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

《普洱市“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已經普洱市人民政府同意,普洱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11月4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洱市“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
  • 頒布時間:2022年11月4日
  • 發布單位:普洱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普洱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根據《普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雲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雲南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結合普洱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市教育體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事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教育公平有力提升,人民民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全市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體育事業全面進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競技體育表現突出,青少年體育成效明顯,為“十四五”時期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主要成就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面落實《雲南省關於加強中國小校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及《普洱市中國小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工作規劃》,中國小校基層黨建質量全面提升。加快推行中國小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完成黨支部規範化達標創建501個,實現全市中國小校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全部達標。以創建“雲嶺紅燭·育人先鋒”、“五強五好”黨組織為抓手,完成34所中國小校(幼稚園)“黨建促教育教學標桿學校”創建,黨建促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新成效。
立德樹人深入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進一步強化,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統籌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不斷健全。建成全國文明校園1所、省級文明校園8所、市級文明校園143所。教育部命名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1所、全國足球特色幼稚園8所、足球滿天星訓練營2個,雲南省校園足球精英訓練營1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1個,雲南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1個、示範學校7所。雲南省美育學校12所,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10個。
教育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全面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實現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落實各類資助資金24.55億元,受益學生達344.7萬人次,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堅持“雙線四級”主體責任和月報制度,實現卡戶輟學學生動態清零目標。創建推普示範村123個,培訓“直過民族”不通漢語青壯年9436人。穩步實施東西協作計畫,選送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318人到江蘇等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教育扶貧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貧困民眾。
各級各類教育健康發展。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42所。其中:幼稚園498所,國小479所,國中103所,普通高中29所,中等職業學校27所,高等院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有學生437180人。其中:幼稚園81657人,國小192277人,國中84959人,普通高中36385人,中等職業學校19194人(含非全日制學生),特殊教育學校967人,普洱學院10846人,普洱茶學院1134人,雲南農大熱帶作物學院9761人。有教職工29952人,其中:專任教師26309人。全市建成20所省一級示範幼稚園,103個鄉鎮全面實現公辦幼稚園建設全覆蓋,通過“大村獨辦、小村聯辦”方式加快“一村一幼”建設,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成效明顯,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9.72%,比2015年提高了36.65個百分點。10縣(區)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全部通過國家督導評估,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邁進,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 96.64%,比2015年提高了12.05個百分點。加大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力度,新建和改擴建普通高中21所、職業高中11所,新增高中階段學位1.28萬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0.12%,比2015年提高了19.86個百分點。全市教育教學質量實現穩步提升。紮實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和國防教育,創建省級民族團結示範學校208所、省教育廳認定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7所,教育部認定國防教育特色學校43所。高等教育有了新發展,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建設、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等項目,累計投入中央、省、市、縣(區)建設資金53.16億元,新建、重建校舍面積達150.62萬平方米,維修改造校舍面積31.25萬平方米,新建室外運動場地75.58萬平方米,採購圖書150萬冊,教學儀器、信息化設備、生活設施設備採購資金4億元。中國小計算機比2015年增加8126台,生機比為16.5:1,中國小教學班級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率達到88.88%,比 2015年增加60%,全市中國小、幼稚園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深化。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深化新時代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教師培訓提供了政策和經費保障。持續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高效課堂”專題全員遠程學習培訓,全市註冊參加線上學習教師達92780人。組織實施“國培計畫”雲南省項目萬名校長培訓和中國小教師培訓17880人次。加強名校名師工作室(坊)建設,建成省級名校名師工作坊11個,認定市級名校長名師工作室61個,工作室成員和學員達3600人。全市有省、市級骨幹學科帶頭人251人,骨幹教師511人。認定普洱市教育本土人才50名。完成應對新冠肺炎影響大幅增加名額面向全國開展基礎教育學校專項招聘優秀高校畢業生1592 人、招聘特崗教師1174人。
校園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健康教育和傳染病防控工作紮實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堅決到位,有效控制了涉校涉師生疫情傳播,實現校園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協同開展,有效確保了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積極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校園公共衛生安全水平不斷提高。校園安全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安全防控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安全主體責任不斷落實,各種校園安全責任事故大幅減少。校園安全防護能力逐年提升,“三防”建設不斷加強,校園專職保全配備、封閉化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裝置和視頻監控安裝工作按計畫有序推進。食品安全精細化、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學校食堂“六T”實務管理,“明廚亮灶”全覆蓋。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持續開展,校園周邊綜合環境不斷改善。“平安校園”創建紮實有效,2020年底,全市共創建市級以上“平安校園”179所。
體育事業長足發展。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1平方米,全市縣(區)一場或一館覆蓋率達90%,鄉(鎮)體育設施覆蓋率達100%,村(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達99%,建成各類健身步道500餘公里,社會足球場地136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達38.6%,國民體質健康合格率達89.8%。全市創建國家級和省級民眾體育精品賽事14個。競技體育總體實力增強。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共獲金牌125.5枚,銀牌58枚,銅牌94枚。承辦全國單項比賽1次、省級比賽7次,舉辦市級比賽10次。為國家、省級輸送體育後備人才23人。亞高原特色優勢持續鞏固,業餘訓練項目布局更加合理。“十三五”期間,體育彩票銷售總額達19.58億元。
(二)機遇與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先後對教育事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國、全省、全市分別召開了教育大會,組建了中央、省委、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強化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出台了《普洱市加快推進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建立了市、縣(區)黨政一把手帶頭抓教育,研究教育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黨政領導定期到學校調研現場辦公,教體部門領導幹部駐校蹲點制度,形成了黨政齊抓教育的局面,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體育強國國家戰略和高質量發展要求,雲南省建設高原特色體育強省和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發展理念,為體育事業提供更有利的發展環境。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體育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對體育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普洱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放優勢及“兩示範一勝地”的定位,為體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四五”時期,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等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中越、中老、中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持續深化,普洱市“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區位優勢不斷顯現,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視窗,建成綠色經濟示範區、興邊富民示範區、國際生態旅遊勝地,為全市提升教育體育發展和開放水平,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供了新機遇。
普洱教育體育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教育體育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能力亟待提升,服務“兩示範一勝地”和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前沿視窗的能力亟待提升,與人民民眾對美好教育體育的期盼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還不健全,城區學校大班額、大校額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城鄉差距較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不足,義務教育城市擠、鄉村弱的問題突出。國小教育基礎不牢,國中教育整體辦學質量對高中階段教育的支撐不足,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不高,職業教育辦學特色不明顯,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教師隊伍素質總體不高。教師區域性、結構性缺口矛盾突出,教師配置不均衡、結構不合理,部分學科教師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學前教育教師短缺,農村學校尤為突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占比較低,高水平人才“引進難、留不住”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教育改革滯後。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時,管理不到位,教學教研工作發展緩慢,不能適應時代需求。四是體育事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公共體育設施還不能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短板弱項多。競技體育發展不平衡,核心競爭力不強,體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體育消費潛力尚未充分釋放,體育信息化建設滯後。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加快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推動力,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水平普及、高質量發展,為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市奠定基礎。聚焦民眾體育惠民利民,競技體育爭金奪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體育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普洱體育事業健康創新發展,將普洱打造成人人嚮往的“健康之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全面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領導,完善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教育體育系統黨的建設質量,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政治方向、服務面向、育人導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民眾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體育需求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3.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堅持“五育”並舉,推進“三全育人”,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相結合,建立健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系、工作體系、責任體系。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
4.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定不移地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教育體育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於教育教學各項活動中,加強綠色校園和綠色課堂建設。以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使各民族共享教育發展成果。突出普洱特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推進“體教”、“體衛”、“體旅”等融合發展,促進體育各領域以及地區、城鄉之間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5.堅持深化改革創新
堅持全面深化教育體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推動教育領域制度機制更加成熟。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探索實踐先進經驗,充分激發教育體育發展生機活力,為推進教育體育現代化提供根本動力。
6.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立足市情,把握普洱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找準教育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定位,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不斷促進教育高水平普及和高質量發展。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和資源保障上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超前規劃、優先發展,使教育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民眾期待相契合、同全市綜合實力和經濟地位相匹配。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5年,初步建成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各級各類教育實現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質量發展,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主要教育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進,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和對外交流等領域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
2.具體目標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全完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普惠性資源進一步擴大,補齊農村、邊境地區和城市學前教育短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到2025年,全市普惠幼稚園占比達89%,普及普惠縣占比達50%,公辦在園幼兒占比達55%。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改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和能力提升,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高質量義務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到2022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5%,並持續鞏固;到2025年,全市不少於3個縣(區)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普通高中教育普及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深入推進,協同人才培養方式有效創新,逐步形成多樣化、有特色的高中教育格局。到2025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以上;普洱市一中晉升為一級一等高完中,消除省一級高完中空白縣。
職業教育擴容提質。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和專業結構布局進一步最佳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推進,為全市重點產業發展培養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到2025年,爭取建成普洱職業技術學院。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3.6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2萬人。
體育事業更高質量發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體育運動項目後備人才培養點布局科學完善,體育文化交流不斷深化,青少年體育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到2025年全市城鄉居民體質健康合格率達92%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普洱教育體育改革發展
1.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武裝
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貫穿到教育體育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和各環節。推動教育體育戰線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教育體育改革創新能力,打造教育體育新發展格局。
2.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中國小廣泛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動,積極打造“名師示範課堂”和示範學習成果。推動高中學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選修課、專題課和主題黨課、團課。認真組織開展“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系列活動,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實踐活動。
3.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尋求突破,積極打破常規,加快發展速度,全面提升教育體育對普洱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增強教育體育內生動力和核心競爭力,為普洱教育體育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完善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長效機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不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教育,把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教育作為愛國主義、公民道德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深入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不斷創新民族教育形式和載體,通過愛國主義及民族革命發展史培訓、民族禮儀教授、詩文經典誦讀、民曲學唱、民族舞蹈學跳,使民族團結意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習,從而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堅持“五育”並舉
全面推進德育智育工作。組織開展“童心向黨”系列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優良傳統,樹立遠大志向,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懷。將立德樹人貫穿於教育全過程,將立德樹人工作成效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根本標準,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創優行動,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示範課堂”,形成“一班一亮點,一校一品牌”育人特色,推動德育工作日常化、生活化、實踐化、特色化。加強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建設,建設學生軍訓基地,強化青少年學生國防教育。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五育並舉”各環節,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建設一批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學校、綠色學校、綠美校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大文明校園創建力度。創新學校智育方式,提升智育效果。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方法創新,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格局。
切實加強體育教育。實施提升體育質量工程,加大力度招錄體育教師,支持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進入中國小任教,實施兼職體育教師技能提升計畫。積極開展以足球、籃球、排球等基礎大項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為重點,其他新興體育項目為補充的教學、訓練、競賽活動,擴大校內、校際體育比賽覆蓋面和參與度。推動學校體育組織和運動隊建設,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設富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課程,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新局面,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鍊習慣。落實校內每天鍛鍊1小時,積極實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特色學校和試點縣建設,全面開展學生體質和視力監測工作。
切實改進美育教育。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配齊配足音樂、美術教師,開足上好美育課程。積極開設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校本美育課程,因地制宜增設少數民族舞蹈、普洱茶文化、茶藝等課程。健全學校美育工作評價機制,將美育工作納入考核指標體系。鼓勵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展演,培養學生1—2項終身受益的藝術特長。繼續建設10所美育特色學校。
加強勞動教育。全面構建體現新時代特徵的大中國小勞動教育體系,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將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納入大中國小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家務勞動、校園勞動、校外勞動、志願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種實踐教學條件、校內外實踐基地,開展思想教育、勞動教育、公益教育、社會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實踐創新能力。
健全協同育人體系。加快推進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共同參與治理的育人環境,提升育人合力和效果。積極爭取家長支持學校德育工作,推動社區親職教育指導中心建設,完善社會參與育人機制,鼓勵全社會提供多種資源,參與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諮詢工作。
3.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規範學生作業,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強課後延時服務管理,從源頭上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從嚴規範校外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中小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加大治理力度,採取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網際網路+監管”等多種形式整頓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堅決查處校外違規培訓和競賽行為,依法強化治理,推動校外培訓走上法治化、規範化發展,培訓機構全部納入監管,確保監督全方位無死角。
(三)立足普洱實際辦教育
1.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健全學前教育發展機制。落實市級政府統籌,縣(區)級政府為主體的學前教育發展責任。嚴格落實普惠性民辦園相關政策,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保教成本、辦學質量、幼稚園等級評定、民眾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收費標準。
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路。以縣(區)為單位制定幼稚園布局規劃,完善“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路,力爭全市每個鄉鎮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幼稚園,全面推進“一鄉一示範”、“一村一幼”建設,鼓勵人口分散地區根據實際情況舉辦流動幼稚園、季節班,落實《雲南省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管理辦法》。
推進普惠性資源擴容增效。結合國家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和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按照《雲南省“十四五”義務教育發展規劃和義務教育學校及幼稚園布局專項規劃》要求,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到2025年,全市幼稚園規模達548所,村(居)委會幼稚園覆蓋面達60%以上,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以上。實施幼稚園補短板建設項目,補齊普惠性資源短板,確保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加強邊境小康村幼稚園建設,鼓勵支持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軍隊、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公辦幼稚園。2025年,實現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80%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0%以上,50%的縣(區)創建成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以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幼稚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指引,深化幼稚園教育改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全面推進科學保教。認真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切實把兒童的學習與發展要求落實到每一天的保教活動中。強化課程建設意識,以課程遊戲化為重點,進一步推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以地域資源文化為園本特色課程建設、以多樣化的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的課程體系建設等工作。防止和糾正幼稚園教育“國小化”傾向,切實落實幼稚園與國小科學有效銜接。注重教師專業能力建設,鼓勵各縣(區)結合實際加大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幼稚園教師培養力度。提高園長專業領導力,嚴格執行幼稚園園長、教師專業標準,全面落實幼稚園教師持證上崗。加強對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業務指導,選派公辦園長、優秀教師到民辦普惠幼稚園任職、任教,支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選派園長、教師到公辦示範園駐園學習、培訓、提升,不斷提高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管理水平和保教水平。
2.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科學合理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常住人口規模、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以及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標準,結合普洱市國土空間規劃,科學編制《普洱市“十四五”期間義務教育學校(含幼稚園)布局專項規劃》,堅持城鄉統籌,合理規劃布局,補齊農村地區短板,又順應趨勢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按照“普通高中向縣城集中、職中向市級集中、國中向鄉鎮集中、國小向鄉鎮中心校和村完小集中、幼稚園向村級布點”的思路,逐步調整最佳化學校布局,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協同機制,確保配套學校與住宅小區首期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規範辦學行為。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建立健全師德規範、課堂教學常規、考勤制度、民主評比制度、教職工考核制度和崗位職責等學校管理制度。加強業務學習,強化校本研修,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教學行為的改變,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加強學生管理,促進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落實“雙減”及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要求,強化教學常規流程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監測,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按照“外引內聯、優質帶動、整體發展”的思路,科學構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模式,發揮優質學校示範帶動作用,市級帶縣級、優質校帶薄弱校、對口幫扶、合作辦學等形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讓優質教育成果不斷惠及廣大人民民眾。探索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管理模式,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構建學區制管理框架,不斷縮小邊境縣與內地縣、縣級校與鄉村校差距。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和優質均衡發展監測,積極創建優質均衡縣,實現思茅區、寧洱縣、鎮沅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監測,按照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督導標準,逐步補足生均體育運動場館、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補齊生均教學儀器設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配置,班級學生數、辦學規模、骨幹教師配備,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配備等指標短板,加強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培訓工作,提升教師、教練員體育教學和訓練水平。嚴格落實學校建設標準,新建獨立國小、初級中學學校辦學規模控制在2000人以下,嚴格執行消除大班額規劃,國小班額不超過45人,國中班額不超過50人。
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切實簡化最佳化隨遷子女入學流程和證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務,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保障隨遷子女就學,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實行混合編班和統一管理,促進隨遷子女融入學校和社區生活。
3.推動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普及水平。通過新建、改擴建、整合普通高中學校,增加優質教育規模,落實學校建設標準,科學、合理控制高中學校辦學規模,防止建設大規模普通高中,實施縣域普通高中質量提升計畫,著力提高辦學水平。全面完成普通高中建設項目,科學合理配置普通高中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的大班額。構建示範高中、特色高中和綜合高中分類發展、分層提升的普通高中發展新格局,示範高中突出學校管理水平、教師素質、辦學條件和社會評價。特色高中突出特長培育,注重構建系統的特色學科課程體系和豐富成熟的學生培養模式。探索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促進職普融通,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
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政策,穩妥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指導學校制定選課走班指南,逐步形成行政班和教學班並行的教學組織運行機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基於真實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方式,注重跨學科綜合性教學和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深度學習能力。指導學校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建立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調指導機制,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以省屬高校幫扶縣中為契機,充分發揮高等學校與普通高中聯合育人機制,提升縣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升高中生創新素養。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性和實效性。
提高普通高中辦學質量。到2025年,實現每年60%左右的國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就讀。重點辦優市一中,落實“一縣一名校一方案”,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統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提升校長教師管理水平,促進優秀人才合理流動,最佳化教師資源配置,配齊配足各學科專任教師,加強教師培訓。落實新高考背景下的裝備配備標準,加強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實驗設備與信息化教學條件建設。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為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提供良好保障。落實課程教學改革,大力推進優秀教學成果套用,落實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生髮展要求,加強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形成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
4.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擴容提質
最佳化中等職業教育校點布局。構建“1+2”(普洱市職業教育中心+景東縣職業高級中學、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的中職教育布局,發揮普洱市職業教育中心、景東縣職業高級中學、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等3所學校在普洱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引領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力爭普洱市職業教育中心建成省級職業教育示範園區。
大力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素質。推進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和學科帶頭人建設,加強職業教育科研工作,強化實踐教學,逐年提高職業院校師生比,完善“雙師型”教師標準和考核認定辦法,堅持培養、引進、選育並舉,暢通“雙師型”教師入口,到2025年,“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超過60%。市級每年核定100名、縣(區)級每年核定不低於10名“特聘教師”崗位,按照每個崗位年人均20000元標準在年初預算中統籌考慮。
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圍繞普洱綠色經濟示範區、興邊富民示範區、國際生態旅遊勝地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人才需求精準對接,以產業需求帶動專業發展,以專業最佳化促進產業發展。鼓勵職業學校與具備條件的優質企業開展合作,進一步培育壯大茶學、茶藝與茶葉行銷、茶葉加工、汽車運用與維修、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及運用、農村家庭綜合經營、護理、畜牧獸醫等一批專業,大幅提高職業學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業覆蓋面。將思茅區、景東縣、瀾滄縣建設成為市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示範區域,打造普洱地方工匠品牌。鼓勵有培養能力和人才需求的企業設立學徒崗位,開展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到“十四五”末,全市職業學校在校學生開展學徒制人才培養人數不低於3600人。
推動職業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職業學校積極開展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暢通未來中外合作辦學通道,鼓勵普洱市職業教育中心、普洱衛生學校和4個邊境縣職業高級中學在周邊國家設立職業培訓基地,建設“魯班工坊”,把普洱職教優秀教育成果輸出國門,不斷總結普洱職業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經驗,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對外交流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提升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
5.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暢通專科高職教育。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服務產業能力建設,提高普洱區域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水平。積極穩妥推進普洱職業技術學院各項籌建工作,打通普洱市職業教育中高銜接通道,形成高水平特色專業群。支持以普洱學院為主,整合普洱衛生學校資源組建普洱學院醫學院,主動適應國家職業教育醫藥學專業改革要求。積極發展技工教育,爭取普洱技工學校成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最後晉升為普洱技師學院。
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支持普洱學院、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由普通本科類型向套用型本科院校轉變,加快滇西套用技術大學普洱茶學院完成校區遷建。
6.重視特殊教育發展
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實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設學前部或附設幼稚園,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保育、教育、康復、干預服務。完善市、縣兩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採取規範的隨班就讀或送教上門方式,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支持普通高校、職業學校面向殘疾人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拓寬殘疾人學習通道。
健全完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兒童少年助學政策體系。改進資助方式,提高資助精準度,確保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堅持“兩為主”原則妥善安排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心關愛。執行好貧困地區、農村考生專項招生計畫,不斷增加農村考生上重點大學機會。
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堅持有教無類,立足法治思維,合理設定和管理專門學校。明確專門學校管理體制,完善專門教育課程體系,依法規範招生入學程式,規範專門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發揮政法、公安機關和社會力量作用,加強工作保障和配套體系建設,建立科學的未成年人罪錯行為預防矯治體系,切實提高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教育矯治水平。
7.鼓勵對外交流,營造良好開放氛圍
健全完善對外開放機制。按照“政府引導、規範提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的方式,建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教育體育部門定期聯絡和溝通機制。推進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來普就學(留學)、漢語推廣、合作辦學、境外辦學等領域的合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紮實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不斷深化合作內容,鼓勵市內各類學校與寮國、緬甸、越南、高棉、泰國等學校建立經常性教育教學交流關係,豐富對外交流合作的形式和內容。積極探索在教育教學、招生考試、課程建設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強普洱教育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輻射力,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繼續加大孟連、江城、西盟、瀾滄等地的國門學校建設力度,加快邊境小康村幼稚園建設項目,進一步提高國門學校對外吸引力。積極配合做好國際學生就讀等工作,簡化外國學生就讀審批程式,暢通國際學生就讀渠道。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體育對外開放局面。
(四)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1.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機制。完善市對縣(區)教育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將教育投入、資源配置、教師隊伍建設、社會滿意度等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不斷完善教育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不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不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通過任何形式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改革學校評價機制。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幼稚園重點評價科學保教、規範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國小化傾向等情況。義務教育學校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支持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職業學校重點評價德技並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學生獲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情況。
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全面落實新時代幼稚園、中國小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突出教育教學實績,探索實施中國小教師教學述評制度,任課教師每學期須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
改革學生評價機制。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決改變唯分數論,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學生思想道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納入評價範圍。
改革用人評價機制。促進人盡其才、人崗相適,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2.穩妥推進招生制度改革
多措並舉做好學前教育招生工作。落實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要求。想方設法擴充學前教育資源、落實學位保障、合理制定招生計畫,科學有序組織幼兒入園工作,實現學前教育應招盡招、應入盡入。落實分片服務的制度。堅持就近或相對就近的原則,建立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服務區制度,合理劃定服務區範圍,努力為服務區內的幼兒提供入園學位,做好二孩入園高峰的招生準備工作。規範使用網路招生系統。全市各級各類幼稚園統一使用“普洱市教育體育信息管理系統招生服務平台”開展信息登記、招生分班等工作。
依法組織實施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公民同招的要求,完善學校劃片政策,規範報名信息採集,健全有序錄取機制,執行“十項禁止”規定,確保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就學權利,維護良好的招生秩序。
規範普通高中招生。逐步推進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全面落實公民辦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政策,高中階段學校統一招生錄取,切實加強招生錄取過程管理,對違規招生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嚴禁提前招生、超計畫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實現以縣域內招生為主的格局,維護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和良好教育生態。
3.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最佳化教育督導管理體制,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二體”教育督導體系,健全機構設定,理順管理體制,充實教育督導力量。將教育督導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由教育督導機構統籌使用,保障教育督導機構充分履行教育督導職責。加強對縣(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組織開展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工作。建立控輟保學督導長效機制,開展縣級政府履行控輟保學主體責任督導評估。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和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督導。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導評估,規範辦學行為,引導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把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情況作為督政督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含特殊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評估監測制度,形成由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統一負責、多方參與的各級各類教育和學校評估監測機制。保證督學隊伍相對穩定,逐步擴大專職督學比例,提高督學專業化水平,完善督學考核評價制度,建立督學退出機制。強化教育督導結果運用,切實推動教育督導“長牙齒”、樹權威,努力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認定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機制。
4.提升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和質量
健全教研機構,配齊配足教研員,拓展兼職教研員成長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市、縣(區)、校三級教研工作體系,理順教研管理體制,市級教研機構統籌指導市直學校教研工作,加強對縣(區)教研機構和學校教研活動的督查、檢查和業務指導。督促落實教學常規,組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督查工作組(室)。推進“網際網路+教研”平台和資源建設套用。結合實際,採用區域教研、網路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以及教學展示、現場指導、項目研究、聯繫點制度、幫扶制度和持續加強質量監測與反饋,建立全市聯考機制,加強對各學段質量監測,組建市級義務教育和高中命題專家庫,開展命題專家庫成員培訓,不斷加強考試和命題研究,提高自主命題質量,利用全市網閱平台集中閱卷,用好“普洱市教學教研大數據監測平台”進行大數據分析,強化監測結果分析運用,提升備考針對性。成立普洱市高考研訓中心,利用市內外優質教師資源,依託教學科研攻關團隊和學科研訓基地,加強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研究,不斷提升教研服務教學的層次和水平,助力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5.圍繞“數字普洱”推進智慧教育
擴充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用好國家、省級資源,依託普洱市教育信息化整體提昇平台,大力開發市級特色數字教育資源,嚴禁各級各類學校以教育信息化為名亂收費。鼓勵各地各校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原則,結合學科實際和學生髮展需求,加強教育資源開發,不斷豐富市級平台資源。提升教育智慧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基於網路學習空間的教育教學活動。鼓勵教師線上備授課,線上協同教研,鼓勵學生個性化學習、學校精細化診斷分析,實現校園智慧化管理。
深化教學改革融合創新套用。構造區域教育大數據平台,打造教師個人網路空間,為教師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和協同教研環境,支持教師線上教學。在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套用過程中,通過抓培訓、抓競賽、抓教研、抓隊伍自身建設等方式,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智慧型化等新技術變革。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育,鼓勵學校開設STME教育、人工智慧、編程等信息技術課程,提升學生套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個人數字學習空間,幫助學生規劃科學的學習路徑,方便學生獲取優質線上資源,助力學生高效學習。依託普洱市教育信息化整體提昇平台,對學生學業數據進行跟蹤採集,構建每位學生的知識圖譜,記錄學習經歷,方便學生查缺補漏、查詢追溯,便於教師開展針對性教學,實現高效精準施教,賦能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6.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
大力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繼續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學前學會國語計畫和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提升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核心素養和教學技能,爭取每年培訓教師800人次,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學校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各級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考核。建立推普助力長效機制,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不斷創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宣傳載體。到2025年,全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質量全面提升,國語普及率達到85%,力爭全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村建設工作全面完成,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率達到90%,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達標率100%。
7.支持民辦教育規範發展
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穩步推進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分類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落實好差別化用地和分類收費政策。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設立民辦教育發展方面的基金會或專項基金,用於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促進民辦教育規範有序發展。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從嚴民辦學校的審批、完善年檢制度。規範民辦普通高中、義務教育、幼稚園發展。依法依規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完善非學科類分類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民辦學校財務和資產管理制度,規範民辦學校收費、融資行為。規範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公有主體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完成規範基礎上,鼓勵引導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出質量和特色。
提高民辦學校辦學質量。引導和推動民辦學校更新辦學理念,強化教育公益屬性,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內涵建設,實現特色發展,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引導民辦幼稚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優質特色服務、堅持科學保教,防止和糾正“國小化”傾向;規範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鼓勵其辦出質量和特色;鼓勵支持民辦普通高中優質發展,特色辦學。落實好相關政策,積極引進相關企業、投資人到普洱興辦職業教育。
(五)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1.深化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落實幼稚園、中國小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五位一體”師德評價機制,在教師聘用、職稱評聘、年度考核和評先樹優中,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建立師德失范行為通報警示制度,對出現嚴重師德師風問題的教師實施教育全行業禁入制度。
最佳化中國小教師資源配置。用活用好優師計畫、公費師範生、特崗計畫、事業人才專項招引、校園招聘等中國小(幼稚園)教師補充新機制,配足配齊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加大音體美、勞動教育、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等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力度,發揮優秀教師、校長的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整體提升學校育人能力。盤活事業編制存量,用好200名事業編制規模的公辦中國小教師專項編制周轉池,最佳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健全編制動態管理機制,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現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健全完善中國小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深化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加強中國小校長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質學校。推行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支持校長專業化發展,激發辦學治校活力,建立縣級公辦普通高中校長市級提級管理機制。強化後備幹部培養,實施“把優秀教師培養成為中共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為中層幹部、把優秀中層幹部培養成為校級後備幹部”的“三培養”計畫。
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制定全市教師培養培訓“十四五”規劃。採取集中培訓、遠程培訓、校本培訓和分散研修相結合的方式,以“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本”五級培訓為抓手,深入實施中國小教師人才培養計畫,重點培養造就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教育家和一大批潛心育人、具備引領示範作用的骨幹教師。力爭到2025年,培養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600名。開展中國小教師自主選學全員培訓,重點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農村地區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幼兒教師、職業學校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
保障和提高教師地位待遇。加大經費保障力度,解決拖欠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和欠繳社會保險費、職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問題,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落實鄉村教師工作補貼、生活補助等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實行差別化補助辦法,不斷提高補助標準、擴大補助面。完善中國小教師績效考核辦法,“一校一策”,核定中國小績效工資總量和考核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任務的教師傾斜。大力宣傳張桂梅、朱有勇等先進事跡,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持續開展從教20年以上優秀鄉村教師獎勵活動,重點獎勵貢獻突出的教學一線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為鄉村教師配備相應設施,鼓勵廣大鄉村教師紮根基層,為提高鄉村學校教學質量貢獻力量。
2.維護學校安全和諧穩定
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統籌推進校園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發展,科學精準做好學校疫情常態化防控,壓實責任,強化疫情預防、應急處置、保障、監督、督促檢查等措施,以邊境地區學校為關鍵點、市內所有學校為重點,持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堅決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學校衛生評價工作,全面提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成果,深入推進健康縣城建設,按照要求建立和完善衛生室、保健室等,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專職或兼職保健教師,推進學校公共衛生及傳染病防控工作常態化,嚴防傳染病在校園內發生。
抓實校園安全各項工作。推進落實意識形態和校園安全穩定責任制,健全校園安全穩定工作體制機制,始終緊盯校園安全責任落實,積極推進“平安校園”創建,強化校園安全宣傳教育,著力抓好校園防護能力提升和國家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防災減災、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園欺凌、防個人極端事件、反恐防暴、反詐欺、反傳銷等各項工作,全面淨化校園周邊環境,依法維護師生合法權益,有效防範化解校園安全風險。到2022年底,全市中國小、幼稚園專職保全員配備、封閉化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和視頻監控系統安裝聯網實現4個100%全達標,50%的學校完成省市級“平安校園”創建,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到2025年底,全市校園安全防範能力顯著增強,校園安全法治化、規範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學校食堂和學生宿舍(公寓)“六T”管理、食堂“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全覆蓋、全達標,“平安校園”創建全面達標,80%以上的學校創建為省級市級“平安校園”,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左右。
3.增強教體部門服務能力
加強法治建設。落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規定,健全公眾參與教育體育重大決策程式,實施規範性檔案和重大教育體育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健全教育體育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教體系統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加強教育體育行政執法,建立健全教育體育行政執法機制,依法查處違反教育法律法規、擾亂教育秩序、侵害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權益的行為。紮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全市中國小校法治副校長管理,多載體多形式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活動。
轉變部門管理方式。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教育體育行政管理權責清單制度,加快推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管理體制。切實增強教育體育管理隊伍服務意識,明確服務內容,規範服務行為,最佳化服務方式,簡化行政審批程式,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信息化、規範化建設。提升教育體育決策的科學性,評估教育體育政策落實情況和實施效果。加強教育體育政策研究,切實提高教育體育政策研究水平和前瞻性。
提高學校治理水平。進一步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和承擔相應責任。擴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專業設定、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落實和擴大中國小在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多種辦學模式,激發教育活力,提升辦學水平。完善學校法人治理體系,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學校領導體制和治理體系,推進決策、執行和監督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全面推行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教師“述評考”工作制度,全面盤活選人用人機制,強化書記校長和教師隊伍的工作責任和使命意識,穩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六)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1.深化教體融合發展
完善教體融合機制體制,推進教育體育理念、目標、資源、措施等深度融合。強化政府對青少年體育的公共服務職能,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領域。加快青少年體育與學校體育工作融合,促進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進一步發揮市體育中學的龍頭示範作用,加強對體育教練和體育教師的培養,鼓勵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
2.推進全民健身水平達到新高度
深入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農村體育場地建設工程、邊境小康村體育場地建設示範工程,積極創建休閒健身區、功能區和田園景區,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體育基礎設施體系。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1平方米以上,每萬人擁有1塊足球場地,建成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縣級“一場或一館”、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公共健身設施全覆蓋。推進縣級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大健康”步道等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建設。構建縱向到城市社區、橫向聯合體育社會組織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廣泛開展健身科普教育,實現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低於2.3人,加大高危性體育項目管控力度,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
提升全民健身質量。以“全民健身”為主題,推進“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地方特色”的品牌賽事活動創建,打造以“三大球”和“健身展演”為主的大眾體育聯賽,推動民眾體育線上線下賽事活動舉辦,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助力創建健康之城,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0%以上,推進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大力發展民族體育。建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庫”、“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庫”,創新開發民族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一批“七彩雲南全民健身+民族特色”的精品體育賽事活動。促進民族傳統體育與旅遊、文化宣傳融合發展。
推進體衛融合。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協同聯動機制和專項行動計畫,推進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社區醫院等社會資源相結合,推廣集科學健身、運動膳食、傷病防護、心理調適為一體的康體管理新模式。建立“運動處方庫”,開展老年人非醫療健康干預,國民體質測定合格率達92%。
3.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完善競技體育發展保障機制。加快市、縣(區)、鄉(鎮、街道)學校貫通的科學選材和培養輸送模式建設,構建新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符合市情的競技體育人才挖掘、選拔、培養、輸送、激勵、保障機制。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多元投入。以田徑、體操、沙灘排球、射箭、籃球為全市領跑項目,促進至少 1 個項目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大力發展足球、籃球、排球等普及性強的項目。加快融入全省高原特色競技體育新格局,加強與省級訓練單位無縫銜接,提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輸送數量和質量。做好運動員註冊管理,健全競技體育“人才庫”,提升普洱競技體育水平。
加強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規範體育中學、各級少體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基層訓練網點的管理。加強隊伍政治建設,強化思想教育,加強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教育,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承體育項目文化,鑄牢為國、為省、為家鄉爭光思想。建立科學規範的工作、教育、訓練、學習、生活秩序,完善工作保障。
4.舉辦體育賽事
加快完善青少年(學生)體育訓練和競賽體制,打造市、縣(區)、校級三級競賽體系,暢通參賽渠道。建立分年齡段(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學生)線上線下體育賽事體系,促進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活動開展,推動運動項目普及和運動技術水平提升。辦好各級各類青少年(學生)運動會等重要賽事,鼓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青少年(學生)品牌賽事活動。加強青少年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監督制度,促進青少年社會體育組織健康規範運營、安全有序發展,引導體育協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加強社會責任,提供關於青少年(學生)體育工作服務,滿足各年齡段青少年對體育活動的需求。
5.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圍繞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雲南省“全域體育基地”建設,構建“體育+”與“+體育”體育產業體系。加快“體育+”基地、競賽、展演、培訓、集訓、交流、會展、健身、科研、用品製造、用品銷售、體育彩票等重要體育產業結構建設;以旅遊、康養、休閒、健體、保健、文化等“+體育”產業深度融合。以戶外運動推動自然資源體育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精品項目和體育文化優秀項目,探索沿邊跨境“體育+”精品路線,培育1—2個普洱本土體育企業,力爭完成1—2個招商引資項目。加快線上線下體育消費融合,促進體育產業多路徑發展。加強體育市場監管,最佳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推動體育彩票健康持續發展。
6.完善體育治理長效機制
堅持安全發展和依法治體。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健全防範化解體育領域風險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強體育領域風險預警、預判、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壓實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管理責任。按照“誰審批(備案)、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歸口管理和屬地監管結合,全面加強體育賽事活動組織籌備保障,強化體育賽事活動賽前、賽中、賽後的全程監管。引導監督社會各類體育組織、協會強化社會責任,強化行業自律,按照法律和規章制度以及各自章程發揮職能,有效規範體育賽事活動,更好地服務民眾。
強化興奮劑風險防範。提高政治站位,以“零容忍”、“零出現”的決心和態度,完善反興奮劑工作機制,營造公平、公正、純潔的普洱體育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加強教體系統黨的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教育體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健全和加強黨的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以黨的政治建設引領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體育工作領導體制,落實各級黨委和教育體育部門黨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黨建帶群建工作機制。落實教育體育系統各級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切實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思想引領,鞏固壯大主流思想文化,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堅持嚴的主基調,繼續推進教育體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完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機制,加強政治監督,強化教體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統戰工作,持續加強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和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推進統一戰線知識進校園。
(二)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保障教育優先投入。切實落實教育規劃優先、經費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在教育土地供給、教師編制保障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確保做好兩個“只增不減”。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生均財政撥款制度和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積極落實財政教育投入。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理確定政府與社會、受教育者個人或家庭成本分擔比例,建立學雜費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教育經費使用管理。建立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經費監管體系,建立教育經費統管機制,提高經費分配和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有效性。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完善公共教育經費績效評價制度,強化評價結果套用,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經費投入結構,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三)強化監督考核制度
各縣(區)政府按照本規劃要求,進一步提出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統籌協調,持續推進,將教育體育規劃實施工作情況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和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壓實責任,確保落到實處。強化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健全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建立統籌解決教育體育規劃實施重大問題機制,加強與年度計畫和各級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建立規劃實施責任制,對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過程評估和跟蹤監測,健全督導制度。各級教體行政部門定期發布教育體育規劃實施情況動態,及時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媒體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將社會各界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作為規劃調整的重要依據,推進教育體育規劃科學實施。

解讀

《普洱市“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以下簡稱《規劃》)結合普洱實際進行合理編制,主要闡明全市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基礎、發展思路、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未來五年推動全市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加快普洱市教育現代化步伐、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促進城鄉教育體育資源均等化供給、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提升全民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的指導性檔案。為便於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更好地理解和執行《規劃》,現就《規劃》出台背景和主要內容作如下解讀:
一、背景
根據《普洱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普洱市“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普政發〔2020〕36號)檔案精神,《普洱市“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以下簡稱《規劃》)列為全市重點專項規劃,由普洱市教育體育局負責牽頭編制。普洱市教育體育局及時成立了普洱市“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規劃編制。在充分調研並多方徵求縣(區)、市直部門和學校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組織市直有關部門和學校組成專家組面審,在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公開發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後進行了修改完善。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後出台了《規劃》。
二、重要政策解讀
《規劃》結合普洱教育體育工作實際進行合理編制,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銜接《雲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雲南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普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和《關於加快推進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等政策檔案,主要闡明全市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基礎、發展思路、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間推動全市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加快普洱市教育現代化步伐、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促進城鄉教育體育資源均等化供給、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提升全民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的指導性檔案。正文分四個部分,約2.6萬字。第一部分為發展基礎,主要總結“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第二部分為發展思路,提出“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三部分為主要任務,提出“十四五”期間教育體育的29項重點任務;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主要闡明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監督考核機制。
(一)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各級各類教育實現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質量發展,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主要教育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進,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和對外交流等領域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主要任務。一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普洱教育體育改革發展。通過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武裝,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普洱教育體育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立德樹人貫穿於教育全過程,堅持“五育”並舉,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加快推進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三是立足普洱實際辦教育。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大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擴容提質、高等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同步發展。到2025年,全市幼稚園規模達548所,村(居)委會幼稚園覆蓋面達60%以上,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以上。全市不少於30%的縣(區)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現每年60%左右的國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就讀,職業學校在校學生開展學徒制人才培養人數不低於3600人,保持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不低於8000人,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不低於99.5%。同時,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四是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教育改革激活力、增動力,聚焦人民民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教育評價、招生制度、教育督導、教育科研、智慧教育、語言文字、民辦教育等7個方面的重點發力,切實推動普洱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到2025年,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形成較為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共同營造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五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以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維護學校安全和諧穩定為抓手,增強教育部門服務能力,到2025年,培養市級名校長20人,名班主任100人,名教師100人,培養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600名。80%以上的學校創建為省市級“平安校園”,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左右,法治建設、“放管服”改革、治理水平不斷深化。六是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以深化教體融合發展為引領,通過推進全民健身、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舉辦體育賽事,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完善體育治理長效機制,推動普洱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1平方米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0%以上,國民體質測定合格率達92%,促進至少1個體育項目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培育1—2個本土體育企業,為普洱“健康之城”建設增添新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