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年)

《安徽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年)》是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 年)》(國發〔2021〕11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的意見》(國辦發〔2020〕36 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社會〔2021〕號 555 號)等檔案要求,結合安徽省實際制定的行動計畫。由安徽省體育局、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徽省林業局於2021年9月18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年)
  • 印發機關:安徽省體育局、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徽省林業局
  • 印發日期:2021年9月18日
  • 發文字號:皖體辦〔2021〕34 號
印發信息,計畫全文,

印發信息

關於印發《安徽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 年)》的通知
皖體辦〔2021〕34 號
各市體育、發展改革、教育、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 林業行政主管部門:
現將《安徽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 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安徽省體育局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安徽省林業局
2021年9月18日

計畫全文

安徽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 年)
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 年)》(國發〔2021〕11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的意見》(國辦發〔2020〕36 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社會〔2021〕號 555 號)等檔案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發展現狀
我省現有體育場地 17.8 萬個,體育場地面積 1.34 億平方米。其中,足球場地 6128 塊,冰雪運動場地 17 個,全民健身路徑 3.38萬個,健身步道 4014 個,體育公園 139 個,大型體育場館 179 個。“十三五”期間,人均場地面積從 1.05 平方米增加到 2.2 平方米,跟全國持平,位居全國第 13 位,與上海並列長三角地區第 3 位。
但是,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和健身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較為突出,民眾“健身去哪兒”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主要表現為:一是總量不足。人均場地面積僅僅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體育公園、戶外運動基礎設施存在較大缺口。二是結構不優,布局不充分不平衡,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明顯。尤其缺少民眾身邊舉步可就的健身設施。三是載體不新,健身設施種類較為單一,與自然、生態空間相融合的設施較少,智慧型化程度較低。四是質量不高,部分設施陳年老舊,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利用率低。五是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投資主體單一,專業運營管理缺乏人才。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推動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為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發揮積極作用。
(二)建設目標
全民健身設施更加便利可及,有效供給擴大,全民健身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有效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到2025 年,新增健身設施總量 2441 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 2.6 平方米以上,全省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 1.1 塊。
三、建設任務
(一)補齊全民健身設施短板
推進國家步道體系建設,加強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社區足球場地建設,補齊全民健身設施短板。新建改擴建體育公園不少於 98 個,打造全民健身新載體;新建健身步道不少於 3135 公里,逐步建立覆蓋全域的步道體系;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中心不少於 437 個,新建改擴建公共體育場中標準田徑跑道和標準足球場地不少於 54 個,進一步提高覆蓋率;新建社會足球場 613個;配建民眾滑冰場 35 個;完成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補短板項目 1210 個;新增配置智慧型健身器材等智慧型設施設備的智慧健身設施 587 處以上;信息化數字升級改造公共體育場館60 個以上;新建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 92 個,推動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網;新建或提質改擴建社區(行政村)全民健身設施 5000 個以上;新建城市綠道 4000 公里;加強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 15 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
(二)最佳化健身設施布局
強化規劃引領,統籌和綜合平衡全民健身場地空間需求,最佳化全民健身設施區域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內健身設施均衡分布。以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為依據,推動健身設施建設與社區常住人口總量、結構、流動趨勢相銜接,優先在覆蓋人口較多、供需矛盾突出的社區增建健身設施。盤活城市空閒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設用地,支持以租賃方式供地,倡導土地複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
聚焦民眾就近健身需要,建設舉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設施。重點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小型足球場等民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嚴格落實城市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標準。新建居民小區按照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 0.3 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並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社區健身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或標準的既有居住小區,要緊密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建設社區健身設施。實現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更新換代,並向農村居住人口較多的自然村、安置居住點延伸。針對青少年、老年人群、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特點,增建相應的健身設施,滿足全年齡段、全人群健身需求。
(三)提升全民健身設施使用和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場館運營管理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及運營。加強全民健身設施智慧型化建設和改造,提升全民健身設施智慧型化水平。推進公共體育場館社會化、專業化運營。鼓勵採取公開招標方式篩選運營團隊,將公共體育場館預訂、賽事信息發布、經營服務統計等工作委託社會力量承擔,提高運營效率。
提升全民健身設施開放和服務水平。落實好國家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最佳化公共體育場館績效管理方式。挖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規範有序開放工作。鼓勵全省企事業單位開放現有健身場地設施,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等方式支持商業性體育場館、民建民營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
推動體育場館多元運用和安全管理。統籌體育和公共衛生、應急避難(險)設施建設,鼓勵公共體育場館平戰兩用改造,配置急救設備,確保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標準。加強全民健身設施維修和日常管理,消除安全隱患,做好應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演練工作,保障各類健身設施使用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發揮各級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的作用,成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工作小組,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各級發展改革、教育、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體育、林業等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強化項目組織實施,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嚴格項目管理,加強項目儲備、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合力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
(二)拓展經費來源渠道
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設施經費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市縣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負責落實建設資金,綜合運用財政資金、商業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企業債券、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資金渠道,解決建設項目資金。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符合條件的投資主體納入支持範圍,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體育企業應收賬款、智慧財產權等質押貸款創新。
(三)加強考核督查
省轄市要編制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和項目庫, 納入當地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切實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的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要將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市縣考核內容和體育強市考核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