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已經十三屆紅河州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6月13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13日
  • 發布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根據《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推進紅河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雲南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等省州有關部署要求,結合“十四五”期間紅河州教育體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現狀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來,全州教育體育事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州委“13611”工作思路和“科教興州”“人才強州”戰略,全面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加強教育環境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統籌謀劃推進紅河教育現代化。紮實推進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 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切實加強和紮實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強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成立了州、縣兩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教育工委,形成黨對教育工作領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的工作格局。打造“鑄黨魂,立師德,正校風,爭一流”的紅河學校黨建品牌,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常規管理、教育教學、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融合。抓好黨員教育管理,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不斷提升黨員隊伍素質。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2.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深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推進學校“一校一案”落實《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五育”並舉工作要求得到全面落實。建成以紅河州中國小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為中心的中小學生校外實踐教育體系,形成研學實踐育人常態化工作機制,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 教育體育改革不斷深化。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全州教育大會精神,制定了《紅河州教育事業振興金秋計畫(2014—2019)》《紅河州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紅河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等檔案,持續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出台了《紅河州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方案》《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檔案,完成教育體育機構改革,教體融合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4. 基礎教育取得新成就。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13縣市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加快高中階段普及攻堅,基礎教育“三率”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學前教育幼兒在園(班)人數達到15.7萬人,比2015年增加1.7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1.27%,比2015年增加26.21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在校生達到59.78萬人,比2015年增加4.53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25%,比2015年增加18.14個百分點;高中階段在校生達到13.7萬人,比2015年增加3.1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8.86%,比2015年增加27.98個百分點。特殊教育協調發展,新增特殊教育學校7所,實現30萬以上人口縣市特殊教育學校全覆蓋。持續開展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測,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持續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紅河州第一中學建成並招生辦學,首屆高考取得優異成績,舉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紅河州實驗學校,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高中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5. 現代職業教育躍上新台階。紅河衛生職業學院、雲南紅河技師學院、州職教園區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紅河職業技術學院獲批組建實現招生辦學目標,中高銜接全面貫通。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方式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培養,全州職業院校與省內外450餘家企業深度合作。深入實施東西協作兜底招生行動計畫,先後向天津、廣東兩地選送建檔立卡學生2175名。
  6. 教育信息化取得新進展。大力推進“萬兆主幹,千兆進校,百兆到班”“雲—網—端”義務教育專網建設,基本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教學點)的光纖到班的建設任務,基本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教育信息化裝備水平得到加強,教師信息化素養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融合創新不斷推進。在全州鄉鎮中心校以上學校建成紅河州基礎教育大數據質量監測分析平台,實現對教學管理和教學效果的常態化監測和精準分析,有力促進了教學效率和質量雙提升。
  7. 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先後實施了“全面改薄”工程、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建設等重大基本建設項目,比2015年新增安全校舍面積319萬平方米,校園占地增加4156畝。20條辦學條件基本達標;鄉村幼稚園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實現“一村一幼”“一鄉一公辦”全覆蓋目標;州職教園區、雲南紅河技師學院、紅河州第一中學、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紅河州實驗學校、建水縣臨安高級中學等一批新建學校投入使用,全州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快速擴大。教師隊伍不斷壯大,2020年,全州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達到65382人,比2015年的54374人增加了11008人,其中,專任教師55349人,比2015年的46692人增加了8657人。國小教師專科以上學歷97.3%,國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93.6%,高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99.45%,職業中學本科以上學歷79.58%,分別比2015年提高了6.4、5.58、1.18和-0.14個百分點。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達1318人。
 8. 教育扶貧工作成效明顯。在全省率先啟動義務教育輟學學生“清零行動”,完善政府控輟保學責任制,壓實“雙線四級”責任,全面推行依法控輟保學“四步法”,分類安置適齡兒童少年,有效遏制輟學增量、減少輟學存量。3年專項行動期間累計勸返輟學學生7500餘人次,各級各類在校學生不斷增長。嚴格落實國家教育惠民政策,困難學生資助制度更加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資助全覆蓋。
  9. 體育工作取得新發展。認真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實施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工程,全州體育場地設施行政村和社區覆蓋率達98%,縣市體育場館基本建成,全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占總人口38.3%,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9名,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創建省級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基地3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8個,體育傳統特色學校9所,省級體育項目進校園學校4所。成立州縣體育總會2個,州級體育社會組織27個。體育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產業政策不斷完善,產業體系基本建成,打造了一批示範引領項目,健身休閒產業穩步發展,體育彩票銷售持續增長。
  10. 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建立校園疫情防控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做好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持續做好師生員工疫情摸排工作,加強健康監測,建立風險評估檔案,嚴格執行返校標準。組織開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教學活動,守住了不發生校園聚集性疫情的底線和紅線。
  (二)困難與問題
  1.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不高。南北之間、城鄉之間、山區和壩區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理念、教育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顯;學前教育辦園水平及普惠水平總體偏低,公辦幼稚園在園幼兒比例不高,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任務艱巨,義務教育城市擠、鄉村弱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國中教育整體辦學質量對高中階段教育的支撐不足,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不多,職業教育發展質量不高。   
 七項指標綜合評估內容為:1. 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2.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3.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4.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5.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6.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7.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七項指標中6項達標,餘項不低於指標要求的85%為達標。
  綜合差異係數指:差異係數也叫變異係數或離散係數,是一組數據的標準差與其均值之比,並將學校規模對均衡程度的影響作為調節因素。國小(國中)各項指標的差異係數值越大,反映均衡水平越低;差異係數值越小,反映均衡水平越高。
  2. 隊伍結構不優,總體素質不高。教師區域性、結構性缺口矛盾突出,教師配置不均衡、結構不合理,英語、音樂、美術、體育教師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學前教育教師短缺,農村學校尤為突出;邊疆和民族地區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生活環境差,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高水平人才“引進難、留不住”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校長及學校中層幹部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部分教師教育教學理念陳舊,吃苦耐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有所弱化,不能很好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
  3. 改革創新氛圍不濃。全州中國小普遍存在激勵機制不健全、不靈活的問題,影響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從內涵上、根本上推進改革創新,解決問題的動機、能力和氣魄相對不足,校長教學領導力、教師教學執行力、學校教學提升力亟待提升。教師培訓針對性、系統性不夠強,教研投入不足、力度不夠。
  4. 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和政績觀還沒有牢固樹立,“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現象依然突出。一些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尚未從根本解決,“課內減負、課外增負、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現象仍然突出。
  5. 體育事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待提升,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還不能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距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等化的目標還有差距。體育社會組織作用發揮不夠,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系不完善。全州競技體育整體大而不強,體育人才支撐政策弱,體育專業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存在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教體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總體水平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主體發展緩慢,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產業鏈較為低端,投資主體單一,缺乏挖掘和推介紅河特色和優勢的體育產業品牌和引領企業。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推進紅河教育現代化為主線,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提供有力支撐。加快體育改革創新步伐,以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推進“體教”“體醫”“體旅”融合,促進體育消費內循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體育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方向,促進體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領導,完善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質量,堅定不移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政治方向、服務面向、育人導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民眾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體育需求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3.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並舉,推進“三全育人”,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相結合,建立健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系、工作體系、責任體系。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
  4. 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教育體育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強綠色校園和綠色課堂建設。以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使各民族共享教育發展成果。堅持質量為先、內涵發展,強化協同發展意識,推進改革成果系統集成。
  5.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全面深化教育體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推動教育領域制度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探索實踐先進經驗,充分激發教育體育發展生機活力,為推進教育體育現代化提供根本動力。
  6.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立足州情,把握紅河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找準教育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定位,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不斷促進教育高水平普及和高質量發展。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和資源保障上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在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超前規劃、優先發展,使教育和全州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民眾期待相契合、同全州綜合實力和經濟地位相匹配。
  (三)總體目標
  著力建設“教育強州”“體育強州”,聚焦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教體融合,最佳化區域教育體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城鄉均衡、南北協調、體系健全、發展充分、質量較高的教育體育發展格局。鞏固提升學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水平,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轉變。建成適應社會需求、服務鄉村振興、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高,特殊教育發展、終身學習保障機制更加完善,依法治教和學校內部管理的制度體系全面完善。強化體育公共服務職能,全面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體系建設,增強競技體育項目競爭力,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消費需求。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布局,以突出區位優勢的高原訓練基地、體育精品賽事、體育旅遊等為重點的產業新業態培育效果更加顯著,完善體育消費市場,人均體育消費明顯增加。  
(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健全常態化的學習機制,把學習貫穿到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和各環節,建立黨員幹部和廣大教師學習培訓體系,推動黨員幹部和廣大教師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深化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增強教育改革創新能力,打造教育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推進融入中國小教育,以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以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校園文化為重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在中國小廣泛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動,積極打造“名師示範課堂”和運用好示範學習成果。推動有條件的高中學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選修課、專題課和主題團課黨課。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和實踐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從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同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相統一,將黨的教育方針有效融入教育行政管理、辦學治校和教育教學全過程,不斷提升貫徹落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始終把學校黨建和德育工作擺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六大途徑,實現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範化、科學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師生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國防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保密教育等專題教育,加強國民教育學科滲透。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強化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形成“五育”並舉的格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考試六項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措施,及時發布監測評估結果,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氛圍,提升學校常規管理水平。推動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各級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考核,大力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繼續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學前學會國語計畫,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弘揚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中華優秀文化。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持續推進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達標建設,到2025年,規範化達標學校達標率100%,國語普及率達85%,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學校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
  (三)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把加強和改進思政課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不斷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全面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加強建設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
  (四)改革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教育評價的根本標準,全面落實教育評價改革,遵循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圍繞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五類評價主體,對照“十不得、一嚴禁”等負面清單開展全面清理,堅決做到令行禁止。著力推進科學履行職責、踐行教書育人使命、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鼓勵多元參與,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著力構建適應教育發展形勢和紅河實際的教育評價體系。
  (五)全面落實“雙減”各項任務。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完善課後服務制度,建立“學校組織、家長自願、經費保障、免費服務”的課後服務模式。從嚴治理規範校外培訓,從嚴審批和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整合教育、民政、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力量,設定專門機構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監管,促進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貫通協同。加大治理創新力度,通過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網際網路+監管”等多種途徑整頓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堅決治理校外違規培訓和競賽行為,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來治理,推動校外培訓走上法治化、規範化發展,對線上線下培訓機構全部納入監管,確保監督全方位無死角。
  (六)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健全完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多渠道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重點擴大農村地區、脫貧地區、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普惠性資源,全面實現“一鄉一公辦”“一村一幼”全覆蓋,有條件的鄉鎮落實 “一鄉兩公辦”或“三公辦”,支持每個縣市至少創建1所一級一等幼稚園。鼓勵支持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軍隊、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公辦幼稚園,積極扶持民辦幼稚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滿足人口聚集地區人民民眾對普惠性幼稚園的需求。補足配齊小區配套幼稚園,把住宅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納入城鎮整體規劃,作為公共教育資源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舉辦成公辦幼稚園或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惠督導評估,實現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85%、公辦幼稚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0%的目標,完成全州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占比達30%目標任務。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發展。保障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在辦學用地、稅收優惠、費用減免、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評先評優、幼兒資助等方面與公辦幼稚園享受同等待遇。全面提高保教質量,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國小化”現象,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七)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資源配置為抓手,合理編制中國小規劃,辦好農村學校,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舍、體育場地、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均衡配置水平。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有效解決城鎮學位不足、班額過大等問題。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落實“雙線四級”責任,根據不同群體及輟學原因做好分類幫扶和安置工作。以質量提升為核心,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計畫,實現縣域內中國小結對幫扶全覆蓋,實現薄弱學校有明顯提升、優質學校更有內涵的目標。堅持“五育”並舉,建立健全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機制及結果運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創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堅持“兩為主”妥善安排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加強特殊人群文化教育。嚴格落實學校建設管理規定,新建獨立國小、初級中學辦學規模控制在2000人以下,國小班額不超過45人,國中班額不超過50人。
  (八)推進普通高中改革發展。按照學校建設標準,科學、合理控制高中學校辦學規模,防止建設大規模普通高中,實施縣域普通高中質量提升計畫,著力提高辦學水平。通過新建、改擴建高中學校增加高中階段學位,科學合理配置普通高中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有序化解大班額。實施縣域普通高中(以下簡稱“縣中”)質量提升計畫,重點提昇州屬高中和縣中辦學能力和水平。全力推進高中育人方式轉變,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深入推進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因地制宜、穩妥有序推進選課走班,大力推動高中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穩妥推進中考改革嚴格招生入學管理,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積極穩妥推進體育100分和音樂美術各20分考試工作。開展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培養和規範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推進普通高中提質擴容,配齊選課走班教學專用教室和場館,抓好高中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保障水平。完善高職學校“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方式考試招生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探索以考試成績為基礎,以綜合素質評價為參考的多元錄取方式,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格局的形成。積極探索構建示範高中、特色高中和綜合高中分類發展、分類提升的普通高中發展新格局,滿足不同潛質學生學習需求。努力發展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構建初高有效銜接的生涯教育體系,切實提高育人水平,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完善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激勵機制,激勵各高中學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普職協調發展,引導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結構逐步趨於合理。
  (九)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縣級集中力量辦好1所中職學校,全州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優質學校。深入推進州職教園區綜合改革,推動紅河職業技術學院形成辦學規模,引領全州職業教育加快發展。著力打造省級“雙高”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畫,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推行“1+X”證書制度,積極促進書證融通,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的複合型技能人才。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圍繞產業鏈實施“一校一特”,建設特色骨幹專業(群)。對接千百億級產業,培育一批示範性產教融合型企業。組建由紅河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全州職業院校、州內外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的產教聯盟,開展訂單、定向、委託、學徒制培養。逐步建成農業、學前、汽修、康養、家政等專業大型智慧型(仿真)實習實訓基地。鼓勵企業與公辦職業院校共建產權清晰的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級學院。
  (十)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明顯增強,辦學規模穩步擴大,不斷完善本科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高等職業教育優質資源有效擴充,在高等職業學校至少建成4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各教育類型優勢特色辦學更加凸現,基本滿足紅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紅河學院力爭建設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碩士授權點,學科專業布局更加完善,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結果力爭全部在C級及以上,實現B級突破。推動“國門大學”建設,鼓勵紅河學院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高水平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紅河教育國際影響力。紅河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十一)支持民辦教育規範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堅持依法治教,落實政府責任,加強分類指導,強化民辦義務教育規範管理。規範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公有主體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依法規範校外培訓,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非學科類分類管理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校外培訓監管。將黨建內容、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與標準納入民辦學校辦學章程審批和年檢登記。社會組織和個人可以舉辦營利性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和幼稚園,停止審批舉辦營利性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差別化用地政策,民辦學校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公辦學校同等政策,營利性民辦學校按國家相應的政策供給土地。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發展,保障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在辦學用地、稅收優惠、費用減免、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評先評優、幼兒資助等方面與公辦幼稚園享受同等待遇。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規範辦學秩序,全面提高民辦教育治理水平,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民辦教育行業組織,在行業自律、交流合作、協同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
  (十二)穩步發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建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引導學校將各民族優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學。規範“雙語”教學,堅持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扶持邊境地區、直過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用好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及其他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畫等政策。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繼續實施新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完善州縣兩級特殊教育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則,完善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檔案,精準核實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數據,採取規範的隨班就讀或送教上門方式實施教育,全力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依託紅河州特殊教育學校,組建紅河州特殊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加快特殊教育高職院校的論證規劃,把紅河州特殊教育學校打造成為殘疾人學歷教育中心、職業培訓中心和體育藝術人才培養培訓中心。支持普通高校、職業學校、培訓機構面向殘疾人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拓寬殘疾人學習通道。
  (十三)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表現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大力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著力培養和評選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加大教職工統籌配置,補齊學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師。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整體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和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加強音體美教師的補充和培養,打造配置均衡、結構最佳化、有利於合理流動的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加強幹部隊伍培養和教師隊伍培訓,助推幹部、教師專業化成長,確保教師隊伍建設滿足紅河教育現代化需要。著力提高鄉村教師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提高鄉村學校管理幹部專業素質,提升鄉村學校管理水平、教育質量。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落實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和政策,經批准加大鄉村教師、優秀教師表彰力度,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抽調借用中國小教師等事宜,切實減輕中國小教師負擔。
  (十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緊緊圍繞“數字雲南”、“數字紅河”推進智慧教育。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建設智慧校園,發展智慧教育。全州中學、鄉鎮中心完小實現以一體機為主的多媒體設備全覆蓋,村完小按國家標準配備教師、學生使用計算機及多媒體設備。充分利用國家、省級教育資源和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積極探索基於“網際網路+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逐步實現教學套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套用覆蓋全體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部學校,促進信息技術和智慧型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力發展“5G+遠程互動教學”,全面推廣“1+N”同步課堂建設,逐步破解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和不充分難題,實現教育公平。充分利用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支持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推進教育大數據建設管理。強化紅河州基礎教育大數據質量監測分析平台的深度套用,助力學校精準管理、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
  (十五)協同推進教育鄉村振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教育發展成果。全面落實國家教育惠民政策,建立健全地方資助辦法,完善從學前到高校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實現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提高食堂供餐能力和質量,持續改善學生營養狀況,增強學生體質。堅持以政府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助學,不斷提高貧困學生的資助水平。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畫,最佳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加強鄉村小規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全面改善農村基礎教育條件。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數量足夠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全面提升農業農村勞動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質。以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均衡發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融為一體,整體持續推進城鄉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十六)深入推進教體融合發展。夯實學校體育基礎,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加強體育場地、設施、人才和制度建設,以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為重點,以增進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質達標為抓手,加強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模式,鼓勵各中國小以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為引領,普及體育運動技能,組織開展體育教學和訓練活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運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到2025年,建成紅河體育傳統特色學校30所。加強體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支持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和現役運動員進入學校擔任或兼任體育教師、教練員。
  (十七)加快青少年體育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完善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訓練質量和效益,推動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科學高效開展,建設高原亞高原特色體育強州。拓寬體育人才培養渠道,支持縣市業餘少體校(或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成立或恢復,暢通體育人才成長通道,加強青少年體育組織建設,打造青少年體育活動品牌。加強校、地合作,依託紅河學院體育學院、省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及縣市少體校(或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強化高水平運動員隊伍的梯次選拔、科學訓練和人才儲備。加大保障力度,完善運動員激勵機制,強化運動員教練員參賽激勵保障,進一步調動運動員、教練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訓練教學水平和指揮管理能力,激勵運動員刻苦訓練、超越自我,奮勇拼搏。
  (十八)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構建高質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制定實施《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全民健身活動、民眾科學健身指導全面發展。完善州、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重點建設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健身場地、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等親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設施。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民眾的健身意識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基本補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短板,健身設施方便可及,科學健身指導體系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健身人群持續提升,健身氛圍更加濃厚,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普遍建成,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全覆蓋。
  (十九)推進健身休閒產業發展。打造具有紅河特色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培育以高原足球訓練基地、體育精品賽事、體育旅遊、戶外運動等為重點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產業新業態。開展以體育文化為核心的體育對外交流合作。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培育多元市場主體,積極構建產業生態。
  (二十)最佳化滇南中心城市教育資源布局。綜合滇南中心城市定位、對外開放、人口發展等因素,最佳化滇南中心城市群的學校規劃布局,切實增加中心城區教育資源總量,積極探索滇南中心城市教育一體化管理,有效解決“超大型學校”、“大班額”現象,整合資金、師資等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水平,為打造滇南中心教育高地奠定基礎。
  (二十一)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暢通學習成長路徑,創造直接升學、先就業再升學、工學交替等多種學習機會。探索各種社會機構互聯互通、共享互助的終身教育新模式,整合學校、網路教育、社區教育、職業培訓機構等資源,形成全民學習的良好氛圍。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投入舉辦不同類型的老年教育機構,發展面向所有老年人的教育,營造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力爭到2025年,縣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學,70%以上的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大學分校(老年學校)、50%以上的行政村(社區)建有老年大學學習點。
  (二十二)健全學校安全監管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創建,持續推進“智慧校園安防”建設,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把校園安全管理、防範、安全宣傳教育列入規範管理日程。全力防治校園欺凌,提高校園安全保障水平和防範水平,從嚴從實從細做好校園安全管理及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確保校園安全管理責任明確、管理到位、預警及時、處置得力,師生安全得到保障。深入推進安全教育進學校進課堂,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推動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進新生教育、進課程教育、進課外實踐活動。不斷健全監督指導工作機制,落實監督檢查常態化措施,構建學校持續安全穩定良好格局。
  (二十三)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加快推進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共同參與治理的育人環境,提升育人合力和效果。強化黨委、政府對育人工作的領導,把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主導權。發揮學校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家庭、社會增強育人責任意識,提高對學生道德發展、成長成人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落實家長在育人中的重要責任和作用,積極爭取家長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加快親職教育工作政策設計,完善親職教育支持體系,推動社區親職教育指導中心建設,建設親職教育優質資源庫,加強親職教育指導師隊伍建設,開發親職教育系列課程,提升教師的親職教育指導水平,密切家校合作,發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等作用,提升學校對親職教育的指導能力。完善社會參與育人機制,鼓勵全社會提供資源、智力和保障等參與學校德育工作或心理健康諮詢。大力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改進和加強線上教學形式,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
  (二十四)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健全機構,理順管理關係,加大人員和經費等的保障力度。加強對縣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履行控輟保學主體責任督導評估。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督導評估,規範辦學行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形成辦學特色。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估監測制度,探索建立多元評估監測機制,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科學、系統、權威的評估監測。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和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督導,加強督導隊伍建設、管理和使用,完善督學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建立教育督導問責機制,強化督導結果運用,提高督導權威、促進成果轉化。
  (二十五)提高教育體育法治化水平。依法明確政府管理教育體育的權責範圍,規範行政程式,確保行政權力合法有效行使。建立健全教育體育行政執法機制,依法查處違反教育體育法律法規、擾亂教育體育秩序、侵害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權益的行為。實施規範性檔案和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健全教育體育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制定和落實全州教體系統“八五”普法規劃,紮實做好教體系統法治宣傳教育,促進廣大教育體育系統幹部和師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四、重點項目
  (一)學前教育推進工程項目。繼續加大城鄉新建、改擴建幼稚園項目的建設力度;堅持公益普惠方向,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城區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繼續實施“一鄉一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工程,按照“大村獨辦,小村聯辦”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安全場地,建設公辦幼稚園,實現行政村幼稚園全覆蓋,有條件的鄉鎮實施“一鄉兩公辦”或“三公辦”,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地辦好城市、鄉鎮、村級學前教育。
  (二)義務教育“薄改提升”項目。以改善辦學條件為抓手,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堅持“以集中辦學為方向,實事求是,宜並則並,需增則增”的原則,遵照“國中向鄉鎮所在地集中、國小向村委會集中”的總體思路,對照優質均衡的標準,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補齊薄弱學校短板,傾斜支持邊境縣、小江斷裂帶分支縣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三)普通高中教育擴容提質項目。進一步最佳化全州高中資源配置,按照人口分布合理布局高中學校,增加高中教育資源總量。重點加強州屬高中和縣中的辦學能力建設,按照高中辦學標準和高中改革發展的新需求,補齊完善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加強高中學校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高中學校辦學信息化、現代化。
 (四)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項目。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加快職教園區學生生活設施和學生宿舍建設,擴大職教園區的辦學承載力。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提高職業教育的實訓能力和水平。加強高職院校發展建設,啟動實施紅河衛生職業學院二期工程,加快完善紅河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五)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國小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試行)》精神,全面推進紅河州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全州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信息化套用水平,助推全州教育均衡、優質、快速發展。加快教育新基建建設,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全覆蓋,促進涵蓋基礎支撐、資源服務、基礎設施環境建設、州級校安管控指揮、教育運營管理、州級教育特色套用等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
 (六)公共體育服務項目。合理規劃全州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布局,做到州級最佳化完善功能,縣市級突出特色,鄉鎮、行政村(社區)便捷普惠。建設步行、騎行、登山等全民健身步道。繼續推進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普遍建成,鄉鎮、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全覆蓋,全州體育基礎設施明顯增長。
(七)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解決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問題,徹底消除教師借住村民家中的現象,力爭實現符合條件、確有需要的相關教師,每人一套周轉宿舍的目標。重點加強農村地區,特別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高寒山區等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點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著力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
 (八)青少年近視防控項目。聚焦破解兒童青少年近視高發和低齡化等突出難題,全面普查中國小學生視力,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學生體質健康監控平台,創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對照《中國小校教室採光和照明衛生標準GB7793-2010》《GB∕T36876-2018中國小校普通教室照明設計安裝衛生要求》《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等國家標準,更換教室、實驗室、圖書室等功能教室的採光照明設施,並配備符合標準的課桌椅,有效提升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水平,每年持續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於體育的重要論述,要把教育體育改革發展納入議事日程,落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為教育體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熟悉教育、關心教育、研究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協調統領作用,動員組織各部門和全社會關心教育體育,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教育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級教育工委(教育部門黨組)要履行好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進全州學校黨建工作,全面落實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教育領域風險防控與責任體系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
  (二)大力營造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要切實增強廣大校長、教師改革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發展思想,堅定改革創新的決心和信心。要堅決破除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思想,把創新作為推動教育體育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思路,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體育主管部門要為學校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三)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保障機制。切實落實教育規劃優先、經費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在教育土地供給、教師編制保障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落實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壓實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主體責任,強化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評價。加大財政對教育體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安排本級公共預算時把教育體育發展需求作為重點,確保做到“兩個只增不減”。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通過發行教育體育專債、鼓勵社會捐資投資,創新合作模式等方式,為教育體育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政策解讀

《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於2022年3月30日經第十三屆紅河州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於6月13日以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檔案印發,現將《規劃》政策解讀如下:
  一、《規劃》決策背景
  《規劃》的編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結合紅河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充分研判和分析紅河教育體育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特別是存在短板和不足,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推進紅河教育現代化為主線,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提供有力支撐。加快體育改革創新步伐,以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推進“體教”“體醫”“體旅”融合,促進體育消費內循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體育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方向,促進體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規劃》制定依據
  《規劃》依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有關規定製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不斷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大力發展教育體育事業,努力增進全州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規劃》的制定程式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完成。
  三、《規劃》制定過程
  紅河州教育體育局於2020年3月2日成立了紅河州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編制領導小組,統籌領導規劃編制工作,同時設立了起草組,負責協調、匯總、修改完善等工作。對“十三五”規划進行了總結,開展了多次實地調研、基層走訪,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
  2020年3月以來,在匯總16個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思路及路徑研究”總課題報告,在總課題報告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省、州有關要求和我州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形成了《規劃》初稿,上報州規劃編制部門,多次與州規劃編制部門、省教育廳匯報對接,認真學習、研究,對照國家、省、州的最新要求,其間,兩次徵求相關州級領導對《規劃》意見建議,完成了州級相關單位、13縣市教育體育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徵求意見,召開12次專題會議進行討論,前後修改12稿,2021年12月,由發改、教育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規劃》徵求意見稿進行了評審,評審獲得通過。《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發布後,對標對表反覆修改完善,於2022年3月初形成《規劃》送審稿,並按規定程式完成了風險評估和合法性審核。
  2022年3月30日《規劃》經十三屆州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6月13日發布《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紅政辦發〔2022〕34號),《規劃》印發實施。
  四、《規劃》內容解讀
  《規劃》內容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發展現狀,回顧了“十三五”期間所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困難;第二部分發展思路,確立了“十四五”期間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第三部分重點工作,規劃了“十四五”期間的25項發展任務;第四部分重點項目,提出了8項重點項目及列出了8個專欄;第五部分保障措施,提出了實現發展目標的保障措施。
  (一)“十四五”時期,紅河教育體育將以什麼思路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二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推進紅河教育現代化為主線,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加快體育改革創新步伐,以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推進“體教”“體醫”“體旅”融合,促進體育消費內循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體育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方向,促進體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四是堅持紮根紅河大地辦教育。立足州情,分類指導、調整結構,最佳化布局、整體推進,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不斷促進教育高水平普及和高質量發展。
  (二)“十四五”時期,紅河教育體育發展有哪些新的奮鬥目標?
  總體目標:
  著力建設“教育強州”“體育強州”,聚焦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教體融合,最佳化區域教育體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城鄉均衡、南北協調、體系健全、發展充分、質量較高的教育體育發展格局。鞏固提升學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水平,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轉變。建成適應社會需求、服務鄉村振興、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特殊教育發展、終身學習保障機制更加完善,依法治教和學校內部管理的制度體系全面完善。全面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基本補齊體育公共服務短板,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標準化、信息化。完善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體系建設,增強競技體育項目競爭力,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消費需求。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布局,以突出區位優勢的高原訓練基地、體育精品賽事、體育旅遊等為重點的產業新業態培育效果顯著,完善體育消費市場,人均體育消費明顯增加。
  主要預期指標:
  一是高水平普及目標。到2025年,紅河州基礎教育“三率”指標達到或高於省平均水平: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目標為9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目標為2022年達到9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目標為93%,並持續鞏固。
  二是高質量發展目標。推動紅河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6項具體目標,即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普及提升、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一批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標誌性指標和任務,如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占比達30%、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占比達20%、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6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4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38.5%,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2.3名。
  (三)“十四五”時期,如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紅河教育改革發展?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健全常態化的學習機制,貫穿到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和各環節。
  二是建立黨員幹部和廣大教師學習培訓體系,推動黨員幹部和廣大教師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深化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增強教育改革創新能力,打造教育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三是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推進融入中國小教育,以“三科”以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校園文化為重點,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中國小教育。
  四是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和實踐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從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十四五”時期,紅河州如何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是始終把學校黨建和德育工作擺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六大途徑,實現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範化、科學化。
  二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師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國防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保密教育等專題教育,加強國民教育學科滲透。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強化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形成“五育”並舉的格局,形成“五育”並舉的格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是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考試六項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措施,及時發布監測評估結果,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氛圍,提升學校常規管理水平。
  五是繼續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學前學會國語計畫,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持續推進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達標建設,到2025年規範化達標學校達標率100%,國語普及率達85%,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學校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
  (五)“十四五”期間,如何紮根紅河大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是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健全完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全面實現“一鄉一公辦”“一村一幼”全覆蓋,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惠督導評估,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二是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科學合理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有效解決城鎮學位不足、班額過大等問題。
  三是推進普通高中改革發展。通過新建、改擴建高中學校增加高中階段學位,科學合理配置普通高中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有序化解大班額。實施縣域普通高中質量提升計畫,重點提昇州屬高中和縣市一中辦學能力和水平。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激勵機制,激勵各高中學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是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深入推進州職教園區綜合改革,推動紅河職業技術學院形成辦學規模,引領全州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著力打造省級“雙高”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
  五是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紅河學院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碩士授權點,學科專業布局更加完善,推動“國門大學”建設,鼓勵紅河學院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高水平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紅河教育國際影響力。
  六是支持民辦教育規範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堅持依法治教,落實政府責任,加強分類指導,強化民辦義務教育規範管理,全面提高民辦教育治理水平,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七是穩步發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繼續實施新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完善州縣兩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採取規範的隨班就讀或送教上門方式實施教育,全力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
  八是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表現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大力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著力培養和評選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九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緊緊圍繞“數字雲南”“數字紅河”推進智慧教育,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建設智慧校園,發展智慧教育。
  (六)“十四五”期間,紅河州如何協同推進教育鄉村振興?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教育發展成果。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畫,最佳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加強鄉村小規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全面改善農村基礎教育條件。以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均衡發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融為一體,整體持續推進城鄉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七)“十四五”期間,紅河州如何深入推進教體融合發展?
  一是夯實學校體育基礎,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加強體育場地、設施、人才和制度建設,以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為重點,以增進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質達標為抓手,加強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是加快青少年體育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完善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訓練質量和效益,提升體育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高原亞高原特色體育強州。
  三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構建高質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州、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重點建設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健身場地、村(社區)體育設施等親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設施。
  四是推進健身休閒產業發展。發展具有紅河特色的體育產業體系,培育以高原足球訓練基地、體育精品賽事、體育旅遊、戶外運動等為重點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產業新業態。
  (八)“十四五”期間,紅河州如何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一是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教育評價的根本標準,全面落實教育評價改革,遵循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二是圍繞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五類評價主體,對照“十不得、一嚴禁”等負面清單開展全面清理,堅決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鼓勵多元參與,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著力構建適應教育發展形勢和紅河實際的教育評價體系。
  (九)“十四五”期間,紅河州如何全面落實“雙減”各項任務?
  一是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二是從嚴治理規範校外培訓,從嚴審批和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加大治理創新力度,通過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網際網路+監管”等多種途徑整頓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
  三是堅決治理校外違規培訓和競賽行為,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推動校外培訓走上法治化、規範化發展,對線上線下培訓機構全部納入監管,確保監督全方位無死角。
  (十)“十四五”期間,紅河州推動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學前教育推進工程項目。繼續加大城鄉新建、改擴建幼稚園項目的建設力度;繼續實施“一鄉一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工程,實現行政村幼稚園全覆蓋,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地辦好城市、鄉鎮、村級學前教育。
  二是義務教育“薄改提升”項目。對照優質均衡的標準,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補齊薄弱學校短板,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三是普通高中教育擴容提質項目。進一步最佳化全州高中資源配置,增加高中教育資源總量,重點加強州屬高中和縣市一中的辦學能力建設,按照高中辦學標準和高中改革發展的新需求,補齊完善高中學校辦學條件。
  四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項目。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加快職教園區學生生活設施和學生宿舍建設,擴大職教園區的辦學承載力。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提高職業教育的實訓能力和水平。
  五是智慧校園建設項目。全面推進紅河州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全州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信息化套用水平,助推全州教育均衡、優質、快速發展。
  六是公共體育服務項目。合理規劃全州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布局,建設步行、騎行、登山等全民健身步道,繼續推進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普遍建成,鄉鎮、行政村體育設施全覆蓋,全州體育基礎設施明顯增長。
  七是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重點加強農村地區,特別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高寒山區等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點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著力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
  八是青少年近視防控項目。聚焦破解兒童青少年近視高發和低齡化等突出難題,全面普查中國小學生視力,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學生體質健康監控平台,創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
  (十一)紅河州“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黨委政府要把教育體育改革發展納入議事日程,落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為教育體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協調統領作用,動員組織各部門和全社會關心教育體育,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教育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級教育工委(教育部門黨組)要全面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進全州學校黨建工作,全面落實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教育領域風險防控與責任體系建設,以高質量黨建保證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
  二是大力營造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把創新作為推動教育體育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思路,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體育主管部門要為學校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廣大校長、教師增強改革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發展思想,堅定改革創新的決心和信心。
  三是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保障機制。切實落實教育規劃優先、經費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在教育土地供給、教師編制保障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落實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強化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評價,加大財政對教育體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安排本級公共預算時把教育體育發展需求作為重點,確保做到“兩個只增不減”。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通過發行教育體育專債、鼓勵社會捐資投資,創新合作模式等方式,為教育體育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