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分布位置
位於大陸中央平坦而開闊的平原,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
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位於
非洲中部、南美
巴西大部、
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地區。
氣候特點
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分明顯乾濕兩季。熱帶草原地區年降雨量為5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濕季,乾季的氣溫高於熱帶雨林地區,每日平均氣溫在24-30℃之間。受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形成濕季;受
信風控制時,形成乾季。其分布規律是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大概在每年的5-10月大陸氣壓北移,這時北半球熱帶草原上盛行從幾內亞灣吹來的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濕季。1月到次年4月,大陸低氣壓南移,北半球熱帶草原盛行來自北回歸高氣壓帶來的信風,十分乾燥,形成乾季。南半球熱帶草原的乾、濕季節時間與北半球恰好相反。
典型植被
非洲熱帶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性。草原上大部分是禾本科草類,草高一般在1~3米之間,大都葉狹直生,以減少水分過分蒸騰。草原上稀疏地散布著獨生或簇生的喬木,葉小而硬,有的小葉能運動,排列成最避光的位置。樹皮很厚,有的樹幹粗大,可貯存大量水分以保證在旱季能進行生命活動。代表樹種有
紡錘樹、金合歡樹、波巴布樹等。乾濕兩季有截然不同的景色。每到濕季,草木蔥綠,萬象更新;每到乾季,萬物凋零,一片枯黃。
猴麵包樹
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有一種相貌奇特的矮胖子樹
猴麵包樹,又名
波巴布樹。10多米高的樹,腰圍30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活像一個碩大的啤酒桶。桶內往往是空的,可以容納五六十個人或一群牛羊,非洲人當房屋居住,野獸作避雨洞穴。
猴麵包樹是植物王國中的老壽星,一般能活4000年~6000年。它有極強的適應當地環境的能力。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有明顯的乾、濕季節。每當旱季來臨,為了減少水份的蒸發,它會迅速地落光身上的葉子,以保存生命。雨季來臨後,便依靠自身鬆軟的木質,拚命地吸水貯存在樹幹內。此時,身軀已完全代替了根系的吸水作用。在熱帶草原旅行的人們乾渴難耐時,只要找到
波巴布樹,就可以從樹身上吸水得以解救。為此,人們叫它“生命樹”。
猴麵包樹吃飽喝足以後,便又長出了
掌狀複葉,開出很大的白色花。花後結出長橢圓形的果實,像個巨大的葫蘆;果肉汁多味甜,是猴、
猩猩十分喜愛的美味佳肴。猴麵包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紡錘樹
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種
紡錘樹,身軀很象一個大蘿蔔,不過要比蘿蔔大上不知多少倍。這種樹高可達30米,四五層的樓房只有它一半高。它的樹幹兩頭細中間粗,最粗的地方直徑達5米,通火車的隧道只能勉強容納下它那放倒的身軀。
紡錘樹的上端有少數生葉子的枝條。遠遠看去,這種樹又象一個插著枝條的花瓶,因此又叫瓶子樹。
紡錘樹的樹莖內可貯存兩噸多的水,旱季時,人們常砍棵紡錘樹作為飲水的來源。若以每人平均每天飲水6斤計算,砍一棵紡錘樹幾乎可供四口之家飲用半年。世界上再沒有比紡錘樹更能貯存水的木本植物。
典型動物
熱帶草原上生活著大量草食動物,而它們吸引了許多大型食肉動物,比如獅子和獵豹。因為草原非常平坦和開闊,所以許多草食動物會組成龐大的群體。同時,熱帶草原上多有蹄類哺乳動物,如各種羚羊、長頸鹿、斑馬等,昆蟲類中白蟻最多。
長頸鹿
長頸鹿是一種生長在
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 。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
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
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於後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於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
生活於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動物園裡的能活超過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衣索比亞、蘇丹、肯亞、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等國。是南非的
國獸。
獅子
獅子(學名:
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中國古稱
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
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
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
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獅子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
溫血動物。分布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餘年。
相關新聞
非洲象成種子“搬運工”之王對於保持熱帶草原生態系統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非洲草原象擁有現今最大陸生動物的頭銜,現在它顯然又創造了另一個新的陸地紀錄:距離最長的種子“搬運工”。根據對南非大象糞便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這種厚皮動物能夠將種子傳輸到65公里以外。這一距離是熱帶草原的鳥類傳輸種子距離的30倍,它表明大象在保持熱帶草原樹木遺傳多樣性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
植物利用果實吸引動物食用,之後再把它們的種子散播到新的地方。這不僅有助於擴大植物種群,同時也有助於防止籽苗同它們的親輩競爭或遭受任何可能在本地積累的病原體的侵襲。那些幸運地被一隻大型動物吃掉的種子會在新的棲息地落腳,同時被一大塊營養物質包裹著。對於一些物種來說,通過一個動物的消化道增加了種子發芽的幾率。這裡似乎還有其他好處,例如大象糞從某種程度上保護種子免遭甲蟲的掠食。
之前在亞洲和非洲進行的研究表明,叢林象能夠消耗大量及多樣的水果並傳播它們的種子,但對於非洲草原象在種子傳播中所起的作用卻鮮有研究。Bunney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便是種子在草原象20米長的腸道中能夠停留多久。在一周的時間裡,她給生活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附近的一個避難所中的4頭大象餵食水果。Bunney給大象吃甜瓜,因為這些水果更小、更軟的種子相對容易同大象已經吃下的灌木果實的種子進行區分。飼養員隨後每天白天都跟著這些大象,把它們的糞便用袋子裝起來並送給Bunney,後者則在挑揀這數百公斤的糞便後計數瓜子的數量。到了晚上,Bunney會自己採集每頭大象的糞便。她說:“這是非常耗時和不間斷的。”最終Bunney發現,大象在33小時內便會排泄掉大部分種子,而最長的能夠持續96小時。
經過研究人員的測量和推算,在非洲熱帶草原的種子“搬運工”中,大象是種子傳播距離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