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本市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大力推進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運惠民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市民健身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人民民眾健身熱情日益高漲,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十四五”時期,是天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加快體育強市建設、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
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建設體育強市,積極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著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展示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更加豐富均衡。政府主導有力、行業規範有序、市場活力充沛、社會廣泛參與、法治健全高效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全面提升,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面覆蓋;全民健身活動更加普及和豐富,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保持在45%以上;體育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2.7名;多元化健身服務成為民眾健身的重要供給方式,帶動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人民民眾的體育健身意識和身體素養顯著提升。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區不少於4個。50%以上的鄉鎮(街道)體育工作實現“四個有”,即:有體育公園、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有定期舉辦的鄉鎮(街道)和社區運動會、有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區體育協會)。全民健身成為建設“排球之城”、“運動之都”的有力支撐,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驅動力,成為廣大人民民眾新時代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成為活力健康城市的靚麗名片。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規劃、建設與利用,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
1.制定實施天津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和“十四五”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畫,嚴格執行《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區人民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2.推動社區健身設施提檔升級,加強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社區體育園(智慧健身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小型足球場及多功能運動場、冰雪設施等建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
3.倡導複合利用模式,鼓勵社區體育設施與文化、殘疾人康復等場地設施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殘聯)
4.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中心城區人均場地設施面積不足問題,新建改建體育公園10個以上、社區體育園500個、健身步道150公里以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5.加強戶外休閒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結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綠色屏障建設等,在符合條件的海邊、河道、湖邊修建適合民眾使用的戶外休閒健身場地設施,重點建好海河下游帶狀體育公園、鐵道健身公園、環團泊湖沿岸體育設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水務局)
6.落實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制度,建立完善開放服務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委託運營等方式,提升場館開放規模和使用效率。落實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對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群等群體適當傾斜,強化對場館開放使用的監督和評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
7.加強體育場館智慧型化建設,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做好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化預案。(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網信辦、市殘聯、市應急局)
8.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學校體育場館和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工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
9.向社會公布可用於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築指引,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興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按照國家在建設土地、委託運營、減免稅費、行政審批等方面的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扶持。(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稅務局)
(二)打造全民健身賽事品牌,建設民眾身邊的賽事活動體系
1.完善多元主體辦賽機制,提升全民健身賽事管理服務水平,創新賽事活動組織架構,結合“我要上全運”民眾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以市、區、鄉鎮(街道)三級市民運動會和社區運動會為重點的多層次、多項目、多元化的民眾性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2.積極打造“京津冀”、“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海河”“民族”、“非遺”等系列特色主題全民健身賽事。重點辦好“三大球”、“三小球”等項目業餘聯賽和傳統武術、龍舟、柔道、中國式摔跤、智慧型體育等賽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市外辦、市公安局〕
3.扶持推廣各類民族民間民俗傳統運動項目和鄉村趣味運動項目。辦好“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日、“三八”健康杯、職工慶“五一”等特色系列活動,不斷推進全民健身生活化。廣泛開展冰雪運動,深入推進冰雪運動“七進”(進機關、進校園、進部隊、進廠礦、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大力營造天津特色冰雪活動氛圍。〔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市民族宗教委、市總工會〕
(三)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工作,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
1.大力推廣普及科學運動促進健康和治未病的大健康理念。建立市民體質健康專家庫和科學研究平台,深入開展市民體質健康促進研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2.依託傳統和新興媒體、社區健身中心等,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健身大講堂、科學健身一點通等平台建設,深入開展科學健身知識、健身方法、慢病防治、運動風險防控與急救技術等推廣普及工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天津海河傳媒中心)
3.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做好民眾體育運動水平等級評定工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4.推進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常態化。創新社會體育指導員招募、註冊、培訓、服務評價、保障和激勵機制。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信息平台,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基層工作站點建設,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力弘揚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精神,廣泛吸納各類人才加入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打造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明辦、市人社局)
(四)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建設,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
1.加強體育總會建設,實現區級體育總會全覆蓋。發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社會組織,推動社區體育協會、村(居)民健身會以及其他“草根”體育組織建設,形成覆蓋城鄉、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殘聯〕
2.創新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加大政府向體育社會組織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力度,通過賦予職能、購買服務、培訓骨幹等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社會體育組織的自我發展能力。(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
3.建立激勵和保障機制,鼓勵體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組織評估,將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使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成為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推廣普及體育項目、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工作的重要載體。(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五)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強化重點人群服務
1.大力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建設青少年兒童運動健身指導服務平台,針對青少年兒童近視、肥胖等問題開展體育干預,對青少年兒童不同群體的體育活動和成長發育進行專項指導。(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
2.健全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價機制,將綜合督導與專項督導、定期督導與隨機抽查有機結合,壓緊壓實區人民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責任,不斷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
3.在社區、公園、戶外休閒場地配建適合青少年兒童的體育設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城市管理委)
4.提升全民健身服務適老化水平。加強社區健身場地設施適老化規劃與建設,推廣適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健身中心等,對老年人群體開展健身活動與健康促進、慢病干預和康復治療加強指導。在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社區工作者的培訓中增加老年人健身指導及服務內容。精心舉辦老年人健身活動和賽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資源局)
5.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少數民族、農民等組織作用,廣泛開展各類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動。創新活動組織形式,定期舉辦體育嘉年華、青年體育節、婦女健身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活動。提升殘疾人健身服務水平,推進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民族宗教委、市婦聯、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市殘聯〕
(六)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民眾多元化健身需求
1.加大優質體育服務供給。促進健身休閒產業、精品賽事活動、職業體育、體育場館等體育服務業繁榮發展,深入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推動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商務局)
2.繼續擴大“體育惠民卡”簽約服務單位範圍,提供更多健身消費選擇和更優質健身服務。(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3.推動體育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提升健身休閒產業質量,滿足民眾多元化健身需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委)
4.擴大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投入範圍,加大對體育市場主體激勵力度,最佳化投融資和營商環境,完善多元化投資模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構建傳統體育運動與新興健身休閒項目、設施共同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格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5.推動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鼓勵體育企業創新生產方式,推廣套用智慧型技術與裝備,開發智慧型體育產品。加快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體育用品龍頭企業爭創國家級、市級體育產業基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6.鼓勵體育產業融合教育、商業、旅遊、文化等元素複合發展。培育大型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促進體育服務產業集聚發展,拉動區域經濟成長。實現體育產業大發展和全民健身服務水平提升的互促雙贏。(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七)加強深度協同工作機制建設,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深化體教融合。著力提升學校體育和健康教育水平,引導學生從小形成健身習慣,鍛鍊健康體魄。每所學校按需配備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練員,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
2.充分依託體育社會組織、體育院校、青少年宮、社區健身中心,建好建強青少年兒童體育校外活動營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文明辦、團市委)
3.加強體育特色傳統項目學校、青少年兒童體育俱樂部等建設,鼓勵特色發展,突出“一校一項”、“一校多項”。(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民政局)
4.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體系,鼓勵舉辦各類運動項目的校際聯賽、俱樂部聯賽、青少年業餘賽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
5.推動體衛融合。整合公共衛生、養老、殘疾、教育等資源,推動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建立社區運動健康促進中心、健身與健康融合示範基地、國民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服務站等,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體質健康監測、運動處方、健身指導、慢病預防、運動康復治療等的新服務模式。(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市教委、市民政局)
6.在醫療衛生系統開展運動處方指導師培訓與推廣,增加運動促進健康門診服務。(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
7.促進體旅融合。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產業,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賽事活動深度嵌入旅遊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宣傳推廣城市形象,延伸擴大城市影響力。開發精品體育旅遊項目和線路,發展濱海運動休閒旅遊、山地戶外生態旅遊等,培育一批集運動休閒、健身娛樂於一體的體育旅遊精品項目品牌,推進體育旅遊精品示範區建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八)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打造活力健康城市文化
1.塑造以天津體育博物館、薩馬蘭奇紀念館等體育類博物館為核心,包括體育賽事、體育設施、體育傳統、體育名人、體育民俗、體育旅遊、體育服務、體育表演等元素在內的體育文化傳播推廣鏈條,深入挖掘整理,宣傳推廣天津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鼓勵和引導具有正向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具有天津特色和時代特徵的體育藝術作品創作,培育一批體育文化精品。加強“排球之城”、“運動之都”建設,弘揚女排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明辦、市文化和旅遊局)
3.強化全民健身激勵。探索實施科學運動積分和體育消費券等制度。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表彰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全民健身志願者、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達標者、健身示範家庭、健身示範單位。積極倡導每個市民喜愛一項運動,形成“人人崇尚體育、人人參與運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
(九)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1.加強全民健身領域科技支撐,為全民健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學指導。(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教委)
2.深化體育人才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人才相互支持服務,探索推進指導民眾健身的教練員職稱評定工作。健全完善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探索退役運動員從事全民健身服務的機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人社局、市教委)
3.依託體育專業院校設立全民健身人才培養基地,擴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提升人才隊伍的結構和素質。(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人社局)
(十)加強行業監管,提升全民健身安全保障
1.加強全民健身政策法規建設,強化體育執法工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司法局)
2.貫徹體育行業標準,加強行業管理,落實對各類健身設施、賽事活動安全運行的監管。(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3.公共體育場館必須配備急救設備,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要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消防和安全等要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消防救援總隊)
4.建立實施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機制。落實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加強對高危險性體育經營活動的監管。(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委)
5.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全民健身相關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
6.堅持防控為先、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十一)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
1.依託智慧城市、數字天津建設優勢,提升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型化水平。建立完善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提供健身場地設施與場館預定、運動能力評定、科學健身指導、賽事組織推廣、宣傳激勵評價等智慧健身服務,逐步形成信息發布及時、服務獲取便捷、信息反饋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機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網信辦)
2.鼓勵各類體育機構搭建線上運動平台,合作開辦居家健身課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3.以社區運動會為代表,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的民眾體育賽事活動體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4.加快建設智慧型體育園、智慧型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工程,加強場館智慧型化建設管理。(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四、組織保障
堅持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市、區兩級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多層級、多部門深度協同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統籌謀劃實施全民健身重大項目。各責任單位要緊扣本計畫任務要求,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按照“誰負責、誰協調”的原則,明確時間節點,細化任務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協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紮實有效開展。各區人民政府要將構建更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擺在重要位置,納入本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抓緊制定出台本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根據全民健身需求,建立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政保障機制,積極拓寬多元投入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定期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對重點目標、重大項目進行專項評估,對全民健身工作開展綜合評估。
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精神,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增強人民健康體質,加快體育強市建設,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天津市政府印發《天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畫》),現對其做以下政策解讀:
一、制定《實施計畫》的背景和依據
國務院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後,我國全民健身事業進入系統建設發展階段。到2010年《全民健身計畫綱要》規定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為進一步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與我國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同步,2011年和2016年,國務院相繼頒發實施了《全民健身計畫(2011-2015年)》《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持續推進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殷切關注人民民眾的健康,將全民健身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建成體育強國”明確寫進了2035年遠景目標。當前階段,全民健身事業發展處在“兩個百年目標”轉換交接、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不斷融合、基本公共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歷史節點。2021年7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國發〔2021〕11號),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節點有關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重要頂層設計,是“十四五”時期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推動天津市全民健身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切實做好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結合天津市全民健身工作實際制定了《天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畫》)。
二、制定《實施計畫》的目的和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本市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大力推進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充分抓住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的契機,大力實施“全運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天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核心指標均達預期計畫,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在健康天津和美麗天津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全民健身關乎人民民眾的健康和幸福生活,關乎民生福祉、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總書記要求我們將體育事業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加快體育強國的建設,充分發揮體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展示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
“十四五”時期,天津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實施計畫》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和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體育強市建設,以不斷完善天津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助力我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在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在打造活力健康城市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實施計畫》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
《實施計畫》共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組織保障4部分。緊緊圍繞更加健全完善、更加豐富均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助力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從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規劃、建設與利用,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打造全民健身賽事品牌,建設民眾身邊的賽事活動體系;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工作,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建設,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強化重點人群服務;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民眾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強深度協同工作機制建設,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打造活力健康城市文化;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加強行業監管,提升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11個方面,細化具體舉措任務。從領導、組織、實施、協同、評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組織保障要求。
四、制定《實施計畫》的重點舉措和工作要點有哪些
《天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有效銜接“十三五”時期天津市全民健身各項工作,落實國務院各項要求,針對天津工作實際情況,重點解決短板問題,突出特色和亮點,提出了50餘項重點舉措和工作重點任務。
在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方面,提出:一是制定實施天津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二是制定實施天津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畫;三是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中心城區人均場地設施面積不足問題;四是落實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制度,通過委託運營等方式,提升場館開放規模和使用效率;五是公布可用於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築指引,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興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六是加強場館智慧型化建設管理。
在建設民眾身邊的賽事活動體系方面,提出:一是形成以市、區、鄉鎮(街道)三級市民運動會和社區運動會為重點的多層次、多項目、多元化的民眾性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二是積極打造“京津冀”、“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海河”、“民族”、“非遺”等系列特色主題全民健身賽事;三是廣泛開展冰雪運動,深入推進冰雪運動“七進”(進機關、進校園、進部隊、進廠礦、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
在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方面,提出:一是建立市民體質健康專家庫和科學研究平台;二是開設科學健身大講堂、科學健身一點通等平台,開展科學健身知識、健身方法、慢病防治、運動風險防控與急救技術等的推廣與普及;三是創新社會體育指導員招募、註冊、培訓、服務評價、保障和激勵機制;四是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信息平台,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基層工作站點建設,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和服務水平。
在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建設,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方面,提出:一是建設社區體育協會、村(居)民健身會以及其他“草根”體育組織,形成覆蓋城鄉、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二是將運動項目的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
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方面,提出:一是開展青少年兒童近視、肥胖等體育干預行動,開展不同青少年兒童群體的體育活動和成長發育專項指導;二是健全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價機制;三是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社區工作者的培訓中增加老年人健身指導及服務內容。
在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提出:一是推動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二是培育大型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三是擴大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投入範圍。
在加強深度協同工作機制建設方面,提出:一是學校按需配備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練員;二是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三是建好建強青少年兒童體育校外活動營地;四是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體系;五是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體質健康監測、運動處方、健身指導、慢病預防、運動康復治療等相結合的新服務模式;六是增加運動促進健康門診服務;七是培育一批集運動休閒、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體育旅遊精品項目品牌,推進體育旅遊精品示範區建設。
在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方面,提出:探索實施科學運動積分和體育消費券等制度。在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一是探索推進民眾體育教練員職稱評定工作;二是探索退役運動員從事全民健身服務的機制。在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方面,提出:落實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加強對高危險性體育經營活動的監管。在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等舉措。
五、為保障《實施計畫》順利實施,主要採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為保障《實施計畫》提出的各項任務、重點舉措的落地實施,在組織保障方面明確提出保障措施的要求,提出:一是健全完善市、區兩級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多層級、多部門深度協同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二是各責任單位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明確時間節點,細化任務分工。三是各區人民政府將構建更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納入本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抓緊制定出台本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四是定期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對重點目標、重大項目進行專項評估,對全民健身工作開展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