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秘〔2021〕228號)精神,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關於體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開展快樂健身行動,加快體育強市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蕪湖篇章貢獻體育力量。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民眾健身更加便利,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健身指導更加科學,健身組織更富活力,實現縣市區、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43%,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85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4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名,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超過93%,帶動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6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水平。打造民眾身邊的體育生態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體育設施專項規劃,並納入本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嚴格落實城鎮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標準,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口袋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等場地設施30個以上(含市全民健身中心、市游泳跳水館、市奧體中心田徑足球場、市神山體育公園、灣沚區人民體育公園、繁昌區馬仁奇峰腳踏車賽道工程等)。加大小型冰雪設施和類冰雪設施建設力度,建成冰雪或類冰雪設施10個。推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完成鎮(街道)全民健身器材設施補短板項目144個以上,新建或改擴建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設施600個以上。新建或改建足球場地72個以上。新建健身步道360公里以上。到2025年底,各縣市區“五個一”體育設施工程建成率達到100%,鎮(街道)“三個一”體育設施工程建成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提升行動。促進學校體育場館規範有序開放。實施學校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推行“一場兩門、早晚兩開”。新建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嚴格按開放條件設計、建設。在確保全全的前提下,鼓勵以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運營管理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加強監督檢查和考核評估,突出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逐步擴大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覆蓋時段和覆蓋面。運用市場邏輯和資本力量,持續深化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體制改革,鼓勵通過委託管理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健身設施建設及運營。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百姓健身房”。建立全民健身設施定期檢修和維護機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堅持以“全民健身、樂動蕪湖”為特色主題,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供給,廣泛開展廣場舞、健步走(跑)、八段錦、太極拳、桌球、羽毛球等民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積極組織參與全國性、全省性民眾體育賽事活動,積極承辦長三角民眾體育賽事活動,辦好全民健身運動會、社區運動會、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會、全民健身日活動等具有影響力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依託地域人文特色和資源稟賦,打造全市徒步大會、城市業餘聯賽、弋江區“城市之間”籃球賽、弋江區“豐收杯”象棋友誼賽、蕪湖灣沚馬拉松、無為羽毛球賽、無為鐵人三項賽、奎湖龍舟賽、工山登高節、三山騎行賽、梅沖山地腳踏車與徒步賽等“一市多品、一縣一品”特色品牌。開展年度市級十大全民健身品牌賽事和十佳社區品牌賽事評選。支持企業、社會組織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加強全民健身賽事管理和服務,落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指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
廣泛開展民眾性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項目進校園,辦好市輪滑錦標賽和輪滑聯賽,實現60萬人次上冰雪。大力發展“三大球”運動,建立銜接有序的“三大球”訓練、競賽和培訓體系,辦好市級青少年“三大球”錦標賽,推廣普及縣域足球;開展“三大球”傳統特色學校認定和示範項目建設。推廣武術、圍棋、象棋等傳統運動項目,培育戶外運動、水上、汽車機車等休閒運動項目。(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
(三)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構建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網路,建成科學健身指導中心14個,推動健身場所和晨晚練點科學健身指導全覆蓋,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建設科學健身專家庫和資料庫,建立科學健身知識發布和全媒體傳播機制,開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健身大講堂。制定科學健身培訓課程和認證體系,將科學健身培訓課程納入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內容。深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率。(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
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大眾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建立居民體質檔案。推進科學健身指導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進家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
(四)激發全民健身組織活力。建立以各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加強基層體育組織建設,推動運動項目協會和人群體育協會向鎮(街道)延伸、向行政村(社區)下沉。鼓勵發展社區體育組織。(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完善扶持引導政策,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推動體育社會組織創新發展,加強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鼓勵參與等級評估,打造一批3A級以上體育社會組織。建立健全體育社會組織考核激勵機制,將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五)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開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經常性開展職工體育活動,推行工間健身,加強職工健身服務。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適老化改造,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賽事活動,開展全市老年人健身展示、中老年人習練健身氣功五禽戲、老年人體育節等活動。最佳化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活動。舉辦農耕健身大賽等農民賽事活動,開展符合女性特點的婦女體育活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六)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最佳化體育產業結構,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閒和競賽表演為龍頭、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推進體育產業數位化轉型,鼓勵體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深入開展體育產業“雙招雙引”活動,加大強鏈延鏈補鏈力度,著力招引一批頭部體育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體育企業,打造一批體育產業發展集聚區。擴大體育消費,拓展體育消費新領域、新場景,舉辦體育消費節,打造體育夜市。鼓勵向民眾發放體育消費券。積極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示範)城市。支持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舉辦、承辦擊劍、體育舞蹈、電子競技等國際國內高端賽事活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七)促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開展青少年運動技能培訓,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支持體校、體育俱樂部進入學校、青少年宮開設公益性課後體育興趣班。支持學校、青少年宮和社會力量合作創建公益性體育俱樂部。(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推動體衛融合。倡導“運動是良醫”理念。推廣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建立健全體衛融合機制,推動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延伸,逐步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設立科學健身門診,提供健康檢測、評估、干預“三位一體”綜合服務。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健康管理、康復理療等運動康復機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促進體旅融合。突出“半城山、半城水”的自然稟賦,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普及推廣山地戶外、航空、水上、馬拉松、腳踏車、汽車機車、房車露營等戶外運動項目,建設完善相關設施,拓展體育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範基地,形成“旅遊觀光+戶外運動+賽事體驗”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開展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旅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八)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深入開展“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體育)”建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體育領域的套用,拓展套用場景。落實省智慧體育建設方案,建成市級智慧體育平台,打造集體育賽事報名、體育場館預約、民眾健身指導等為一體的智慧體育服務體系。實施“運動銀行制度”和“個人運動碼”,引導民眾參與線上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智慧場館、智慧賽道建設,數位化升級改造公共體育場館7個以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九)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講好全民健身“健康蕪湖”故事。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模範縣(市、區)創建。加強與“一帶一路”和長三角區域全民健身交流,推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大力發展體育公益事業,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優秀運動員走基層等體育公益活動。加強“全國圍棋之鄉”建設。加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外辦、蕪湖傳媒中心、團市委,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各級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制定出台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推動共同富裕工作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績效管理考核,納入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納入鄉村振興計畫。(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明辦、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
(二)完善工作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結合“紫雲英人才計畫”,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基層體育管理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全民健身志願者提升服務技能,建立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人才互通共享機制,支持退役運動員從事全民健身工作。推動與滬蘇浙地區人才交流與合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考核評價機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三)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監管,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制定實施體育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預案。鼓勵在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加大對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安全指引,健全風險防範、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游泳、滑雪、潛水、攀岩等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安全分級管控體系。落實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維護智慧體育平台系統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解讀
2022年6月15日,蕪湖市人民政府印發《蕪湖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蕪政秘〔2022〕34號,以下簡稱《實施計畫》),現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就全民健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強調“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民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的戰略部署。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對體育強省建設作出部署,省政府印發《體育強省建設方案》,提出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2021年11月,省政府印發《安徽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民健身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體育強市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此《實施計畫》。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近年來,蕪湖市全民健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逐步增多,人民民眾通過健身促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健康蕪湖和體育強市建設邁出新步伐。新階段新征程的形勢,對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精心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實施計畫,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助力蕪湖市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更好滿足全市人民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三、起草過程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體育強省建設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市體育局牽頭草擬了《實施計畫》,徵求了各縣市區、開發區、市直各有關單位、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和相關體育專家意見,並通過市政務公開網面向社會徵求了意見,經過多輪修改完善形成送審稿。2022年4月26日,通過市司法局合法性審查。2022年5月6日,通過市市場監管局公平競爭審查。2022年5月17日,經市政府第8次常務會審議通過,報市委同意後,以市政府名義正式印發實施。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民眾健身更加便利,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健身指導更加科學,健身組織更富活力,實現縣市區、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43%,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85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4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名,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超過93%,帶動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60億元。
五、主要任務
(一)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水平。主要內容有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口袋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等場地設施30個以上。加大小型冰雪設施和類冰雪設施建設力度,建成冰雪或類冰雪設施10個。推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完成鎮(街道)全民健身器材設施補短板項目144個以上,新建或改擴建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設施600個以上。新建或改建足球場地72個以上。新建健身步道360公里以上。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提升行動。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百姓健身房”。建立全民健身設施定期檢修和維護機制。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主要內容有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供給。積極組織參與全國性、全省性民眾體育賽事活動。積極承辦長三角民眾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一市多品、一縣一品”特色品牌。支持企業、社會組織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廣泛開展民眾性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項目進校園。大力發展“三大球”運動。推廣武術、圍棋、象棋等傳統運動項目。培育戶外運動、水上、汽車機車等休閒運動項目。
(三)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主要內容有構建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網路。建設科學健身專家庫和資料庫。制定科學健身培訓課程和認證體系。深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改革。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大眾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推進科學健身指導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進家庭。
(四)激發全民健身組織活力。主要內容有建立以各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加強基層體育組織建設。鼓勵發展社區體育組織。完善扶持引導政策。推動體育社會組織創新發展。建立健全體育社會組織考核激勵機制。
(五)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開展。主要內容有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經常性開展職工體育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適老化改造,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賽事活動。最佳化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活動。舉辦農耕健身大賽等農民賽事活動。開展符合女性特點的婦女體育活動。
(六)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內容有最佳化體育產業結構。推進體育產業數位化轉型。深入開展體育產業“雙招雙引”活動。擴大體育消費。積極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示範)城市。支持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舉辦、承辦國際國內高端賽事活動。
(七)促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主要內容有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推動體衛融合。推廣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健康管理、康復理療等運動康復機構。促進體旅融合。拓展體育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範基地,形成“旅遊觀光+戶外運動+賽事體驗”融合發展新模式。
(八)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主要內容有深入開展“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體育)”建設。建成市級智慧體育平台。實施“運動銀行制度”和“個人運動碼”。加快推進智慧場館、智慧賽道建設。
(九)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主要內容有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講好全民健身“健康蕪湖”故事。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模範縣(市、區)創建。大力發展體育公益事業。加強“全國圍棋之鄉”建設。加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各級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明確了5個納入,即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推動共同富裕工作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績效管理考核,納入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納入鄉村振興計畫。
(二)完善工作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對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強化考核評價等提出要求。
(三)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監管,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加大對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安全指引,健全風險防範、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游泳、滑雪、潛水、攀岩等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安全分級管控體系。落實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維護智慧體育平台系統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七、創新舉措
緊密聯繫有關上位規劃的精神要求,立足蕪湖實際,深入開展快樂健身行動,提出體教融合、體衛融合、體旅融合、智慧化發展、產業融合、社會力量參與等工作措施,多方位多角度共同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注重因地制宜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並量化任務目標。強調堅持以“全民健身、樂動蕪湖”為特色主題,積極開展蕪湖特色全民健身項目。
八、解讀機關和解讀人及其聯繫電話
解讀機關:蕪湖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