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

永州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6月13日印發永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13日
  • 發布單位:永州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面落實體育強省和湖南省全民健身目標任務,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民眾健身需求,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的通知》(湘政發〔2021〕16號)和《永州市“十四五”文化旅遊和體育發展規劃》等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計畫。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為根本目標,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到2025年,城鄉居民的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經常參加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0%以上;場地設施更加完善,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國民體質更加健康,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總體合格達標率不低於93%;體育健身指導更加科學精準,每千人擁有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2.18名。基本形成健身組織網路體系健全、健身場地設施完善、健身活動豐富多元、科學健身服務精準的城鄉一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按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聯合市發改、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有關部門,編制城鄉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布局專項規劃,並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需求納入市、縣(市、區)國土空間規劃,合理統籌安排城鄉體育設施建設與體育設施用地總體計畫,並實時向社會進行公開公示,確保全民健身規劃落到實處;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嚴格落實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的要求,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體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編制後,需經市直相關部門和專家團隊多方論證,確保體育用地規劃科學、設施服務半徑合理、民眾健身便利。
加強體育公園、健身步道、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社會足球場、多功能運動場、戶外運動設施等基礎建設。2025年建好永州體育公園、雙牌縣文旅體公園、江永縣體育公園、道縣文體公園、寧遠縣體育公園等11個體育公園。打造紅色健身步道,完成2200公里的步道建設,重點建設南嶺登山步道、藍山縣百疊嶺腳踏車騎行道、寧遠縣環九嶷山騎行觀光步道、國家長征步道、沿湘江騎行健走步道、湘桂古道,並將以上項目納入省級步道。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市、縣(市、區)全民健身中心比例達100%,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比例達60%。
充分利用城鄉閒置資源和空間,進一步盤活場地設施存量資源,對室內運動場館進行提質改造。推動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和工作目標管理制度,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的維護、更新,提高使用率,防止公共體育設施閒置浪費或被擠占、挪用。加大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力度。提質城市社區全民健身室外路徑和鄉村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構建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推動國際、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或單項賽事落戶永州,積極申辦國際及國家級比賽。聯合舉辦永州市運動會,組織參與湖南省全民健身挑戰日等賽事。市、縣(市、區)定期舉辦全民健身綜合性賽事活動、主題性健身活動。常態化舉辦“三大球”賽事,制定《永州市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方案》。鼓勵鄉鎮(街道)開展路跑、球類、操舞類等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加強城市社區、行政村自行組織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全民健身活動形式,提升民眾參與度。支持企事業單位經常性開展職工體育活動,推行廣播體操、工間健身操,加強職工健身服務。
培育區域性全民健身品牌賽事。鞏固現有的“大美永州”大穿越系列活動、中國戶外健身休閒大會、環中國腳踏車賽等品牌賽事,開發新的品牌賽事。開展“一縣一品”“江湖山道”品牌活動,結合永州“千年打卡勝地”文旅形象品牌塑造工程,將“雲冰山冰雪文化節”塑造成永州常態化節慶活動,策劃“陶鑄故里紅軍行”國家級賽事、端午龍舟賽等地方特色性的體育賽事。重點打造中國·東安全國“武術比賽”,固化“龍舟”“漂流”“游泳”三大“水上賽事”和“陽明山山地腳踏車越野賽”,常態舉辦“山地腳踏車”“機車”“場地汽車”“徒步穿越”“微型馬拉松”等五大“陸地賽事”。
各地依託節假日、人文資源和自然稟賦,廣泛開展民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節事活動,形成“年年有賽事、季季有熱點、月月有活動、天天有健身”的發展態勢。創新供給方式,大力推進居家健身促進計畫,積極倡導線上健身,鼓勵各地區與線上運動平台合作舉辦線上賽事,鼓勵發展健身信息聚合,倡導舉辦網路賽事。
(三)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登記註冊管理系統,最佳化結構。開展基層體育骨幹培訓,2025年社會體育指導員達12000 人。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社區健身指導的數量。推進志願服務工程,建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組織體系,孵化具有當地特色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項目。
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弘揚健身新理念,進一步增強城鄉居民健身意識。藉助全民健身日(周、月)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加強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使體育健身成為人們普遍的生活方式,有效擴大體育健身人口。加強對社區體育工作者、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質監測站工作人員的健身指導能力培訓。推進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廣場、進機關、進園區、進家庭。增加鄉鎮文體站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滿足基層民眾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服務的需求。
建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市民體質監測網路,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測定與健身指導服務。完善健康數據採集,建立健全市民健康檔案,為市民開具運動處方,積極發揮體育在防病、治病、康復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將日常監測與國家體質監測相結合。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創新達標測驗活動組織形式,提高市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熱情。
(四)激發體育健身組織活力
建立以各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的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加強市、縣兩級健身組織建設,全市各縣(市、區)體育總會覆蓋率達到100%。健全永州市級單項體育協會,力爭做到凡是市民喜愛的、參與面廣的健身項目均成立單項協會;城市社區普遍設立體育健身站(點),大多數農村社區設立體育健身站(點)。
推動體育社會組織向基層和民眾身邊延伸覆蓋,加強鄉鎮綜合文化體育站、街道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完善體育服務功能,落實專兼職工作人員,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帶動鄉鎮(街道)民眾體育活動全面開展。鼓勵發展社區體育組織,加強備案管理,在活動場地、經費、人才隊伍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和規範網路健身組織、自發性健身站點等草根體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加強對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提升體育社會組織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能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促進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規範化、專業化發展,探索體育社會組織的星級評定方法。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全民健身組織監管機制。
(五)鼓勵重點人群開展體育活動
制定並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進行體育干預。在配備公共體育設施的社區、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配備適合未成人和殘疾人身體鍛鍊的設備設施。實施老年人低強度體育活動促進計畫,鼓勵社會力量與養老院在體育設施、老齡鍛鍊方式、老齡鍛鍊輔導員培養等方面共建共享,打造老年人的健身賽事活動品牌。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使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符合女性特點的婦女體育活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利用傳統節慶和文化旅遊活動,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加鄉土化的體育健身賽事活動。
(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最佳化產業結構,重點發展體育服務業,培育體育裝備製造企業,建立市級體育產業園。推進體育供給側改革,激發體育消費活力,壯大體育消費市場。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創建一批體育旅遊示範區(點)、戶外休閒運動基地,鼓勵各縣(市、區)建設體育旅遊精品項目。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倡導健康休閒健身,發展體育夜間經濟。做好體育彩票管理工作,發展體育彩票產業鏈。
(七)促進全民健身工作融合發展
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課內、課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廣泛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大力推廣足球、籃球、排球等青少年喜歡的體育項目。完善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深化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創建工作。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青少年公益體育活動和運動項目技能培訓,保障體教融合提質增效。
促進“體醫”融合。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體醫融合”,積極打造“體醫融合示範區”,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推進以健康運動為支撐的國家級、省級慢性病防控示範區建設。充分利用永州豐富的森林、瀑布、溫泉等天然康養資源,回響國家促進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高健康旅遊供給能力,發展豐富健康旅遊產品。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休閒,打造國家森林步道、康養步道、特色森林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新型森林生態旅遊地品牌。2025年建成森林康養和養老基地達100處,基本形成集旅遊、醫療、養生、康復、保健、教育、文化、體育等於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體系。
推進“體旅”融合。圍繞生態旅遊、戶外運動、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等主題,加大體育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永州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紅色旅遊項目建設,加強與國家長徵文化公園沿線城市對接合作,促進全民健身和文化、旅遊等行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文化體育生態旅遊名城。把體育品牌賽事、休閒戶外項目與旅遊景區、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積極打造紅色體育賽事精品游線、休閒戶外運動體驗游線。重點打造九嶷山山地休閒運動品牌賽事、雲冰山南方雪鄉、冰雪奇觀旅遊品牌的影響力。
(八)營造更好的全民健身氛圍
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際網路等傳統媒體和短視頻、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出版科普讀物、音像製品,精選出一批全民健身文化產品,在城市重點公共場所,建設體育文化牆或投放公益健身廣告。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大力弘揚體育精神,講好民眾身邊的健身故事。深化與市主流媒體的合作,構建媒體融合、層次清晰、開放多元的“一報一台一端一號”的媒體體系,大力營造“熱愛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良好氛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大體育”工作格局,強化各級政府全民健身工作主體責任。各縣市區和市直各部門要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明確部門責任,制定年度推進計畫,全面落實本《實施計畫》各項任務和要求。
(二)強化資金保障,拓寬投入渠道。各級政府完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推動公共體育事業發展。將體育事業經費、基本建設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畫,加大財政支持,加強體育場館、體育公園建設。發揮政府財稅優惠政策和專項資金的槓桿效應,通過安排扶持資金、設立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接受社會捐贈等方式,拓寬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場館建設與運營,引領民眾進行健身消費。
(三)加大培養力度,壯大人才隊伍。樹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觀,發揮人才在推動全民健身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努力培養適應全民健身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研究、健康指導、志願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人才隊伍。整合醫院、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專家資源,建立科學健身指導專家服務團隊,為全民健身提供智力支持。
(四)強化監督評估,開展績效評價。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定期開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民眾滿意度網路調查,及時聽取基層和媒體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並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改進,不斷提高民眾認可度和社會滿意度。採用多層次、多主體、多方位的方式進行立體評價為提升我市全民健身發展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五)落實安全措施,加強安全監管。建立完善全市體育應急管理安全防範、疫情防控等工作機制,明確各級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預防和處置體育公共事件工作職責,積極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急救設備配置,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進一步提高我市應對體育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促進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

解讀

一、出台《實施計畫》的背景和意義
《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公民體質監測結果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結果,修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年7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國發〔2021〕11號),2021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湘政發〔2021〕16號)。
“十三五”時期全民健身理念、科學健身逐漸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全民健身三級公共服務體系。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面推動體育強市和健康永州建設,促進我市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我市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制定《永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
二、《實施計畫》的主要內容
《實施計畫》明確了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達到4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93%,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2.18人。
(一)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按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在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嚴格落實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的要求,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加強11個體育公園建設;打造紅色健身步道,完成2200公里的步道建設;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市、縣(市、區)全民健身中心比例達100%;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比例達60%。
開展基層體育骨幹培訓,2025年社會體育指導員達12000人,推進科學健身指導員服務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廣場、進機關、進園區、進家庭。
(二)賽事活動、體育產業助推全民健身。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不斷豐富大眾健身項目,鞏固“大美永州”大穿越系列活動、中國戶外健身休閒大會、環中國腳踏車賽等品牌賽事,開發新的品牌賽事。開展“一縣一品”“江湖山道”品牌活動,策劃陶鑄故里紅軍行賽事、端午龍舟賽等地方特色性的體育賽事。重點打造東安全國武術之鄉比賽,固化龍舟、漂流、游泳三大水上賽事,常態舉辦山地腳踏車、機車、場地汽車、徒步穿越、微型馬拉松等五大陸地賽事。
最佳化產業結構,重點發展體育服務業,培育體育裝備製造企業,建立市級體育產業園。推進體育供給側改革,激發體育消費活力,壯大體育消費市場。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創建一批體育旅遊示範區點、戶外休閒運動基地,鼓勵各縣(市、區)建設體育旅遊精品項目。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倡導夜間休閒健身,發展體育夜間經濟。
(三)促進全民健身工作融合發展
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課內、課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促進“體醫”融合。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基本形成集旅遊、醫療、養生、康復、保健、教育、文化、體育等於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體系。
推進“體旅”融合。圍繞生態旅遊、戶外運動、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等主題,加大體育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永州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紅色旅遊項目建設,加強與國家長徵文化公園沿線城市對接合作,促進全民健身和文化、旅遊等行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文化體育生態旅遊名城。
三、《實施計畫》的保障措施
主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資金保障拓寬投入渠道、加大培養力度壯大人才隊伍、強化監督評估開展績效評價和落實安全措施加強安全監管等5個方面進行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