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

《銀川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已經銀川市政府研究同意,銀川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8月24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川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24日
  • 發布單位:銀川市人民政府
全文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是健康銀川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逐年增多,人民民眾通過健身促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不斷提高,健康銀川建設邁出新步伐。當前,全市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為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國發〔2021〕11號)、《自治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寧政發〔2022〕23號),制定本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等方面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推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不斷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需求,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市貢獻體育力量。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民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持續提高,健身方式不斷豐富,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穩步增加,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不斷增長。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占總人口比例達到40%,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93.5%。
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提檔升級。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6平方米以上,新建健身步道30公里,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行政村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健身設施供給更加多樣,設施維護和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體育社會組織覆蓋城鄉。縣級“4+X”體育組織體系更加完善,並向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延伸。全民健身站點達到300個以上。
全民健身指導和志願服務隊伍穩步擴大。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1.2萬人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人,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率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提高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水平
加強場地設施建設。結合鄉村振興和“四大提升行動”,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十四五”時期,全市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個公共體育場、1個公共體育館、1個全民健身中心或游泳館、2個體育公園、1個冰雪館(場)、每10萬人3個社會足球場,實現“六個有”全覆蓋,逐步實現城鄉服務內容和標準統一銜接。(責任單位:市體育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審批服務管理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豐富場地設施類型。持續推動“三大球”場地設施建設,體育“康樂角”建設工程,因地制宜建設小型化、多樣化場地。持續推動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和利用,鼓勵利用河湖等自然水域、公園水域、公園空閒地等建設室外滑冰場、嬉雪場地,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室內冰雪設施;配備適合全年齡段人群使用的設施設備,開展場地設施的適老化和無障礙化改造。(責任單位:市體育局、發改委、住建局、自然資源局、審批服務管理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提升管理使用效率。結合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工作,實施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工程,改造完善場館硬體設施,加強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增強賽事活動承載能力和平戰兩用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益。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工作的評估督導,加大公共體育場館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軍人的開放力度。推動已建成且有條件的中國小校進行“一場兩門、早晚兩開”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工程,推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公共體育設施安全有序向社會開放。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推進室外健身器材“一鍵報修”工作,加大智慧型化健身路徑普及推廣,探索智慧健身步道、智慧體育公園等全民健身場景創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發改委、住建局、教育局、衛健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不斷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開展大眾體育健身活動。打造線上線下民眾體育賽事活動,舉辦一批民眾參與度高的體育賽事活動。提質升級8月8日全民健身大展示、全國民眾登山(銀川站)等民眾體育活動,開展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紀念日、元旦、清明、重陽等時間節點和傳統節日主題健身活動。發展健身跑、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廣場舞等運動項目,推動市域足球推廣普及,激發市民民眾健身熱情。(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總工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開展特色全民健身活動。搭建黃河流域體育賽事交流平台,辦好足球、腳踏車、羽毛球3項“沿黃城市體育”品牌。依託銀川自然資源稟賦和都市圈優勢,打造馬拉松、登山、龍舟、賽艇、健步等5個自治區A級民眾品牌活動。做大做強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馬拉松賽、閱海湖系列品牌賽事,承辦更多“國字號”群體賽事活動,實現由“一地一品”向“一地多品”轉化提升。鞏固拓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擴大冰雪嘉年華系列活動品牌影響力,舉辦冰上龍舟賽、青少年冰雪運動會等民眾性冰雪品牌賽事,吸引帶動更多民眾參與冰雪運動。大力開展武術、圍棋、中國象棋、射箭、空竹、門球等傳統體育項目。(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教育局、民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拓展重點人群健身運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加強婦女、老年人、農民、職業人群、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科學健身知識、健康習慣養成和體質監測、健身指導等體育服務保障,舉辦各類適合重點人群的體育競技比賽和健身活動,推動普通人群與重點人群體育均衡協調發展,提高全民健身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施行機關、企事業單位工間(工前)健身操、廣播體操或辦公室肩頸操、座位操制度,推動每天健身1小時。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責任單位:市教育局、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總工會、團委、婦聯、殘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著力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
完善組織網路。強化體育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功能,充分發揮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推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和指導向基層延伸。按照“4+1”模式(即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農民體育協會、單項體育協會+體育總會)加強各類單項、行業、社區、人群體育組織建設發展,形成覆蓋城鄉、管理規範、充滿活力的體育社會組織網路。制定並完善各類體育協會發展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不斷壯大規模、提升素質,提高上崗率。(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民政局、審批服務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最佳化發展環境。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相關舉辦標準、辦賽指南與激勵政策。落實市縣優秀健身站點獎勵政策。扶持體育社會組織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積極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項目、社會公益活動,激發體育社會組織內生髮展動力。對隊伍穩定、組織活躍、專業素養高的“三大球”、桌球、羽毛球、騎行、健(跑)步、賽艇、輪滑、滑(冰)雪等自發性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給予場地、教練、培訓、等級評定等支持,將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完善考核體系與激勵機制,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民政局、審批服務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全面提高全民健身服務水平                  
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依託各類媒體平台,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倡導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開設線上線下科學健身大講堂。發揮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運動康復領域專業人員作用,開展民眾身邊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活動。依託國民體質監測站點,開展“三送五進”體育科技服務活動,提供健康諮詢和運動處方。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制度。推廣實施面向大眾的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及評定體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文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加強全民健身服務隊伍建設。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規模,強化“三大球”、冰雪運動以及針對青少年人群等重點領域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專項培訓,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建立積分激勵制度。弘揚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精神,開展各種線上線下志願服務活動,打造豐富多樣、特色鮮明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項目。(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舉辦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用品博覽會及各類體育論壇,培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商業賽事、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傳媒等服務業態,探索開展體育服務業質量監測。(責任單位:市體育局、發改委、工信局、商務局、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加快發展冰雪產業。發展大眾滑雪、滑冰、冰球等項目,通過招商引資推動銀川市冰雪運動場地和場館建設,不斷提升冰雪產業總規模。(責任部門:市體育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深化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融合發展。瞄準全區競技體育項目設定,大力普及推廣田徑、游泳、射箭、舉重、“三大球”等運動項目,厚植競技體育民眾基礎。充分發揮體育競賽帶動作用,積極參加全區運動會民眾比賽項目,從中發現和培養競技人才。藉助體育社會組織力量,通過聯合辦隊等方式,組建新項目運動隊,擴大競技項目運動梯隊。(責任部門:市體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加強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加強青少年運動項目技能培訓,確保青少年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加大打造銀川市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力度,整合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健全分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實施銀川體育“十百千萬”工程,在基礎條件好的中國小校布局發展“三大球”、田徑、游泳、射擊、射箭、武術、摔跤、冰雪等重點項目,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優秀典型。不斷規範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強化全市青少年體育工作,積極鼓勵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教育局、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推動體衛融合。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在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打造運動康複診室或“全民健身益站”,實施“銀川市運動康復師培養計畫”,開展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推動各縣(市)區國民體質監測站向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延伸,為民眾提供體質監測、運動指導、普及健身知識及非醫療健康干預、組織健身活動等服務。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衛健委、文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促進體旅融合。依託銀川廊道特色,推動腳踏車、登山、徒步、馬拉松、汽車、機車等休閒體育運動項目開展,帶動全民健身熱潮。通過掛牌命名、項目扶持、宣傳推介、資金支持等方式,打造體育旅遊精品景區、精品賽事、精品線路和體育旅遊目的地。支持體育旅遊等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文旅局、自然資源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努力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
加強全民健身活動宣傳,開展科學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培訓,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講好民眾健身故事。強化全民健身激勵,向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達標人員頒發證書,鼓勵向民眾發放體育消費券。爭創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加強西北五省區之間體育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承辦黃河流域九省區籃球高質量發展論壇、沿黃城市系列賽等交流活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文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全民健身組織領導。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銀川市全民健身領導小組作用,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各縣(市)區要切實履行公共體育服務主體責任,推動全民健身與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重要規劃緊密銜接,制定出台全民健身實施計畫,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見效。(責任單位:銀川市全民健身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加大全民健身資金投入。落實全民健身公共財政支出責任,將全民健身經費列入市本級、各縣(市)區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加大對公共體育服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支持力度,並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力度,完善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目錄、辦法等制度。鼓勵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全民健身積極性、主動性。(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體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壯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將全民健身領域人才培養、能力提升和結構最佳化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加強競技體育、體育產業與全民健身人才隊伍互聯互通,積極組織開展全民健身人才培訓,邀請有經驗的講師,開展全民健身科學指導服務,引導扶持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從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積極穩妥推進指導民眾健身的教練員職稱評定工作。培養社區體育工作者、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民眾賽事活動組織、體育社團管理、體醫養融合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為全民健身事業提供人才保障,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養體系。(責任單位:市人社局、體育局、教育局、衛健委、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加強各類健身設施安全運行監管,推動全市公共體育場館急救設備配置全覆蓋,確保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堅持“三個必須”安全生產責任規定,堅持“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承辦誰評估”原則,落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範、應急保障、疫情防控、組織實施、風險評估等制度,加強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特別是戶外運動安全管控。加強網路安全管理,保障全民健身相關信息系統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應急管理局、衛健委、公安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結合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服務信息平台建設,建立健身大數據採集體系,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進度,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聯動自治區體育局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和公共體育設施電子地圖,提供場地設施查詢預定、體育培訓報名、健身指導、體質測定等信息服務,逐步形成信息發布及時、服務獲取便捷、信息反饋高效、宣傳引導快速、民意表達順暢的全周期閉環式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機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網信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附屬檔案:1.《銀川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2022年度任務清單
2.《銀川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2—2025年)》任務清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