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內容
福建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全民健身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手段,有助於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十三五”期間,福建省落實全民健身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依據《全民健身條例》,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全民健身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體育強省建設,以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健身和健康需求為目標,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核心,以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區)為抓手,全方位推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超越,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作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人民民眾的健身素養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舉步可就,人民民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2%以上,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92%以上,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3名,帶動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三)建設更加便利的健身場地設施
依託山水資源特色,建設與城市功能相融合、文化傳承相呼應、鄉村振興相適應的城鄉綠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腳踏車道等生態化、格線化的“萬里福道”。鼓勵利用公園、綠地、城市邊角地等區域建設與生產生活空間相互融合,與綠環綠廊綠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設施。支持在保障安全、符合規劃、合法利用的前提下,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建築屋頂、地下空間等閒置資源改建全民健身設施。推動體育中心、特色產業園區、各類商業設施、舊廠房等城市空間,以新建或改擴建等方式建設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建設更多貼近民眾的社區運動角,根據民眾需要在社區適宜空間內配建桌球桌、羽毛球場、健身路徑、籃球架、室內健身器材、棋牌桌、兒童攀爬架等小型多樣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開展健身運動。指導各地編制並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基礎薄弱區域和民眾身邊傾斜力度,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規劃建設民眾身邊、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健身場地設施。
完善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加強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評估督導,最佳化開放績效管理方式,加大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的績效考核力度,鼓勵社會力量承接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造完善體育場館硬體設施,做好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預案。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完善“建管並重”的長效機制,提高使用效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開放可用於健身的空間,做到能開盡開。鼓勵私營企業向社會開放自有健身設施。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發改委、住建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教育廳、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衛健委、水利廳〔以下各項任務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落實,不逐一列出〕
(四)組織更加豐富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支持開展“一地一品、一地多品”賽事活動,扶持和舉辦社區(鄉村)運動會等基層賽事活動,持續舉辦“省直機關運動會”、全省社區(鄉村)體育聯賽、紅色運動會、線上全民健身展演比賽等品牌賽事,培育引進國內國際品牌賽事,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支持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聯合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支持革命老區、蘇區承辦全國性、區域性特色體育賽事活動,打造集紅色文化、綠色理念為一體的特色體育賽事品牌。
大力發展“三大球”運動,建立足球、籃球、排球業餘競賽體系,普及運動項目文化,發展運動項目人口。結合北京冬奧會推廣“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加快冰雪運動發展和普及,鼓勵福州、廈門等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發展冰雪運動。同時,發揮青少年冰雪項目俱樂部作用,推動“冰雪進校園”,鼓勵更多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結合全運會、省運會民眾賽事活動,組織開展“我要上全運”、“我要上省運”系列活動。結合紀念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日”、農民豐收節以及重大節慶等時間節點,舉辦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豐富民眾體育生活。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等自主設計、創建、發起線上賽事活動。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衛健委、農業農村廳、文旅廳、公安廳、應急管理廳
(五)發展更具活力的體育社會組織
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發揮體育總會在全民健身組織中的樞紐作用,實現市、縣級體育總會全覆蓋,功能向鄉鎮(街道)延伸。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職工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等基層體育組織的發展,鼓勵健身團隊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申請備案。推進縣(市、區)“1+3+N”(1個體育總會,3個人群體育協會,N個單項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鄉鎮(街道)“1+1+N”(1個單項體育協會、1個人群協會、N個健身團隊)建設。鼓勵發展在社區內活動的民眾自發性健身組織,引導體育社會組織下沉社區組織健身賽事活動。
制定優秀體育社會組織考評獎勵政策,通過“以獎促建、以獎促律、以獎促管、以獎促育”的方式,支持體育社會組織參與體育行業標準制定、運動項目普及推廣、體育賽事活動組織、體育文化傳承傳播、體育交流合作、體育人才培養等,發揮其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民眾、服務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促進體育社會組織規範化、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發展。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民政廳、財政廳,團省委
(六)提供更加科學的健身指導服務
建立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志願服務體系,加強隊伍建設、管理和保障。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最佳化等級結構,推動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與教練員職業發展貫通,提升科學健身指導能力和質量。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驛站。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交流展示大賽,評選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營造“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的良好社會氛圍,打造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充分發揮體育、醫療領域專家的權威效應以及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健身達人的引領效應,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加強科學健身指導。
推廣“民眾身邊的健身課堂”,開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科學健身大講堂。積極與線上運動平台合作開發居家健身課程,鼓勵體育明星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健身直播活動,推動居家健身常態化。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推動國民體質監測常態化、規範化、科學化。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衛健委,團省委
(七)推動更為均衡的重點人群參與
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體協等社會團體的組織引領作用,落實全齡友好理念,推動職工、青少年、幼兒、婦女、殘疾人、老年人、少數民族等重點人群參與健身、樂於健身、受益健身。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建立和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活動機制,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校外體育活動中心有序發展。組織實施健康老齡化行動計畫,推進新周期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建設,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豐富養老健身產品和服務,推進健身養老、健康養老、綠色養老,辦好福建省第十一屆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全面推行工間健身制度,推廣健身氣功八段錦、廣播體操,定期舉辦職工運動會。繼續推進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行動,辦好福建省第九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挖掘和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建設和發展,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活動,辦好福建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織備戰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民政廳、衛健委、民族宗教廳,省總工會、婦聯、殘聯、團省委
(八)加快更高質量的體育產業發展
加快構建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閒為引領,以高端體育用品製造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依託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體育用品製造全產業鏈最佳化升級,培育一批科技型、創新型體育裝備製造企業。支持體育企業實施創新發展和數位化轉型戰略,提升數位化和大數據運用能力,推進產業高端化、智慧型化、數位化。加快競賽表演、健身休閒、體育旅遊、場館運營、體育培訓、體育中介等體育服務業全產業鏈發展,重點布局山地戶外、水上、航空、馬拉松、腳踏車等引領性強、附加值高的時尚運動項目產業,推動體育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結合福建實際,鼓勵政府和社會合力引進、培育、打造1~2個國際知名品牌賽事,發展賽事經濟。持續開展體育產業招商引資,落地一批重大項目。更好發揮省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適時建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體育消費政策、機制、模式創新,培育體育消費新熱點、新業態,推動體育消費提質升級,支持福州、廈門、三明爭創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發改委、工信廳、科技廳、文旅廳,數字辦
(九)促進更為多元的全民健身融合
深化體教融合。開足開齊體育課,落實課外體育活動制度,培養終身運動者,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學習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加強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的銜接與整合,建立分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將體校義務教育階段文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促進學校設立教練員崗位,暢通高水平教練員、優秀退役運動員入職通道。制定體育俱樂部進校園準入標準,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做好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已建成且有條件的學校要進行“一場兩門、早晚兩開”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新建學校規劃設計的體育設施要符合開放條件;鼓勵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實行免費和低收費政策;支持第三方對區域內學校體育設施開放進行統一運營;建立健全社會公共體育場館與學校體育場館共建共享機制,推動雙向融合開放。
推動體衛融合。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倡導“運動是良醫”理念,推廣體衛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開展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示範工程,設立“體衛融合社區試點”,支持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設科學健身門診,為社區慢性疾病、脊柱健康、肥胖症和老年人群制定運動處方。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力量建設運動康復中心、老年體養中心、運動健康傳播中心和運動健康實驗室。成立省、市、縣(市、區)體衛融合協會和專家委員會,發揮跨領域專家的智力支持。加強運動處方師和運動防護師等人才培養,建立運動處方師工作平台,提升體衛融合服務水平。探索建立體衛融合健康大數據管理平台,促進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體衛融合智慧化發展。
加快體旅融合,推動山地、航空、水上、沙灘、馬拉松、腳踏車等戶外運動項目與旅遊深度融合,統籌規劃建設健身休閒綠道、登山步道、山地戶外營地、自駕車房車營地、航空飛行營地等特色體育設施,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示範基地、示範區,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發改委、衛健委、文旅廳、財政廳、人社廳、農業農村廳、民政廳
(十)營造更為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充分利用融媒體平台,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樹立全民健身榜樣。弘揚新時代體育精神,傳承中國女排“堅韌不屈、永不言敗”的精神,大力挖掘和宣傳福建舉重“臥薪嘗膽、迎難而上”的精神內涵,主動講好福建體育故事,將奧運冠軍的成長故事彙編成冊,在智慧體育公園、公共體育場館設立奧運冠軍畫廊,激勵年輕一代奮力拚搏。在電視、網路等媒體上邀請奧運冠軍、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專家開展健身氣功八段錦、太極拳、廣播體操等健身項目教學,倡導每個人至少學會1項體育運動。打造福建體育展覽館、閩僑體育博物館、蘇區紅色體育歷史博物館、漳州·中國女排騰飛博物館等為代表的體育精神文化平台,傳播好福建體育聲音,宣傳好福建體育文化。實施國家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和評定體系,推廣國家標準科學運動積分體系。以“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加強全民健身賽事、體育旅遊、體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大福建傳統特色體育推廣工作,推動詠春拳、八段錦、白鶴拳、龍舟、舞龍舞獅等民俗民間體育項目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開展具有福建特色運動項目之鄉評選。積極探索閩台體育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台灣“首來族”和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及研學、棒壘球等運動項目,宋江陣、藤牌操等民間民俗傳統體育交流合作。加強跨省區域合作,積極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全民健身重點領域交流合作。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文旅廳、廣電局、外辦、僑辦,省委台港澳辦,福建日報社
三、重點工程
(十一)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市、區)創建工程
按照國家以及我省創建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市、區)部署,組織開展創建活動,經過考評達到省級創建標準的,予以授牌表彰,並納入創建國家級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市、區)重點推薦名單,地方人民政府對在創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褒揚獎勵。以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市、區)為抓手,推動各地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民眾提供更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人社廳
(十二)“運動健身進萬家”品牌活動提升工程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運動健身進萬家”品牌系列活動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網路,促進全民健身百村行、社區體育嘉年華、省(市、縣)直機關運動會、職工體育文化節、全省網上運動會等系列賽事活動常態化、親民化、普及化,大力開展“萬里福道百萬人健步行”活動,積極組織桌球、羽毛球、八段錦、太極拳等業餘聯賽,提高民眾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積極性。實現“運動健身進萬家”品牌活動管理服務系統化,運用融媒體一體策劃,全方位推進“運動健身進萬家”品牌宣傳推廣活動,提升品牌活動影響力。每個設區市至少培育1個品牌賽事活動,全省每年至少舉辦系列賽事活動2000場次,參與人數超過100萬人次。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農業農村廳、文旅廳,省總工會
(十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
加快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不足的短板,加強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會足球場、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游泳健身場地、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智慧型化健身設施,顯著改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條件。市級重點建設健身步道、口袋體育公園,縣級以下重點建設民眾身邊的社區運動角、多功能運動場、三人籃球場、小型足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健身路徑等項目,打造多層級健身設施網路和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新建改擴建智慧體育公園不少於100個,基本實現縣(市、區)智慧體育公園全覆蓋。新建沿河步道、城市綠道、森林步道、登山步道、騎行道等各類健身步道不少於3500公里,實現全省“萬里福道”目標。新建游泳健身場地不少於240個,平均每萬人超過0.45個。新建社會足球場不少於400個,每萬人擁有足球場超過0.9塊。完成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補短板項目2000個,新增智慧健身設施200處以上,信息化數字升級改造公共體育場館30個以上,新建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1000個。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發改委、財政廳、住建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教育廳、林業局
(十四)全民健身數位化工程
發揮我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優勢,著力打造集全民健身電子地圖、體育場館運營、體育賽事活動、體育教育培訓、科學健身指導、全民健身調查等為核心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綜合化、智慧化、數位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全民健身信息資源共享,提升全民健身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建立大中型公共體育場館“身份證”信息庫,實現公共體育場館人臉識別、體溫檢測、場地使用、賽事培訓、客流監測、安全預警等智慧化線上遠程管理和運營“一鍵通”。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數字辦
四、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
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推動出台《福建省全民健身條例》,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抓緊抓實全民健身重點工作,一項一項分解抓,制定並組織實施本級全民健身實施計畫。
責任單位:省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十六)加大政策支持
將全民健身列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考核評價體系,將公共體育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鼓勵引導各地最佳化土地利用,梳理盤活城市閒置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設用地,支持租賃供地,倡導複合用地,建設舉步可就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配套政策,最佳化場地設施管理措施,確保建好、用好、管好。
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體育局、住建廳、財政廳
(十七)壯大人才隊伍
加強全民健身人才培養,積極引導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其他領域人才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完善全民健身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全民健身人才智庫。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人社廳
(十八)強化安全監管
壓實壓緊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公共體育設施開放運行的日常監管和維護修繕,規範公共體育場館急救設備配置,確保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符合防疫和應急、消防安全等要求。加強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規範化管理,落實賽事舉辦方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研判機制、評估機制、防控協同機制、責任追究機制等,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內容解讀
一、背景依據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國全面建設體育強國的開局時期,也是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全面建設體育強省的重要時期。2021年7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國發〔2021〕11號),這是我國新周期全民健身發展的重要頂層設計,是“十四五”時期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推動我省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超越,福建省研究制定了《福建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畫》)。
二、目標任務
到2025年,人民民眾的健身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舉步可就,人民民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2%以上,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92%以上,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3名,帶動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
三、主要內容
《實施計畫》由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四個部分組成。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基於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總書記關於全民健身工作重要論述的高度,立足新發展階段,提出了福建省“十四五”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超越的目標、核心、抓手及目的。
2.發展目標:圍繞全民健身核心要素,提出了“十四五”福建省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定性目標,以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國民體質合格率、行政村公共體育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每千人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體育產業增加值等六個定量指標。
(二)主要任務
《實施計畫》提出了八大任務:
一是建設更加便利的健身場地設施,對健身場地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出要求;二是組織更加豐富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明確新周期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重點;三是發展更具有活力的體育社會組織,進一步促進體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四是提供更加科學的健身指導服務,完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五是推動更為均衡的重點人群參與,倡導全人群參與全民健身;六是加快更高質量的體育產業發展,推動體育產業提檔升級;七是促進更為多元的全民健身融合,深化體育與教育、衛生健康、旅遊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八是營造更為濃厚全民健身氛圍,普及積極向上的全民健身文化。
(三)重點工程
《實施計畫》提出了四大工程:
一是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市、區)創建工程,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創建評比;二是“運動健身進萬家”品牌活動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福建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影響力;三是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建設更高品質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四是全民健身數位化工程,著力打造智慧化、數位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
(四)保障措施
為確保《實施計畫》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的落實,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壯大人才隊伍、強化安全監管等四大保障措施。
四、特色亮點
《實施計畫》緊密聯繫有關上位規劃的精神要求,突出福建特色。
一是注重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新印發的《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中辦發〔2021〕61號)精神。以創建國家級、省級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市、區)為抓手,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民眾提供更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
二是注重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品牌培育和均衡發展。重點打造“運動健身進萬家”賽事活動品牌,系統化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培育引進國內國際品牌賽事。省級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向閩東北、閩西南等革命老區、蘇區傾斜,支持革命老區、蘇區承辦全國性、區域性特色體育賽事活動。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根據我省民眾運動健身習慣和喜好,“十四五”時期有針對性地重點建設健身步道(萬里福道)、智慧體育公園、游泳健身場地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並量化任務目標。
四是注重提升全民健身工作的數位化水平。依託福建數字經濟優勢,打造以全民健身為核心的智慧化、數位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全民健身信息資源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