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縣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龍門縣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業經十六屆24次龍門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龍門縣人民政府於2022年11月24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縣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1月24日
  • 發布單位:龍門縣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幸福生活的基礎保障。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進一步增強全縣人民體質,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根據《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粵府〔2021〕80號)及《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惠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惠府〔2022〕56號)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為目標,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場地設施布局建設、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具有龍門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實現我縣城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民眾的體育健身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完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6%以上,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4%以上;完成200公里健身步道的建設,村公共體育設施和城鄉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2平方米以上,每萬人不少於1.2個足球場,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低於3.4人。
  二、主要任務
  (三)建設更加便民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1.實施“龍門縣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畫”,構建縣、鄉鎮(街道、區場)、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補齊民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短板,實現城鄉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考慮體育設施用地布局,重點規劃建設縣游泳館,優先落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落實“一池一園一館”目標建設,力爭到2025年建設完成標準游泳館(池)、智慧體育公園、智慧體育場館。各鄉鎮(街道、區場)根據社區條件建設社區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三人制籃球場等場地設施。依據民眾就近健身的需要,優先規劃建設貼近城鄉社區、方便可達的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小型足球場等健身設施。落實社區配套全民健身設施要求,新建居住小區按照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健身設施,並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新建居住社區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試行)》建設一個面積不小於800平方米的多功能運動場,配置5人制足球、籃球、排球、桌球、門球等球類場地。既有設施不足的居住小區,緊密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建設社區健身設施。
  2.健身設施建設、提質和開放並舉。在公園綠地、美麗鄉村、沿江沿河等區域合理設定嵌入式健身設施。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建設健身設施。利用商場、樓宇、廠房以及屋頂、地下空間、高架橋下的閒置用地等“金角銀邊”建設健身設施。提升各村(社區)場地設施品質,完善維護制度,提高身邊健身場地的使用率。完善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加強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評估督導,最佳化開放績效管理方式。落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指引,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功能,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鼓勵委託專業機構集中運營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鼓勵社會力量承接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
  3.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戶外運動營地、碧道、綠道場地等體育設施建設,拓展戶外健身步道體系,打造南崑山休閒運動基地。依託各自然村山水資源特色、鄉村振興更新等,建設與美麗鄉村相融合的綠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腳踏車道等休閒步道網路體系。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峽谷、草地等地貌,建設特色體育公園,進一步塑造臨山、沿江戶外運動休閒帶。
  (四)組織更加豐富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4.豐富社區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豐富多彩、民眾喜愛的全民健身活動,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聯賽”的活動機制。繼續開展傳統項目活動月系列活動:春節趣味體育遊園活動、太極拳活動月、廣場舞排舞活動月、徒步活動、騎行活動、全民健身日文體展演活動、南崑山天堂頂徒步登山活動、南崑山賽車嘉年華活動等。推進賽事開展常態化工作,抓好元旦象棋圍棋比賽、千村籃球賽、羽毛球比賽、紅色定向比賽、拔河比賽、足球比賽、越野車比賽、青少年游泳比賽等民眾喜聞樂見的賽事工作。充分利用區域的自然條件優勢大力發展健身走(跑)、腳踏車、登山、攀岩、垂釣、戶外、球類、廣場舞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扶持推廣武術、舞龍舞獅、龍舟、馬拉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運動項目。
  5.打造線上與線下比賽相結合、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的“社區運動會”,充分發揮社區體育賽事在激發拼搏精神、促進鄰里交往、增強社區認同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推動居家“網際網路+健身”活動模式,鼓勵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企業等舉辦“線上+線下”的居家健身活動、培訓課程等。
  6.探索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全民健身競賽體系。鼓勵各鄉鎮(街道、區場)舉辦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民眾性體育比賽,擇期舉辦縣級綜合性全民健身運動會。支持開展“一縣一品、一縣多品”賽事活動,鄉鎮(街道、區場)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形成特色品牌,擁有“一街一品”或者“一鎮一品”。鄉鎮(街道、區場)支持村居打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支持創建“一村一品”或者“一居一品”。扶持和舉辦社區運動會等基層賽事活動,激發全民健身社會組織、企業、村(居)委等協辦賽事活動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承接賽事活動。
  (五)發展更為健全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
  7.構建“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網路體系,夯實全民健身組織基礎,發揮體育總會在全民健身中的龍頭作用。在縣體育總會指導下成立鄉鎮(街道、區場)樞紐型體育組織、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職工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的發展,鼓勵健身團隊向所在地鄉鎮(街道、區)人民政府(辦事處、管委會)、林場申請備案,推進各鄉鎮(街道、區場)“1+1+N”(1個樞紐型體育組織、1個單項體育協會、N個健身團隊)建設,強化黨建引領,推進全民健身社會組織有支部、有場地、有活動、有經費、有服務的建設。
  8.加大政府購買全民健身社會組織服務力度,支持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為農村、社區、企業學校、機關等提供體育指導服務,鼓勵健身社會組織送活動、送培訓、送展演、送賽事到村、到社區等。開展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等級評定,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範效應明顯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發揮全民健身社會組織在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和參與體育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六)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
  9.加大健身組織指導的人才隊伍培訓力度,定期舉辦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和村(居)委文體協管員培訓,最佳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結構,提升科學健身指導能力和質量。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建設,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交流展示大賽,評選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力弘揚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精神,打造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將全民健身志願服務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把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工作納入志願服務體系。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規範制度,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服務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送技術送服務到村、到場地、到社區等。
  10.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體育、醫療領域專家的權威效應以及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健身達人的引領效應,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推廣“民眾身邊的健身課堂”,開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健身大講堂。積極開發居家健身課程,推行居家健身方式。
  11.探索縣、鄉鎮(街道、區場)、村(社區)三級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站點建設工作,推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和國民體質監測常態化。加強體衛融合的體質測試點建設,推廣個人健康檔案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
  (七)促進發展更紮實的青少年體育
  12.將青少年作為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的重點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深化體教融合,建立縣級青少年體育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體育和教育資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活動機制,切實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內、一小時校外體育活動時間,促使青少年群體掌握1項以上運動項目技能,促進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開展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突出問題的科學體育干預。建立健全分學段(國小、國中、高中)、跨區域(鎮)的青少年體育活動體系,積極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校外體育活動基地的體育賽事,促使青少年在體育中享受快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磨練意志。
  13.搭建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訓練網路體系,鼓勵和支持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有體育特長的志願者擔任校外體育輔導員,推進青少年體育志願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校外活動中心、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等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不斷完善俱樂部聯賽制度和管理人員培訓制度。
  (八)推動更為均衡的重點人群參與健身
  14.發揮工會、婦聯、殘聯、老體協等社會團體的組織引領作用,推動職工、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參與健身、樂於健身、受益健身。健全老年人體育組織建設,鼓勵各鄉鎮(街道、區場)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有條件的村(社區)創造條件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分會,重點建設一支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為殘疾人群體建設就近方便的體育健身設施,培育一批具備殘疾人群體健身指導服務能力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開展。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推廣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全面推行工間健身制度和民眾運動等級評定製度。
  15.傳承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工作,推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普及工作,重點發展高腳競速、板鞋競速、陀螺等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項目,辦好民族傳統體育賽事。
  (九)促進更為多元的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6.大力促進全民健身與衛生、旅遊、鄉村振興等多元融合發展,構建龍門多元的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加強對不同職業人群、不同年齡段人群運動促進健康、運動傷病預防、體質健康干預和指導。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運營體育醫院、運動康復中心、健康養老中心等體衛融合實體機構,試點推進“體衛融合”社區體育健康促進項目。
  17.充分發揮山水資源、文化資源、碧道資源優勢,推動山地、水上、馬拉松、腳踏車等戶外運動項目與旅遊深度融合。依託特有的文化旅遊資源和體育賽事,推動文化旅遊、體育事業和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以戶外運動為突破口,立體化發展“水(龍舟、皮划艇等水上運動)、陸(趣味馬拉松、腳踏車、汽車、機車、山地戶外運動)、空(滑翔傘、動力傘等航空運動)”體育旅遊產品。不斷豐富體育康養、戶外探險、民俗體育、紅色研學等精品體育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景區和精品賽事。推進“體育+鄉村振興”,鼓勵鄉村統籌規劃建設健身休閒綠道、登山步道、山地戶外營地、自駕車房車營地等特色體育設施植入鄉野特色體育賽事活動和鄉村體育旅遊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以黨建工作引領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完善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部門聯動、分工合作、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協調機制。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將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和考核。暢通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形成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單位)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群體格局。
  (十一)落實經費投入
  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力度。落實和最佳化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全民健身事業,拓寬社會資源進入全民健身事業的途徑。將全民健身事業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和統籌力度,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按不低於70%的比例用於全民健身事業。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管,加強資金使用績效評價。
  (十二)加強隊伍建設
  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最佳化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機制,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農村文體協管員和體育志願者隊伍培育建設力度,重點做好城鄉基層體育骨幹培訓,發現、培養全民健身領軍人物,倡導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學者專家加入本縣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加強全民健身服務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建立完善全民健身人才評價制度,完善激勵機制,對在全民健身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和組織進行表彰獎勵。
  (十三)加強宣傳引導
  加大宣傳力度,構建我縣全民健身宣傳新矩陣,線上線下齊動員。宣傳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規、科學健身知識方法、典型案例、先進經驗、先進人物等,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益宣傳。充分挖掘體育文化資源,發揮地方品牌特色,有效整合傳統體育項目、體育名人、品牌賽事等,傳播龍門體育文化。
  (十四)加強監督檢查
  完善服務質量監測體系,建立民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形成包括媒體在內的多方監督機制,增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全民健身實施計畫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和督促指導,推動任務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