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天水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已經天水市政府第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天水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6月22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22日
  • 發布單位:天水市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健康天水建設,有效解決全民健身發展不平衡、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等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據《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和《甘肅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體育”這一根本要求,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民眾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城市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推動體育強市和健康天水建設。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民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15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0%以上,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的比例達到92%以上,人均健身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名。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全民健身設施體系
1.科學制定行動計畫。制定《天水市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的若干措施》,著眼增加全民健身設施有效供給,補齊民眾身邊健身設施短板,完善健身設施建設頂層設計。按照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門類齊全、綜合利用的指導原則,分類編制和實施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行動計畫,通過盤活城市健身設施可利用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設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突出以天水市體育中心為重點的體育地標建設和沿藉河風情線、南北兩山體育休閒景觀帶建設,打造公共體育設施示範點。縣區、鄉鎮(街道)重點建設全民健身廣場、體育健身中心、籠式足球場、多功能運動場、健身步道等項目,實現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2.健全最佳化管理機制。加強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監管,落實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推動符合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體育場館有序向社會開放。對於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設施,要嚴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提高體育場館服務適老化水平,適當保留人工視窗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鼓勵委託社會力量運營管理公共體育場館,推進公共體育場館社會化、專業化運營。
3.積極推進智慧化建設。完善信息服務系統,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推進體育場館活動預定、信息發布、經營服務、統計等工作信息化,實現場館活動舉辦主體和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信息共享。探索體育場館健身消費“一卡通”模式,提高民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積極打造全市健身場館設施查詢、健身交通地圖、公共體育設施遠程監管與報修、全民健身活動信息、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志願者服務等為內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務網路,逐步普及二維碼、網際網路、手機APP等多元化終端服務,切實為民眾健身提供方便。
(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1.不斷豐富活動載體。以市縣兩級全民健身運動會為依託,積極開展民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不斷豐富賽事項目,擴大賽事規模。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樣、就近就便的原則,重心下移,以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為主體,組織舉辦“社區運動會”“鄉村運動會”。結合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各類主題健身活動。大力推進冬季冰雪運動項目普及,辦好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鼓勵結合傳統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支持舉辦跨區域賽事活動,探索發展線上體育,打造全民健身新模式。
2.持續打造品牌賽事。打造具有天水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賽事。做強“李廣杯”射箭比賽、“麥積山杯”全國山地腳踏車賽、中國龍舟公開賽、“軒轅杯”中國象棋公開賽、中國徒步大會清水站、中國·秦安“桃花杯”桌球邀請賽等體育精品賽事。積極舉辦首屆馬拉松比賽,打造城市自主IP賽事,開發培育一批具有天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P賽事品牌。鼓勵各縣區發揮優勢引進或培育地方特色賽事活動,有條件的縣區力爭培育1項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賽事,加快形成“一市多品、一縣一品”的賽事格局。
3.鼓勵社會力量辦賽。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體育”工作格局。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協會、俱樂部承辦全民健身賽事,引導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共同打造體育賽事,支持鼓勵行業、系統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策劃組織針對不同人群的賽事活動。以堅持安全辦賽為前提,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辦好民眾體育賽事。
(三)完善全民健身組織體系
1.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完善以各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主體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推動鄉(鎮)、村(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鼓勵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建立體育組織,組建形式多樣的民眾性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加強對體育社會組織的監管指導和動態考核,全面推行等級管理,提高規範化建設水平。
2.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系統梳理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狀況,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建設和信息化管理。抓好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和指導水平。
3.加強志願者組織建設。大力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身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鼓勵優秀運動員、體育教師、教練員、大學生等具有體育技能與知識的專業人員參與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建立全民健身志願者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紮實開展“最美全民健身志願者”評選等系列活動。
(四)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完善國民體質監測制度,積極開展體質測定和運動能力評估,提高城鄉國民體質抽樣檢測比例,不斷提升科學健身水平。加強基層健身站點建設,實現標識規範、管理有序、功能完備、布局合理,不斷提升基層健身站點管理水平。組織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實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戶工程。組織編寫全民健身宣傳讀本,開展科學健身大講堂活動和健身服務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支持鼓勵社會力量積極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五)加強特定人群健身服務
充分發揮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組織及工人文化宮、職工文體協會作用,更加廣泛地開展機關運動會、職工運動會及喜聞樂見的健身賽事活動,引導更多幹部職工參與健身。積極推動新興社會組織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探索富有特色、科學高效的組織形式和參與方式。發揮各級老年體育組織的作用,組織開展老年人健身活動,辦好老年人體育賽事活動,推出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項目。完善殘疾人體育訓練和康復設施,繼續辦好殘疾人各類賽事活動。組織婦女積極參與民眾性健身活動,提高婦女身心健康水平。加強少數民族體育的統籌規劃,辦好少數民族體育賽事,推動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開展。
(六)推進全民健身文化發展
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創建,精心培育和發展體育公益、慈善和志願服務文化。選樹先進典型,講好天水體育故事。大力宣傳全民健身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引領健康生活方式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價值,推動形成全民參與健身的良好社會氛圍。注重體育項目文化的打造,挖掘運動項目文化內涵,豐富體育文化表達方式。鼓勵創作體育電影、體育音樂、體育動漫等具有健身內涵、時代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全民健身文化作品。加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間體育、民俗體育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推廣。
(七)統籌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深化體教融合。加強體教融合頂層設計,完善政策保障,制定青少年體育發展保障標準。鼓勵中國小積極開展特色體育活動,發展特色體育運動隊。開展市錦標賽、中小學生體育聯賽等學校體育賽事,以國小體育興趣化、國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為體育課程改革目標和方向,建立完善學校體育工作評估督導機制,大力培育學校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鼓勵社會青少年體育組織開展體育技能培訓,研究制定社會體育俱樂部進入校園的準入標準。
2.推動體醫融合。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推動國民體質監測機構向基層延伸,探索依託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建設運動健康促進中心。支持有條件的駐市高等院校設定健康管理、運動康復等專業。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開發適合不同人群的運動處方,為科學健身提供諮詢。
3.促進融合發展。推廣普及山地戶外、腳踏車、冰雪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賽事運動項目。推動山地戶外營地、汽車自駕營地、水上運動營地、滑雪場等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兼具地方民俗風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遊主題精品線路,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精品賽事、建設一批示範基地,促進體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4.加強產業融合。以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南郭寺大景區建設和青鵑山體育休閒公園、清水縣永清鎮等運動休閒小鎮等為依託,加大健身服務與文旅、科技、康養、農林等產業形態的融合力度。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示範單位和示範項目,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鼓勵社會力量為民眾提供多元化、個性化體育健身場所和健身、健美、體育專項技能培訓等服務。規範體育市場秩序,做好體育產業統計及高危險性體育運動項目安全監管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工作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定期研究解決全民健身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促進各相關部門(單位)分工協作,推動全民健身重大政策落地落實。深化體育公共服務“放管服”制度改革,強化縣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職能,落實主體責任、完善監管制度。
(二)落實經費保障。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拓寬社會資本投入全民健身事業渠道,促進社會資本參加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增加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範圍和數量,鼓勵社會力量承接全民健身設施的運營管理。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捐贈和贊助。
(三)統籌用地保障。將全民健身發展所需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和農村健身工程用地。系統梳理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建築屋頂等空間資源,以及可複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娛樂、養老、教育、商業等其他設施資源,落實好國家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
(四)最佳化人才保障。最佳化整合駐市高等院校的專業人才和科研力量,深入推進全民健身智庫建設,開展全民健身理論研究、現狀調查、體質健康等相關研究工作。加強部門協同,暢通培養渠道,提升基層體育管理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全民健身志願者的服務能力。推動競技體育科研成果與全民健身互通共享,鼓勵引導退役運動員從事全民健身工作。
(五)強化安全保障。堅持防控為先、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與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加強監管,鼓勵在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確保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
(六)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服務保障等標準規範和全民健身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全民健身行政執法和監督力度,健全體育賽事活動監管體系。採取第三方評估和全民健身滿意度調查等評估手段,開展好計畫實施效果的總體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本《實施計畫》職責分工推進落實;各縣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認真組織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