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白銀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3月13日印發白銀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銀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13日
  • 發布單位:白銀市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全民健身是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國發〔2021〕11號)和《甘肅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甘政發〔2021〕92號),加快構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我市全民健身事業快速發展,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舉步可就,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達到40%以上,城鄉居民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2%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名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的意見》(國辦發〔2020〕36號)和《甘肅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若干措施》(甘政辦發〔2021〕91號)精神,開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現狀調查,明確全市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細化年度工作計畫,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社會足球場、健身步道、多功能運動場、冰雪場等場地設施。推進市體育中心1場2館改造升級,爭取市級游泳館或滑冰館項目建設;加快平川區公共體育場館和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力爭縣(區)公共體育場館全覆蓋。推動在公園、綠地等區域建設嵌入式體育設施,實施會寧縣祖厲河仿古城牆段健身步道、五七農場登山步道、金嶺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與城市功能相融合的城市綠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腳踏車道等休閒步道網路體系。持續將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開展超期和毀損體育健身器材的更換,每個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建成能夠開展不少於4個體育運動項目的綜合健身場所。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健全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機制,改造升級老舊場館硬體設施,提升場館智慧型化水平;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評估督導,健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制度,最佳化體育場館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做好體育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促使效益提升。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鼓勵委託專業機構集中運營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體育場館。
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在組織編制涉及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時,應當徵求同級體育主管部門意見;在審查審批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時,要按照國家健身設施規劃建設標準嚴格審核。自然資源部門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要根據人口結構、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安排健身場地空間;自然資源、住建、發改等部門要盤活城市空閒用地,做好公益性體育項目建設用地預留,利用城市空閒地、邊角地、路橋附屬用地、廠房等空間資源建設靈活多樣、方便可及的健身場地設施,實現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方式供應體育設施用地,鼓勵社會資本建設戶外運動營地、冰雪場地等體育設施,參與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管理,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實現規模化、專業化運營,打造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全力支持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基礎建設,推動全市冰雪項目發展。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教育局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調整健全市級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附屬檔案),明確工作職責和議事規則,發揮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及辦公室統籌協調和綜合監管作用,建立體育賽事“一站式”協同服務機制;各縣(區)、各鄉鎮(街道)要建立相應工作機構,健全賽事活動應急、監管和服務機制,保障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有序開展。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完善各類運動項目辦賽指南和參賽指引,推進全民健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每年制定全民健身工作實施計畫,因地因需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做到年初有計畫、年中有實施、年尾有評估。持續開展全民健身日、銅城杯籃球賽、新春健步走、春季腳踏車騎行、重陽節老年氣功展示、民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系列賽事活動,著力打造民眾體育活動品牌賽事。開展全民健身示範縣(區)、單位創建活動,按照領導重視、創建有力,規劃科學、體系健全,設施完善、活動豐富,融合創新、廣泛參與的總體要求,推進體育進城市、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鎮“六進”活動。支持開展“一縣(區)一品、一縣(區)多品”賽事活動,扶持和舉辦社區運動會、運動健身進萬家等基層賽事活動,構建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貫穿全年、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城市發展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全面推進“三大球”、“三小球”運動普及提高,重點提升會寧縣籃球、靖遠縣足球、景泰縣排球水平,支持桌球省隊市辦、羽毛球多級聯動、網球快速發展,支持各大型廠礦企業舉辦各類體育活動。
組織開展新年(重陽)登高、紀念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日”、農民豐收節等民眾運動推廣普及活動,利用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的地域優勢開展運動,推動“冰雪進校園”。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開拓全民健身線上線下互動新模式。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等自主設計、創建、發起線上賽事活動。探索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綜合化、智慧化、數位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融合全民健身電子地圖、體育場館運營、體育賽事活動查詢、體育教育培訓、科學健身指導、全民健身調查等內容,打造線下體質測評、數據自動傳輸、線上專家指導融為一體的科學健身指導大數據系統,提升科學健身服務智慧化水平。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
(三)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能力
充分調動社會各領域多方面力量, 推動健身指導服務下沉,創新健身指導方式,豐富健身指導內容,不斷提高科學健身指導的覆蓋面和到達率。健全市、縣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加強國民體質監測能力建設,推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和國民體質監測常態化,為民眾提供體質測定、運動能力評估、健身指導、健身知識宣傳、健身諮詢等多元化服務。建立全民健身指導專家庫,發揮體育、醫療領域專家的權威,針對不同健康狀況、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分門別類地開展科學健身知識普及、運動傷病防治、體質健康干預等指導服務。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最佳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結構,提升科學健身指導能力和質量;到2025年,全市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1200名以上,其中:縣(區)級每年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不低於250名,市級每年培訓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不低於100名。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服務辦法,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交流展示大賽,開展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評選活動。將全民健身志願服務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基層提供健身指導服務,提高體育健身服務到達率和民眾滿意度。打造科學健身傳播平台,開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健身講座,推廣“民眾身邊的健身課堂”。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
(四)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引領作用
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和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構建以“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人群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為支撐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網路體系。強化體育社會組織黨建引領,構建有場地、有活動、有經費、有服務的發展新格局,夯實全民健身組織基礎。強化市、縣(區)體育總會建設,發揮體育總會在全民健身中的龍頭作用,推動體育總會向鄉鎮(街道)延伸;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職工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的發展,鼓勵健身團隊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備案。建立市縣單項體育協會對口幫扶基層全民健身組織、傳統特色體育學校合作機制,支持社會體育組織為農村、社區、企業、學校、機關等提供體育服務,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創新社會體育組織管理機制,引導其參與承接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項目;對基礎強、發展穩、客群廣、輻射大、參與度較高的社會體育組織,給予場地、教練、培訓、等級評定等方面的支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範效應明顯的社會體育組織。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體育局、市民政局
(五)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服務均等化
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引領作用,推動職工、青少年、婦女、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參與健身、樂於健身、受益健身。開展體育健身示範單位創建工作,在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推行工間操。實施青少年體育促進計畫,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健全分學段(國小、國中、高中)、跨區域(市、縣)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開展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傳統特色體育學校和校外體育活動基地創建工作,讓青少年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實施老齡化健康行動計畫,推進老年人公益性體育健身設施、體育健身休閒項目建設,開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農民、婦女健身體育活動,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活動。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族宗教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
(六)著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通過政府引導、以獎代補方式,促進體育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優質體育經營企業流動,培育壯大體育市場主體。積極開展體育招商引資工作,凝練適宜具有本地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項目,吸引國內外體育企業來銀投資發展體育產業。大力發展高原體育基地服務、滑雪場、戶外運動等體育產業,積極發展新型體育裝備製造業,爭取建設1-2個國家職業或專業運動隊訓練基地。依託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體育訓練基地、廢舊廠房、城市商業中心、體育公園等空間類型,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經濟效益良好的體育服務綜合體。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品牌賽事,提供競賽表演、健身指導、技能培訓等各類產品和服務,拉動節假日消費和夜間經濟,促進體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發展。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體育賽事活動、運動技能培訓、體育中介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制度體系,進一步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廣旅局、市經合局、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七) 全面實施體育融合發展工程
實施“體育+”戰略,促進全民健身與教育、醫療、康養、旅遊、鄉村振興等多元融合發展。推進“體育+教育”,制定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全面落實學生課內課外每天活動各1小時制度。開展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創建,強化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建設,開展高水平教練進校園活動。推進“體育+醫療”,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推動健康關口前移。開展體質監測與醫療服務結合的體醫融合建設試點,探索建立由專家、社區(鄉村)家庭醫生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共同參與的社區(鄉村)健康服務機制,提供適合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導方案,做到個人健康和運動健身服務相結合。加強運動健身指導康復門診能力建設和運動處方師培養,試點推動縣級健康促進中心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運營體育醫院、運動康復中心、健康養老中心等體醫融合實體機構。推進“體育+旅遊”,推動山地、水上、馬拉松、腳踏車等戶外運動項目與旅遊深度融合,豐富體育康養、戶外探險、民俗體育、紅色研學等精品體育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精品景區和體育特色小鎮。依託白銀國家雪上訓練基地、黃河石林戶外營地,引入國家和其他省市雪上項目集訓隊伍來銀訓練,帶動我市冰雪運動項目發展,形成集運動訓練、健身休閒、體育科研、會議接待、餐飲住宿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體育產業綜合體。推進“體育+鄉村振興”,鼓勵鄉村統籌規劃建設健身休閒綠道、登山步道、山地戶外營地、房車營地等特色體育設施,植入鄉野特色體育賽事活動和鄉村體育旅遊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健康委、市文廣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
(八)營造全民健身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弘揚奧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強化體育領域政治風險、安全風險和意識形態風險防範,講好祖國至上、拼搏奉獻的體育故事。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樹立全民健身榜樣,講述全民健身故事,弘揚全民健身正能量。鼓勵開展體育文學、音樂、攝影、動漫、標識等體育文化創作,加強體育健身文化遺產的文物、文獻的收集、收藏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和整理全市本土黃河戰鼓、紙馬滾燈舞、玉川錢鞭子舞、景泰滾燈傳統民俗體育特色項目文化,鼓勵和引導具有全市地方特色的體育藝術作品創作,推廣民俗民族民間體育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加強與其他省市的體育文化交流,積極融入蘭州西寧城市群、蘭州白銀都市圈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城市圈建設,舉辦和參加周邊城市體育項目聯賽,開展體育運動項目交流活動。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拓展對外體育健身交流輻射範圍,加強全民健身賽事、體育旅遊、體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倡導文明觀賽、文明健身等體育文明禮儀,促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體育領域輿情監測,提高網路輿情應對能力。
責任單位:縣(區)人民政府,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廣旅局、白銀日報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各級全民健身委員會聯席會議機制,發揮各級政府全民健身委員會在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民健身實施計畫中的作用,定期研究解決全民健身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落實全民健身各項政策措施。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部門聯動、分工合作、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協調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力度,落實各級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的資金保障。落實和最佳化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全民健身事業,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機制。
(二)壯大人才隊伍。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結構最佳化作為推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最佳化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機制,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與其他行業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建立全民健身人才智庫,完善全民健身人才評價機制,積極引導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其他領域人才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積極推動場館信息化建設,豐富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內容,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推動線上和智慧型體育賽事活動開展,支持開展智慧型健身、雲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運動。
(四)加強安全保障。加強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監管,健全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機制,制定運動項目辦賽指南、民眾參賽指引和應急處置預案,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督,確保出現緊急情況能夠果斷採取熔斷措施。加強各類健身設施安全監管,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全民健身相關信息系統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堅持防控為先、動態調整的原則,統籌做好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
(五)開展績效評估。市政府將在期終對各縣(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實施成效進行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對重點目標、重大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專項評估。市體育局要會同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相關部門定期對各縣(區)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政策解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和《甘肅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推動白銀市全民健身事業健康快速發展,3月13日,白銀市印發了《白銀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畫》)。
一、主要內容
《計畫》主要內容包括3個部分、8項任務、5條保障措施,總計7000餘字。
第一部分為2021-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總體目標。第二部分為主要任務,包括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賽事活動開展、科學健身指導、社會體育組織建設、重點人群體育服務均等化、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體育融合發展、全民健身社會氛圍營造共8個方面。第三部分為保障措施,主要為:強化組織領導、壯大人才隊伍、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安全保障、開展績效評估。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舉步可就,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達到40%以上,城鄉居民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2%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名以上。
三、主要任務
抓基礎—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社會足球場、健身步道、多功能運動場、冰雪場等場地設施,推進體育場館智慧型化改造升級,力爭縣(區)公共體育場館全覆蓋;推動與城市功能相融合的城市綠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腳踏車道等休閒步道網路體系建設;開展超期和毀損體育健身器材的更換;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合理利用城市空間資源,建設靈活多樣、方便可及的健身場地設施,實現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強支撐—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發揮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及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完善各類運動項目辦賽指南和參賽指引,構建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貫穿全年、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因地因需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城市發展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開展與周邊省市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體育交流活動,普及全民健身文化,講述全民健身故事,弘揚全民健身正能量。
重服務—提升體育服務社會能力。充分調動社會各領域多方面力量, 推動健身指導服務下沉,創新健身指導方式,豐富健身指導內容,不斷提高科學健身指導的覆蓋面;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和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構建以“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人群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為支撐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網路體系;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引領作用,推動職工、青少年、婦女、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積極參與健身、樂於健身、受益健身。
提質量—著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通過政府引導、以獎代補方式,培育壯大體育市場主體;積極開展體育招商引資工作;積極發展新型體育裝備製造業,爭取建設1-2個國家職業或專業運動隊訓練基地;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經濟效益良好的體育服務綜合體;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品牌賽事,促進體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增效;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體育賽事活動、運動技能培訓、體育中介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制度體系。
促融合—全面實施體育融合發展工程。實施“體育+”戰略,促進全民健身與教育、醫療、康養、旅遊、鄉村振興等多元融合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