,以亥日為市……以荷葉包飯而往,謂之趁圩。”明代以後,這種清暑美餐已傳到繁華圩鎮和都市,以至綿長飄香至今。
東莞菜
莞鄉美食之荷包飯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柳州峒岷》一詩中,曾寫下“綠荷包飯趁墟人”的詩句。一個”綠荷包”使人未聞其香已心中各有所想了.在講荷葉飯之前,不得不澄清一下的是,荷葉飯與糯米雞只是孿生兄弟而已,兩者外形極相似,但荷葉飯是以粘米而不是糯米製成。不但用的米不同,出處各異,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所以兩者可以說是形似而神不似的.
所謂”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真正有要求的師傅對荷葉飯的選料上是十分挑剔的.個人經驗所至,泰國香米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相比國產大米,它煮後顆粒感明顯且不易膨脹,賣相與口感更佳。除此,新米和成米要根據一定的比例才使飯有些黏而不至於過黏。除了好的粘米外,荷葉飯一般還有四種食材:香菇肉碎、蝦仁、廣式臘腸煎蛋絲。四種食材雖然普通,但搭配起來卻有奇味無窮之趣。在蒸製荷葉飯前,荷葉需先洗淨並浸軟後備用。然後把米飯加入食油與味素、生抽等醬料合拌,再加入肉料與蔥花撈均,最後全部放在荷葉的正面中,包裹好後放到蒸蘢蒸上大概二十分鐘,一個美味天然的荷葉飯便大功告成了。荷葉的清香在蒸製的過程中已細透到飯里,那種滋味用廣東方言表達就是:無得彈。無論從選材到烹製,整個過程無不體現東莞人的純樸與務實的品質,所以用它來代表東莞市饌有過之無不及也。
炎炎夏風,碧綠疊翠的荷葉不僅致人悅目的視角享受,而且還能入饌以作健康佳肴。荷葉具有清香去暑解毒功能。《本草綱目》載:“荷葉性味苦、平,能清熱、解毒、散瘀、治暑熱等。”主治暑濕泄、眩暈、水氣浮腫、吐血等症,如荷葉湯有健脾胃、解暑輕身的功效。由於荷葉本身的特質,荷葉製作的食物一般都具有清香沁人,色香俱備的特點。荷花除了供人欣賞,荷葉還能供以入饌,真可謂物盡其用。
品嘗莞味荷包飯,領略東莞雋味,一舉兩得,快哉。

東莞美食歷史悠長

要談東莞的飲食,還要先從東莞的歷史談起。東莞立縣始於東晉,然而東莞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代。而東莞飲食的源頭,最早是從秦始皇的時候開始的。秦代的時候,東莞屬於“百粵之地”,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派兵征伐百粵,後來一部分將士就在當地留了下來,帶來了中原文化,也帶來了中原的美食,這些美食至今仍然流傳下來。
比如說東莞著名的小吃“麻葛”,就是秦朝時候的食品,東莞著名的史學家容嬡(容庚之妹)還對此做過考證。而“麻葛”的寫法也是容嬡給定的,因為麻葛是東莞話,“葛”是一段一段的意思,以前有音無字,直到容嬡為其定名。
還有一道東莞著名的本土菜“洗沙魚丸”,也是緣自秦始皇。傳說秦始皇愛吃魚,又怕人暗害他,因為戰國的時候專諸刺王僚的時候,就是把匕首藏到烤魚的肚子裡最後成功的。於是就產生了魚丸這道菜,把魚肉做成丸子,就不會再藏什麼東西了,而且沒有刺,吃起來也方便。
此後在五胡亂華安史之亂、宋金對峙等多個時代,都有大批的中原人南遷,帶來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東莞的飲食於是不斷地融匯中原文化,並與本土地物產、風俗結合,逐漸形成了莞邑自己的特點。
“魚米之鄉”美食多
除了歷史的元素,地理對東莞飲食的形成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東莞以前是以農業為主的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而飲食自然跟“魚”和“米”有重要的關係。實際上,正是這一物產基礎,造就了東莞本土飲食的兩大類型--小吃和小炒。
小吃主要指東莞飲食中的糕點類。東莞的小吃源遠流長,品種多達200多個,十分豐富。東莞小吃主要是農家自己製作的,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小吃的原料主要是米,具體又分糯米和粳米兩種。每到秋天收割完畢,農家就會把米做成各種各樣的糕點。大部分的小吃是把米磨成粉,然後再製作,也有直接用米製作的,而磨粉是小孩子很願意做的工作。製作出來的小吃由於水分少,可以放一冬天,直到第二年清明,這樣在冬天就不愁沒的吃了,而且逢年過節,小吃也是很好的招待食品,比如麻葛、眉豆糕油角、糖環等,非常受人歡迎。
小炒則是指東莞飲食中的菜類。應該說,這一部分更能體現東莞飲食的特色。作為粵菜的一支,東莞的菜餚有其非常獨特的地方。由於東莞以前以農業為主,所以東莞的菜式具有濃厚的農家風味。相對而言,東莞的菜餚不如普通粵菜那么清淡,味道略重,而且肉類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白沙油鴨、虎門膏蟹、冼沙魚丸道滘肉丸、石排煮大魚、厚街臘腸、塘廈祿鵝、烘梅生滾骨等等,都是以肉類為主的菜餚。這主要是與東莞的物產豐富有關,同時不高的生活水平也使這些大魚大肉更容易成為人們中意的菜。在做法上,東莞的菜餚更講究工夫,步驟倒不是很複雜,但吃起來很爽。
地方美食唱主角
東莞雖然地方不大,但地形和文化卻比較多樣,因而飲食也十分多樣。所以說飲食風格的多樣性是東莞美食不得不提的一大特點。大致說起來,東莞的飲食大致分為西部的水鄉片和東部的山區片兩大片。而每一片中,不同的鎮又有不同的特點。
水鄉片由於溝叉縱橫,水產豐富,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因此飲食也以魚蝦為特色,比如洪梅芋合乾拗蜆肉、石排煮大魚、虎門蜜汁烤鰻魚等。而水鄉片內的各鎮,風格又不相同,道滘洪梅等鎮以淡水為主的地區與白沙、虎門等靠海的地區,飲食區別不小,比如虎門的膏蟹、麻蝦,就是其它地方沒有的。
山鄉片由於地處山區,美食多以家禽、家畜為特色。另外,由於山鄉片靠近惠州等地區,受客家文化影響比較深,樟木頭、鳳崗等鎮的客家人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因此飲食文化受客家文化影響很大,口味偏重偏鹹。比如客家紅燒肉、鳳崗客家狗肉、清溪過年鵝等菜餚都是山區片的代表菜餚。
名菜名點惹饞涎東莞的本土美食品種繁多,真正能夠做出東莞本土菜的餐館並不多。最有名的當屬花園粥城,這家飲食連鎖企業本來就以東莞飲食為特色,專門推出的“莞味菜”系列深受歡迎,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曾多次帶領香港美食團前來大啖美食。此外,華僑大廈、東莞賓館、東方酒店、東莞山莊花園粥城等老牌的酒店中,對東莞本土的美食尚有較多的保留。
東莞菜
東莞美食地圖
東莞本土菜餐廳
花園粥城地址:南城銀豐路、南城西平、東城東寶路、東城桑園、
大朗富民大道
溫飽地帶地址:萬江華南摩爾
食餐飽地址:旗峰路
旺閣漁村地址:萬江活力康城旁
大王洲漁邸地址:東城區樟村大王洲島
聚福樓地址:大朗荔枝市場、石龍東風路

十二道莞鄉名菜

莞鄉盆菜、豉油王鴨下巴、莞鄉豉油雞、梅菜肉卷、莞鄉鹹雞、果皮蒸雙丸、冼沙雙寶、虎門寨石缽焗蟹餅鹽局豬肚尖、面豉蒸魚嘴、川芎白芷有機魚頭湯、塘廈碌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