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景德鎮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已經景德鎮市政府研究同意,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5月1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德鎮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5月11日
  • 發布單位:景德鎮市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為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我市全民健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 年)》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江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 年)》,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體育強國建設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為推進健康景德鎮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瓷都作出應有貢獻。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民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高,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到39%,城鄉居民體質合格率超 92.5%,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6名。
二、主要任務
(三)統籌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以補齊民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為重點,加強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會足球場、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改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條件。充分合理利用公園綠地、城市空置場所、建築物屋頂、地下室等“金角銀邊”區域建設便民利民的健身休閒設施。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5個,新建或改擴建全民健身中心5個,新建或更新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設施8個,進一步提高覆蓋率;新建社會足球場21個,使得每萬人擁有足球場達到0.9塊;新增配置智慧型健身器材等智慧型設施設備的智慧健身設施3處以上。加大農村地區健身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加強中心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維修改造和提檔升級。充分利用古代遺存的驛道、大路,挖掘瓷茶文化,實現互聯互通,打造成適合旅遊和賽事的健走、登山、騎行步道,新建健身步道不少於300公里,逐步建立全域覆蓋的步道體系。
提升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水平。持續改造提升公共體育場館硬體設施條件,加快場館平戰兩用改造,做好場館應急避難(險)功能轉換預案。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最佳化公共體育場館績效管理方式,落實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加快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向社會公眾開放。
(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培育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打造品牌賽事引領、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多主體主辦、全人群參與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大力發展國際賽事,持續舉辦景德鎮國際馬拉松賽和陶瓷工藝健身大賽。做強自主品牌賽事,挖掘“瓷茶古道”文化,將旅遊與健身相結合,打造戶外登山健走精品線路,舉辦瓷茶古道行和走進美麗鄉村健步行活動,舉辦水上運動大賽。支持各縣(市、區)引進或自主舉辦有影響力的特色賽事活動,形成“一地一品、多點共存”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構建全民健身活動網路,形成多維度、強氛圍、跨領域的覆蓋城鄉、覆蓋所有居民的健身賽事格局。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突出社區民眾體育參與優勢,開展社區運動會,圍繞“桌球、羽毛球、氣排球、5人制足球、籃球”等項目舉辦民眾性體育賽事。推廣普及健身操、廣場舞、太極拳、健身氣功、柔力球等喜聞樂見的健身運動。常態化開展全民健身日、新年登高、“我們的節日”等全民健身主題活動,豐富民眾節慶體育活動,推動體育生活化。積極推進全民健身活動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
參加全省、全國民眾體育賽事交流活動。舉辦市、縣(市、區)民眾體育項目選拔賽,組織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第十六屆江西省運動會、第七屆江西省全民健身運動會。
促進全民健身重點人群活動開展。針對不同人群特點,組織老年人、農民、機關幹部、企事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等人群經常開展形式多樣、參與面廣的體育健身活動。在場地設施建設和賽事活動開展中充分考慮青少年、老年人、婦女、少數民族、殘疾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保障民眾健身權益。加強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組織建設,豐富社區養老健身服務,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閒項目和方法。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加大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培訓,挖掘出更多適合各類殘疾人開展體育鍛鍊的康復、健身項目,推動殘健融合,開展殘疾人體育康復健身活動。全面推行工間健身制度,鼓勵建立職工體育社會組織,廣泛開展符合職工身體狀況和職業特點的健身活動和體育競賽。
(五)加強全民健身社會組織建設。
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完善以市、縣兩級體育總會為樞紐,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骨幹,民眾身邊的社區健身團體、體育俱樂部等基層體育組織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建設完善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推動其他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推動各單項體育協會向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延伸, 推進農村全民健身站點布局建設,夯實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基礎。
規範全民健身組織自身建設。健全全民健身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積極吸納社會各界精英參與管理。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的黨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將黨建融入全民健身組織發展全過程。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綜合性評價制度,將組織民眾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情況及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全民健身組織的主要評價指標,對隊伍穩定、組織活躍、專業素養高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給予場地、教練、培訓、等級評定等支持。鼓勵全民健身組織積極參與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加大政府購買全民健身組織服務力度,鼓勵全民健身組織承接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科學健身指導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激發全民健身組織自身發展動力。
(六)提升全民健身科學指導服務水平。
健全科學健身常態化工作機制。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健身普及模式,開設線上科學健身大講堂,組織開展科學健身服務“五進”活動。加快縣(市、區)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建設,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提升體質監測服務標準化水平,建立體質監測資料庫,提供針對性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組織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工作,提高達標測驗覆蓋率。
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最佳化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等級結構,擴大隊伍規模,吸納各類體育專業人士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專項技能和業務知識培訓,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進社區行動,充分發揮其在維護社區健身器材、組織社區體育活動、指導科學健身方面的作用。大力弘揚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精神,打造全民健身服務志願品牌。
(七)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深化體教融合。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支持各級各類學校設立教練員崗位,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由體育和教育部門共同擬定學生體育賽事計畫,推動“三大球”校園聯賽的進行。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預防和干預。支持開展青少年體育周末營、夏冬令營等精品活動。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落實社會體育俱樂部競賽、訓練和培訓體系,鼓勵政府向體育社會組織購買體育教學和教練服務。支持各單項體育協會進入學校開設公益性課後體育興趣班,促進“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建設。
推動體衛融合。全面落實健康景德鎮建設,開展全民健身行動。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模式。推動國民體質監測站點與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倡導“運動是良醫”理念。
加強體旅融合。鼓勵各地結合當地旅遊、體育賽事、人文自然環境等資源稟賦,最佳化體旅融合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民眾健身、旅遊的複合型消費需求。加強品牌賽事與旅遊路線的有機結合,持續打造“瓷茶古道”體育旅遊精品路線。鼓勵旅遊景區、度假區等完善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等體育旅遊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消費引領型運動項目賽事活動,拓展體育旅遊新業態。引進專業體育旅遊企業,強化體育旅遊經營項目安全管理。
(八)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
宣傳和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強體育文化展示與宣傳的陣地建設,大力宣傳全民健身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價值, 提高全社會對發展全民健身重要性的認識,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全民健身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強化全民健身激勵,加大節假日、基層、夜間體育賽事供給,組織開展體育消費節、體育夜市、體育嘉年華等活動,打造主題鮮明的體育消費活動品牌。協調與社會力量合作,鼓勵向民眾發放體育消費券,向公眾提供公共體育服務,降低公眾付費價格,實現體育消費更加公平可及。利用我市陶瓷文化資源,在重大體育賽事節點開展健身文化展示、學術論壇等主題活動,表彰獎勵全民健身先進組織和個人,推動形成全民參與健身的社會新風尚。
三、保障措施
(九)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
發揮全民健身實施計畫領導小組作用,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群體工作格局,確保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實施。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重點工作情況納入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等創建指標與評估體系,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工程,納入政府考核範圍。
(十)完善政策保障,落實經費投入。
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公民法定權益。完善規劃與土地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合理安排體育用地。完善體育社會組織扶持政策和管理辦法,促進社會體育組織規範發展。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做好全民健身活動糾紛預防與化解工作,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務。將全民健身經費列入基本公共服務年度預算,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本相結合的多渠道經費投入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投資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承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十一)多措並舉,強化安全保障。
積極運用網際網路、5G通訊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學技術,加快推進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安全監管,確保場地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堅持防控為先、動態調整,落實防控措施,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監管責任體系,強化賽事風險評估,落實安全防範措施。提升全民健身相關信息服務平台的網路安全等級,強化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十二)建立評價體系,加強監督檢查。
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和評價制度,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標準,推進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明確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制定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和保障。到2025年,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實施效果進行總體評估,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體育行政部門報告,並依據有關規定向公眾公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