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宮制度
漢朝
漢宮后妃制度:西漢初年,皇帝的正配稱為皇后,其餘嬪妃稱為夫人、美人、良人、八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後宮的女人成倍增加,嬪妃名號增加了婕妤、
娙娥、容華、充衣。漢元帝時,又加昭儀,並有五官、順常、
無涓、共和、娛靈、
保林、
良使等等。劉秀建立東漢,稱光武帝。光武帝並省前朝後宮制度,規定皇后之外,只立
貴人、美人和采女,後又加
宮人,凡嬪妃四等。
歷史上選妃標準最苛刻的皇帝。看慣了
唐明皇和楊貴妃、漢武帝和
衛子夫等皇帝娘娘的愛情故事,很多人以為:皇帝在選擇配偶的問題上一定也是相當隨機的,看上誰就是誰。當然,這只是一些個案,在古代,皇帝選妃有著相當嚴格的標準。入選對象不僅僅要出身名門,還要沒有麻子,沒有口臭,沒有鼻炎,沒有腋臭,沒有痔瘡,沒有腳氣,沒有任何婦科疾病。
當然,這只是些泛泛的條文,
漢代就有皇帝定下了嚴苛的選妃標準,今天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漢桓帝
劉志一定是個酷愛科學計量方法的人。對於後宮嬪妃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有著嚴格的尺寸觀念。身高必須七尺一寸,肩寬必須一尺六寸,臀寬要比肩寬少三寸,從肩膀到手掌必須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長,從大腿到腳長三尺二寸,足長八寸……
這樣一番計量下來,實在不知道到底還能有幾個名門閨女能夠符合標準,這不是苛刻,簡直是不可理喻!同時也看得出來:這劉志一定也是個無趣的男人。女人的妙處在於各有各的不同,環肥燕瘦,各有所妙,一旦後宮佳麗三千全成了一個模子的流水線產品,那作為皇帝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當然,可以想像:即便成了劉志的妃子,也必定要幾十年如一日的維持原有身材,既不能胖,也不能瘦,否則身材脫離了標準,那就該嘗嘗冷宮失寵的滋味了!
明朝
在大明一朝,誰都想貴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一直考過“八級”,才有資格
母儀天下。據《明史·后妃傳》記載,
朱元璋汲取歷朝後宮亂政的教訓,
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凡天子、
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但明代選后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範,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這五千人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選美“准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干銀幣作為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後,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複選。一般於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髮、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台步”,看看步姿與風韻。於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於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
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
皇太后或
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
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以
明熹宗選後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后
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
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轉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熹宗見著三個姝艷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便讓
趙選侍決斷。趙建議定張嫣,於是欽定張嫣為
中宮皇后,王氏封為良妃,段氏封為純妃。是年,張嫣年方十五。
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
金銀幣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
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後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為太子妃,其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幣後返回家中。據載,這位劉大姑自感身價百倍,回故里後不願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輩子老處女。
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或天王,正妻稱後。
夫人坐論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
世婦主喪、祭、賓客;
女御序於王之燕寢。
秦漢三國
秦朝
帝祖母曰太
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名曰皇后。妾皆稱夫人。
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皇后稱號。又設定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
少使等妃嬪的稱號。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五官視三百石。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漢時,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嬪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后。但也有個別例外。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其祖母
傅昭儀被尊為
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
丁姬被尊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為
太皇太后的漢成帝之母
王政君,已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
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后並尊的奇景。
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復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御四等稱號。
和三人,嬪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東漢
貴人授予金印紫綬,
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
爵位和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后,母稱王太后。東漢時,隨著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后被改稱為
王妃,王太后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國
(1)魏
妃嬪爵位:
貴嬪、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昭儀比縣侯;
昭華比鄉侯;
容華視真二千石俸;
美人視比二千石俸;
良人視千石俸。
吳蜀兩國史料不詳。
兩晉隋唐
兩晉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妃嬪稱號世有增減。
(a)宋
孝武帝
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號,新創製了
貴妃的稱號,以貴妃、貴嬪、
貴人為三夫人。又以昭儀、
昭容、昭華來代替九嬪中的修華、修儀、修容,重新設定了中才人、充衣。貴妃位比相國,
貴嬪比丞相,貴人比
三司(司馬、司徒、
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廢除
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稱號,重新設定了
修華、
修儀、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廢除貴人,代之以新設定的
貴姬;再置昭華,增加了
淑容、
承徽、
列榮。
九嬪:淑媛、
淑儀、淑容、昭華、昭儀、
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齊
齊高帝建元元年,設定貴嬪、夫人、
貴人為三夫人,
修華、
修儀、修容、
淑妃、
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以貴妃、淑妃、貴人為三夫人,廢除夫人稱號。因九嬪中少了一員,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
保林、才人。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
駙馬都尉。
梁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其它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陳沿襲梁制。
(4)北朝
(a)北魏東魏西魏
文宣、孝昭二帝妃嬪稱號惟有夫人、嬪、御。
左右昭儀,比丞相。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
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
昭寧、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范、敬訓、
芳猷、婉華、
明範、艷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范、令儀、內范、穆閨、婉德、明婉、艷婉、妙范、暉章、敬茂、靜肅、瓊章、
穆華、慎儀、妙儀、
明懿、崇明、麗則、
婉儀、彭媛、修閒、修靜、弘慎、艷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艷、貞穆、
修范、肅容、茂儀、
英淑、弘艷、正信、凝婉、英范、懷順、
修媛、良則、
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閒、
昭容、麗儀、閒華、思柔、媛光、
懷德、
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艷華、徽娥、肅儀、妙則。比
正四品。
其後又立二後,妃嬪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不久又置
淑妃一人,比相國。
北周史料不詳。
隋朝
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
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
命婦朝見。
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
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藥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
尚工,掌營造百役。管
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
獨孤皇后去世後,文帝又在嬪上設定
貴人三員,又將嬪的人數增至九員,世婦增至二十七員,御女增至八十一員。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
寶林:二十員,正五品。
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
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啟;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龠。
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几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
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
尚食局,管
司膳,掌膳羞;司醞,掌酒醴?益醢;司藥,掌醫巫藥劑;司饎,掌廩餼柴炭。
尚寢局,管司設,掌床蓆帷帳,鋪設灑掃;
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
羽儀;司苑,掌園御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
尚工局,管
司制,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
六尚之中司樂、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餘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設典及掌,以貳其職。
六尚十人,
從五品。司二十八人,
從六品。典二十八人,
從七品。掌二十八人,
從九品。
唐朝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六儀: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為正三品。
才人七人。為正四品。
兩宋元明
金
元朝
元制度不詳,紀傳所載,遼有元、貴、德、
文妃及
昭容、昭儀、
淑儀、
和儀、麗儀、順儀、芳儀等號。元皇后外,惟見
妃子之稱。
明朝
六局為:尚宮、尚儀、
尚服、尚食、
尚寢、尚功。尚宮
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
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
明英宗復辟,多虧
皇太后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后上
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后。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后上徽號的濫殤。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
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升為皇貴妃。
清朝
乾清宮設夫人一名,
淑儀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建議通過而未能執行。
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
從以上歷代妃嬪等級的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后的稱號從
秦始皇以來,歷經二千餘年,從未改變。妃嬪的稱號卻是歷代屢有增減,且越是前朝設定的,地位越趨下降。如貴人,東漢始置時是妃嬪中第一等,到了清代卻成了妃嬪(後宮
主位)中最低的等級。
漢朝
陳阿嬌
劉徹因為娶了阿嬌,通過姑媽兼岳母
劉嫖的活動,才得立為太子,並做了皇帝,遂冊立阿嬌為皇后,
陳皇后自恃其母有恩於武帝,驕橫擅寵,激起武帝的反感,原本就不喜歡
陳皇后的武帝越來越疏遠、冷落陳氏,另尋新歡。
陳皇后多年沒有生育,為了求得生個兒子,僅醫藥費就花了九千萬錢,仍毫無效果,她又比
漢武帝大了好幾歲,夫妻生活很難和諧,一天,武帝去灞水岸祭神,在回京的路上,他去姐姐
平陽公主(陽信公主)的家。在公主府中,見到了有傾城之貌的歌妓
衛子夫,武帝為之傾倒。皇姐見狀,將
衛子夫送給了武帝。武帝十分寵愛
衛子夫,使
陳皇后妒火中燒,幾次對她下毒手,卻沒將之弄死,反而被
衛子夫查覺,
衛子夫奏告武帝,武帝龍顏大怒,但想起
館陶長公主對自己的恩德,便壓下怒火,沒有處置
陳皇后,只是再也不去她那裡了。武帝更加的寵愛
衛子夫了,沒有多久,
衛子夫懷孕了,如果
陳皇后心胸曠達,稍微忍讓,也就過去了,
陳皇后卻大吵大鬧,多次企圖迫死
衛子夫,並請來巫婆,在宮中施巫術,這是武帝無法容忍的,武帝憤而廢去陳氏的後位,立
衛子夫為皇后,把陳
阿嬌遷到長門宮居住,從此阿嬌被打入冷宮,
陳阿嬌聽說
司馬相如寫賦很感人,花了一千金求他寫了《
長門賦》,這就是所謂“千金買賦”的故事,賦的首段說“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大意是說:“為什麼一位佳人,逍遙憂慮,魂魄失散,形容枯稿而獨居呢?你曾許下朝去夕來,竟有了飲食之樂而把我拋在腦後,一點也不顧今故人,而找上了稱心如意的新人,賦末去:“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表示自己雖遭冷遇,暗自悲嘆,即使長年累月如此,仍然不敢忘君。”《
長門賦》表現了封建宮廷婦女在失寵時抑鬱的情緒,令人傷感。
陳
阿嬌令宮女背熟,希望
漢武帝聽後能回心轉意,但終歸於事無補,幾年後,
陳阿嬌在悲憤中離開了人世。埋在她祖父
漢文帝的霸陵附近。
衛皇后
字子夫,西漢武帝之後。生年不詳,卒於
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陽(今山西臨汾)人。
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
曹時府中的歌妓,服侍
曹時的夫人
平陽公主。
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時戲言要藏於金屋的
阿嬌無子,所以
平陽公主就把鄰近大戶女子收買來,養在家中,準備讓
漢武帝選取為妃。適逢
漢武帝在
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
平陽公主就將這些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
漢武帝選擇。但
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
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又讓歌女起舞助興,
漢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
平陽公主送子夫入了宮。入宮一年多來,子夫卻不能得到
漢武帝的寵幸,正好
漢武帝釋放一批宮女,子夫才又見到他,並哭泣著請求不要放她出宮。
漢武帝憐惜她,便把她留下來,同時,又把她的兄長
衛長君、弟弟
衛青召入宮中為侍中。到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衛後所生之男
劉據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是
漢武帝長子,
漢武帝特別寵愛他。除了專門派人輔導他學習《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還為他建了一座
苑囿,稱為
博望苑,讓他學習接待賓客。皇太子的確立,自然更加鞏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
衛皇后的榮寵也達到了極點,隨之而來的,便是衛氏一門的封爵封侯。然而,宮廷生活充滿了爾虞我詐的鬥爭。況且,作為宮廷婦人,隨著容顏的衰老,
衛皇后尊寵程度也在逐漸下降。她在漢武帝面前的寵幸地位被
李夫人和
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
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蠱事變,不能自明而自殺。
所謂巫蠱事變,即
漢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適有周圍一些心懷奸惡之人,乘機製造事端,挑撥他與太子、大臣之間的關係。當時,一些
胡人的巫婆作俑,詛咒他死亡。此事被漢武帝發覺,在朝廷內外大加搜尋,受牽連的人很多。專門主持處理此事的是素與太子不和的
江充,他得到
漢武帝的命令,便有意在
衛皇后和衛太子
劉據居住的地方掘地搜尋,挖出一具桐木人,即把巫蠱之事加在了太子頭上。當時,
漢武帝深居簡出,居住在
甘泉宮,外間人懷疑他是否還在人世。太子
劉據惟恐不得自明,就請教他的師傅,他師傅讓他先殺掉
江充。同時,
劉據也徵得母后同意,遂矯詔起兵,與
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終於殺死了
江充。然而,他起兵後,因長安城中盛傳太子與
衛皇后起兵造反而失去人心,護北軍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節卻沒有出兵,
漢武帝派去了解情況的使臣不敢入京,慌報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
劉屈氂討伐,太子兵敗後逃到湖縣後自縊而死。
衛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盡身亡。後代史學界對太子
劉據都持同情態度,否認他與
衛皇后與
巫蠱之禍有關。武帝
晚年也深有悔意。
李夫人
此時
衛子夫年老,
王夫人早死,武帝想再訪求絕色佳人以慰床笫之歡,可是一直不能如願。聽到
李延年歌詞,觸動了潛藏已久的心事,不禁嘆息說:“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
平陽公主在一邊揣摩得知
李延年歌中的寓意,於是趁勢說:“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動,立命召李氏入宮。不久
李延年將其妹引入。武帝一看,果然是沉魚落雁、妙麗善舞。武帝遂納李氏為妃。
由此李氏寵冠後宮,號為
李夫人。不久懷孕,生下一個男嬰,武帝封為
昌邑王。自從武帝專寵
李夫人,所有宮女無不艷羨嫉妒。
一天武帝去
李夫人宮中,忽然覺得頭癢,於是用
李夫人的玉簪搔頭。這件事傳到後宮,人人想學
李夫人的樣子,頭上都插了玉簪,一時長安玉價加倍。
誰知月有陰晴圓缺,
李夫人入宮只短短几年,卻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臥床不起。武帝難過不已,親自去看她。
李夫人一見武帝到來,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說:“妾長久臥病,容貌已毀,不可復見陛下,願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說:“夫人病勢已危,非藥可以醫治,何不讓朕再見一面?”
李夫人推辭說:“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不敢與陛下相見。”武帝說:“夫人不妨見我,我將加賜千金,並封拜你兄弟為官。”
李夫人說:“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見。”武帝又說一定要看她,並用手揭被子,
李夫人轉面向內,暗暗掩泣,任憑武帝再三呼喚,
李夫人只是獨自啜泣。武帝心裡不悅,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這時
李夫人的姊妹也入宮問病,見此情形,都很詫異。待武帝走後,她們責備
李夫人:“你想託付兄弟,見一見陛下是很輕易的事,何苦違忤至於如此?”
李夫人嘆氣說:“你們不知,我不見帝的原因,正是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賤,他之所以眷戀我,只因平時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今天我病已將死,他若見我顏色與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惡,惟恐棄置不及,怎么會在我死去後照顧我的兄弟?”
幾天后
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結局果然不出
李夫人所料。
李夫人拒見武帝,非但沒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無限的痛苦,將
李夫人用皇后禮安葬,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武帝思念
李夫人之情日夕遞增。
東漢
郭憲《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中記載了漢武帝因深情思念李夫人,
東方朔遂獻上一枝
懷夢草,使武帝能在夢中和李夫人相遇。《
史記》與《漢書》都詳略不同地記載了方士
李少翁為漢武帝招
李夫人魂的事。據東晉
王嘉《拾遺記》:招魂時是用色青質輕的“潛英之石”,將李夫人的畫像設在紗帳里,在燈燭下投影於“帳帷”之上。這是後代皮影戲的由來。
白居易詩《李夫人》云:“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傷
盛姬。又不見
泰陵一掬淚,
馬嵬坡下念貴妃。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此恨長在無銷期。”但那種“遺世而獨立”的淒清,千古之下只李夫人一人而已,遠非楊貴妃的艷俗可比。
王昭君
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與
西施、
貂蟬、
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
羞花之貌,
沉魚盡雁之容”。“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
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
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就是
昭君出塞的故事。
趙飛燕
趙飛燕(前32年-前1年),原名宜主,是西漢
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
皇太后。趙飛燕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傳奇的人物。在《
漢書》中對她的描述僅僅只有少數幾句,但關於她的野史卻有許多。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
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光烈陰皇后
陰麗華(公元4—64年),南陽
新野人。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
劉秀的結髮妻子,為春秋時代著名的齊相
管仲之後。
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史載,劉秀還是一個沒落皇族之時,十分仰慕
陰麗華的美貌,不禁嘆曰:“娶妻當得陰麗華”。
劉秀稱帝之後,
陰麗華成為了他的寵妃,備受光武帝
劉秀的寵愛。建武十七年,即劉秀掃滅
群雄、統一天下之後的第5年,陰氏被冊封為皇后。
永平七年,
陰麗華逝,在位二十四年,與
劉秀合葬於
原陵。史載:陰後在位之時,端莊賢淑,不喜言笑,有母儀之美。皇后內持恭儉,外抑宗族,為一代賢后。
唐代
介紹
中國後宮一直有
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說法,這是皇帝有正規名號的龐大妻妾群。唐初規定,後宮設皇后一人,皇后之外,設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玄宗時增四妃:惠妃,麗妃,
華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
充容、
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八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
采女。這些女子各有品味,合112人。東宮太子在太子妃下設良娣、
良媛、
承徽、詔訓、
奉儀。
官修史書《新唐書》《舊唐書》設後奴傳,傳中列有皇后26人,妃嬪10人,還有見於史書的女子約60人。
楊貴妃
本名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
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
楊貴妃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與
西施、
王昭君、
貂蟬並稱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宋朝
北宋
南宋
孝宗成肅謝皇后
寧宗恭淑韓皇后
度宗全皇后全玖
明朝
朱元璋
朱元璋共有四十六個后妃,二十六位兒子和十幾個公主。
皇后:
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馬氏,
宿州人,卒於1382年,壽51歲。父馬公母鄭媼(公與媼非正式名字),
郭子興義女。
妃:
郭慧妃:慧妃(?—?)郭氏,生蜀王
朱椿、代王朱桂、谷王
朱橞、永嘉公主和
汝陽公主。
葛麗妃:生二十五子,伊歷王
朱棣
權氏,賢妃
李氏為昭儀,
呂氏為婕妤,
崔氏為美人
清朝
董鄂妃
董鄂氏18歲入宮。
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為
賢妃。十二月,進為
皇貴妃,行冊立禮,破格頒詔
大赦,其父亦進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
榮親王。董鄂氏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莊和至德
宣仁溫惠
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
清東陵的
孝陵。
香妃
在
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
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
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
容妃。
在
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維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競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以下,我們暫還按習慣稱其為香妃,看看她的真實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
香妃誕生在新疆維吾爾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
葉爾羌的維吾爾族始祖派噶木
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圖爾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
伊犁,二次平定
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
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
大和卓木、
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
阿敏道,自稱
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圖爾
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
貴人(即
香妃)。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貴人在清朝后妃的八個等級中,屬於第六個等級,其前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其後有常在和答應。由於和貴人入宮時帶來了祥瑞(從南方移栽到宮內的荔枝樹,竟結出了200多顆荔枝),很得
皇上的青睞,也很受
皇太后的喜愛。因此在和貴人入宮後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后降旨,冊封和貴人為
容嬪。她的哥哥,原封為一等台吉的圖爾都,也因追論進攻喀什噶爾有功.而同時晉爵,封為輔國公。
乾隆三十年春天,高宗第四次南巡,攜皇太后、皇后、
慶妃、
香妃、圖爾都以及
大學士傅恆等王公貴戚1000餘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對香妃格外恩賞.前後賜給她80多種口味適宜的飯菜,其中就有名貴的奶酥油野鴨子、酒燉羊肉、羊池士等。之後,香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乾隆二十三年六月,
皇太后懿旨,將她由
容嬪晉為
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準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
尹繼善、
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
女史,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
香妃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