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袋鼠

紅袋鼠

紅袋鼠(學名:Macropus Rfus),又名紅大袋鼠、赤大袋鼠或大赤袋鼠,是體型最大的袋鼠,平均身高約1.5米,也是澳洲最大的哺乳動物及現存最大的有袋類。它們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棲息在澳洲中部的乾旱內陸,以及較少樹生長的遼闊平原。屬於夜間活動或暮晨活動,於日間的時間,它們多會在睡覺或以其他方式休息。紅大袋鼠喜歡吃草及其他植被。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相關,

外形特徵

紅袋鼠是體型最大的袋鼠,雄性有紅褐色的短毛,下身及四肢的毛色呈黃褐色。它們的耳朵尖長,吻呈方形。雌性較雄性細小,呈藍灰色,下身呈淡灰色。在乾旱地區的雌性則較為像雄性。前肢有細小的爪,後肢粗壯適合跳躍,尾巴強壯可以幫助站立。它們的腳像橡皮圈。它們可以跳3米高,9米遠。並能達到時速60公里以上。雄性紅大袋鼠身長1.4米及重85公斤。雌性身長0.9-1米。

生活習性

紅袋鼠棲息在澳洲中部的乾旱內陸,以及較少樹生長的遼闊平原。主要於夜間或日間較冷的時份較為活躍,屬於夜間活動或暮晨活動。於日間的時間,它們多會在睡覺或以其他方式休息。紅大袋鼠會採取多種物理、生理及行為的適應性來保持體溫於約36℃,以達至體內平衡。這些包括保溫的短毛、降低活躍性、留在蔭下、及舔自己的前肢。
紅袋鼠是單獨或以小群生活的,但若食物不足時,它們會聚集為大群。每一小群一般約有2~10隻紅大袋鼠,但有時也會達至幾百隻。組成小群的成員是很隨意的,雄性並非地盤性的,只會為雌性而打鬥。雄性紅大袋鼠打鬥時,會以後肢站立,並以前肢將對方推倒。若打鬥激烈,它們會以尾巴支撐,腳踢對方。小群內體型最大的就是領袖,控制著群內的交配。紅大袋鼠喜歡吃草及其他植被。它們可以一段長時間不用喝水,因它們在吃綠色植物時吸收所需的水份。
袋鼠家族中“種族歧視”十分嚴重,它們對外族成員進入家族不能容忍,甚至本家族成員在長期外出後再回來也是不受歡迎的。家族即使接受新成員,也要教訓一番,直到新成員學會許多“規矩”後,才能和家族融為一體。

生長繁殖

紅袋鼠全年均可繁殖。雌性是胚胎滯育的,即可以延後下一胎的出生,直至前一胎的幼袋鼠離開育幼袋。袋鼠的孕期為343天,妊娠期約為33日,每胎產1仔。幼袋鼠出生後約235日就會永久離開育幼袋,但要到12個月大才會斷奶。 它們一般1.5—2歲性成熟,壽命20—22年。當袋鼠媽媽快生小寶寶時,便忙著清理口袋,用舌頭把裡面的髒東西舔乾淨。
雄性紅袋鼠雄性紅袋鼠

分布範圍

紅袋鼠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只較少於南部、東岸及北部的雨林出現。
紅袋鼠紅袋鼠
中國史書中可能的關於紅袋鼠的記載:《晉書.卷一百二十八.載記二十八.慕容超》:”義熙三年,追尊其父為穆皇帝,立其母段氏為皇太后,妻呼延氏為皇后。祀南郊,將登壇,有獸大如馬,狀類鼠而色赤,集於圓丘之側,俄而不知所在。須臾大風暴起,天地晝昏,其行宮習儀皆振裂。“南燕國國都在山東青州廣固,可能袋鼠不知通過什麼方法來到大陸,但因無法形成種群而滅絕了。

相關

江蘇常州武進淹城野生動物世界從2007年10月至2011年3a多的時間所飼養的袋鼠中,共發生6例齒槽感染,4例呈急性經過,2例呈慢性經過。1例急性感染病例感染部位發生在上頜右側分支後緣,其餘5例均發生在下頜分支後緣。齒槽感染是動物園養殖袋鼠的一種常見病。上下頜均可感染,其中下頜齒槽感染的病例較上頜齒槽感染的多;急性感染病例若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其預後一般較好;慢性經過病例預後通常不好。發病袋鼠不分性別,發病率和復發率都較高。更多還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