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世界四大草原)

草原(地理區域)

世界四大草原一般指本詞條

草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

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層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響小,使植物無法廣泛生長。

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原
  • 外文名:grassland 
  • 位於:Steppe草原東部
  • 定義: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
  • 分類: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
  • 相關教育資料:老舍《草原》
  • 所屬學科:地理學、植物學
基本定義,概況,形成原因,地區,起源,人工種草,草原灌溉,概念分類,中國草原,若爾蓋大草原,希拉穆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伊犁草原,錫林郭勒草原,鄂爾多斯大草原,川西高寒草原,那曲高寒草原,祁連山草原,科爾沁草原,世界草原分布,動植物,生物產能,群體群落,草原環境,溫帶草原,高山草原,泛濫草原,荒漠草原,草原旅遊攻略,

基本定義

中國草原 Steppe (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Steppe(英語)來源於stipa(拉丁文 = 針茅,多年生草本植物,針茅是中國北方草原建群種、優勢種)。
草原草原
中國草原位於Steppe草原東部(大英百科全書)。
老舍的《草原》已被列入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課。

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 公頃,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如果從中國的東北到西南劃一條斜線,也就是從東北的完達山開始,越過長城,沿呂梁山,經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東麓為止,可以把中國分為兩大地理區:東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區,離海洋較近,氣候溫濕,大部分為農業區;西北部分多為高山峻岭,離海洋遠,氣候乾旱,風沙較多,是主要的草原區。

形成原因

主要是因為土壤層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響小,而木本植物無法廣泛生長。

地區

中國草原一般可以劃為五個大區:東北草原區、蒙寧甘草原區、新疆草原區、青藏草原區、南方草山草坡區。
東北草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西部和內蒙古的東北部,面積約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
南方草山草坡區:中國南方有大片的草山草坡以及大量的零星草地,這些統稱為南方草山草坡區。牧草種類繁多、可以放養牛、羊等牲畜。
蒙寧甘草原區
包括內蒙古、甘肅兩省區的大部和寧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晉北和陝北的草原地區,面積約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0%。本區大多為高原地帶,如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本區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濕多雨,春秋氣候多變。其中的牧草種類豐富,優良牧草有200多種,如羊草、披鹼草、雀麥草、狐茅、針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牲畜主要有牛、馬、綿羊、山羊和駱駝等。內蒙古草原是本區的主體,包括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和鄂爾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區
北起阿爾泰山和準噶爾界山,南至崑崙山與阿爾金山之間,面積約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本區距海洋十分遙遠,周圍高山環聳,海洋氣流難以到達,因而乾燥少雨。牧草種類有羊茅、狐茅、鴨茅、苔草、光雀麥、車軸草等。主要牲畜有新疆細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馬等。
青藏草原區
草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北至崑崙山和祁連山,南至喜馬拉雅山,西接帕米爾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兩省區的全部和甘肅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雲南兩省的西北部等,面積約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2%,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原草原區,也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盛產氂牛藏羊、黃牛等各種動物。
由於長期的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等原因,中國草原的沙化、退化現象較為嚴重。合理利用和保護草原資源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起源

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層薄或降水量少導致木本植物無法廣泛生長。
草原源於全球氣候乾冷期(出現在新生代),與它們常混進的莽原、沙漠、灌叢地相似。其實,禾草科本身(早熟禾科和禾本科)在新生代早期才進化完成。草原最早出現的日期因地而異。在多個地區,可在新生代化石中發現一系列植被類型,當時的氣候逐步變遷。如在過去5000萬年里,澳大利亞中部熱帶雨林接續被莽原、草原,最後是沙漠所取代。在某些地方,草原擴展到接近現代規模的情況僅出現於200萬年前極度乾冷時期,在北方溫帶區稱為“冰期”。
草原與相關植被類型之間通常會出現一種動態平衡。有時候,乾旱、火災或密集放牧的時段有利於草原形成,其他時候,濕季和沒有重大幹擾時有利於木本植被生長。這些因素在頻率和嚴重性方面的改變可造成植被類型整個的轉變。
草原草原
其他草原類型出現於太冷而喬木無法生長的地方,也就是高山或高處林木線以上。南半球濕冷部分的典型草原是叢生草原,以叢生或群集的禾草為主,這些禾草發展出盤根錯結的根莖草墊,讓植被有高低不平的外表。叢生草原出現於不同的緯度。
在熱帶,叢生草原見於某些高山的林木線上方,如在紐幾內亞和東非洲。
南極海的較高緯度區,叢生草原形成亞南極群島的植被。叢生草原也是紐西蘭寒冷地區和南美洲最南端的典型植被。
然而,並非所有的天然草原都起於與氣候相關的環境。木本植物可能因其他原因而無法在某些地區生長,禾草便大肆蔓延。原因之一是季節性泛濫或浸水,使季節明顯的亞熱帶部分地區和其他地方較小地區產生並維持大型草原。季節性泛濫亞熱帶草原最佳的例子之一是巴西馬托格羅索(Mato Grosso)的潘特納爾(Pantanal)。
在14萬平方公里(5.4萬平方哩)的地區,草原在一年的一半時間裡擴張,水淺的濕地在另外一半時間裡擴張,小片林地限於濕季沒有泛濫的矮崗。在氣候適合森林生長的其他許多地方,不肥沃或很淺的土壤可讓喬木無法生長,導致草原發展起來。
由氣候乾旱所造成的最大片天然草原區可分為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兩大類,熱帶草原通常位於沙漠和熱帶森林之間,溫帶草原通常位於沙漠和溫帶森林之間。熱帶草原與稀樹草原(savanna)出現於相同地區,這兩個植被類型之間的差異見仁見智,視喬木多少而定。同樣地,溫帶草原可能散布著一些灌木或喬木,在接近灌叢地或溫帶森林的地方出現時,界線可能較模糊。
熱帶草原主要見於東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赫勒(Sahel),還有澳大利亞。溫帶草原主要出現北美洲、阿根廷和橫跨烏克蘭到中國的一條寬大區帶,但在這些地區草原大致已因農業活動而大幅改觀。
許多原本被視為天然的草原如今被認定是先前生長於邊陲乾燥氣候的森林,因早期人類的干擾使它們轉化。例如,人們相信:紐西蘭南島東部幾乎整個大型低地草原是18世紀歐洲開墾前800里由玻里尼西亞人(紐西蘭最早的殖民者)焚燒所造成的。
草原草原
半天然的草原可能出現在那些以前為了耕種而清除木本植被但後被廢棄的地方,因一再焚燒或放牧使原本的植被無法復原。
在潮濕的熱帶地區,這些類型的草原可能非常密集,如東非洲以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為主的草原,或如紐幾內亞以沼芒草(Miscanthus floridulus)為主的草原,這兩處的草皆可長至3米(9.8尺0高)。
各地草原的面積和特點一部分可能決定於草原與人類互動影響的漫長歷史,尤其是透過火這個媒介物。

人工種草

中國草原牧場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枯草期,也是草原生產的劣勢期。發展人工種草,可以彌補天然草場枯草期產量低下的不足。
實驗證明,適合大面積栽種的良種牧草,北方有紫苜蓿披鹼草老芒麥羊草、無芒雀麥、紅豆草等;南方有紅三葉白三葉百脈根、多年生黑麥草、鴨茅等。人工種草可以使載畜量提高3~10倍,由0.67~1.0公頃草場養一隻羊,提高到0.07~0.27公頃草場養一隻羊。

草原灌溉

中國的草原大都處於乾旱地區,牧草因缺水而枯死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灌溉是改良草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976~1978年,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進行適當灌溉以後,使草層高度由15~17cm增加到60~80cm,覆蓋度由50%提高到100%;同時,灌溉後植物種類組成也發生了變化,豆科牧草由10.9%增加到65.2%,雜草明顯減少。
草場的灌溉大多採用自流漫灌的方法,有條件的地方應當進行較為細緻的畦灌溝灌噴灌則是更為先進的灌溉技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牧草產量,並且節約水資源。

概念分類

Steppe:蒙古高原草原和歐洲中部草原;
Pampas:南美洲草原;
Prairie:北美洲草原;
Savanna:非洲、印度、澳大利亞熱帶有樹草原;
Vold:非洲草原。
草原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草原包括在較乾旱環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兩大類型:熱帶草原(熱帶稀樹草原)和溫帶草原
狹義的草原(Steppe)則只包括溫帶草原。因為熱帶草原上有著相當多而廣泛的樹木。
草原是一種植被類型,通常分布在年降水量200~300mm的栗鈣土、黑鈣土地區,由旱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組成的的草本植物群落,其優勢植物是多年生叢生或根莖型禾草和一些或多或少具有耐旱能力的各種雜草。
根據生物學和生態特點,可劃分為四個類型:
②平草原(典型草原);
高寒草原。草原上生長著多種優良牧草,是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此外,草原植被還蘊藏著許多藥用植物,可採收利用。
草原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是指一種土地類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飼用植物與其所著生的土地構成的具有多種功能的自然綜合體。人工草地是指選擇適宜的草種,通過人工措施而建植或改良的草地。

中國草原

若爾蓋大草原

若爾蓋大草原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結合部的中國西北大草原,是由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四縣組成,為中國五大草原之一,面積約35600km2,系以牧為主的藏族聚居地。
這裡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人煙稀少。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曾多次通過這裡,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和革命遺址,使草地聲名遠播海內外。
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裡天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點綴著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草地遊覽內容豐富,可賞草地風光,聽牧歌悠揚,可垂釣黃河魚野炊,可騎馬馳騁草原,可觀梅花鹿牧場,可去黃河九曲第一彎攬勝,可住帳篷賓館,可去森林採擷野菇,也可去寺廟參觀朝拜。
草原海拔3500~4000米左右,屬典型的丘狀高原。冬季嚴寒,夏季涼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約10~12.7℃。
若爾蓋大草原水草豐茂,原始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形成了山水秀麗、景色迷人的草原風光。著名的草原有熱爾壩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紅原草原幾處。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風,北聆百靈廟的鈴聲,因清王朝賜名的“普會寺”喇嘛如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曠神怡。羊、馬、牛、駝,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馳,或漫遊,象彩霞在天際飄動,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瑪瑙,落在銀鏈般的希拉穆仁河兩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將會捧出鮮潔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風味將透入您的心田。
空中草原位於河北省淶源盆地和蔚縣盆地之間,淶源縣城西北26公里。分南北兩塊,中間由一道山樑相連,總面積29km2,分別隸屬於蔚縣、淶源縣、靈丘縣。 草原在一個巨大的平頂山的山頂,海拔2158米,山體四周是陡峻的山坡,山頂面積卻達3.6萬畝,坦蕩如砥,綠草如茵,野花遍地的大草原,習習涼風吹碧海花浪,朵朵白雲撫地遊走,可“手摸白雲天,腳踏花草地” 。

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轄世界著名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富有森林自然寶庫之稱的大興安嶺於一體,北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 接壤,西同蒙古國交界。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達1723公里。如果把祖國的版圖比作啼晨報曉的雄雞,那么呼倫貝爾就是雄雞冠上的一顆明珠。
呼倫貝爾盟總人口269.6998萬人,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區。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等35個民族在這裡和睦聚居,這裡的許多少數民族仍繼承和保留著各自的文化遺風和生活習俗。浩瀚森林覆蓋著的大興安嶺由北向南,縱貫於中部,成為呼倫貝爾東西部的天然分界線。東側是黑土平原-松嫩平原,西側是著名草原之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廣袤無垠,未受污染,被稱之為“綠色淨土”,也被人譽之為“北國碧玉”。
以牧草為主的植物多達1300餘種,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觀。大興安嶺林海無邊無際,風姿雋秀。地面擁有3000多條河流,500多個湖泊,棲息著400多種獸類和禽類。地下則蘊藏著40餘種礦產。新世紀的呼倫貝爾,無論無垠綠土,還是碧水藍天;無論胡馬長嘶,還是雪漫河山。它都渾然天成,到這裡旅遊度假,您會發出“天上人間”的感嘆,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伊犁草原

無論是聲名在外的那拉提,還是後起之秀的唐不拉,抑或是傳統的牧場鞏乃斯,伊犁草原均展現出超然絕美的氣質與外表。伊犁河谷是如此的卓爾不群,逶迤千里,生機無限。那拉提草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東部,即新源縣那拉提鎮鏡內。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草原上的聚落草原上的聚落
那拉提草原地處楚魯特山北坡,發育於第3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場,東南接那拉提高嶺,勢如屏障。西北沿鞏乃斯河上游谷地斷落,地勢大面積傾斜,山泉密布,溪流縱橫。
緣山腳沖溝深切,河道交錯,森林茂密。那拉提年降水量可達800毫米,有利於牧草的生長,載畜量很高。在歷史上,那拉提草原就有“鹿苑”之稱。這裡也是鞏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場。
那拉提草原系亞高山草甸植物。中生雜草與禾草構成植株高達50-60厘米,覆蓋度可達75-90%。仲春時節,草高花旺,碧茵似錦,極為美麗。這裡還生長著茂盛的細莖鳶尾群系山地草甸。

錫林郭勒草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境內,面積107.86萬公頃,198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態系統
美麗的蒙古包美麗的蒙古包
錫林郭勒草原是中國境內最有代表性的叢生禾草棗根莖禾草(針茅、羊草)溫性真草原,也是歐亞大陸草原區亞洲東部草原亞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
保護區內生態環境類型獨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徵,並能全面反映內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生態過程
區內已發現有種子植物74科、299屬、658種,苔蘚植物73種,大型真菌46種,其中藥用植物426種,優良牧草116種。保護區內分布的野生動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區系特點,哺乳動物有黃羊、狼、狐等33種,鳥類有7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鸛、大鴇玉帶海雕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天鵝、草原雕、黃羊等21種。
本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在草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面占有重要的空間位置和明顯的國際影響。

鄂爾多斯大草原

鄂爾多斯草原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淨明亮、草地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么遙遠而親切。鄂爾多斯草原,正是鑲嵌在這片廣闊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2003年,內蒙古宏勝達建築公司著手調研、策劃、論證,準備興建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經杭錦旗錫尼鎮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3月開始正式興建,同年8月初正式交付運營,短短兩年,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不僅已經成為響譽中外的特色旅遊景區,並且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無限福音。到目前為止,該景區用於牧民補貼、征地、修路、大本營建設及配套設施、廣告宣傳、旅遊促銷、員工培訓等共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企業自籌。
草原賽馬場景草原賽馬場景
鄂爾多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傳說和一句“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譽滿全球。鄂爾多斯草原以其寬闊的胸懷、一望無際的自然屬性和藍天。綠草、白雲、羊群的優美意境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鄂爾多斯草原的真實寫照。
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地處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距杭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錫尼鎮9公里。東距世珍日旅遊區70公里,北距夜鳴沙旅遊區80公里,自然形成黃金旅遊一條線。這裡被銀川市、烏海市、臨河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榆林市和鄂爾多斯市所擁抱。控制面積30km2,核心區由一個蒙古大營和100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設計獨特,別具一格。按功能區劃分為歌舞表演、餐飲娛樂區,住宿休息區、騎馬射箭動動區、洽談會務區、廟宇、敖包祭祀區、體驗蒙古民族風俗休閒區等;景區日接待能力上千人,過夜留宿接待力300餘人

川西高寒草原

這裡所說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條民族遷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來漢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尋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區。筆者在2002年出版的《香格里拉之旅》中曾為康定取了一個名字叫香格里拉之門,進了康定,香格里拉就不再遙遠。 自漢朝起,茶葉和馬匹就是漢藏地區重要的交易商品,其路線是:成都→臨邛(今邛崍) →雅安→嚴道(今滎經) →翻過大相嶺至旄牛縣(今漢源縣)渡過大渡河到達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橋一帶),然後從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爾,這就是世所聞名的茶馬互市,其所經道路被史家和學者命名為茶馬古道,為這一道路命名的是雲南學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時間重走了茶馬古道。
草原(世界四大草原)
沿古道行進是一件頗有歷史意義的旅程,除少部份路藏於山中被棄用,大部份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兩邊雖相隔數十千米卻有著大相逕庭的氣候,很多時候東面陰雨綿綿而二郎山以西卻是麗日晴天。如果要深入體驗康藏文化與風情,那最好是去到關外,所謂關外是康巴人對於自然地理的一個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過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關外。關外是更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遼闊,雪山高聳,牧歌悠揚,藍天下是盛開的喜悅的心靈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體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漢族外,其餘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過程中歷經數百年的歲月,至松贊乾布統一青藏高原,藏族人們也就是在那時成為一個有共同文字與信仰的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創造了燦爛的藏族文化,但由於山高路險加上當時各部族與種姓間有一些土著語言,因而在藏語發音上有很大區別,故而依據方言的不同,藏族分為拉薩方言區、安多方言區和康方言區,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屬於康方言區。康方言區的人自稱康巴,方言裡的意思與漢語的人大致相同。民間流傳著一句著名的話:“康巴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走進川西高原將會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脈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們一般將這一地帶稱作橫斷山區。關於橫斷山區我會在地理一節中會作專門講述。地理與氣候原因促成了這一方土地獨特的景觀和複雜的高原氣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真實寫照。

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地區,南接拉薩、林芝、日喀則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並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於中西部。
草原(世界四大草原)
那曲地區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乾旱的颳風期,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100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萬物茂盛,人歡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鎮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又是西藏對外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藏曆6月)舉辦的賽馬節是藏北草原的盛會,屆時,旅遊觀光的遊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販等雲集此處。旅遊者可以領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風光、節日氣氛和民族風情,還可以參觀遊覽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區境內,遼闊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無人區,都會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棲息著野氂牛、藏羚、野驢等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納木錯位於拉薩市的當雄與那曲地區的班戈縣之間,每年都有許多前來轉湖的遊客和信徒。
那曲鎮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此舉行,觀光民眾、各業商販、嘉賓遊客紛紛雲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雲、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遊者都會在這裡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祁連山草原

草原(世界四大草原)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地處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東起烏鞘嶺的松山,西到當金山口,北臨西走廊,南靠柴達木盆地。
祁連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嶺和谷地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愛受高原寒冷氣候的影響,祁連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終年積雪,形成的冰川達2859條,總面積1972.5km2。冰雪融化成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條內陸河流的源頭。年徑流量72.6億立方米,是河西人民賴以自下而上的命脈,是這裡經濟文化繁榮的基本保證。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威、張掖兩地區和金昌市部分地區,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120公里,總面積265.3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祁連山水源涵養林、草原植被。區內有高等植物1044種,水源涵養林主要樹種是青海雲杉、祁連圓柏,以及零星的山楊和;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葉錦雞兒、吉拉柳等。
林地面積約11.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較低,但是在整個乾旱區域內,卻顯得異常重要和珍貴。正是由於祁連山森林的存在,才使得冰川融水及降雨蓄存下來,緩慢地補給江河,起了調節徑流、削減山洪、保證年徑流量相對穩定的作用,對水源林的重要作用,古人早有清楚的認識,把它概括為“雪山千仞,松杉萬本,保持水土,涵源吐流”。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有獸類58種,鳥類140多種,兩棲、爬行類1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唇鹿、野驢、野氂牛、盤羊、雪豹斑尾榛雞等幾十種。這裡還是中國珍貴藥用動植物麝的重要產地之一。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具有獨特而典型的自然生境和動植物區系,有極為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科爾沁草原

瑰麗、玄妙、粗獷塞北譜寫的江南速筆。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風味。 平坦 而又柔軟的天然綠茵場,置身其中,猶如親臨大海。仰天望去,雲在走、鳥在飛;閉眼聆聽,河水在流淌、羊群在合唱,那已經不是一種聲音,而是大自然在創作。藍天白雲,丹楓秋葉、春花雪域,迢迢之水,一切於其廣闊的胸膛上盡情演繹純粹的草原原生態。
草原(世界四大草原)

世界草原分布

在歐亞大陸,草原植被西自歐洲多瑙河下游起,呈連續的帶狀往東延伸,經羅馬尼亞、原蘇聯、蒙古,直達我國境內,形成世界最寬廣的草原帶。
北美洲,自北方,由南羅斯咯撤河開始,沿經度方向,直達雷達河畔,形成南北走向的草原帶。在南半球,因為海洋面積大,陸地面積小,草原面積不及北半球大,而且比較零星,帶狀分布不明顯。
在南美洲,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烏拉圭境內;
在非洲,主要分布在南部,但面積很小。

動植物

在歐洲人殖民前的北美洲,草原遍布陸地一大片地方,從西部的洛杉磯山脈到東部的落葉林。在這片廣闊地區里,僅有零星小片保留在略似原先狀態的環境下。最大中心區由混合草原組成,以針茅屬(Stipa)、冰草屬(Agropyron)、格蘭馬草屬(Bouteloua)、Koeleria屬幾個禾草種類為主。北方混合草原被羊茅屬(Festuca)和異燕麥屬(Helictotrichon)草原取代,在西方被格蘭馬草(Bouteloua gracilis)和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的短草草原取代,在東方被大須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和小須芒草(A. scoparium)的長草草原取代。通常沒有喬木和灌木,但有許多不同的草本植物與禾草一起出現。
北美洲草原最大的食草哺乳動物包括野牛和叉角羚羊,其典型捕食者為灰狼。兔、野兔的幾個種和獾很普遍,許多小型穴居齧齒動物亦然。在無脊椎動物中,蚱蜢一直是特別重要的。典型情況下,草原無脊椎動物總生物量超過大得多且較顯眼的脊椎動物的總生物量,只有包含著大量的家畜的地區除外。
草原動物草原動物
南美洲主要草原區在大陸東南部,可分為阿根廷的彭巴草原和鄰近地區烏拉圭和巴西的疏林草原。在彭巴草原眾多禾草中,針茅屬是最多種多樣的,而疏林草原中較常見的是雀稗屬(Paspalum)和須芒草屬禾草。如今此區的植被因幾百年來密集的焚燒和放牧而大變。在此之前,主要的大型食草動物為潘帕斯鹿,現在只有一小群存活。負鼠、犰狳、齧齒動物也很豐富,它們被狐、美洲獅美洲豹等各種貓科動物捕食。鶆這種不飛的大鳥也是此區產物。
占據前蘇聯和蒙古大片地帶的歐亞草原在許多方面類似北美洲草原,因此棲息著許多類似的動植物。針茅屬各個種支配著大部分地區的植物,在各處與其他禾草相混,其中主要是羊茅屬和冰草屬。齧齒動物的進食和穴居活動對植被的維持和組成是重要的,這些齧齒動物種類包括大型旱獺,還有各種田鼠和其他較小種類。在蒙古有一種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可在幾年裡消耗極高比例的植被,因而幾乎把草原棲地變化為沙漠。
東非洲的草原包括了比薩赫勒潮濕的環境,因此較為多樣。在森林被摧毀之處,由狼尾草屬(Pennisetum)或苞芽屬(Hyparrhenia)組成的高草原發展起來,也可能在焚燒或大象等食草動物啃食後無限期維持這種情況。三芒草屬、金須茅屬(Chrysopogon)等其他禾草在較乾燥地區是重要的,菅草屬(Themeda)出現於較冷的高地。
食草哺乳動物包括角馬、幾種羚羊,還有犀牛、大象、水牛(在仍然存活的地方)。食肉動物包括各種不同的犬科動物(胡狼)、貓科動物(獅和獵豹)、鬣狗和獴。
澳大利亞廣大幹燥區的熱帶草原通常以三齒稃草(Plectrachne屬和Triodia屬)為主,叢生草的底部捕捉風吹沙,形成典型的圓丘。北方較濕的草原區以黃茅屬(Heteropogon)和高粱屬為主,米契爾草屬(Astrebla)廣布於季節性乾燥區,尤其是在東部斷裂的黏土上。其他禾草種類通常是次要的,但可能支配著某些地方。木本植物(特別是在乾燥地區的金合歡屬和較濕地方的桉屬)可能數量太多,讓植被不能被視為真正草原。米契爾草原一度單純得多,直到家畜密集放牧使情況改變為止;如今,大片地區已被人類引進的非洲灌木刺槐(Acacia nilotica)入侵。
草原動物草原動物
澳大利亞草原最大的土生動物是袋鼠,其中以紅袋鼠最大,這種動物在典型情況下出現於可見天然草原的乾燥內陸區。然而,從其他大陸引進的哺乳動物已變得同樣常見,包括、綿羊等家畜,還有駱駝、馬、驢、山羊等野生動物。歐洲兔也是廣布、豐富而破壞性強的。主要捕食者為澳大利亞野犬。爬蟲類非常多樣,尤其是蜥蜴;鳥類包括大型不飛的鴯鶓,還有各式各樣的鸚鵡和飛行動物。
紐西蘭的叢生草原和亞南極島嶼通常以早熟禾屬(Poa)的種類為主。相關植被亦出現於赤道區的高山。這些禾草大致在沒有食草哺乳動物的情況下進化,引進鹿、綿羊等外來動物已在許多地方造成植被嚴重退化。

生物產能

由於放牧和其他草原農業生產上的重要性,草原產能一直藉各種方式廣受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僅著重於地上的產能,忽略了地下的重要成分,甚至在地上產能達到季節性高峰時,地下成分可能比地上的還豐碩--可達至10倍。北美洲草原典型地上生物量(一區有機物的無水重量)為每公頃2.5~6噸,其中約3/4呈現死亡嫩枝形式;然而,某些熱帶草原記錄到每公頃20噸以上的數值。
草原里植物物質有相當快速的轉換。大部分植物器官壽命僅維持一季或數季,導致每年全面轉換率達20~50%。把消費者所消耗的植物加進來算,每年產能即與生物量相近。如果把淋溶和死亡嫩枝分解的所有損失算在內,典型的加拿大草原地上植物每年的產能為每公頃6.4噸。其他草原的數值大不相同,但常低於此值,部分原因是沒有完全計入這樣的損失。重覆收穫(替代放牧)每年產能通常為每公頃1.5~2.5噸。
草原(世界四大草原)
草原經常被改變為種植可食穀物的耕地,這使人類可從草原本身直接取得糧食,不必在牧場環境下放牧那些啃食土生禾草的動物。這種產量增加很可觀,如根據北美洲大平原北部的統計數字,每公頃牧牛的天然草地可提供每人一年所需食物能量的1/10,而播種小麥的同樣面積可供給4個人的需求量。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如不另外加入肥料,小麥產量無法每年維持最初的高水準。相似地,天然草原如持續密集的放牧,很快會導致植被退化和土壤侵蝕。在沒有圍籬而呈現不出籬線對比情形的牧場環境地區,這種情形特別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出現。在這些沒有圍籬的地區,因過度放牧所引起的植被退化可能很難和長期或短期氣候變化所致的環境改變加以區別。

群體群落

不管是熱帶還是溫帶,天然草原出現於生長條件僅在短暫季節有利的環境。在熱帶區,這段生長季節通常是雨季,在某些情況下是土地不泡水的季節。在溫帶草原,生長季節通常是濕冷冬季和乾熱夏季之間的短暫時期。多年生禾草靠著地下儲存的食物來迅速成長,很能利用這短暫的生長季節,在幾周內長到最大並結籽完成。接著,其地上部分死去,為環境中典型草原火災提供潛在的燃料。然而,火災中禾草地下多年生的根和根狀莖受到良好保護。
若一再遭受某種侵擾(通常是放牧或火災)而無法累積較厚的枯枝落葉層,草原會傾向長出大量新生部分。在枯枝落葉層得以形成的地方,它會以一種不直接有利於根部的形式保留養分,對伸出地表的新芽來說,此層在物理上阻擋了陽光;在溫帶草原,此層扮演隔熱角色,減緩土壤春暖的過程。這也顯然關係到這些生態系統的放牧管理。
會遮光並支配草原植被的木本植物因生長季節短而處於不利地位。不過,如果沒有哺乳動物嚴重啃食,而且沒有經常發生火災時,某些生長快速的喬木和灌木可能長存下來。草原是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火災、放牧干擾的情況下才能維持下來,這些干擾可防止草原植被逐步變為熱帶落葉林、稀樹草原、灌叢地或溫帶森林。

草原環境

草原氣候各不相同,但所有大型草原區通常是炎熱(至少在夏季)而乾燥的,不過也不像沙漠那么乾熱。通常,熱帶草原每年平均降雨500~1500毫米(20~60寸),每季氣溫約15~35℃(59~95℉)。乾季可持續8個月,只有濕季期間才會出現降雨多於蒸發的情形,導致短暫河川流動。熱帶草原氣候與稀樹草原氣候重疊很廣。如前所述,這些植被類型彼此差異很小,稀樹草原只是喬木稀落的草原。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小小改變可使這兩者互相轉換。
溫帶草原比熱帶草原乾燥一些,也比較冷,至少在一年當中部分時間裡是如此。熱帶草原季節性溫度變化可能很小,但溫帶草原區溫度變化可達40℃(72℉)。北美洲草原區每年平均降雨量為300~600毫米。1月平均溫度從北方的-18℃(0℉)到南方的10℃(50℉),7月平均溫度北、南各為18℃(64℉)和28℃(82℉)。北美洲草原區最北地區的年均溫低於0℃(32℉)。
草原出現於各式各樣的氣候和地質環境,也與許多不同土壤類型有關。草原生態系統本身影響著土壤形成,這又導致草原土壤異於其他土壤。草原枯枝落葉層及其分解型態通常造成上層富有機質土壤(可達地表以下300毫米)的發展。沙漠土壤沒有這一層,與森林土壤典型枯枝落葉腐爛表層也不相同。其結構鬆散,富含植物養分。土壤下層是典型的白中帶黃,尤其是深度2米左右的土層。

溫帶草原

溫帶半乾旱至半濕潤環境下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的地帶性植被類型。
草原地區冬季寒冷,夏季溫熱, 降水較少,蒸發強烈;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鈣化過程發達,限制高大喬木的生長。草原植物的群落結構簡單,季相顯著,主要有旱生的窄葉叢生禾草,如隱子草、針茅、羽茅等屬,以及菊科、豆科、莎草科和部分根莖禾草等。
依水熱條件不同,草原可劃分為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甸草原等類型。典型草原是草原中分布最廣泛的類型,由典型旱生草本植物組成,以叢生禾草為主,伴生少量旱生和中旱生雜類草及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化草原為最乾旱類型,由強旱生叢生小禾草組成,並大量混生超旱生荒漠小灌木和小半灌木。
草甸草原是草原中較濕潤類型,由中旱生草本植物組成,常混生大量中生或中旱生雙子葉雜類草及根莖禾草和苔草。
按熱量生態條件,草原可分中溫型草原、暖溫型草原和高寒型草原。在水分狀態不穩定和發生乾旱的鹽漬化條件下,還會形成鹽濕草原或鹼性草原。
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溫帶地區,森林帶和荒漠帶間構成了歐亞-北美環球草原帶;南美洲南部和亞熱帶非洲,也有一定面積草原,但遠不及北半球發達。在中國,草原廣布於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黃土高原北部、西北荒漠地區山地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此外,草原還可越帶出現在荒漠區山地並在垂直帶譜中占據相應位置。
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有時旱生小半灌木)組成的植物群落。分布於溫帶,是一種地帶性植被類型。草原地區年降雨量較少,而且多集中於夏秋兩季,冬季少雪嚴寒,具明顯的大陸性氣候。植物以叢生禾本科為主,如針茅屬、羊茅屬等。此外,莎草科、豆科、菊科、藜科植物等占有相當比重。
中國草原是歐亞草原的一部分,以東北經內蒙古直達黃土高原,呈連續帶狀分布。此外,還見於青藏高原、新疆阿爾泰山前地區以及荒漠區的山地,大致從北緯51°起南達北緯35°。

高山草原

海拔4000米以上,在高寒、乾燥、風強條件下發育而成的寒旱生的多年生叢生禾草為主的植被型草地稱為高山草原(高寒草原)。
分布於青藏高原北部、東北地區、四川西北部,以及崑崙山、天山、祁連山上部。混生墊狀植物、匍匐狀植物和高寒灌叢,如地梅、蚤綴、虎耳草、矮檜等。
植物分布較均勻,層次不明顯。草層高15-20厘米,覆蓋度30%-50%,產草量低。宜作夏季牧場,適於放牧牛、羊、馬等家畜。.

泛濫草原

泛濫草原又稱河漫灘草地。指湖泊四周、河道兩岸灘地、山麓河道谷地,由於長期洪水泛濫、所帶泥沙的淤積,或河水溢出河床、泥沙的沉積,而形成大面積或狹長的平坦草地。
沿海由於海水經常回流泛濫、泥沙不斷淤積,亦形成大面積灘涂草地。泛濫草地主要分布於河流下游低地、湖泊周圍以及沿海灘涂。土壤為淤積草甸土、湖土,海塗為鹽鹼土,土層深厚較肥沃。
植被以水生、濕生植物為主,主要有蘆葦、莎草科植物、茭草、水蓼、鴨跖草、雙穗雀稗、長芒稗,以及大穗結縷草、獐茅、鹽蒿、鹼蓬、大米草等。
以禾草為主的草地,產草量高,草質優良,適口性好,適於放牧或刈草用。以雜類草鹽蒿占優勢草地的草質差,飼用價值較小。

荒漠草原

在乾旱條件下發育形成的真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優勢、旱生小半灌木起明顯作用的植被性草地稱為荒漠草原或漠境草原。生境及植物類型具草原向荒漠過渡的特徵。
分布於內蒙古中北部、鄂爾多斯高原中西部、乾草原以西及寧夏中部,甘肅東部,黃土高原西和北部,新疆的低山坡。土壤為淡栗鈣土、棕鈣土和淡灰鈣土、腐殖質層薄。
植被具有明顯旱生特徵,組成種類少,主要由針茅屬的石生針茅、沙生針茅、戈壁針茅,蒿屬的旱篦子蒿、,以及無芒隱子草、藻類及一年生植物。植株高23厘米-30厘米,覆蓋度30%-40%,產草量低,每公頃產乾草僅2-3kg,適於羊、馬等放牧。

草原旅遊攻略

夏季最佳旅遊時間為5月中旬至9月中旬;特別是7.8月。草原的景觀較好。
呼倫貝爾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所以夏季旅遊不能只穿短袖衫、短褲或裙裝,應適當帶長袖衣服,隨時加減。夏季7月份以後草原上蚊子較多,應適當帶些風油精(當地有售),最好穿旅遊鞋而不穿涼鞋,以免蚊蟲叮咬。
兔耳嶺高山草原,山勢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險,高而不危。 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觀千層山,雲海,霧裡看花等,四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 ;松為涼亭石做椅,涼風做伴,趕走夏的炎熱,看著層山疊嶂,雲山雲海,彷如仙境忘世俗,踩著茅草,空曠無垠,紅塵瑣事曠野中,藍天碧草美無暇,是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