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紅河州人民政府於2022年1月30日印發紅河州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河州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30日
  • 發布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
全文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健康紅河建設,根據國家《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和《雲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結合紅河州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展示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體育強州建設。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民眾的健身意識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基本補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短板,增加健身設施有效供給,健身設施方便可及,科學健身指導體系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健身人群持續提升,健身氛圍更加濃厚,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38.5%,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普遍建成,行政村體育設施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4平方米,城鄉居民達到《國家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91.5%,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3名,帶動全州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達到9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
  1. 支持基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合理布局大中小型體育場館、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社區文體廣場等,建設小型、多樣化的球類場地、戶外運動設施等。新建或改擴建10個以上體育公園、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等縣級體育設施;規劃建設200公里以上步行、騎行、登山等全民健身步道;改造完善30個以上鄉鎮體育設施;新建或改建500個村(社區)籃球場、健身路徑工程等村級體育設施。(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2. 建設“大健康”步道。整合城市慢行道、綠道、健身步道、旅遊步道、登山步道,大力推進覆蓋全州、便民可達的“大健康”步道系統,兼顧步行、騎行、登山、輪滑等健身功能。步道規劃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與居住環境整治、城市公共設施建設配套。升級改造符合條件的公共步行路段具備綜合健身功能。打造相對封閉、設施完備、具備承載大型賽事能力的專業健身步道。(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發展改革委、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交通運輸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3. 強化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規劃建設方便可達的社區健身場所和設施,統籌考慮學齡前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運動需求。新建居住小區應按使用的室外體育用地面積人均不低於0.3平方米,室內體育活動用房建築面積人均不得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適合各類人群的多功能運動場地,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實現體育設施全覆蓋。可建改並舉,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健身設施條件。(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州教育體育局、州殘聯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4. 提升公共體育場所服務能力。結合公共衛生、應急避難(險)、消防安全、適老和適殘等需求改造完善場館硬體設施,配置急救設備並開展相關培訓,做好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預案,提升場館使用率。加大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政策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績效評估力度,強化績效管理結果套用,按照公共文化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規定和要求,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探索社會力量承接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等公共體育場館運維形式,提高運營效率。引導企事業單位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試點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推進和完善公共體育場館信息化服務系統,對向社會免費低收費開放的公共體育場館進行數位化升級改造。推進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行政許可改革,規範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管理。(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財政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殘聯、州消防救援支隊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二)提升全民健身組織服務水平
  5. 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深化改革。加強全州體育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力度,推進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建設,實現縣市體育總會全覆蓋。推進單項體育協會、人群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社會組織的組建和活動開展,提升體育社會組織對全民健身的貢獻力。將運動項目推廣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評價指標,鼓勵單項體育協會制定運動項目科學參與手冊,指導民眾科學參與體育運動,規範青少年社會組織及培訓活動。(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民政局,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6. 強化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建立全州科學健身指導體系,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組建州、縣科學健身指導專家服務團隊,開展體育健身指導諮詢和講座。構建覆蓋全州的科學健身指導和公共體育場館服務等全民健身大數據平台,制定科學健身活動指南,推廣體質健康測定、運動處方、健身諮詢等科學健身服務。(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衛生健康委、州總工會、團州委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7. 健全全民健身隊伍建設。加強對健身指導、賽事組織、志願服務、應急救援等方面的人才培養。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技能提升納入勞動技能崗位培訓,探索社會體育指導員公益性崗位設定。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服務制度,持續開展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志願服務,鼓勵運動員、體育教師、專業體育人員參與社區健身指導,打造地區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不斷加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應設立1名體育工作專乾,增強基層全民健身服務水平。(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文明辦、團州委,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8. 推動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推進“網際網路+健身”服務,打造一批民眾便捷參與的線上賽事活動,支持開展智慧型健身、雲賽事等新興健身方式。構建全州全民健身服務平台,提供體育場所查詢、賽事活動查詢、公共體育場館預定、國民體質測定、科學健身指導、社會體育指導員查詢預約等信息服務。積極引導高校和企業加強全民健身領域有關科研攻關和技術開發。做好全民健身系統和個人相關信息安全保護工作。(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科技局、州委網信辦,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9. 推進全民健身文化建設。普及健康體質、科學健身、運動項目等相關知識,引導大眾堅持運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公益廣告創作和投放力度,弘揚體育精神,講好民眾身邊的健身故事。開展全民健身模範縣市建設,發揮全民健身相關指標在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和美麗縣城評選中的積極作用,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委宣傳部、州廣電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文明辦、州衛生健康委、州發展改革委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三)促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開展
  10. 開展“七彩雲南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創建活動。按照“一縣(市)一品牌,一鄉(鎮)一特色”的原則,培植有影響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項目,打造馬拉松、越野跑、腳踏車等體現紅河戶外運動資源的民眾性體育賽事。廣泛開展適合各人群、地域和行業的健身活動,引導大眾科學參與健身,提高有組織參加體育鍛鍊民眾數量。在全民健身日、重大節假日等時間節點,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和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眾體育賽事活動。(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政府外事辦、州總工會、團州委,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11. 開展科學健身普及活動。推廣普及廣播體操、民族健身操(舞)、健身氣功等工間操,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促進更廣泛的人群參與健身。發揮各級工會、團委、婦聯、農民體協、殘聯等社會團體的組織引領作用,帶動職工、青年、婦女、農民、殘疾人等群體開展民眾喜愛的健身活動。加強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建設,積極組織開展老年人體育賽事活動,倡導科學健身,適量運動,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項目。(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總工會、團州委、州婦聯、州殘聯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四)推動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2. 夯實民族體育發展基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建設,傳承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後備人才選拔培養模式和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套用多媒體技術的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和支持城市社區、鄉鎮農村積極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鼓勵各級各類院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校園體育活動。組團參加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定期舉辦全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單項賽事。(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民族宗教委,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13. 深化體教融合發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持續支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少體校和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完善學校體育評價體系,將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納入體育專業學生考核和體育教師考評內容。大力發展校園足球,推進圍棋、科技體育模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工作。強化課外體育鍛鍊,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整合青少年和學生體育賽事,推動青少年競賽和校園競賽有機融合,打造豐富多彩、層次分明、科學合理的體教合一、競群結合的新型青少年競賽體系。鼓勵公共體育場館與學校合作開展體育活動,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制。(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民族宗教委,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14. 推動體衛融合發展。探索運動處方納入人群體質健康干預計畫、國民體質測定納入健康體驗、運動處方師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志願服務等體衛融合試點工作路徑,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椎側彎等問題的運動干預,推進體育和衛生健康部門協同的運動促進健康工作模式。推廣健身氣功、武術等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推廣體質健康測定、運動處方、健身諮詢等健身服務,提升中醫傳統保健服務能力。(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衛生健康委,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15. 促進體旅融合發展。培育重點體育旅遊區,著力開發以戶外運動旅遊、健身休閒旅遊、民族體育旅遊、體育旅遊賽事為特色的體育旅遊產品系列。打造一批影響力大、民眾參與度高的體育特色旅遊賽事活動,形成專業化、常態化產業運作機制。以哈尼梯田、大圍山、黃連山、異龍湖及紅河沿岸等生態旅遊區為依託,建設腳踏車騎行生態綠道、景區內部綠道、登山生態綠道、徒步遊覽等,形成具有我州特色的生態綠道體系和特色康體運動項目,推動體育旅遊產業實現新發展。(州教育體育局牽頭;州文化和旅遊局配合,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和完善各級全民健身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長效機制。各縣市人民政府應制定並實施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二)強化經費保障
  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機制,切實保障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投入。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資金績效,州級體育主管部門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應合理合規納入年初部門預算編制,統籌用於全民健身等體育事業,強化彩票公益金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三)加大執法督查力度
  建立督查督導工作機制,加大全民健身行政執法和監督力度。完善民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分級管理制度,形成部門聯動、責任清晰、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加強對本級全民健身重點工程、政府民生實事等項目的監督管理,確保全民健身計畫各項任務得到有效實施。
  (四)組織實施
  本計畫在州人民政府領導下,由州教育體育局會同有關部門、民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共同組織實施。各地要根據本計畫,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各地教育體育部門要牽頭不定期對本級實施計畫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全面評估,評估結果報本級人民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