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落實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強省會”五年行動,推進健康貴陽建設,推進全民健身科學化進程,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貴陽全民健身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紮實做好“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工作,到2023年,完成140個“15分鐘健身圈”建設。到2025年,成功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場地)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推動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開放率達80%以上,實現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數量達到0.8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3名,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2.5%,體育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8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夯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基礎。以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為抓手,圍繞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聚焦民眾就近健身需要,優先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球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戶外營地、社會足球場等場地設施,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開展“農體工程”器材補充、維護、更新工作,完善城鎮老舊小區體育設施,新建或改建一批縣級老年體育活動中心。到2025年,新建(或改擴建)不少於4個體育公園,統籌新建足球場170塊,新建縣級全民健身中心(或小型體育綜合體)不少於2個、健身步道不少於200公里、多功能球場(或智慧型健身驛站)不少於100個、社區健身路徑設施(或“三人制”籃球場)不少於200個,“農體工程”器材補充、維護、更新不少於200個。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場地)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全面開放。通過配送體育消費券等方式,鼓勵經營性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推廣公共體育場館平戰兩用改造,強化其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險避災等方面的功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應急局,各區〔市、縣〕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直管區各鄉鎮。各項主要任務責任單位均包括各區〔市、縣〕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直管區各鄉鎮,以下不再列出)
(二)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持續舉辦迎新跑、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月)、冬季運動推廣普及等主題活動。推動“三大球”運動發展和縣域足球推廣普及,舉辦全市社區運動會。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扶持推廣具有貴陽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鼓勵各區(市、縣)培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舉辦各類殘疾人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舉辦球類和冰雪大眾賽事。辦好貴陽市第14屆運動會、第11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和第9屆老年人運動會;市級打造10個及以上、區(市、縣)打造5個及以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自主IP民眾體育賽事活動,並形成屆次;街道(鄉鎮)每年舉辦4次及以上民眾體育賽事活動(其中至少包括1次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社區(村)每年舉辦2次及以上民眾體育賽事活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民宗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市殘聯、團市委、市婦聯、市老齡委)
(三)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積極參與“體質測試黔中行”活動。開設線上科學健身大講堂,利用多媒體手段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鼓勵體育明星、退役運動員、體育科學工作者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健身科普活動。充分發揮貴陽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作用,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質量,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全民健身指導服務。弘揚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精神,開展線上線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全市每年培訓(含送培)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名以上。到2025年,新建市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1個、區(市、縣)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10個。(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團市委)
(四)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強化黨建引領,建立健全市區兩級“3+X”(即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社會組織網路,推進體育社會組織規範化、社會化、實體化發展。加大政府購買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力度,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支持體育社會組織為農村、社區、企業、學校、機關等提供體育服務。推動體育類社會組織等級評定,將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到2025年,全市各區(市、縣)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實現全覆蓋,新增市級體育社會組織不少於20個,新增區(市、縣)級體育社會組織不少於30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五)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實施青少年、老年人、婦女、農民、殘疾人、職工等重點人群體質健康促進計畫。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體育干預,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大動作發展和身體鍛鍊的設備設施。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閒項目及賽事活動。結合婦女節等節日,積極開展廣場舞等適合婦女參與的全民健身活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推廣“美麗鄉村”籃球聯賽,持續舉辦“百村農民籃球賽”等適合農民的賽事活動。開展殘疾人康復訓練器材進社區、康復健身方法進家庭、康復健身指導員進家庭“三進”服務,舉辦殘疾人康復健身活動。推廣普及廣播體操、工間操等體育活動,引導更多職工參與健身。到2025年,全市新增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站(點)200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民宗委、市總工會、市殘聯、市婦聯、市老齡委)
(六)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貴陽貴安體育產業“一核兩帶多點”布局,加快形成現代體育產業體系,重點推進競賽表演業、體育培訓業等體育服務產業發展,打造城市體育綜合服務核心區。大力發展運動項目產業,積極培育山地戶外運動、智慧型體育、極限運動等。以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創新體育消費政策、機制、模式、產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服務供給,促進體育健身休閒消費不斷升級。到2025年,打造1—2個體育龍頭企業,創建不少於2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或產業示範單位、示範項目),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8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大數據局)
(七)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深化體教融合。開齊開足體育課,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確保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舉辦符合貴陽實際的分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推進校園足球發展,開展游泳課進校園試點工作。評定一批市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規範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到2025年,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游泳課,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合格率達到90%以上,常年參加業餘訓練的學生人數超過4萬人,新增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不少於15個,創建各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不少於200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
2.推動體衛融合。加強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的協調聯動,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探索推進運動促健康、“體育+健康”新模式。推進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延伸,支持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中設立科學健身門診,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打造以“養生·養心·養神”為主題的體育康養帶。到2025年,打造和培育一批體衛融合發展典型,推廣一批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方法及“運動處方”。(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局)
3.促進體旅融合。依託貴陽貴安山地旅遊資源,積極發展城市路跑、山地騎行、戶外極限等優勢項目,扶持推廣武術、陀螺、板凳舞、獨竹漂、鬥牛等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賽事、精品線路和示範基地,培育體育旅遊市場主體,謀劃體育旅遊展會或體育旅遊論壇。到2025年,重點建設10個以上城鎮(景區)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打造10條以上特色體育旅遊線路,培育2個以上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體育品牌賽事或活動,發展和壯大2家以上具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企業,創建2個以上省級體育旅遊示範縣,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國際山地體育旅遊城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八)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升級。建成貴陽市智慧體育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構建省市聯動的智慧服務體系,為民眾健身提供更加全面、便利的場館預訂、賽事預約、健身指導、體育消費等服務。推進市區兩級公共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數位化升級改造,推動生態體育公園智慧化建設,新建一批智慧型健身驛站。到2025年,新建百姓智慧健身房不少於40個,數位化升級改造智慧公共體育場館不少於10個,重點打造3個以上智慧型體育體驗項目。(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大數據局)
(九)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強化全民健身文化宣傳,搭建全民健身宣傳媒體矩陣,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廣告創作和投放力度。探索與省外友好城市、省內各市(州)等共同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辦好貴陽國際馬拉松賽、網球公開賽、圍棋賽等賽事活動,推進貴陽體育文化對外開放和交流。到2025年,成功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民宗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發揮各級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的作用,推動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各區(市、縣)人民政府應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台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將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和考核。
(二)強化政策保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完善以促進全民健身為重點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加大政府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資金投入,安排體育專項引導資金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增加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範圍和數量。拓寬社會資本投入全民健身事業渠道,多渠道籌措資金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
(三)壯大人才隊伍。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創新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加大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市屬各級各類體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力度,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加強健身指導、組織管理、科技研發、宣傳推廣、志願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供給。暢通各類培養渠道,引導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養體系和科學評價機制。
(四)築牢安全保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監管,鼓勵在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確保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全民健身相關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堅持防控為先,堅持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五)突出監管評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統計制度,定期開展體育場地和產業普查、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狀況調查數據分析。採取第三方評估和全民健身滿意度調查等評估手段,每年度開展實施效果評估,並向社會公布。
抄送:市委宣傳部。
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市工商聯,市老齡委。
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2月28日印發
解讀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黔府辦發〔2021〕2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貴陽市人民政府頒布《貴陽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圍繞“強省會”五年行動計畫,紮實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工作,對“十四五”時期貴陽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進行了系統規劃與部署,明確了9個主要任務5項保障措施,彰顯了貴陽市全民健身工作的特色和亮點,是指導新周期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現將《實施計畫》解讀如下:
一、有方向: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貴陽市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計畫》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落實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強省會”五年行動,推進健康貴陽建設,推進全民健身科學化進程,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貴陽全民健身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二、有目標:提質健身環境,營造健身氛圍,增強健身意識
《實施計畫》提出,紮實做好“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工作,到2023年,完成140個“15分鐘健身圈”建設。到2025年,成功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爭創“國家體育試點消費城市”,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成效明顯,全面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地)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推動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實現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數量達到0.8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3名,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2.5%,體育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80億元以上。
三、有路徑:明確9大主要任務
(一)夯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基礎。以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為抓手,聚焦民眾就近健身需要,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開展“農體工程”器材補充、維護、更新工作,完善城鎮老舊小區體育設施,新建或改建一批縣級老年體育活動中心;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場地)向社會免低開放,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全面開放;鼓勵經營性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強化公共體育場館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險避災等方面的功能。
(二)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開展市運會民眾賽事活動及主題活動;推動“三大球”運動發展和縣域足球推廣普及;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扶持推廣具有貴陽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鼓勵各區(市、縣)培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舉辦各類殘疾人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舉辦球類和冰雪大眾賽事。
(三)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積極參與“體質測試黔中行”活動;抓好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建設;開設線上科學健身大講堂,鼓勵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健身科普活動;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質量,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全民健身指導服務;開展線上線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
(四)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建立健全市區兩級體育社會組織網路;加大政府購買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力度;推動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等級評定;將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
(五)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體育干預,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大動作發展和身體鍛鍊的設備設施;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閒項目及賽事活動;積極開展廣場舞等適合婦女參與的全民健身活動;推廣系列適合農民的賽事活動;開展殘疾人“三進”服務,舉辦殘疾人康復健身活動;推廣普及廣播體操、工間操等體育活動,引導更多職工參與健身。
(六)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貴陽貴安體育產業“一核兩帶多點”布局;打造城市體育綜合服務核心區;積極培育山地戶外運動、智慧型體育、極限運動等;創新體育消費政策、機制、模式、產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服務供給。
(七)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深化體教融合,開齊開足體育課,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確保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舉辦符合貴陽實際的分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推進校園足球發展,開展游泳課進校園試點工作;評定一批市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規範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
推動體衛融合。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健康、“體育+健康”新模式。推進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延伸,支持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中設立科學健身門診,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打造以“養生·養心·養神”為主題的體育康養帶。
促進體旅融合。依託貴陽貴安山地旅遊資源,積極發展城市路跑、山地騎行、戶外極限等優勢項目,扶持推廣武術、陀螺、板凳舞、獨竹漂等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賽事、精品線路和示範基地,培育體育旅遊市場主體,謀劃體育旅遊展會或體育旅遊論壇。
(八)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升級。建設智慧體育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構建省市聯動的智慧服務體系,提升數據化管理水平,為民眾健身提供更加全面的“網際網路+體育”服務;推進市區兩級公共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數位化升級改造,推動生態體育公園智慧化建設,新建一批智慧型健身驛站;推動線上和智慧型體育賽事活動開展;探索賽事評估體系數位化、規範化、標準化。
(九)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搭建全民健身宣傳媒體矩陣,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廣告創作和投放力度;探索與省外友好城市、省內各市(州)等共同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辦好貴陽國際馬拉松賽、網球公開賽、圍棋賽等賽事活動,推進貴陽體育文化對外開放和交流。
四、有保障:健全工作機制推動計畫落實
《實施計畫》指出,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資金投入保障體制、擴大全民健身人才規模、加強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加強統計監管和績效評估,確保《實施計畫》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