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發布日期,全文內容,一、指導思想,二、工作目標,三、主要任務,四、保障措施,

發布日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浙江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全文內容

浙江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全民健身是實現人民民眾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徑,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和基礎保障。過去五年,在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具有浙江特色的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素質持續提高,為建設體育強省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事業,更加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構建更加完善、惠及全省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根據《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國發〔2016〕37號)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按照加快體育強省和健康浙江建設進程,實現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確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按照“乾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要求,通過實施“四提升四覆蓋”工程,加快完善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為建設體育強省、健康浙江和“兩富”“兩美”現代化浙江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全省城鄉居民的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全民健身成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人民民眾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各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民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體育組織、健身活動、健身指導的普及和提升,基本建成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更加完善、惠及全省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人民民眾體育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明顯增多,其中每周參加1次以上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全省總人口的55%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全省總人口的38%以上。培養學生鍛鍊興趣,掌握運動技能,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鍊活動。城鄉居民(不含在校學生)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91%以上。在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本要求,學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
——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形成各級各類體育設施布局合理、互為補充、覆蓋面廣、普惠性強的網路化格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1平方米以上。基層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標準逐步提高,所有縣(市、區)建成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建有便捷、實用的基本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城市社區和有條件的農村建構“15分鐘健身圈”。實施公共體育設施提升工程,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努力實現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公共體育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100%。
——全民健身組織網路體系更加健全。縣(市、區)建有體育總會,健全行業、人群、單項體育組織,每萬人體育類社會組織(經主管部門登記和鄉鎮、街道備案)達到2個,推動體育類社會組織實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體育組織網路向基層延伸,基層民眾體育俱樂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等有較大發展,全民健身站點數達到30000個,每萬人擁有健身站點5個以上,形成遍布城鄉、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參加體育社會組織和各類基層體育隊伍人數占全省總人口比例達到20%。
——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積極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統籌推進各類人群體育健身活動均衡發展。全力推進民眾性足球和校園足球運動開展,大力普及健身跑、健步走、登山、騎行、游泳、桌球、羽毛球、籃球、氣排球、網球、廣場舞、輪滑等參與性強、普及面廣、健身價值高的體育運動項目。
——科學健身指導水平不斷提升。完善國民體質監測制度,推進各級國民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中心建設,積極開展體質測定和運動能力評估。依據個人體質狀況提供個性化的健身指導服務,增強全民健身的吸引力,大力推廣科學健身方法,不斷提高科學鍛鍊水平。
——全民健身指導和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發展。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非奧項目教練員、裁判員等基層體育骨幹隊伍建設,全省註冊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15萬人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人以上,體育骨幹的業務素質和技能得到較大提升。大力加強全民健身志願者隊伍建設,做到組織落實、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到位,志願服務活動普遍開展。
——體育創強爭先工作持續深入開展。全省體育強縣(市、區)創建實現全覆蓋,95%以上的鎮(鄉)、街道達到體育強鎮(鄉)、先進街道標準,建成體育特色鄉鎮200個。

三、主要任務

(一)弘揚體育文化,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等方面的正能量。弘揚健康新理念,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樹立全民健身榜樣,講述全民健身故事,傳播社會正能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把身心健康作為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重要能力,樹立以參與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必需的個人發展理念,倡導人民民眾人人喜愛並參加1項以上的健身活動,不斷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使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發揮體育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傳承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獨特價值和作用,在全社會形成重規則、講誠信、爭貢獻、樂分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進一步提升民眾身邊體育設施的建設水平,努力實現便民體育設施全覆蓋。從廣大民眾的健身需求出發,進一步改善民眾體育健身條件和環境,在全省合理規劃建設一批健身公園、健身長廊、健身步道等健身場地設施及面向民眾的游泳、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桌球等大眾健身活動場館,重點在全省實施城鄉社區多功能體育設施普及計畫,通過省、市、縣、鄉鎮(街道)、社區五級投入,建設一批籠式足球場、籃球場、游泳池、輪滑場等社區多功能體育設施。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5個左右省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50個鄉鎮(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體育休閒公園)、輪滑公園等,500個游泳池(含拆裝式游泳池),500個足球場(含籠式足球場),5500個實施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加快冬季運動項目場地建設,滿足不同層次民眾的健身需求。嚴格落實國家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民眾健身相關設施。結合“三改一拆”“四邊三化”行動,有效開發利用城鎮低效用地建設體育場地設施,積極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於體育健身。充分利用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城市空置場所等建設休閒健身場地設施。結合公園廣場綠地,加大城市健身步道、登山步道建設力度,達到城市健身(登山)步道每萬人18公里以上。繼續完善具有國際性、品牌性、特色性的四大體育休閒生活圈:錢江甌江水系和京杭大運河體育帶、浙西山地特色體育休閒區、浙東南海洋體育健身區和浙北環太湖全民健身圈,著力打造國家級全民健身示範區。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學校體育設施、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通過抓信息公開、規範管理、服務提升、補貼扶持、購買服務等措施,推動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實現公共體育設施和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100%向社會開放。
(三)進一步提升民眾身邊的體育組織水平,努力實現鄉鎮(街道)“1+5”體育社會組織網路全覆蓋。加強全省各級體育總會建設,發展其作為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帶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進體育社團社會化、實體化改革,按照分類指導、分步推進的原則,實施省級體育社團三年孵化計畫。按照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原則,增強體育社團的自轉能力,分批分步將省級體育社團徹底與省體育行政部門脫鉤。指導推動各市、縣(市、區)同步推進體育社團社會化、實體化改革。著力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建設,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體育總會工作網路,積極推動體育總會工作網路向鄉鎮(街道)延伸,探索縣級體育總會和規模較大、民眾基礎廣泛的體育社會組織在鄉鎮(街道)建立工作機構,到2020年每個鄉鎮(街道)實現“1+5”工作格局(即1個體育總會工作站,5個以上專業體育社會組織工作站)。引導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以提高服務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依據法律和章程規範運行、提升活力。實施體育社會組織培育工程,最佳化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環境和土壤,加強對自發成立、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體育“自組織”的研究,加大規範引導和服務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體育社會組織。
(四)進一步提升民眾身邊的健身活動水平,努力實現常態化健身活動全覆蓋。將城鄉居民的健身需求作為民生需求,按照因地制宜、業餘自願、小型多樣、就近就便的原則,通過片區聯動、區域聯動、全民健身展示、民眾體育節等形式,推動民眾體育健身活動的普遍化、經常化、多樣化,提供豐富多彩的民眾健身活動供給,形成“民眾天天有活動、鄉村(社區)月月有賽事、鄉鎮(街道)年年有運動會(體育節)”的局面,推動幼兒、青少年、老年人、婦女、社區居民、職工、農民、殘疾人等各類人群體育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全民運動會制度,辦好省體育大會、省海洋體育運動會、省生態運動會、省智力運動會、省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會、省女子體育節、省幼兒體育大會、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省體育社團運動會、省全民健身節等民眾性體育賽會,積極促進民眾性馬拉松等賽事發展。藉助承辦2022年亞運會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全民健身與亞運同行”活動,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和開展。
(五)進一步提升民眾身邊的健身指導水平,努力實現行政村(社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及鄉鎮(街道)體質測試網點全覆蓋。積極推進基層體育骨幹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體育骨幹隊伍培訓體系,通過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和非奧項目發展培訓基地,不斷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各類運動項目教練員和裁判員隊伍建設。加強培訓,不斷提高廣大民眾體育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科學發展。進一步完善全省國民體質監測網路服務體系,為民眾進行體質測定、運動能力評定提供運動健身指導。繼續實施《浙江省3—69周歲公民體質評價》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引導各類人群積極參與科學健身。將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納入社會發展綜合統計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並向社會公布監測和調查結果。積極推進體衛結合,開設全民健身科學指導大講堂,定期舉辦科學健身講座,廣泛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提高城鄉居民體育健身科學素養。以健康為主題,整合基層宣傳、衛生計生、文化、教育、民政、殘聯、旅遊等部門相關工作,在街道、鄉鎮層面探索建設健康促進服務中心。
(六)合理統籌、組織、協調、配置社會公共體育資源,向全省人民提供標準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衡發展,促進全省城鄉健身設施、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健身指導等公共資源及服務要素的協調配置。以提高農民身心健康為重點,紮實推進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和村級體育俱樂部建設。繼續加大對山區、海島等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研究制定浙江省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進一步明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具體標準和要求,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標準化。
(七)大力促進全民健身服務業發展,引導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消費。高度重視全民健身服務業在新時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加體育市場供給,形成規範有序的體育健身休閒市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消費意識明顯增強,體育消費規模和水平明顯提高,到2020年全省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興辦全民健身服務業,增加全民健身服務從業人員,培育和形成一批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的全民健身服務企業和品牌。加快推行體育服務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和完善體育服務規範,提高全民健身服務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全民健身法制建設。根據我省經濟社會和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實際,推動修訂《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辦法》《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推動制訂《浙江省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研究制訂相配套的《浙江省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和地方標準,為全民健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二)加大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進一步明確和強化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職責,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參與全民健身的權利。縣級以上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條例》的要求,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投入力度。要依法把體育彩票公益金按一定比例用於全民健身事業,並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全民健身事業,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會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新機制。在政府提供基本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前提下,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方式,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範圍和數量,通過管辦分離、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等方式,逐步將公益性全民健身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公共體育設施的運營和管理、民辦體育機構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等交給社會力量去辦。積極推廣和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模式,促進社會資本參加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提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的水平,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體育健身需求。
(四)完善全民健身工作評估與考核制度。繼續開展體育強縣(市、區)、體育強鎮(鄉)和體育先進街道創建工作。開展體育強市、體育現代化縣(市、區)、體育現代化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四提升四覆蓋”工程等評估,適時發布浙江省體育現代化縣(市、區)發展指數。引入第三方評估等機制,對民眾全民健身滿意度、向社會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績效等進行測評,並通過公布城鄉居民體質測定結果、實施民眾體育現狀調查制度、創建“一縣(市、區)一品”與“一鎮(鄉、街道)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推進全民健身示範區建設等方式對各級政府的全民健身工作進行評估和考核。
(五)加強全民健身信息、科研工作。充分發揮網際網路與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重要作用,探索“網際網路+全民健身”發展新模式,研發浙江省全民健身網路服務平台和全民健身基礎數據處理系統,豐富體育健身電子地圖、社區體育服務配送、全民健身活動信息等內容,為城鄉居民提供及時便捷的資訊服務,並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的網路體育健身服務,提高全民健身服務信息化水平。出版一批高質量的全民健身科普圖書、培訓教材、音像製品,提高公民體育健身的科學素養。做好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整理和傳播推廣工作,鼓勵優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合全省體育院校和體育科研機構的專業人才和學術資源,深入推進全民健身智庫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理論研究、全民健身現狀調查研究、城鄉居民體質健康促進研究等相關研究工作,不斷提高全民健身的科研開發和推廣套用能力,積極研製、推廣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全民健身新項目。
五、組織實施
(一)省實施全民健身計畫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的組織領導,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各成員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履行相關職責,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各行業要結合實際,制訂系統內的全民健身工作計畫,並認真組織實施。
(二)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組織領導機制,結合實際抓緊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計畫或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好《全民健身計畫》和本實施計畫的貫徹落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加強對《全民健身計畫》實施情況的檢查督導和評估,將其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管理,適時對實施成效進行全面評估。省政府將定期對各市、縣(市、區)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