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則天順聖皇后一般指本詞條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基本介紹

  • 本名:武曌
  • 別稱:武則天、武媚、武后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利州,一作長安
  • 出生時間:624年
  • 去世時間:705年12月16日
  • 主要作品:《臣軌》《如意娘》《神宮大樂》等
  • 主要成就:建立武周,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籍貫:并州文水
  • 諡號:則天大聖皇帝→則天大聖皇后
  • 年號:證聖 聖歷 神功 久視 神功 神龍
  • 在位時間:690年-705年
  • 陵墓:乾陵
  • 逝世地:洛陽上陽宮仙居殿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初入宮廷,再次入宮,二聖臨朝,太后稱制,女皇歲月,退位去世,為政舉措,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個人作品,文學,書法,樂舞,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女主武王,情詩訴衷情,創字改名,大享明堂,鳳凰來儀,上苑催花,寵幸男寵,萬國頌德,無字碑,親屬成員,家世,兄弟姐妹,丈夫,子女,相關爭議,後世紀念,乾陵,明堂,皇澤寺,史料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一說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彠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唐高祖)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彠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白壽彝因此在《中國通史》中認為“按照武士彠的官階爵位來說,應該是屬於新升的高級士族了。所以武則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彠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初入宮廷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紫微城)後,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紅色畫家袁鵬飛作品武則天紅色畫家袁鵬飛作品武則天
對於李世民在位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李世民馴馬一事。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後,頗為誇讚武則天的志氣。但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再次入宮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則天便被拜為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后、蕭淑妃經常與其爭寵,三人互相讒毀,但李治都沒有聽信。
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後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望,憐愛並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後,武則天趁沒人將女孩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打開被子一同看孩子,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啼哭。問身邊的人是怎么回事,身邊的人都說:“皇后剛剛來過這裡。”李治勃然大怒,說道:“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於是哭泣著數落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無法解釋清楚,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爭議,成書於五代的《舊唐書》和《唐會要》只記載了公主的暴卒,並未言明其死因)。
武則天題跋像武則天題跋像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後宮有謠言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行厭勝之術,李治得知後大怒,將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晉封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來濟的反對,最後才不能成事。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李治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李治政治上的“戰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個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紛紛請求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徹底打動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與唐高宗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二聖臨朝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指演滑稽戲的藝人),李治採納並下詔。四月,李治欲親征高句麗,在武則天及群臣勸諫下才作罷。
武則天畫像武則天畫像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乾時,武則天及時發現,軟硬兼施,廢后之事只好以失敗告終。於是,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二人合稱“二聖”。此後,武則天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
由於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李治封禪泰山。在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后配享。封禪的時候先由皇帝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后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讓公卿當亞獻非常不妥,因為男女有別。不能讓外臣來祭祀。所以要讓她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應。於是,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從東都紫微城出發,前往泰山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監國。
鹹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則天以兩萬貫脂粉錢,命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此工程歷時三年九個月完成。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
  • 一:勸農桑,薄賦徭。
  • 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
  • 五:省功費力役。
  • 六:廣言路。
  • 七:杜讒口。
  • 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
  •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此前為一年)。
  • 十:上元《年號)前勛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核。
  •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薪)。
  •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
李治悉數採納,下詔頒布施行。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她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為主。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奈何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啊!”李治因而暫時停議。武則天得知後,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被當時的人稱作“北門學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改立自己與武則天的二子李賢為太子。
武則天·蒙漢良篆刻武則天·蒙漢良篆刻
調露二年(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李治又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為太子。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則天從封泰山以後,勸李治封禪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李治命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協助理政。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同年十二月,李治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太后稱制

嗣聖元年(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藉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九月,武則天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表示以洛陽為首都;同時,改易旗幟、官服、職省等顏色、名稱,賜宮城名為太初宮。同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武后從行圖》(局部)《武后從行圖》(局部)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紫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為獎勵告密,武則天對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則天下詔殺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倖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嶺南。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了諸王的不安,他們想要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應李沖。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討伐。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九月,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同年,武則天命面首薛懷義率人於紫微城建造的明堂落成,號“萬象神宮”,允許百姓入內參觀。又命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大像。建宮的花費達到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女皇歲月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餘人來到神都,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武則天未準許。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總計六萬餘人,俱上表請願,睿宗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稱“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武則天方準所請,於九月九日親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同月乙酉,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廟。‌
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說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武則天畫像武則天畫像
如意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項部落萬餘人歸附武周,武則天將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領曷蘇亦率其部落請求歸附,武則天派張玄遇率領精兵二萬迎接。不料曷蘇事情泄漏,被國人擒回。此時恰逢羌族首領昝捶率領八千餘人歸附,張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
武則天春秋雖高,但善於化妝,時常容光煥發,即使是左右侍從也感覺不到她的衰老。
長壽元年(692年)九月,派大將王孝傑阿史那忠率軍出征西北。十月,王孝傑大破吐蕃,收復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安西四鎮,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毅然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則天在萬象神宮親自主持祭祀儀式,自製宮廷樂舞《神宮大樂》,選用舞者九百人。同月,武則天聽信讒言,殺太子李旦的妃子劉氏、德妃竇氏,李旦幾遭誣陷,險些受禍;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孫李成器及恆王李成義等為郡王。九月,武則天加號“金輪聖神皇帝”,製作金輪、白象等“七寶”。旋即又為其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加謚。
長壽三年(694年)正月,武則天派李多祚擊破造反的室韋。二月,派王孝傑吐蕃孛攵論贊刃、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萬餘人;碎葉鎮守使韓思忠破薛延陀泥熟俟斤等萬餘人。八月,梁王武三思率“四夷酋長”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則天的功德。各國君臣聚錢百萬億買盡天下銅鐵,建成後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寓意武周為天下中心樞紐,統領萬國。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高一百五十尺,用銅鐵二百萬斤。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復原想像圖“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復原想像圖
證聖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則天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正月十六日夜,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因失寵而縱火密燒天堂,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俱毀。她下詔重建明堂,將天堂原址改作佛光寺。同月,武則天派王孝傑出征突厥。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投降,武則天大喜。於是,同年臘月,武則天從神都出發,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
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三月,武則天重新建造的明堂落成,號曰“通天宮”,改元萬歲通天。五月,營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造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曹仁節等人由於誤中契丹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則天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紫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餘萬人,連同宮中儀衛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於明堂廷內。同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咤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孫萬榮等部。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餘黨降於突厥。
同年,酷吏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李旦、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凶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歷數其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么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於李顯。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退位去世

主詞條:神龍政變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於享樂,大修宮殿、佛寺。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構陷處死。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洛陽紫微城之西,亦稱“西宮”)。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又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復稱神都為東都。
據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裡。”李顯聽後,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1. 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2. 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3.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不久後,改為聖后。
  4. 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5. 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為政舉措

政治

  • 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武則天同時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搜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如《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城南門,親自臨試。”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準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三、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殿試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另外,長安二年(702年),還“初設武舉”,擴大了選官範圍。
武則天選官範圍廣泛,不免有濫竽充數;但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如《新唐書》所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這些賢才不僅是當時加強武則天統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後來輔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陸贄說:“(太后)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
此外,武則天在同高宗共同執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更加明確規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後出現“冠冕皂隸,混為一談”的情況;特別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軍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為士族,於是從前士庶之間嚴格界限便逐漸消失,凡是姓鄭的都自稱滎陽鄭氏,姓李的都自稱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無從辨別其為舊士族還是新士族。
  • 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污的政策,“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吏,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反之,對於賢才則破格拔擢。武則天對於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對於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非常賞識,並能對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於武則天能夠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搜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正如《資治通鑑》所評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 廣開言路,注意納諫
武則天對納諫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廣言路”、“杜讒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還設銅匭於朝堂,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武則天雖然政令嚴明,刑罰嚴峻,“當其忍斷,雖甚愛,不少隱也”。但是她對於直言敢諫的臣民卻十分敬重,儘量採納他們的建議,即使言語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寬容,免予追究。在她統治時期,很少有人因為直諫獲罪的,因之直言敢諫在朝中蔚然成風,使下情得以上達,這對於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 任用酷吏
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經濟

  • 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準,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闢,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武則天掌權以後,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
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但民戶的逃亡,也使政府稅收受到了損失,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而武則天為了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明堂天堂,這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文化

武則天曾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編纂《要覽》、《字海》、《樂書要錄》等書。
其中,《字海》收錄有所有武則天首創的則天文字,全書已散佚。《樂書要錄》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樂律文獻,除少量內容因襲就說外,多富實踐意義,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書共十卷,今僅存第五、六、七卷。

軍事

在軍事上,由於武則天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更由於均田制的逐漸瓦解,使得府兵減少,國家防禦力量較弱,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對外戰爭頻頻失利。安北都護府、漠南、漠北在高宗死時仍然被唐朝統治,而武則天時期濫殺程務挺、棄用王方翼等名將,更使後突厥擴張占據漠南、漠北。武則天幾乎將太宗、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全部放棄。但隨著統治的穩定,武則天又逐漸挽回了頹勢。
  • 西域
唐太宗時期,唐朝占據了西域。唐高宗後期至武則天在位時期,唐朝與吐蕃為爭奪西域烽煙不息,安西四鎮時置時罷。鹹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龜茲撥換城,唐朝罷四鎮。鹹亨四年(673年),安西四鎮復歸於唐朝;儀鳳三年(678年),吐蕃進占安西四鎮,儀鳳四年(679年),崔知辯擊吐蕃,再次收復安西四鎮;同年,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垂拱二年(686年),武則天在平定內部徐敬業之亂以後有意籠絡人心,顯示其“ 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不在殺,將以息邊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故下令放棄安西四鎮。載初元年(689年),吐蕃趁機進占安西四鎮。長壽元年(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鎮。從而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覆爭奪的局面。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鞏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此舉使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促進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 北方(突厥)
在北方,東突厥在唐太宗時期被滅國。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單于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立泥熟匐為可汗。永隆元年(680年),禮部尚書裴行儉在黑山大破突厥,擒獲奉職,泥熟匐也被殺。次年,裴行儉等又平定突厥阿史那伏念叛亂。但在光宅元年(684年),抗擊突厥的大將程務挺因替宰相裴炎申辯而被武則天殺死,突厥人為此歡慶。
700年的武周疆域700年的武周疆域
武則天稱帝後第5年,即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十月,篡位的默啜可汗為了爭取中原王朝支持遣使請降,武則天冊授他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後來默啜因幫助平定契丹有功而被封“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萬歲通天二年(697年)三月,武則天應默啜之請,將六州降戶數千帳送交默啜,並給他谷種4萬斛、雜彩5萬段、農具3千件、鐵4萬斤。聖曆元年(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準備娶默啜之女為妃。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為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武則天起先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45萬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武則天不得已立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又任命李顯為河北道元帥,募兵討伐突厥;但實際領兵出征的是副元帥狄仁傑。默啜得知唐朝大軍將出發,即將從趙州、定州掠奪的男女8、9萬人全部殺死,一路殘殺百姓,飽掠而去。一些大將雖擁有重兵卻不敢逼近默啜。狄仁傑領兵10萬,到趙州時,突厥已經撤退。他一面安撫百姓,又嚴令部兵不得侵擾百姓,河北才算安定。此後,默啜恃強一再侵擾北疆,採取時和時戰的策略,雙方關係時好時壞。
  • 東北
主詞條:營州之亂
在東北,武則天時期契丹崛起,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因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盡忠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進攻河北地區。武則天三次派兵討伐,損兵折將,在奚和突厥幫助下才得平定。

個人作品

文學

武則天廣涉文史,頗有詩才。曾召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編纂《要覽》、《字海》、《樂書要錄》等書,有《垂拱集》100卷、《金輪集》10卷,今已佚。另撰有《臣軌》2卷,原書久佚,現有《粵雅堂叢書》本,據日本《佚存叢書》本刊行。
武則天畫像武則天畫像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46首,如《如意娘》、《曳鼎歌》、《唐享昊天樂》(第一至第十二)、《臘日宣詔幸上苑》等。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其詩3首、詩序1首。《全唐文》錄有其文4卷。

書法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鍾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武則天的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武周聖歷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書法名家薛稷鍾紹京之手。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此碑書體極草,多用側鋒,尚存一定古雅之氣。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武則天《升仙太子碑》
北宋《宣和書譜》稱:“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王方慶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駸駸稍能,有丈夫勝氣。”傳世書跡有《薦福寺題額》、《崇福寺題額》、《周升仙太子碑》等。《宣和書譜》又稱宋時御府藏有武則天的《夜宴詩》。但這些墨跡至今大都散失。

樂舞

武則天酷愛詩歌樂舞,稱帝後,她御撰了大量雅樂作品,如《唐明堂樂章》、《唐大饗拜洛樂章》等,對唐代音樂文化的繁盛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典籍中記載唐歷代帝王御製坐、立部伎作品共十四部,其中由武則天創作的占有四首,即《天授樂》、《長壽樂》、《鳥歌萬歲樂》、《聖壽樂》等,其數量乃諸位帝王之最。這些御製作品影響廣泛,傳到日本後被奉為雅樂代代相傳,《聖壽樂》又被唐玄宗加以改編並廣泛流傳。武則天還將內教坊改為雲韶府,習雅樂,改制音樂機構,促進宮廷音樂的發展。武則天執政期間是唐代音樂過渡階段,上承唐初的雅樂,下為唐中期燕樂俗樂奠定基礎。
武則天為了宣揚政治需要、滿足個人享樂,傾力打造了一支宮廷樂隊,名為“十萬宮廷樂”,後世傳為“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其規模之雄偉是歷史上罕見的。唐玄宗欽點的三百梨園子弟備受讚譽,與之相比,長壽二年(693年),武則天自製的《神宮大樂》,舞用九百人,演出於萬象神宮之庭,規模宏大,堪稱帝王建制宮廷樂隊之最。

人物評價

總評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關於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唐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歷代評價

崔融:英才遠略,鴻業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雲。制禮作樂,還淳返樸。宗禮明堂,崇儒太學。四海慕化,九夷稟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
沈既濟: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通典》引
陸贄:後收人心,擢才俊,當時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記》引
李絳:後命官猥多,而開元中名臣多出其選。(廿二史札記》引
劉昫:①觀夫武氏稱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俄至無辜被陷,引頸就誅,天地為籠,去將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讒,古稱其毒;人彘之酷,世以為冤。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碎椒塗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恆態也。然猶泛延讜議,時禮正人。初雖牝雞司晨,終能復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傑之心,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有旨哉!(舊唐書)②龍漦易貌,丙殿昌儲。胡為穹昊,生此夔魖?奪攘神器,穢褻皇居。窮妖白首,降鑒何如。(《舊唐書》
魯宗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宋史》引
歐陽修:夫吉凶之於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於凶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於凶,其幸而免者亦時有焉。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武后之惡,不及於大戮,所謂倖免者也。(新唐書
司馬光: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資治通鑑
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而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容齋續筆
孫承恩:力乘陽剛,才濟陰慝。運用四海,驅使百辟。今古大變,宇宙窮凶。虐熖一時,穢名無窮。
趙翼:①古來無道之君好殺者,有石虎、符生、齊明帝、北齊文宣帝、金海陵煬王;其英主好殺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廿二史札記》)②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然則區區帷薄不修,固其末節,而知人善任,權不下移,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廿二史札記》
翟藹:武氏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餘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稱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過人者。(《九畹史論》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隋唐史
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詠武則天》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翦伯贊:武則天的打擊門閥貴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趨勢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積極的……武則天在鞏固封建國家的邊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中國通史綱要
崔瑞德:對於這位敢於推翻李唐皇室並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儘管儒家歷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並且非常善於操縱宮廷的權力結構。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於她的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別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她對敵人和對手表現出的殘忍和報復心,這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劍橋中國隋唐史

軼事典故

女主武王

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武順後封韓國夫人)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
貞觀(627年-649年)初年,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出現。太史令李淳風占卜說:“女主昌。”這時民間又廣傳《秘記》之言稱“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聽說後非常不悅。後來,負責守衛玄武門的左武衛將軍武連縣李君羨籍貫武安)在酒宴上道出自己的小名為“五娘子”,因他的“官邑屬縣”都帶有“武”字,遭到太宗猜忌,最終被下詔誅殺。
太宗曾私下問李淳風:“《秘記》所言可信嗎?”李淳風答:“臣仰觀天象,俯察歷數,發現此人正在陛下宮中(指武則天),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將成為天下之主,把李唐子孫屠殺殆盡,已成定數。”太宗不以為然,說:“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統統處死如何?”李淳風答道:“此乃天命,不能違背。未來稱王的人殺不了,再殺也只能徒增無辜。況且三十年後此人已老,也許心存善念,禍害小些。現在即便找到並處死她,那么上天或許會降下更為強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孫將無一倖免。”太宗認為李淳風所言有理,便不再過問此事。
天授二年(691年),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李君羨的家屬入朝申冤。武則天也認為自己才是“女主武王”,於是追復李君羨的官爵,以禮改葬。

情詩訴衷情

唐太宗駕崩後,作為才人,武則天居感業寺為尼。此前,武則天就和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有過感情。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武則天到晚年,還常默誦這首詩。
武則天與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夥伴。在李治駕崩後,武則天撰寫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規格建造的。

創字改名

武則天為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韓國慶州也發現過則天新字的印經。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曌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宮,也是敬神之所,為武則天“至尊所居”,是皇權的象徵,大享明堂,是武則天當政時的重要政治活動。武周革命前,武則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周圍有九條龍捧托。頂部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號“萬象神宮”。明堂落成後,武則天宴賜君臣,大赦天下,並允許百姓入紫微城參觀萬象神宮。允許百姓參觀皇宮正殿,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極為罕見。
從明堂建成,歷經武則天稱帝,從永昌元年(689年)到長安四年(704年),幾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聖殿成為了正殿,成為了她的統治中心。

鳳凰來儀

據《資治通鑑》記載,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隻鳳凰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肅政台梧桐樹上。”武則天率眾人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后便向東南飛去,身後卻有數萬朱雀雲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徵的就是神皇您,它飛到肅政台,見到您後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在看似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順應天意”,登基稱帝,身後的數萬朱雀也果然飛走了。
其實,這並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則天為登基而製造的輿論。鳳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數萬集朝堂”是因為武則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滿鳥食,掐準時機將數萬赤雀從籠中釋放,餓了許久的鳥兒見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離去,於是成功製造出了這一出瑞兆。

上苑催花

據《唐詩紀事》記載:天授二年(691年)臘月,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圖謀反,便詐稱百花盛開,請武則天駕臨上苑(神都苑)賞花。武則天開始時應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覺出異圖。她將計就計,一氣呵成了雄渾壯闊的催花詩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完後,武則天將此作為詔書,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詔,以告知花神。果不其然,臘日臘八節)凌晨,名貴花種遍布上苑,一夜之間接連開放。武則天在群臣簇擁下來到了神都苑,在看到苑裡百花盛開後,群臣驚詫萬分,無不為之折服(群臣鹹服其異)。
唐代民間傳記《控鶴監秘記》將此事與牡丹聯繫起來,加以改編,於是衍生出“武則天怒貶牡丹”一說:武則天在一個雪日飲酒作詩,乘酒興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齊開綻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則天,使她下令燒死牡丹。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因為這種洛陽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人們贊它為“焦骨牡丹”。

寵幸男寵

舊唐書》中記載的較為有名的武則天的面首男寵)有薛懷義、沈南璆、張易之張昌宗等,他們都是相貌英俊、體格健壯的男人,能夠滿足武則天的欲望。
武則天的男寵數量很多,為了加強對他們的管理,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成立了控鶴監。久視元年(700年)初,她又將控鶴監改為奉震府,由張易之、張昌宗二兄弟管理,儼然成為歷代皇帝的“三宮六院”,張氏兄弟就像是東西宮的“皇后”、“貴妃”,成為武則天“妃嬪”的總管。

萬國頌德

長壽三年(694年)八月,梁王武三思率領諸國首領、使臣奏請用銅鐵鑄造天樞紀念柱),立於皇城端門外,籍此銘紀武則天的功德,貶黜李唐,歌頌武周。各國君臣聚錢百萬億,買盡天下銅鐵仍不足用,只好用民間農器補足。次年四月,天樞建成,高一百五十尺,柱身八面,下層為鐵山,周長170尺;中部稜柱用銅製的蟠龍麒麟縈繞,頂部為騰雲承露盤,上置四龍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及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寓意武周帝國位居天下中心樞紐,統領萬國、協和萬邦,屹立於世界之巔。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武則天大周建天樞,寓意武周統領萬國,引領世界潮流,各國都像眾星朝著北極星一樣對武則天俯首稱臣。天樞又比喻國家中央政權,立於皇城前,表示皇權至高無上,神都洛陽為帝國權樞所在。

無字碑

主詞條:無字碑
無字碑位於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的乾陵今陝西乾縣),整個陵園規制仿照唐京長安城。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
無字碑無字碑
關於無字碑的由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還有一種說法,武則天的兒子恨透了自己的母親,她本寫好碑文,卻被她的兒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塊無字碑。也有學者認為,石碑原本計畫刻字,但武則天死後政局動盪,各派政治勢力,始終不能對武則天作出適當的評價,因而便不了了之。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別人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沒有文字。

親屬成員

家世

始祖:姬武,周平王少子。
八世祖:武念北魏歸義候。
七世祖:武洽,北魏晉陽公。
六世祖:武神龜,北魏祭酒
五世祖:武克己,北魏大中正司徒越王長史
高祖父:武居常北齊鎮遠將軍
曾祖父:武儉北周永昌王洛議參將。
祖父:武華隋朝東都丞。
父親:武士彠,官至荊州都督,武則天稱帝後,追封為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
母親:楊氏,一說名牡丹,號太真一作貞)夫人,封榮國夫人,九十二歲逝世。

兄弟姐妹

長兄:武元慶
次兄:武元爽
姐姐:武順,即後來的韓國夫人。死後追封鄭國夫人。
妹妹:名不詳,嫁郭孝慎。

丈夫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子女

  • 兒子
長子:代王李弘,後立為太子,死後追謚“孝敬皇帝”。
次子:潞王李賢,李弘死後立為太子,死後追謚“章懷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顯
四子:唐睿宗李旦
  • 女兒
長女:安定思公主,早夭,後追封安定公主,諡號“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詳,現有人根據《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 義女
安定公主,唐高祖李淵女,武周代唐後改號延安大長公主,賜姓武氏。

相關爭議

武則天的出生年份、地點、本名,史書均無明確記載。《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記載的逝世時年齡亦不相同,分別反推出的年份是622年、623年、624年。後人關於她出生地的推斷亦不相同,常見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1、山西并州文水;
2、利州治在今四川廣元境)。其父武士彠曾任利州都督,但此說最大的疑問是武士彠到利州都督任上最早在貞觀二年,即628年。因此又有說法認為武則天出生在貞觀二年(628年);
3、長安(今陝西西安)。
但無論《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提及的哪個年齡,至少有一點能夠確定:武則天出生時,他的父親在中央政府任職。

後世紀念

乾陵

主詞條:乾陵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鹹陽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神龍二年(706年),武則天葬入乾陵。
乾陵乾陵
乾陵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堂

主詞條:明堂
明堂為武則天執政期間的紫微城正殿,其遺址位於今洛陽市老城區。明堂於垂拱三年(687年)在乾元殿的基礎上建立,號“萬象神宮”,是武則天皇權的象徵。
明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其保護展示工程於2012年4月初步落成。
在明堂展廳內,當地演出團隊實景演繹武則天上朝時的盛況;同時對武則天創字改名、登基稱帝、開創殿試武舉、大享明堂、嵩山封禪祭等活動進行模型展示;又有科舉考試、武舉比拼、古裝試穿等互動遊戲體驗,而且研發出售各種武則天相關文創產品等武則天紀念活動。

皇澤寺

主詞條:皇澤寺
皇澤寺為武則天的祀廟,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傳說武則天死而為神,民間遂為其建廟命名“皇澤”,祈望她的“在天之靈”能澤被鄉梓,因而祀廟內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皇澤寺都要舉行盛大廟會,廣元人民要去皇澤寺前烏龍潭一帶劃舟競渡、遊河灣紀念武后生日。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
資治通鑑·唐紀·則天順聖皇后》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 戲曲
越劇《則天皇帝
京劇《則天女皇》,亦據越劇《則天皇帝》改編
  • 小說
吳門徐昌齡《如意君傳》(一名《閫娛情傳》
如蓮居士《反唐演義傳》(一名《武則天改唐演義》、《異說南唐演義全傳》、《反唐女媧鏡全傳》
王占君《武則天》
魏子瑜《朱雀門
林語堂《武則天》
蒙曼蒙曼說唐武則天》(根據央視《百家講壇》同名講座講稿整理潤色而成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63
電影
武則天
1984
電視劇
武則天
1985
電視劇
1986
電視劇
潘迎紫
1990
電視劇
唐明皇
1993
電視劇
孟蕾
1995
電視劇
武則天
1997
電視劇
王男
1998
電視劇
1999
電視劇
2001
電視劇
2001
電視劇
2002
電視劇
王姬
2003
電視劇
王姬
2003
電視劇
2004
電視劇
2004
電視劇
2004
電視劇
斯琴高娃
2004
電視劇
2006
電視劇
呂中
2006
電視劇
劉曉慶
2006
電視劇
2007
電視劇
2007
電視劇
2008
電視劇
2009
紀錄片
大明宮
2010
電視劇
呂中
2010
電視劇
2010
電影
2011
電視劇
王姬
2011
電視劇
張庭
2011
電視劇
劉曉慶
斯琴高娃
2011
電視劇
王姬
2012
電視劇
2012
電視劇
2012
電視劇
唐宮燕
2013
電視劇
2013
電視劇
2013
電影
2013
電視劇
2013
電視劇
翁藝嘉
2014
電視劇
2014
電視劇
2015
電視劇
2016
電視劇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