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體育是重要民生,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增進健康、增添幸福的基本保障,是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實施全民健身計畫,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是黨和國家推動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為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體育強市和健康濮陽建設,依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建設體育強市為主線,以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為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和綜合價值,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國家戰略,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身和健康訴求,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健身需求,實現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全方位推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陽絢麗篇章增添靚麗色彩。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民健身標準化、品牌化、數位化、融合化、法制化程度顯著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民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超過40%,市、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公共健身設施網路體系全面建成,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6平方米,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3.5名,各類全民健身站點達到3600個,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低於全省數值,人民民眾對全民健身工作的滿意度不低於85%,帶動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70億元。以全民健身為引領的全市體育工作整體水平保持全省先進行列,把濮陽建設成為在國內有影響的運動之城、活力之城、健康之城、幸福之城。
二、構建更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路體系
制定實施《濮陽市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實現“1236”工作目標(1個謀劃新建、2個完成、3個超過、6個百分之百)。即:“十四五期間”謀劃新建1個市級體育中心(文體中心)。提前完成縣級“兩場三館”建設任務;力爭完成區級“一場兩館”建設目標。全市擁有占地30畝以上的體育公園超過35個,健身步道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體育場地數量超過20000個。鄉鎮(街道)“雙有”健身場地設施覆蓋率100%,新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行政村覆蓋率100%,新建社區居住區體育設施“雙有”覆蓋率100%,老舊小區改造體育設施配套率100%,街頭小微健身園體育設施配套率100%,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覆蓋率100%。
(一)全面建成市、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公共健身設施網路體系。高標準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爭取開工建設市體育中心。全面建成濮陽縣體育館、游泳館、全民健身綜合館,清豐縣全民健身綜合館,南樂縣體育館、游泳館,范縣體育場、游泳館、全民健身綜合館,台前縣游泳館、全民健身綜合館,提前完成省定目標。華龍區、開發區、示範區、工業園區通過自建、改建、共享等辦法,有效解決區體育場、體育館(全民健身綜合館)、游泳館(池)建設問題,填補空白,補齊短板。鄉鎮(街道)和新建城市社區“雙有”健身場地設施、老舊小區改造健身設施、行政村新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雙有”行政村比例超過40%。
(二)強力推動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小型體育綜合體、小微健身園四類重點健身設施建設。到2025年,全市占地30畝以上的體育公園不少於35個。其中,80畝以上的體育公園不少於20個(每個縣不少於3個,中心城區不少於5個),150畝以上的國家標準體育公園達到8個(每個縣不少於1個,中心城區不少於3個)。全市健身步道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其中各縣不少於300公里、市城區不少於500公里。大力推動小型體育綜合體建設,市中心城區、縣城街頭小微健身園體育設施實現全覆蓋。
(三)強力推動田徑、球類、極限、冰雪四類基礎體育項目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大力推動田徑場地建設,由2663塊增加到3500塊。加快建設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場地,由7974塊增加到9500塊。其中,每萬人擁有“三大球”場地(包括室內)總數量超過10個,每萬人足球場數量達到1塊。全市極限運動場地達到150塊,冰雪運動場地(含室外季節性場地)超過30塊,室內冰雪運動場地實現重大突破。
(四)進一步擴大公共體育設施、學校體育設施、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三類設施開放。符合應急、疏散和消防等安全標準的公共體育設施全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擁有體育場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數量的比例、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的學校比例均不低於90%。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應覆蓋晨晚練等民眾健身尖峰時段,不得全部安排在用餐高峰等民眾健身需求較低的時段。
(五)不斷豐富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築兩類空間供給。定期調查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城市空閒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閒置廠房倉庫、公共建築屋頂、醫療衛生、農業林業水利等非體育用地空間資源情況,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目錄。定期調查可複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娛樂、養老、教育、醫療衛生、商業、公共服務等非體育設施建築資源情況,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建築目錄。
三、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
深入開展全民健身主題示範活動,努力培育全民健身“669”品牌賽事活動。即6個全民健身活動:迎春健跑活動、金秋健步活動、工間健身活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進社區(農村)活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6個綜合性運動會:全市運動會、市學生(青年)運動會、市職工運動會、市全民健身大會、市老年人健身大會、市極限運動大會;9個單項品牌賽事:龍舟賽、馬拉松、市長杯賽、足球系列賽、籃球系列賽、桌球系列賽、健身氣功大賽、太極拳大賽、廣場舞大賽。每年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市級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不低於10次,縣(區)不低於5次,叫響“幸福龍都·活力濮陽”全民健身總品牌。
(一)發展市、縣(區)級賽事活動。每年舉辦市級全民健身綜合性運動會不少於3次,縣(區)不少於2次,參加全民健身綜合性運動會總人次占常住人口不低於1%;每年舉辦市級全民健身單項賽事不少於20次,縣(區)不少於10次;每年舉辦市級線上賽事活動或智慧型體育活動不低於6次,縣(區)不低於3次。
1.積極開展國家體育總局號召的全民健身主題示範活動。持續開展全市紀念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民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等主題活動。發展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體育大賽,農民豐收節農村體育健身活動,提高活動影響力和城鄉居民的參與度;積極培育“行走黃河”“行走金堤河”“行走大運河”“行走龍湖”等全民健身健步走系列活動和“龍都運動家”系列線上健身品牌,開展新年登高、重陽登高、黃河騎行、黃河汽車拉力等品牌活動。制定運動項目辦賽指南和參賽指引,提前發布年度體育賽事目錄,服務和規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發展。
2.重點辦好濮陽縣龍舟賽、金堤河徒步行、梅花拳交流大賽,清豐縣極限運動綜合賽事和單項賽事,南樂縣西湖萬人徒步、龍舟賽,范縣五彩黃河萬人徒步、半程馬拉松,台前縣黃河健身徒步,華龍區元旦長跑、健身氣功、籃球聯賽、機車越野賽,開發區舞龍舞獅、中老年健步,示範區龍舟賽、馬拉松,工業園區職工運動會等賽事。
(二)發展鄉鎮(街道)級賽事活動和社區運動會。以“社區運動會”為龍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影響力大、可持續發展的民眾體育賽事活動。城鄉基層依託節假日,大力組織開展健身跑、健步走、騎行、登山、徒步、游泳、球類、廣場舞、太極拳、龍舟、舞龍舞獅等民眾體育賽事活動。鄉鎮(街道)每年舉辦4次以上民眾體育賽事活動(其中至少包括1次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村(社區)每年舉辦2次以上民眾體育賽事活動,日常參與社區體育活動人數占社區人口比例不低於50%。
(三)發展傳統項目和特色項目。
1.培育全市青少年賽事體系。設立全市學生(青少年)運動會,科學設定組別、統一註冊資格、合理安排賽制,精心組織實施。整合學校比賽、U系列比賽等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建立分學段(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跨區域的四級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利用課餘時間組織校內比賽、周末組織校際比賽、假期組織或參加跨區域及全國性比賽,進一步擴大“市長杯”校園聯賽範圍和賽事影響力,組織舉辦籃球、排球、田徑、武術、游泳等項目青少年錦標賽。大力發展職業化青少年體育賽事,由各單項協會主辦,學生體協配合,發揮俱樂部作用,舉辦滑板、輪滑、小輪車、棒壘球、橄欖球、跆拳道、街舞等項目俱樂部聯賽。實施新周期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開展“奔跑吧,少年”主題系列活動,讓孩子們跑起來。
2.發展“三大球”運動。大力發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積極開展校園“三大球”活動,對標國家足球試點城市標準發展足球運動,創建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和國家級足球特色幼稚園,大力發展足球人口。推動“三大球”賽事活動常態化,市級、縣(區)每項要開展不少於1種常規賽事,定期按屆連續舉辦。充分發揮體育協會作用,辦好“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市足球聯賽、籃球聯賽、冬季籃球精英賽,積極創辦排球賽事,鼓勵承辦河南省業餘足球“豫冠聯賽”、河南省萬村千鄉農民籃球賽,帶動青少年體育發展,提升競技水平。著力解決足球校園聯賽拔高、團體項目中個體運動員評價、學校高水平專業老師(教練)招聘、二級以下裁判員審批等實際困難。
3.發展極限運動。努力做好清豐極限運動基地、自由式小輪車國家隊訓練基地、國家級冰雪運動跨界跨項選材基地三個國家級基地;全力辦好中國極限運動大會、自由式小輪車世界盃賽、全國BMX自由式(濮陽基地)積分賽三個代表性賽事;大力發展小輪車、街舞、體操三個跨界奧運項目;致力打好全球活力城市、中國極限運動名城、中國小輪車之都三張極限運動文化品牌。強力推動極限運動人才輸送、基地建設、賽事承辦、品牌創建向更高水平發展,形成更加完備的人才培育體系、場館服務體系、賽事運營體系,進一步鞏固全國領先地位。
4.發展冰雪運動。圍繞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國家目標,大力開展民眾冰雪運動,組織冰雪運動進社區、進商場、進景區、進家庭等活動,擴大直接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基數。支持冰雪運動進校園,打造青少年冰雪運動賽事,發展青少年冰雪運動俱樂部,培訓冰雪項目校園輔導員,培育和發展省級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冰雪),培養冰雪運動後備人才梯隊。不斷擴大冰雪產業規模,發展冰雪體育旅遊,創建國家級冰雪項目跨界跨項選材基地。
5.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合理調整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設施器材標準,在配備公共體育設施的社區、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大動作發展和身體鍛鍊的設備設施。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閒項目,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賽事活動。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開展殘疾人康復健身活動。推動農民、婦女等人群健身活動開展。
四、構建更加強大的體育組織服務干預體系
牢固樹立運動是良醫,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強化健身指導,讓健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到2025年,每萬人擁有體育社會組織數超過1個。社會體育指導員數超過15000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超過3.5人。加快“1+4”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即:1個體育總會(或體總分會),4個人群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殘疾人體育協會),“1+4”體育社會組織實現縣(區)以上全覆蓋,努力擴大鄉鎮(街道)覆蓋面。努力構建由“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人群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組成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網路體系,夯實全民健身組織基礎。引導和督促體育社會組織不斷健全治理結構,豐富和完善會員體系及會員服務,持續提升自身能力建設,構建政府行政監管、社會公眾監督、體育社會組織自律“三位一體”的綜合監管體系。
(一)健全重點體育社會組織。大力發展單項體育運動協會、社會體育俱樂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2025年,有5名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區比例不低於90%;市城區每萬名青少年擁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數量不低於2個,各縣不低於1個;全市在民政部門註冊的體育社會組織總數超過200個,開展社會體育俱樂部進校園工作的中國小比例不低於40%。
(二)實施重點人群體質健康干預計畫。全面實施老年人婦女殘疾人運動健身計畫,加強科學指導,促進婦女、老年人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
(三)大力發展職工體育賽事活動。鼓勵和支持新建工作場所建設適當的健身活動場地,積極舉辦職工體育賽事活動,定期按屆舉辦市、縣(區)職工運動會,促進各行業、系統和各人群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推廣普及廣播體操活動,建立工間健身制度,舉辦職工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工間操活動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占比不低於60%。
(四)提升全民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提高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標準,進一步完善各縣、華龍區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功能,加快建設開發區、示範區、工業園區國民體質監測站,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建設國民體質監測站。每年依託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監測站)組織開展以健康促進為主要目的的國民體質測定活動,國民體質監測人數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合格以上達標率不低於93%。推廣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基本實現公共體育場所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全覆蓋,為社區居民提供運動健身指導服務。做好科學健身方法的整理分類和權威發布,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科學健身指導。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每年組織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每年組織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活動,學生體質健康國家標準合格率超過93%、優良率不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每年市本級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不低於10次,縣(區)不低於5次。
五、落實工作機制,強化全民健身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把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列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考核評價體系,將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和考核。充分發揮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部門聯動、分工合作、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協調機制,為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畫提供組織保障。
(二)強化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力度。落實和最佳化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全民健身事業。將公共體育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畫,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可用於建設全民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築目錄或指引,盤活城市空閒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設用地、鼓勵租賃供地、倡導複合用地,建設舉步可就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三)壯大人才隊伍。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結構最佳化作為推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最佳化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機制,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與其他行業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積極引導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其他領域人才發揮作用,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完善全民健身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全民健身人才智庫。
(四)實施績效評估。對《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實施成效進行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對重點目標、重大項目的推進情況進行專項評估。各級全民健身領導小組不定期對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指導。2023年,各級體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全民健身實施計畫落實情況進行中期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體育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