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2016年11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發〔2016〕53號印發《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該《計畫》分指導思想和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10條。

主要任務是:大力弘揚體育文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發展壯大體育社會組織;著力改善健身場地設施條件;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實突出全民健身發展重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 印發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
  • 文號:川府發〔2016〕53號
  • 印發時間:2016年11月22日
通知,實施計畫,

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的通知
川府發〔2016〕53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2日

實施計畫

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為更加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提高全省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6〕37號)有關要求,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深入貫徹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確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全民健身良好社會風尚,使全民健身成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
力爭到2020年,民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000萬,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2700萬,民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全民健身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等功能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800億元。具有四川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弘揚體育文化。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和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開辦專欄,舉辦講座,播發宣傳片、宣傳畫,出版體育健身圖書、音像製品,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宣傳體育健身文化,弘揚健康新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將體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全過程,引導民眾踐行“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理念,大力挖掘傳承傳統體育文化,積極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體育文化。廣泛開展“體育下鄉”“結對子、種文化”等主題活動,發揮體育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增強巴蜀文化影響力等方面的獨特價值與作用。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定期舉辦民眾基礎好、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的民眾體育賽事活動,重點突出民眾體育的健身性、參與性、趣味性。繼續辦好廣場體育、假日體育等具有四川特色的傳統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完善業餘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等全民健身賽事體系。改革和完善辦賽模式,舉辦四川省全民健身運動會、四川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四川省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四川省第十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四川省第九屆老年人運動會。支持各地各行業結合實際,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大力發展健身跑、健步走、騎行、登山、徒步、游泳、球類、廣場舞、棋類、橋牌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積極培育賽車、輪滑、滑翔、極限運動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閒運動項目,扶持推廣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龍舟、健身秧歌、健身腰鼓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不斷滿足各類人群的健身需求。
(三)發展壯大體育社會組織。按照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原則,積極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改革,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向獨立法人組織轉變,增強體育社會組織活力。積極發揮全省性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專業指導服務等方面的示範作用。把各級體育總會建設成為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努力實現市(州)、縣(市、區)體育總會全覆蓋。加強各級各類單項、行業、人群體育組織和鄉鎮、社區體育組織建設,重點培育發展基層體育活動服務類社會組織,鼓勵基層文化體育組織依法依規進行登記,推動形成遍布城鄉、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和健身骨幹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繼續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管理和服務工作,每年培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00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達到17萬人以上。
(四)著力改善健身場地設施條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相關規劃充分銜接,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民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力爭每個縣(市、區)建成1個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活動室。統籌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區和周邊城市規劃,建設奧林匹克中心和單項賽事中心等大型體育基礎設施,改善全民健身條件。市(州)重點建設並完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和一批便民利民的體育場地設施,縣(市、區)重點建設縣級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市(州)、縣(市、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80%。城市社區重點建設多功能運動場和小型多樣的健身設施,農村鄉鎮和行政村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
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完善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制度,把免費、低收費開放的公共體育場館名稱、具體時間及相關要求等向社會公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鼓勵民營體育場館向民眾免費、低收費開放。積極創造條件將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確保全全前提下,探索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第三方管理機制,推動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後和節假日向本校師生和公眾有序開放。
(五)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將全民健身作為主動健康的重要手段,促進“治未病”,減少亞健康。推動全民健身與教育事業融合發展,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健康素質。推動全民健身與文化事業融合發展,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公園、健身路徑等公共設施為依託,就近方便城鄉居民參加各類文體活動,促進文化強省建設。推動全民健身與養老、助殘事業及森林康養融合發展,努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通過發展全民健身,推動健身服務業發展,努力提高健身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開拓全民健身產品製造領域和消費市場,拉動體育健身消費,提高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六)切實突出全民健身發展重點。青少年是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的重點人群,要大力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保證學生在校的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強化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落實每天校內鍛鍊1小時制度;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積極開展業餘體育訓練,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
創新職工體育模式,加強體育設施建設,鼓勵支持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根據實際,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多層次、多形式職工運動會或單項比賽,引導更多職工參與體育鍛鍊,努力增強職工身體素質。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進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助殘工程支持力度,推動農民將傳統健身方式與現代體育活動結合,推廣婦女健身方法,積極開展幼兒體育活動,積極為外來務工人員及其他特殊人群提供健身服務。
把建設足球場地納入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因地制宜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多樣化的足球場地。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積極抓好民間足球活動開展,舉辦多層級足球賽事,擴大足球人口規模。推廣普及民眾冬季運動,支持鼓勵川西、川北有條件的地方依託當地自然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冰雪運動。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冰雪運動領域,推進冰雪運動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七)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和考核,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工作任務,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智庫介入的大群體工作格局。建立四川省全民健身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全省全民健身重大事項。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全民健身事業的組織領導,制定本地實施計畫,做好任務分工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八)落實各項保障政策。各地要加大對全民健身的財政投入,有條件的地方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設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專項投資基金和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政府補貼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支持民眾健身消費。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目錄、辦法及實施細則,加大對基層健身組織和健身賽事活動等的購買比重。完善轉移支付方式,鼓勵和引導各地加大全民健身財政投入。省級財政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全民健身事業的扶持力度。落實好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引導公眾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捐贈。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嚴格落實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要求,確保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九)推動全民健身科學化。做好全民健身統計工作,發布《四川省國民體質監測公報》《四川省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四川省體育場地普查報告》。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建設和完善一批國民體質監測站點,開具“運動處方”,為民眾科學健身服務。舉辦科學健身知識講座,編輯科學健身知識資料,推廣科學健身方法,提升科學健身水平。積極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水平。積極支持體育用品製造業創新發展,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增加產品品種,提升體育用品質量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鼓勵企業參與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平台和科學健身指導平台建設,把運動場館設施、健身人群、健身指導、賽事活動等資源融為一體,打造全民健身信息化工程,提升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
(十)加強過程監管與評估。加強民眾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管理和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參與人員安全防範意識。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游泳、攀岩、滑雪、潛水等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活動加強安全監管。加強對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和器材的安全監督檢查,確保公眾參加健身活動的安全。開展行政監督與包括媒體在內的多方監督,定期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2020年,各地要對本地全民健身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並上報上一級體育主管部門。對在推動工作落實或支持、參與全民健身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予以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