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世婦,又稱世婦,按周朝禮法,為二十七位地位相當的中等嬪妃,位在九嬪之下,八十一御妻之上。周朝以後一度廢除,新朝參考古禮重設,世婦一級皆稱美人。東漢廢除。西晉再設,將此級別二十七人皆稱才人。北魏,世婦一級直稱世婦,隋唐制度,將二十七人再分三組,分別為:婕妤、美人、才人。唐以後不存。由於是地位較低的嬪妃一級,各朝代對此級別基本不上心,往往是多人共用一具體名號,世婦一級更時存時廢,唯有北齊一朝,世婦27人皆各有名號。 基本介紹 中文名:二十七世婦出處:《禮記·昏義》簡介:古代妃嬪稱號介紹: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歷史尚革,相關史料, 歷史尚革《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於王之燕寢。唐朝體制,最完整規範●皇后。●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以上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二十七世婦: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八十一御女: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相關史料《禮記 昏義第四十四》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治。故曰:“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後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後聽內職。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