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仲勉

岑仲勉

中國歷史學家。學名銘恕,字仲勉,別名汝懋。廣東順德縣人。1886年9月出生。青年時,入兩廣大學堂(清廣雅書院,後改為兩廣高等學堂),就讀兩年半,考入兩廣遊學預備科(清粵秀書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專門稅務學校,1912年12月畢業。其後在上海江海關及廣東財政廳等處任職員,業餘從事植物名實考訂及中外史地考證。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任上海暨南大學秘書兼文書主任,業餘撰著《佛游天竺記考釋》,於1934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從而引起史學界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岑仲勉
  • 別名:銘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順德縣
  • 出生日期:1886年9月
  • 逝世日期:1961年10月7日
  • 職業:歷史學家
  • 畢業院校:清廣雅書院
  • 代表作品:《佛游天竺記考釋》、《隋唐史》
生平,著述要目,著作,論文,

生平

岑仲勉的家鄉順德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學家李文田的故鄉,故其治學深受清代西北史地學派的影響。岑仲勉把《西域水道記》、《漢書西域傳補註》、《登科記考》的作者徐松奉為先驅,因而有《漢書西域傳地理校釋》和《登科記考訂補》之作。岑仲勉還受到清季英年早逝的唐史學者勞格的影響,所著《郎官石柱題名新著錄》、《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續勞格讀全唐文札記》、《元和姓纂四校記》等都發揚了勞格的未竟之業,而在博大方面有所超過。
岑仲勉
岑仲勉治學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證歷史,清代金石家的碑跋,多述國小、碑例、書法等專義,岑仲勉則以碑誌考證史實,又糾正了清金石家過信石刻、偏責史實的毛病,客觀地論證碑誌之價值。除郎官石柱研究外,1936—1942年,著有《金石證史》、《貞石證史》、《續貞石證史》,後收入《金石論叢》,於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隋唐史校勘考釋之學中,在辨偽方面,《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銘存疑》等文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好評,與《白氏長慶集偽文》、《論白氏長慶集源流並評東洋本白集》一起,對白居易文集整理有重要貢獻。在追錄史源方面,指出《元和姓纂》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之史源,此為一重要發現。在職官典制考證方面,《翰林學士壁記注補》、《補唐代翰林兩記》是超邁清人的作品。在地理考證方面,《括地誌序略新銓》論定孫星衍排列之非。這方面的專著有50—60年代的《隋書求是》、《唐史余審》、《通鑑隋唐紀比事質疑》、《唐人行第錄》。《行第錄》為對唐代文學史及傳記學很有裨益的首創之作。
岑著《隋唐史》(1950—1953年撰成),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論中的創見。如其中對李德裕陳子昂、四鎮的研究,新意迭出。此外,在他晚年還著有《黃河變遷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會制度問題》、《兩周文史論叢》、《墨子城守各篇簡注》。這些專著反映了作者對西周以來的歷史乃至黃河歷史的廣泛興趣。
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西北史地方面,出版有《西突厥史料補闕及考證》、《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證》等。在突厥史料的搜輯方面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好評。岑仲勉自40歲至75歲30餘年間,全部史學著作約1000萬字,自1912年起發表論文180餘篇,已刊專著18種,特刊專著2種。

著述要目

著作

《佛游天竺記考釋》
元和姓纂四校記》(一、二、三冊)
商務印書館1948年
中華書局1994年再版
《西周社會制度問題》
《隋唐史》(上、下冊)
中華書局1982年再版
《府兵制度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兩周文史論叢》
中華書局 1958年
《隋書求是》
商務印書館 1958年
古籍出版社 1958年
中華書局 1987年再版
《突厥集史》(上、下冊)
中華書局 1958年
中華書局 196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再版
中華書局 196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再版
《中外史地考證》(上、下冊)
中華書局 1962年
香港太平書局 1966年再版
中華書局 1964年
漢書西域傳地里校釋》(上、下冊)
中華書局 1981年
《金石論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中華書局 1990年

論文

《對於植物學名詞的管見》
《科學》第8卷第11期 1923年11月
《楮構說》
《科學》第9卷第1期 1924年1月
《遵路雜綴》
《津浦之聲》第3、4期 1928年
《唐代圖婆與爪哇》
《聖心》第1期 1932年
《唐代大食七屬國考證——耶路撒冷在中國史上最古之譯名》
《聖心》第1期 1932年
《掘倫與崑崙》
《聖心》第1期 1932年
《暮門》
《聖心》第1期 1932年
《苫國》
《聖心》第1期 1932年
《西域記》
《聖心》第1期 1932年
《亞俱羅》
《聖心》第1期 1932年
《末羅國》
《聖心》第1期 1932年
《zaitun非“刺桐”》
《聖心》第1期 1932年
《Quinsai乃杭州音譯》
《聖心》第1期 1932年
《憩野》
《聖心》第1期 1932年
《〈拉施特史〉十二省之研究》
《聖心》第1期 1932年
《明代廣東倭寇記》
《聖心》第1期1932年
《朱祿國與末祿國》
《聖心》第1期 1932年
《〈水經注〉卷一籌校》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晉宋間外國地理佚書輯略》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婆婆達》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奇沙國》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廣府》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阿荼國》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波凌》
《聖心》第2期1933年7月
《〈翻梵語〉中之〈外國傳〉》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麴氏高昌補記》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南海崑崙與崑崙山之最初譯名及其附近諸國》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諸善志〉占城屬國考》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黎軒語原商榷》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王玄策〈中天竺國行紀〉》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義靜法師年譜》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法顯西行年譜訂補》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柳衢國 致物國 不述國 文單國 拘萎蜜國》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再說大食七屬國》
《聖心》第2期 1933年7月
《讀西遼書所見》
《金陵學報》第4卷第2期 1934年
漢書西域傳奄蔡校釋》
《輔仁學志》第4卷第2期 1934年6月
《漢書西域傳康居校釋》
《輔仁學志》第4卷第2期1934年6月
《〈括地誌序略〉新詮》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1卷第1期 1935年12月
《蒙古史札記》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 1935年12月
《元太祖定都和林說》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 1935年12月
《阿里馬城》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 1935年12月
《元定宗侵把禿》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 1935年12月
《乃顏世代與柔顏衛》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 1935年12月
《明初曲先·阿端·安定·罕東四衛考》
《金陵學報》第6卷第2期 1936年
《評〈秦代初平南越考〉》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二卷第3期 1936年4月
《隋書州郡牧守編年表》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1卷第3期 1936年4月
《再說欽察》
《輔仁學志》第5卷第1、2合期 1936年
《釋桃花石》
東方雜誌》第33卷第21號 1936年11月
《〈八耶律希亮神道碑〉之地理人事》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1卷第4期 1936年12月
《金石證史》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1卷第4期 1936年12月
新唐書突厥傳擬注》
《輔仁學志》第6卷第1、2合期 1937年6月
漢書西域傳校釋》
《輔仁學志》第6卷第1、2合期 1937年6月
《跋突厥文闕特勤碑》
《輔仁學志》第6卷第l、2合期1937年6月
《李德裕會昌伐叛集編證》(上)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2卷第l期 1937年
《校貞觀氏族志殘卷》
《史學專刊》(中山大學)第2卷第1期 1937年
《郎官石柱題名新著錄》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1分 1939年1月
《外蒙於都斤山考》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3分 1939年
《貞石證史》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4分 1939年12月
《天山南路元代設驛之今地》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第4分 1942年
《論取鑒唐史》
《益世報》(重慶)文史副刊 1943年11月4日
《秦代已流行佛教之討論》
《真理雜誌》(重慶)第1卷第1期 1944年1月
《景教碑書人呂秀岩非呂岩》
《真理雜誌》(重慶)第1卷第1期 1944年1月
《伊蘭之胡與匈奴之胡》
《真理雜誌》(重慶)第1卷第3期 1944年
《唐代戲樂之波斯語》
東方雜誌》第40卷第17號 1944年9月
《〈登科記考〉訂補》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 1944年9月
《補唐代翰林兩記》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 1944年9月
《唐代最南大商港AI-wakin》
《東方雜誌》第40卷第20號 1944年10月
《翰林學士壁記注補》
史料與史學》第1本(上冊) 1944年
《考據舉例》
《北平圖書季刊》(新)第5卷第4期 1944年12月
《從人種學看天山南北之民族》
東方雜誌》第41卷第2號 1945年1月
《揭出中華民族與突厥族之密切關係》
《東方雜誌》第41卷第3號 1945年2月
《饕餮即圖騰並推論我國青銅器之原起》
《東方雜誌》第41卷第5號 1945年3月
《周鑄青銅器所用金屬之種類及名稱》
《東方雜誌》第41卷第6號 1945年3月
《誤傳的中國古王城與其水力利用》
《東方雜誌》第41卷第17號 1945年9月
《自波斯灣頭至東非中部之唐人航線》
《東方雜誌》第41卷第18號 1945年9月
《三伏日紀始》
《東方雜誌》第41卷第19號 1945年 10月
《何謂生霸死霸》
東方雜誌》第41卷第21號 1945年11月
《翰林學士壁記注補》(續前)
史料與史學》第1本(下冊) 1945年11月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 1948年4月
《續貞石證史》
《史料與史學》第1本(下冊) 1945年11月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 1948年4月
《〈玉豀生年譜會箋〉平質》
《史料與史學》第1本(下冊) 1945年11月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 1948年4月
《(唐方鎮年表)正補》
史料與史學》第1本(下冊) 1945年11月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 1948年4月
《抄明李英征曲先(今庫車)故事並略釋》
《史料與史學》第 1本(下冊) 1945年11月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 1948年4月
《跋〈南窗紀談〉》
《史料與史學》第1本(下冊) 1945年11月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 1948年4月
《外語稱中國的兩個名詞》
《新中華》(復刊)第3卷第4期 1945年
《党項及於彌語原辨》
《邊疆研究論叢》(成都金陵大學) 1945年
《衛拉特即衛律說》
《邊疆研究論叢》(成都金陵大學) 1945年
《〈隋書〉之吐蕃——附國》
民族學研究集刊》第5期 1946年4月
《蜀吳之梵名》
東方雜誌》第42卷第9號 1946年5月
《周金文所見之吉凶宜忌日》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0號 1946年5月
《景教碑之SARAGH為洛師音譯》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1號 1946年6月
《上古東遷的伊蘭族——渠搜與北發》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4號 1946年7月
《周初生民之神話解釋》
《文史周刊》(南京) 1946年8月
《“三年之喪”的問題》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5號 1946年8月
《塔吉克噶勒察及大食三名之追溯》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7號 1946年9月
《記張田之清廉並略論海關》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8號 1946年9月
《浪白滘與澳門》
《東方雜誌》第42卷第19號 1946年10月
《西周初期與印度之交通》
《東方雜誌》第42卷第20號 1946年10月
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
《輔仁學志》第14卷第1、2合期 1946年12月
《禹與夏有無關係的審查意見書》
《東方雜誌》第43卷第2號 1947年l月
《我國最古之雞籠頂式建築》
《東方雜誌》第43卷第4號 1947年2月
《蠮蠛國》
《東方雜誌》第43卷第4號 1947年2月
《監觀瑣記》
《東方雜誌》第43卷第4號 1947年2月
《對於孔學的我見》
東方雜誌》第43卷第6號 1947年3月
《唐集質疑》》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讀〈全唐詩〉札記》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跋〈封氏聞見記〉(校證本)》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跋〈唐摭言〉(學津本)》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續勞格讀全唐文札記》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論〈白氏長慶集〉源流並評東洋本自集》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白氏長慶集〉偽文》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兩京新記〉卷三殘卷復原》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銘存疑》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 1947年
《我國上古的天文歷數知識多導源於伊蘭》
《學原》第五卷第5期 1947年
《〈舊唐書逸文〉辨》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回回”一詞之語原》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吐魯番一帶漢回地名對證》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吐魯番木柱刻文略釋》》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理番新發見隋會州通道記跋》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跋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明末談刻及道光三讓本〈太平廣記〉》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四庫提要古器物銘非金石錄辨》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宣和博古圖撰人》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元初西北五城之地理的考古》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從全譯圖錄自集影頁中所見》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文苑英華辨證〉校白氏詩文附按》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補白集源流事證數則》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從〈文苑英華〉中書翰林制詔兩門所收白氏文論白集》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 1947年
《〈太平御覽〉之忽略北狄》
《文史周刊》(南京)第44期 1947年
《北魏國防的六鎮》
《文史周刊》(南京)第54期 1947年
《懷荒鎮故址辨疑》
《文史周刊》(南京)第57期 1947年
《評沈垚懷荒鎮故址說》
《文史周刊》(南京)第70期 1947年
《唐代滇邊的幾個地理名稱》
《文史周刊》(南京)第74期 1947年
《從大國地位再論附國即吐善》
《康藏研究月刊》第10期 1947年
《漢族一部分西來之初步考證》
《新疆論叢》創刊號1947年12月
《(賈島詩注)與(賈島年譜)》
《學原》第1卷第8期 1947年12月
《為賈島事答岑仲勉先生》(附岑仲勉之答辨)
《學原》第2卷第1期 1948年5月
《唐代雲南管內幾個地理名稱》
中央日報》1947年12月29日
《列子非晉人偽作》
東方雜誌》第44卷第1號 1948年1月
《從嘉峪關到現在蘇聯邊境之明人紀程》(上、下)
《東方雜誌》第44卷第3、4號 1948年2月
《唐唐臨〈冥報記〉之復原》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 1948年
《〈八綠守居國池記〉集釋》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 1948年
《〈除守居國池記〉句解書目提要》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 1948年
《〈舊唐書·地理志〉“舊領縣”之表解》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冊 1948年6月
《闡揚突厥族的上古文化》
民族學研究集刊》第6期 1948年8月
《夏時與狄族》
《民族學研究集刊》第6期 1948年8月
《狄名探原》
《西北通訊》第2卷第3期 1948年
《書畫鑑賞家之“特健萊”》
《西北通訊》第2卷第3期 1948年
《明史之羽集乜川》
《西北通訊》第2卷第4期 1948年
《〈杜佑年譜〉補正》
《學原》第2卷第4期 1948年
《歷代西疆略程簡疏》
《西北論壇》第1卷第6期 1948年
《崑崙一元說》
《西北通訊》第2卷第10期 1948年
《墨學解》
《學原》第2卷第8期 1948年
《昌頓之語原及其音讀》
《西北通訊》第3卷第1期 1948年
《五行起自何時》
《廣東日報民族學刊》 1948年12月
《楚為東方民族群》
《廣東日報民族學刊》 1949年1月
《〈張曲江集〉十刻之表解》
《中央日報》1949年9月15日、19日
《上古中印交通考》
《珠海學報》第2集 1949年
《達坦問題》
《西北世紀》第4卷第4期 1949年
《契丹的打草谷制度》
大公報》(香港)新史學 1951年4月24日
《唐代兩稅基礎及其牽連的問題》
《歷史教學》第2卷第5、6期 1951年11~12月
《歷史教學上應怎樣掌握黃河的材料》
歷史教學》4月號 1952年
《關於黃河遷徙的研究》
《新黃河》10月號 1952年
《論周代社會史料的運用問題》
《歷史研究》第6期 1954年
《貢、助、徹的涵義及怎樣施行》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 1955年
《租庸調與均田有無關係》
《歷史研究》第5期 1955年
《周易卦天表現著上古的數學知識》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 1956年
《大秦景教的創立及其影響如何》
歷史教學》第4期 1956年
《史記六國年表和對近人考訂之商榷》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期 1956年
《從漢語拼音文字聯繫到周金銘的熟語》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4期 1956年
《堯典的四仲中星和史記天官書的東宮蒼龍是怎樣排錯的》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 1957年
《〈穆天子傳〉西征地理概測》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 1957年
《再論列子真偽》
《安徽歷史學報》創刊號 1957年
《西晉占田和課田制度之綜合說明》
中學歷史教學》第8期 1957年
《從王渙墓誌解決了晚唐史一兩個問題》
《歷史研究》第9期 1957年
《就占田課田問題再說幾句話》
《中學歷史教學》第11期 1957年
《論阻卜牧地不能在額濟納》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 1958年
《春秋戰國時期關西的拜火教》
《兩周文史論叢》 1958年4月
《讀莊發微》
《兩周文史論叢》 1958年4月
《西周積年推算的點滴》
《兩周文史論叢》 1958年4月
《依唐代官制說明張曲江集附錄誥命的錯誤》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 1958年
《白溝即雅河之一部及其略史》
《安徽史學通訊》第2期 1958年
《氏族源流合測並論彩陶之可能聯繫》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2期 1959年
《據史記看出緬、吉蔑(高棉)、崑崙(克侖)、羅遇等族由雲南遷去》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期 1959年
《如何探討我國農民戰爭發展的規律》
文匯報》(上海) 1959年11月29日
《西漢對南洋的海道交通》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4期 1959年
《陳著“中國古代天文學簡史”的質疑》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期 1960年
《天亡殷全釋》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 1961年
《楚辭注要翻案的有幾十條》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 1961年
《現存的職貢圖是梁元帝原本嗎?》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期 1961年
《說“爨”——白族源流試探之一》
文匯報》(上海) 1961年8月29日
《說“ 人”——白族源流試探之二》
《文匯報》(上海) 1962年1月14日
《自漢至唐漠北幾個地名之考定》
《中外史地考證》(上) 1962年12月
《〈佛游天竺記〉名稱之討論》
《中外史地考證》(上) 1962年12月
《六鎮餘譚》
《中外史地考證》(上) 1962年12月
《唐以前之西域及南蕃地理書》
《中外史地考證》(上) 1962年12月
《六詔所在及南詔通道一段之今地》
《中外史地考證》(上) 1962年12月
《娑里三文行程之前段》
《中外史地考證》(下) 1962年12月
《證史補遺》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冬壽墓銘之試行分析》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洛陽趙公墓磚之可能主人》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甘肅永靖靈岩寺殘碑》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李秀碑》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李思訓碑撰書年》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景教碑內好幾個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元和姓纂〉所見唐左司郎官及三院御史》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汲家書出土之年》
《金石論叢》 1981年11月
《論李德裕無黨及司馬光修唐紀之懷挾私見》
《岑仲勉史學論文集》 1990年7月
《重校貞觀氏族志敦煌殘卷》
《岑仲勉史學論文集》 1990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