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九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已經九江市政府同意,九江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3月29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29日
  • 發布單位:九江市人民政府
  • 檔案編號:九府發〔2022〕4號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快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和健康九江建設,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和江西省政府印發的《江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贛府發〔2021〕2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以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力踐行“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聚焦“三打造兩提升”重點舉措,以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補齊健身場地設施短板,築牢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與綜合價值,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以全民健身事業推動城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再創九江輝煌,再現九派榮光”的奮鬥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城鄉居民身體素質顯著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到38.5%,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公共體育健身設施更加完善,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功能逐步完善,新改擴建4個功能齊全的體育公園,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0.9塊,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
——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更加健全,縣(市、區)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
二、主要任務
(三)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保障要素供給。
推進體育設施規劃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將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列為本地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在組織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及涉及健身設施建設的相關規劃時,需就有關健身設施建設的內容徵求同級體育主管部門意見;按人口要素和經濟發展水平統籌資源布局,實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工程,統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居住社區建設、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等工作,盤活城市空閒土地,支持以租賃方式供地,充分合理利用綠地、閒置場所和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建築物頂層、地下室等“金角銀邊”區域,發揮複合利用效能,聚焦民眾就近健身需求,有限規劃建設貼近社區、便民實用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籠式足球場等體育場地設施,完善體育設施五級網路,最佳化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功能。
豐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落實國家新建居民區和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相關規範標準,嚴格按照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積不低於0.3平方米標準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在住宅、商業、文化、娛樂、公共綠地等載體中嵌入健身場地設施,打造人居環境優美、健身出行便利的體育生態圈。加快健身場地設施智慧化升級,推進“公園體育化”改造。“十四五”期間,在全市新建或改擴建4個以上體育公園,新建健身步道不少於270公里,新建或改擴建全民健身中心不少於4個,新建或改擴建縣級公共體育場中標準田徑跑道和標準足球場不少於4個,補齊或更換10個以上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補齊或更換170個以上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場地器材,實現社區、行政村體育設施全覆蓋,新建40塊以上社會足球場,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0.9塊,加快農村公共體育設施提檔升級,助力最美鄉村建設。
提升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水平。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平戰兩用改造”工程,培育多元主體,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場館管理運營,確保設施公益屬性,做好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預案,提升場館使用效益。完善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企事業單位帶頭開放辦公區域及周邊可用於健身的空間,鼓勵學校場館進行“一場兩門、早晚兩開”物理隔離改造,在非教學時間採取錯峰開放的方式,提高體育場地設施全民共享水平。鼓勵第三方運營,建立市場化風險轉移機制。
(四)豐富全民健身活動組織形式,提升品牌影響。
發揮九江生態優勢,打造城市民眾性特色品牌賽事。積極籌辦江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民眾項目比賽、九江市第十四屆運動會民眾項目比賽等綜合賽事。豐富青少年、婦女、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及機關單位、行業系統、單項體育協會等組織全民健身活動形式。常態化開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主題活動。深入開展社區運動會,鼓勵全民健身社會組織下沉社區承辦各類健身賽事活動,打造市、縣、鄉、村四級社區體育賽事體系。按照“一縣一品”的思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獨立產權的本土品牌賽事,提升廬山半程馬拉松、瑞昌羽毛球和長江經濟帶友好縣(市、區)球類邀請賽、廬山西海全國垂釣大賽和大帆船賽、長江經濟帶網球賽等特色賽事品質,全力打造廬山越野賽、武寧網球賽、廬山西海龍舟節、八里湖城市定向賽和賽城湖馬拉松等具有地方特色、市場前景好、影響力大的品牌賽事。支持開展九江地方武術、舞龍舞獅、龍舟、蹴球等民族民間民俗體育活動,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舉辦線上賽事活動,開拓全民健身線上線下融合辦賽模式。豐富民眾節慶體育活動,推動體育生活化,大力推廣居家健身方法,鼓勵各單項體育協會、體育明星、體育專業技術人員等參與健身直播活動。構建各級品牌賽事示範引領、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多主體主辦、全人群參與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
普及運動項目文化,夯實全民健身民眾基礎。以舉辦省運會為契機,加快發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馬術、房車露營、漂流、垂釣運動等具有體旅特色運動項目。推行簡便、易行、健身效果好的健步走、健康跑、健身騎行“活力三項”運動,大力發展具有民眾基礎的三大球、三小球、游泳、健身健美、廣場舞、氣排球等休閒運動項目。
(五)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科學指導。
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工作。加快推進市、縣兩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建設,完善面向大眾、功能齊全的國民體質監測網路,建立體質監測資料庫,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升全民身體素養。
開展科學健身普及活動,打造“科學健身大講堂”品牌。開設“全民健身促健康”主題講座,組織實施線上線下的健身技能培訓、科普講座等科學健身服務“六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軍營)活動,邀請體育專家、優秀教練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健身科普活動。加強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宣傳,積極推廣健康生活方式。
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改革,搭建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平台,最佳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人才結構和公益培訓課程體系,達到指導隊伍和服務活動城鄉均衡分布,以示範、培訓、宣傳為抓手,弘揚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精神,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服務。
(六)健全體育社會組織網路架構,最佳化組織職能。
加快推進體育社團改革。依照法規政策和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強體育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行體育社團負責人公開招募制度,推動體育社團社會化。完善以市、縣兩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市、縣兩級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骨幹,民眾身邊的鄉(鎮)、社區(行政村)健身團體、體育俱樂部等基層體育組織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重點加強全民健身組織規範建設。加強市、縣兩級體育總會組織建設,鼓勵體育總會向鄉鎮(街道)延伸,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滲入城鄉社區,推進社區(行政村)全民健身站點布局建設,夯實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基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體育社會組織積極承辦體育賽事活動、培訓、國民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等項目。構建體育社團組織年終綜合性評價體系,將組織民眾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情況及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全民健身組織的主要評價指標,對隊伍穩定、組織活躍、專業素養高的“三大球”、桌球、羽毛球、騎行、跑步等自發性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給予場地、教練、培訓、等級評定等支持。
(七)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推進全民健康。
重點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搭建青少年校園體育鍛鍊和校外體育競賽平台,推動校園文化和體育教育協調發展,積極開展青少年體能訓練營及青少年暑期夏令營等活動,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教育系統考核評估體系。鼓勵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
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體系。提高體育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發揮老年人體育協會和社區老年活動中心作用,組織開展老年人賽事活動,推出符合老年人健身需求的體育項目和健身方法,豐富老年人參加文體活動的智慧型化渠道,努力解決體育公共服務領域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
推進職工體育發展。發揮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組織的作用,培養體育骨幹,全面推行工間操健身制度,廣泛開展符合職業特點的體育競賽和綜合性運動會等健身活動。
開展殘疾人體育康復健身活動。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加大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培訓,挖掘更多適合各類殘疾人開展體育鍛鍊的康復、健身項目,推動殘健融合。完善殘疾人體育訓練和康復設施,辦好殘疾人各類賽事活動。舉辦殘疾人運動會。
鼓勵婦女積極參與民眾性健身活動,提高婦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加強少數民族體育的統籌規劃,紮實推動少數民族體育賽事活動開展。發揮各級農民體育協會等組織作用,推動農民體育健身活動開展。
(八)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提速增效,強化消費引領。
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提高體育產業的數位化、智慧型化、科技化水平。打造競賽表演、健身休閒、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運動健康等體育服務業重點產業鏈,推動數字經濟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以自主品牌促進體育產業市場主體梯度化發展,培育孵化優質創新的健身設施和賽事運營等體育龍頭企業,不斷提升九江體育企業影響力。大力發展水上、山地戶外、低空飛行、馬拉松、皮划艇等消費引領型運動項目產業。加快建設體育產業載體平台,推進九江市體育中心、白鹿奧體全民健身中心等體育服務綜合體發展,加快潯南體育公園、八里湖向陽生態公園等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努力打造至少2個國家級、省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項目)。全面提升體育產業供給質量,激發體育消費潛力,舉辦體育消費節和夜間體育消費活動,培育體育定製、體驗、智慧型、場景等消費熱點和數字型育、線上健身等消費新業態,增強健身休閒消費粘性,形成體育消費新模式。
(九)加快全民健身跨界融合發展,建立合作機制。
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全市中國小重點開展1至2項本校傳統體育特色項目,幫助每名學生至少掌握2項運動技能,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不少於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構建青少年賽事體系和獎勵機制,由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擬定學生體育賽事計畫,建立分學段、跨地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大力推進各類運動項目進校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專業教練員、退役運動員和體育培訓機構為學校體育課外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服務,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各類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構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新格局,推動“三大體系”建設。規範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鼓勵支持青少年俱樂部發展。制定優秀運動員升學優惠政策,注重網球、羽毛球、田徑、摔跤、拳擊、體操等優勢項目人才培養和輸送。
踐行體衛融合,助力健康九江。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模式。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加強體衛融合人才隊伍建設,協同衛生健康部門積極謀劃體育醫院建設項目,鼓勵大型醫療機構設立運動康復專科,探索將運動健康指導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與九江健康促進中心合作,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推動高等院校、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加強合作,推進體衛融合理論、科技和實踐創新。堅持預防為主,建立運動干預,深入挖掘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健身、養生、康複方面的獨特價值,加強推廣運動。
促進體旅融合,壯大體育產業。充分利用我市紅色資源、山水文化資源和書院文化資源,打造廬山、廬山西海、賽城湖、鄱陽湖、中華賢母園、白鹿洞書院等體育旅遊示範區,拓展體育旅遊業態多樣化。加快推進廬山風景區旅遊文體中心、環山旅遊綠道和廬山西海艦隊小球休閒中心項目建設,打造賽城湖和廬山西海馬拉松健身步道,開發水上運動基地、航空飛行營地、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自駕房車營地等體育旅遊設施建設,拓展戶外休閒、農耕趣味等鄉村體育休閒旅遊項目,持續打造體育旅遊精品景區和體育旅遊精品線路,拓展品牌特色體育項目和主題賽事活動,加強廬山西海風景區“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和“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力度,支持專業體育旅遊企業助力景區體旅項目經營,最佳化體旅融合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消費引領。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發揮市、縣兩級全民健身計畫領導小組作用,各相關部門(單位)分工協作研究解決全民健身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全民健身重大政策落實落地。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各地制定出台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計畫、落實主體責任、完善監管制度。
(十一)加大政策扶持。
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力度,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財稅優惠政策和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力度。探索多元投入機制,拓寬社會資本投入全民健身事業渠道,增加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力度,鼓勵、吸引社會力量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充分發揮各級體育部門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作用,落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嚴格執行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健身設施規定。
(十二)夯實人才基礎。
加強部門協作,拓寬培養渠道,統籌健身指導、運動康復、組織管理、宣傳推廣、志願服務等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打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擔任體育教師渠道,暢通高校體育社會指導與管理、體育運營與管理人才出口,鼓勵各類體育人才通過兼職服務、技術指導、項目引進等多種方式實現柔性流動,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基層體育工作者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技能支持。
(十三)落實安全保障。
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全民健身設施安全監管力度,確保場地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在體育場館配置急救和防疫設備,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和新冠疫情防控機制,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監管責任體系,強化賽事風險評估。落實戶外運動安全管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全民健身相關信息服務平台的網路安全等級,強化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十四)強化評估機制。
2025年底前,市、縣兩級體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全民健身實施計畫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體育部門報告,並依據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
(十五)推動智慧賦能。
運用網際網路、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搭建體育數位化平台,開展線上賽事、線上健身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水平。加快健身設施、器材智慧化升級,提升體育場館智慧型化運營效能,以數據共享、智慧型合作為新引擎,匯集體育消費數據資源信息,建立體育資源共享信息庫,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和健身服務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構建九江市體育信息平台,提供便利化的健身設施查詢預定、體育培訓報名、科學健身指導、健身愛好者社群交流等服務。培養體育消費習慣,提高民眾體育參與意識。

解讀

一、我市制定實施計畫的背景
“十三五”時期,我市體育事業發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健康九江建設邁向新步伐。
“十四五”期間,九江市人民政府將認真履行“制定全民健身實施計畫,明確階段目標、工作措施和政府保障等內容”的職責,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印發的《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檔案精神,結合九江實際,出台了《九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實施計畫》分三部分內容共15條。實施計畫的頒布是九江人民體育健康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二、《實施計畫》的目標任務
到2025年,九江市全民健身工作明顯上台階。一是城鄉居民身體素質顯著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到38.5%;二是公共體育健身設施更加完善。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功能更加完善的體育場地和設施,不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而且“15分鐘健身圈”功能更加齊全;三是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更加健全。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四是發揮九江生態優勢,打造城市民眾性特色品牌賽事。結合省運會在我市舉辦,大力開展“百場賽事迎省運、萬人樂動慶盛世”等系列民眾性體育活動,按照“一縣一品”的思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品牌賽事,構建科學合理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
三、《實施計畫》落實的保障措施
要確保《九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的各項任務目標落實,必須要有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三是夯實人才基礎;四是落實安全保障;五是強化評估機制;六是推動智慧賦能。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