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寧波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是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為了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新時代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而於2022年2月10日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發布時間:2022年2月10日
  • 發布單位:寧波市人民政府
發文通知,計畫全文,一、總體要求,二、主要任務,三、保障措施,

發文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屬駐甬各單位:
現將《寧波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寧波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10日

計畫全文

  • 寧波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為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浙政發〔2021〕33號)要求,推進新時代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展示城市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加快體育強市建設,努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範區、當好模範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貢獻體育力量。到2025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平方米以上,城鄉居民符合《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5%以上,成功創建省體育現代化區縣(市)5個以上,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高質量實現行政村體育設施全覆蓋,帶動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全民健身制度體系建設。貫徹實施《寧波市全民健身條例》《浙江省公共體育設施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384號),制定實施有關加強住宅區、公園綠地及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管理等政策檔案,為實現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全面覆蓋和均等享有提供政策支撐。(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綜合執法局,各區縣〔市〕政府)實施體育現代化鄉鎮(街道)建設規範、大中型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管理規範等標準,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局,各區縣〔市〕政府)
(二)做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規劃。按照“一地一品、一館一品”要求,餘姚市、慈谿市、寧海縣、象山縣要認真落實“一場兩館”補短板工程,海曙區、江北區、鄞州區、鎮海區、北侖區、奉化區要在統籌規劃基礎上補短板強弱項。結合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老小區整治和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建設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舊廠房、倉儲用房、屋頂、高架橋下閒置空間等,合理布局多類型體育健身設施。到2025年,新建體育公園(體育設施進公園)50個、足球場(含籠式足球場)50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10個、百姓健身房360個。(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綜合執法局,各區縣〔市〕政府)深化公共體育場館服務大提升行動,進一步改善公共體育場館軟硬體條件,提升其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完善公共體育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設定,提高場館使用效益。落實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政策,做好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局,各區縣〔市〕政府)
(三)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做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等主題活動,做強全民運動會、社區運動會、美麗鄉村健身行、濱海體育嘉年華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利用寧波濱海特色優勢,積極開展帆船、帆板、賽艇等水上運動,努力打造具有寧波辨識度、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賽事。促進馬術、擊劍、棒球、攀岩等時尚體育項目發展,扶持推廣優秀民間傳統運動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室內外冰雪賽事。常態化開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群體的體育活動。依託互(物)聯網技術,創新賽事活動組織方式,豐富線上線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大數據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各區縣〔市〕政府)
(四)提升全民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推廣套用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服務系統,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提高指導服務率,最大限度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依託全民健身志願者隊伍,開展線上線下志願服務。舉辦全民健身大講堂和“一人一技”體育技能公益培訓等活動,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運動技能。健全國民體質監測網路,為市民提供標準化體質監測、個人運動健康檔案建立和運動建議等服務。提高《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的覆蓋率、達標率和優良率。(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市〕政府)
(五)加強全民健身社會組織建設。健全全民健身社會動員和組織機制,加強市、區縣(市)、鄉鎮(街道)體育總會建設,推動體育總會向基層延伸覆蓋,做到“1+X”體育社會組織(即1個體育總會和若干備案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全覆蓋,引導和鼓勵體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工作,參與裁判員、社會體育指導員等體育人才培養工作。到2025年,全市登記註冊和備案的體育社會組織達到3000個以上,獲得社會組織等級評估5A級的體育社會團體達到10家以上,3A級以上體育社會團體覆蓋率達到65%。(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民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六)推動全民健身產業提質增效。推進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加快適應民眾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構建集運動健身、時尚休閒、賽事活動、產品銷售等於一體的體育消費新場景,促進全民健身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最佳化產業結構,一體推進體育裝備製造業和體育服務業發展,鼓勵發展智慧型體育產業,培育一批高端運動裝備品牌。積極發展山地戶外、水上、航空、汽摩等時尚戶外運動產業。引進培育一批國際體育組織總部或分支機構。(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市服務業局,各區縣〔市〕政府)
(七)促進全民健身事業融合發展。深化體教融合,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幫助青少年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構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學校體育工作新格局。最佳化體育評價機制,完善學生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等相結合的綜合考查機制。(牽頭單位:市教育局;配合單位:市體育局,各區縣〔市〕政府)深化體衛融合,強化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溝通協同。充分發揮市相關科研機構作用,加強運動促進健康研究。面向醫務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運動知識和健康知識交叉培訓。(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市〕政府)深化體旅融合,打造一批體育旅遊精品路線,開發一批體育旅遊目的地和特色小鎮。(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文廣旅遊局,各區縣〔市〕政府)
(八)推進全民健身領域改革創新。深化體育工作數位化改革,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智慧化建設。加強體育社會組織指導服務,提升體育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能力。(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局,各區縣〔市〕政府)最佳化體育發展營商環境,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運營、各類體育賽事舉辦和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等工作。(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九)營造全民健身濃厚社會氛圍。大力弘揚體育精神,講好百姓健身故事,樹立全民健身榜樣,普及全民健身文化,營造全民健身意識深入人心、活動融入生活、文化影響社會、品牌成為典範的濃厚氛圍。(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文廣旅遊局,各區縣〔市〕政府)精心培育體育公益、體育慈善和體育志願服務文化,倡導文明觀賽、文明健身等體育文明禮儀,促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加強與中東歐地區的體育文化交流,推進“一帶一路”國際體育合作和國際友好城市體育交流。(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外辦,各區縣〔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畫,並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協同聯動,做到責任清晰、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確保全民健身計畫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強要素支撐。加強社會體育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大對體育科研、體能訓練、運動康復等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形成符合體育強市建設需求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和科學評價機制,提高專業人才的公共服務水平。保障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投入,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實施寧波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多舉措強化體育設施和產業用地保障。
(三)加強安全保障。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開放運行的日常監管,規範配置公共體育場館急救設備,確保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機制,切實保證全民健身各類活動安全有序開展。
(四)加強督促指導。建立督導機制,加強體育部門對全民健身重點工程和民生實事等的指導監督,加強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確保全過程跟蹤推進。創新督促評價方式,強化督導成果運用,實現評價結果與創建體育現代化區縣(市)掛鈎,激勵集體和個人在全民健身領域建功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