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十三五”時期,楚雄州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健身步道、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大力推進社會足球場地建設,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98平方米;組織開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徵的體育健身和賽事活動,各級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帶領大眾科學健身,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同時,全州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標準不高、能力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為促進楚雄州全民健身工作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根據《全民健身條例》《楚雄州體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部署,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高原特色體育強州建設,持續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系列工程,完善結構合理、功能明確、網路健全、城鄉一體、惠及全民、符合楚雄實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強人民民眾的體育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人民民眾的體育健身意識、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高,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補齊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加健身設施有效供給,健身設施方便可及,科學健身指導體系完善,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各運動項目參與人群持續提升,健身氛圍更加濃厚。
二、主要任務
(一)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
1. 實施全民健身設施項目建設。制定全州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控制新建大型體育場館數量,支持集宣傳文化、體育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基層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對現有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新建或改擴建3個以上體育公園、5條以上全民健身步道、2個以上公共體育場館、2個以上全民健身中心,建設50個以上鄉鎮(街道)和100個以上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加大小康示範村等幹道公路沿線地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試點建設民眾性滑冰(仿真)冰場。
2. 建設“大健康”步道。整合各類城市慢行道、綠道、健身步道、旅遊步道、登山步道,大力推進覆蓋全州、便民可達的“大健康”步道系統,兼顧步行、騎行、登山、輪滑等健身功能。編制步道規劃需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空間管控要求,與居住環境整治、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同步設計實施。改造升級符合條件的公共慢行路段,使其具備綜合健身功能。打造相對封閉、設施完備、具備承載大型賽事能力的專業健身步道。
3. 提升公共體育場所服務能力。結合公共衛生、應急避難(險)、消防安全、適老和適殘等需求,規劃公共體育場館建設和改造,完善信息化服務系統,數位化升級改造5個以上公共體育場館,提升場館運營和使用效益。加大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政策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績效評價評估力度,強化績效管理結果套用,按照公共文化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規定和要求,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探索研究公共體育場館運維形式。試點社會足球場地運營和開放模式,引導企事業單位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試點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各級教育體育主管部門應在本區域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並開展相關培訓。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社會和校園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
(二)激發全民健身社會組織活力
1. 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深化改革。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建設,推進單項、人群和行業體育協會,青少年和社區體育俱樂部發展,引導各級體育社會組織下沉基層並積極發揮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社會組織的組建和活動開展,對活躍度高、自身建設較完善的自發性體育社會組織建立激勵機制,擴大體育社會組織對全民健身的貢獻力。將運動項目推廣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鼓勵單項體育協會制定運動項目科學參與手冊,指導民眾科學參與各項運動。規範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及培訓活動。
2. 壯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服務制度,持續開展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志願服務,打造地區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加大高危體育項目的民眾健身專業指導人員培養力度,支持民族體育、健身指導、賽事組織、志願服務、應急救援等方面的人才培養。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套用多媒體技術的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羽毛球、桌球、田徑、游泳、武術等運動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力量。
(三)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內容
1. 開展全民健身示範活動。制定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計畫,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賽事舉辦、報備、績效、安全等服務規範,加強舉辦和參與各級健身活動賽事的管理和服務,統籌新冠肺炎疫情、災害應急等防控工作和健身活動賽事工作。廣泛開展適合各人群、地域和行業的健身活動,提高有組織參加體育鍛鍊民眾數量。在全民健身日、新年、重陽節、火把節、彝族年等節假日時間節點,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和開展健身活動賽事。全面開展“七彩雲南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創建活動,培植一縣二場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打造戶外健身跑、三人籃球賽、周末足球賽、健身操舞等體現楚雄戶外運動資源的民眾性體育賽事。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足、籃、排、羽、網、桌球等球類運動業餘聯賽,組織民眾性輪滑項目和縣域足球推廣普及活動,積極組織健身氣功、武術、棋類、龍獅、龍舟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民間交流交往活動。組織適合殘疾人參與的健身活動。
2. 加大民族體育工作開展力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建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傳承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組團參加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定期舉辦全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單項賽事。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後備人才選拔培養模式,鼓勵各級各類院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校園體育活動。
3. 開展科學健身“眾參與”活動。持續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推廣普及廣播體操、民族健身操(舞)、健身氣功等工間操,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推動更廣泛的人群參與健身、科學健身。發揮各級工會、團委、婦聯、體育協會、殘聯等社會團體的組織引領作用,帶動職工、青年、婦女、殘疾人等群體開展各類適宜性健身活動。加強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建設,組織老年人團體健身、適量運動,實踐運動康養。
(四)強化社區體育工作
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在不影響消防救援的前提下統籌建設符合地方實際的各類社區健身設施。以大型社區、綠地、公園為依託,建改並舉為居民就近鍛鍊提供便利場所。新建居住小區要按照有關要求和規定配建社區健身設施,並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新建公共體育設施應兼顧社區使用。新建居住社區內至少配建一片非標準足球場地設施,既有城市社區因地制宜配建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城市普遍建成社區15分鐘健身圈。社區、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配備的公共體育設施,應兼顧適合學齡前兒童和老年人運動需求,營造適合殘疾人活動的無障礙環境。豐富社區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運動會,鼓勵成立社區體育俱樂部和學校體育俱樂部等基層體育組織。引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常態化駐社區志願服務,鼓勵運動員、體育教師、專業體育人員參與社區健身指導等體育志願服務。鼓勵和支持城市社區和鄉鎮農村積極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發揮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在全民健身中應有的作用。
(五)推動體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打造“全域體育基地”品牌,推動體育與旅遊、運動與休閒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體育康養新品牌。加快構建以健身休閒、競賽表演、體育場館、體育培訓、用品製造、用品銷售、體育彩票等為主要支撐,體育旅遊、體育會展等為重要補充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促進體育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優質企業集中,培育多元市場主體。提升體育用品、體育健身等傳統體育消費,培育冰雪運動、電子競技等新興體育消費。鼓勵各地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開展體育消費試點工作。
(六)推動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 推動體育教育融合發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持續支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體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將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納入體育專業學生考核和體育教師考評內容。大力發展校園足球,推進圍棋、科技體育模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工作。保障中國小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推動青少年競賽和校園競賽有機融合,打造體教合一、競群結合的新型青少年競賽體系。
2. 構建體衛融合的體質健康服務模式。探索運動處方納入人群體質健康干預計畫、國民體質測定納入健康體檢、運動處方師在社區醫院志願服務等體衛融合試點工作路徑,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椎側彎等問題的運動干預,推進體育和衛生健康部門協同的運動促進健康工作模式。推廣健身氣功、武術等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提升中醫傳統保健服務能力。開展科學健身指導專項行動,建設全州科學健身指導體系,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推廣體質健康測定、運動處方、健身諮詢等科學健身服務。
3. 推進體育旅遊融合發展。全域規劃體旅融合發展布局,著力發展時尚運動促進體旅融合,重點發展少數民族體育、大力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加快發展汽車自駕運動促進體旅融合,因地制宜建設體旅融合基礎設施,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創建國家和省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建設戶外運動基地、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等設施。打造體旅融合產品體系,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體育旅遊精品景區、線路、賽事、目的地,持續打造楚雄州戶外運動品牌。構建體旅融合服務體系,搭建項目招商會等資源推介平台,支持社會力量建立戶外運動救援機制。
4. 探索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推進“網際網路+健身”服務,打造一批民眾便捷參與的線上健身活動賽事,支持開展智慧型健身、雲賽事等新興運動。構建全州全民健身服務平台,提供體育場所查詢、公共體育場館預定、國民體質測定、科學健身指導、社會體育指導員查詢預約等信息服務、體育旅遊信息服務。積極引導高校和企業加強全民健身領域有關科研公關和技術開發。做好全民健身系統和個人相關信息安全保護工作。
(七)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
宣傳運動生理、運動醫學、科學健身等相關知識,引導大眾堅持運動習慣,形成文明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增加公益廣告投放,講好民眾身邊的健身故事。遴選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將全民健身相關指標納入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美麗縣城創建內容。
三、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
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完善各級全民健身聯席工作制度,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形成全民健身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長效工作機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制定並實施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級教育體育主管部門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應合理合歸納入年初部門預算編制,統籌用於全民健身等體育事業,強化彩票公益金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加大結果套用。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多元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本計畫在州人民政府領導下,由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團體共同組織實施,不定期對本級實施計畫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全面評估,評估結果報本級人民政府。
解讀
楚雄州人民政府2021年11月29日印發的《楚雄州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楚政辦函【2021】46號)(以下簡稱《計畫》),就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全州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到2025年,人民民眾的體育健身意識、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高,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補齊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加健身設施有效供給,健身設施方便可及,科學健身指導體系完善,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各運動項目參與人群持續提升,健身氛圍更加濃厚。提出5年的目標和7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一、全民健身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計畫》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全面創新,以人民為中心,就著力破解當前困擾全民健身發展的一些難點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舉措。
《計畫》是“十三五”時期相關計畫的延續。“十三五”期間的《楚雄州全民實施健身計畫》作為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的首個五年計畫,明確了全民健身發展的性質,各要素內外部關係、格局、重點和未來走向。在此基礎上,“十四五”《計畫》更注重基層供給,更強調標準化建設,更突出協調和融合發展,著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主要工作指標。
同時,《計畫》還是我州提出到2035年建成高原體育強州、實現健康楚雄目標後的首個五年計畫。楚雄與全國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上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實現高原特色體育強州,任重而道遠。
五年計畫作為一個短期戰略,更多是為了未來的發展服務。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全球蔓延的當下,作為全州的全民健身需要確立更高的發展要求和更明確的發展目標。
二、全民健身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計畫》中明確指出,要在深化體教融合、推動體衛融合、促進體旅融合三個方面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中國小校肩負著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更應該認真落實好在全民健身中的任務要求,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在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鍛鍊不少於1小時的前提下,還要積極引導、指導學生每天校外活動不少於1小時。與此同時,學校還需發展好體育特色項目,在組織好校內體育活動、競賽的基礎上,積極參加校際的、跨區域的體育賽事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也要抓好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為學校體育教育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
從2019年《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的“體醫融合”到如今《計畫》中提出的“體衛融合”,這一個字的變化可以理解為一種理念和思路的變化。從“醫”到“衛”,前者更集中於“被動醫療”,後者則強調“主動健康”,從“體醫融合”到“體衛融合”,這種變化是一種升格。
《計畫》提出,要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模式,要推動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覆蓋延伸,支持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中設立科學健身門診。“這些都對我們的工作有具體指導意義,《計畫》提出要推進體衛融合理論、科技和實踐創新,這也對相關領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遊是人們常見的生活方式和娛樂休閒活動。從體旅融合的角度來看,是通過體育把人流集聚過來,通過旅遊的業態如吃、住、行、游、購、娛,把體育產業價值轉化出來,來實現“1+1>2”的產業基礎。
三、智慧化服務成為全民健身新抓手
《計畫》中提出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域體育基地”品牌,推動體育與旅遊、運動與休閒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體育康養新品牌。鼓勵各地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開展體育消費試點工作,是對2019年《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政策延伸,並將舉措更加具體化,旨在進一步號召全民不斷拓展健身運動時間和空間,讓運動健身成為百姓新的時尚生活方式。
智慧化服務是此次《計畫》中的一個亮點,把科技融入體育產業和全民健身當中去,可以利用科技降低運動的風險,有利於運動項目的普及。科技同時也更具有娛樂性,讓人更容易堅持一項運動。“科技信息技術賦能於體育,普及起來更廣泛、更容易,從這個角度為全民健身找到一個新的可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