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新余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經新余市政府研究同意。新余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3月9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余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9日
  • 發布單位:新余市人民政府
全文
為加快普及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回響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以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提高市民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民眾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好的滿足人民民眾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據《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贛府發〔2021〕28號)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以及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服務人民,全面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大力開展民眾體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促進工作,科學構建具有新余特色、實現城鄉統籌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市民體質,延長市民壽命,充分融合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提升市民生活質量,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健康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建成與新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4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5名。
二、主要任務
(三)建立體系,加快發展全民健身體育組織
各級體育部門要著力構建城鄉均衡、條塊結合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積極發展體育單項協會,拓展協會組織,加強協會管理,規範協會服務,充分發揮協會在普及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支持和指導各類協會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積極承辦、協辦全省和全國性體育賽事。全市體育單項協會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加強全民健身站點建設,逐步由城市向農村擴展,構建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網路。城市以社區或生活小區為單元,基本實現每個社區或生活小區都有全民健身站點,活動人數不少於50人;農村以行政村為單元,實現每個行政村都有全民健身站點,負責組織指導村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四)因地制宜,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
“十四五”期間,在全市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2個以上,新建健身步道50公里,新建或改擴建全民健身中心不少於2個,新建多功能運動場不少於42個,新建或改擴建行政村籃球場地不少於100個,新建社會足球場32片以上,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1塊,新建民眾滑冰場1-2個。一是明確任務,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應提前進行規劃,新建的住宅小區,在規劃和驗收時要對其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標準進行嚴格把關(新建居住區和社區達到人均室外體育用地0.3平方米、人均室內體育用地建築面積0.1平方米)。二是因地制宜,加大資金投入,結合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健康新余等工作,建設一批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健身步道,打造15分鐘健身圈。三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的意見》檔案精神,充分利用城市空閒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等空間資源,加大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四是全市體育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補充,形成政府投入、社會資助、城市反哺農村的資金投入模式。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應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方便民眾就近參加健身活動,避免重複建設。
(五)從嚴控制,確保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質量
完善市級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從嚴控制培訓人員,提高培訓質量;縣(區)在提高培訓質量的同時加大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市、縣(區)負責本轄區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組織培訓工作。
(六)著眼長遠,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網
建立國民體質監測網路。繼續抓好市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建設,完善分宜縣、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國民體質監測站建設;全市5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建立國民體質監測點,配備相應的檢測設備和10-20人的檢測隊伍,形成覆蓋全市不同人群的體質監測網路。建立國民體質監測資料庫。將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納入全市常規性體育指標和社會事業統計指標,為全市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科學依據。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負責制訂全市年度國民體質監測計畫,培訓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人員,對不同人群進行抽樣監測,建立國民體質監測資料庫,分析監測數據,形成全市國民體質年度檢測報告;分宜縣、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和大型企業的國民體質監測站點負責本轄區或本企業的年度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並將檢測數據報市監測中心進行統一歸庫分析。
(七)積極主動,加大全民健身活動數量和力度
各地各部門要將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動作為一項惠及民生的重點工程,切實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按照“親民、便民、利民”的原則,規劃、指導、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充分利用節假日和天時季節組織開展體育賽事活動,按照綜合性活動制度化、大型活動規範化、青少年活動長期化、小型活動經常化的要求,保證全民健身活動長期不間斷開展,實現民眾體育社會化,逐步形成具有新余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豐富職工體育活動。各級工會組織要結合實際,廣泛開展與本單位職工生產生活相適應的小型、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職工體育比賽;大型廠礦企業至少每兩年舉辦一屆職工運動會;完善四年一屆的全市職工運動會和全市機關運動會賽制。普及大眾廣播體操。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組織要積極開展工間操活動,大力推廣大眾廣播體操,有條件的可以開展多種業餘健身活動,舉辦單位或行業系統職工運動會,使廣大幹部職工更多地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加強青少年體育鍛鍊。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切實抓好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認真組織學生開展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體育活動,廣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和校園足球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不含體育課時間);各級各類學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以上以田徑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或體育節)及兩次以上小型(或單項)體育比賽,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有計畫地組織學生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戶外體育活動。通過加強體育鍛鍊,使全市青少年身體素質有明顯提升。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各級老年體協組織要根據老年人的年齡特點、生活習慣、業餘愛好,組織廣大老年人廣泛開展門球、桌球、健身氣功、棋類、釣魚等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活動,為廣大老年人強身健體、老有所樂提供優質服務。發展農村體育。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體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農村體育工作長效機制,統籌城鄉全民健身活動均衡發展。認真組織開展“體育三下鄉”活動,通過送體育科普知識下鄉,使廣大農民不斷增強體育健身意識,掌握科學的體育健身方法;通過送體育器材下鄉,不斷改善農村體育健身條件;通過送體育活動下鄉,挖掘農村傳統體育項目,結合現代體育形式,充分利用農閒時節,組織開展與農村生產勞動、文化生活相適應的體育健身活動。發揮競賽槓桿作用,建立促進農村體育競賽制度化、規範化的長效機制,調動廣大農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積極性,更好地為增強農民身體素質、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供公共體育服務。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站點的作用,調動廣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積極性,利用公園、廣場、社區、街道等場所,廣泛開展廣場舞、太極拳、健身氣功、木蘭拳、健身秧歌等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活動;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經常性地組織開展適合社區居民生活習慣和愛好的趣味性體育競賽和交流展示活動,為普及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鞏固傳統體育活動形式。繼續組織開展“元旦”(登高)、“三八婦女節”系列體育比賽、五月青年體育活動、“七一”黨員系列體育活動、“十一”球類比賽、“春節”民間體育活動等一批傳統健身活動。在8月8日全國全民健身日所在周,組織開展“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項目系列交流展示活動,全市公共體育設施8月8日免費向公眾開放,不斷提高全市全民健身活動的規模和水平。積極組隊參加省級以上各類全民健身比賽和交流展示活動,擴大我市全民健身活動影響力。大力發展戶外體育運動。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快“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發展仙女湖水上運動、垂釣、腳踏車和賽車運動,依託蒙山、大崗山、仰天崗,發展登山、攀岩運動,扶持推廣武術、舞龍舞獅、龍舟等具有鄉土特色的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戶外特色運動項目。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化功能,積極開展“健康中國行”活動。加速全民健身服務產業發展,加快體育表演、健身培訓、場館服務和體育旅遊行業發展。積極促進體育健身與醫療康復融合發展,鼓勵發展體育康復產業,不斷提高全民健身服務產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助力推進全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八)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建立智慧全民健身平台
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發展數字型育,拉動體育消費。建設智慧全民健身平台,用戶通過下載“新余體育”APP,或者關注“新余發布”微信公眾號,點擊“去運動”入口,平台將按照距離、興趣愛好等用戶相關特徵,為其匹配場地、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協會、賽事、運動處方等信息資源。平台整合多種功能模組,包括智慧型場館管理系統、智慧型賽事管理系統、智慧型教練預約系統、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系統等,匯集各類體育大數據,形成當地垂直行業的數據引擎,引領數字型育發展,為管理決策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為全民健身提供精準的體育服務匹配,實現體育資源全市覆蓋。
(九)利用資源,積極協調,開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
 在不斷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積極協調實現各類健身場地設施資源全民共享,健全全民健身網路體系,緩解健身場地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統籌協調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資源,提高現有場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全民健身服務需求。另一方面,積極協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學校制定開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相關辦法,在不影響正常工作、教學和安全的情況下,提供體育場地設施,適當保障廣大民眾健身需求。
三、保障措施
(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相關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負責規劃、組織、協調、指導全市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根據本實施計畫,制定並組織實施本地實施計畫。按照《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將全民健身事業特別是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切實履行政府職責,更好地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公共體育服務。
(十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
各有關部門要把學習宣傳《全民健身條例》與普法教育和體育業務培訓結合起來,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宣傳和培訓活動。增強全市各級政府和組織依法保障人民民眾健身權益、履行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的意識,切實抓好全民健身計畫的組織實施;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陣地作用,積極向廣大學生和家長廣泛宣傳加強體育鍛鍊的意義,使“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健康理念家喻戶曉;各新聞單位要廣泛開展宣傳,使全市廣大人民民眾了解掌握相關內容,進一步增強全市上下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和《新余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十二)創新發展機制
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工作組織機制,推動全民健身工作順利開展。各部門要將全民健身工作與現有政策、目標、任務相對接,制定部門規劃,落實工作任務,加大組織領導和經費投入,廣泛開展活動。各類體育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在開展日常活動、健身培訓、主(承)辦各類體育賽事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全市統一、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十三)建立健全評估體系
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台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充分發揮各級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部門協作,將全民健身工作融入各部門相關政策中。制訂全市體育單項協會管理細則與考評標準,建立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體育單項協會在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主辦、承辦、協辦體育賽事方面的積極性。
(十四)全面落實政策保障
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統籌資金,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和全民健身活動。要將體育部門納入到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成員作用,落實全民健身場地建設用地政策,嚴格執行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健身設施要求。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的建設或管理單位,應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設定全民健身活動場地,配備全民健身器材,落實管理和維護措施。要將全民健身重點工作納入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健康新余等創建指標與評估體系中統籌推進。
(十五)依法加強賽事監管
鼓勵各類體育組織和經濟組織主辦、承辦、協辦各類體育賽事或為體育比賽冠名、贊助。堅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管理,嚴格按照《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加強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管理,依法履行審批、監督、檢查職責。對利用全民健身活動從事宣揚封建迷信、違背社會公德、擾亂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活動的,公安機關要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嚴肅查處。
本計畫由市體育局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部門積極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