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本紀(史記·孝武本紀)

孝武本紀

史記·孝武本紀一般指本詞條

《孝武本紀》出自《史記卷十二 · 孝武本紀第十二》,作者司馬遷。該篇是《史記》中12本紀的最後一篇,由於司馬遷與漢武帝是同時代人,所以該篇原名為《今上本紀》。《史記》成書後,司馬遷上呈漢武帝,武帝見《今上本紀》時,“怒而削之”,故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孝武本紀》,已非司馬遷的原著,而是後人抄錄《封禪書》補綴而成。

基本介紹

史記簡介,作者簡介,作品概況,原文,譯文,

史記簡介

史記》是中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8年的時間所寫成的。全書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字,有十二臘元悼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問廣博。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馬談在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續自己的事業,撰寫史書。3年後,司馬遷繼父任太史令,開始在國家藏書處“金匱石室”閱讀,整理歷史資料。20歲時,遊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併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蹟,經沅水湘水流域,憑弔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回長安後任郎中。35歲時二次出遊,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軍深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於無奈,意在待機報答漢朝,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孝武本紀
作者:司馬遷
出自:《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原文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
後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循講紋,不見其人云。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鑽遷祖束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協埋束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而遣判妹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齊為黃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船和符射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於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乾魚;陰陽使者以一牛”。
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然。有司曰:“陛下肅祗舉照連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飯牛,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而隱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不愈。游水髮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憂病。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於是病癒,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音,與人言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因巫為主人,關飲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毋絕殊者,而天子獨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毋祀,則禮不答也。”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祀后土,后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於是天子遂東,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后,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康後有淫行,與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為臣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予方。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先驗小方,斗旗,旗自相觸擊。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江,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堤繇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乾稱‘蜚龍’,‘鴻漸於般’,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自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於眾鼎,文鏤毋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使驗問巫錦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雲蓋焉。有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太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驁,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饗。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見於祖禰,藏於帝廷,以合明應。”制曰:“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區對曰:‘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遂郊雍,至隴西,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壇放薄忌泰一壇,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氂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其下四方地,為啜食群神從者及北斗雲。已祠,胙餘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如雍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壇旁烹炊具。有司雲“祠上有光焉”。
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若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之樂,今郊祠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泰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齊人丁公年九十餘,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嘗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頗采儒術以文之。群儒既以不能辯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敢騁。上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霸屬圖封事,於是上絀偃、霸,盡罷諸儒弗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一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既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丙辰,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一茅三脊神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白雉諸物,頗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屬弗用。皆至泰山然後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天子從封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弗任。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如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蛇丘、歷城,毋出今年租稅。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又下詔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無風雨災,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於東井。後十餘日,有星茀於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其星出如瓠,食頃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雲。”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一。贊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
壽星仍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皇帝敬拜泰祝之饗。”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毋所見,見大人跡。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以千數。是歲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將卒塞決河,河徙二渠,復禹之故跡焉。是時既滅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後世謾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殿防內中。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若有光雲,乃下詔曰:“甘泉防生芝九莖,赦天下,毋有復作。”
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鳴澤,從西河歸。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五年修封,則祠泰一、五帝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崑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
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台、井幹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無牢熟具,芬芳不備。乃命祠官進畤犢牢具,五色食所勝,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帝用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親禮祠上帝,衣上黃焉。
公玊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故上親禪焉。
其後五年,復至泰山修封,還過祭常山。
今天子所興祠,泰一、后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祀,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後十二歲而還,遍於五嶽、四瀆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太史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里。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至若俎豆圭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焉。

譯文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排行居中的兒子。他的母親是王太后。孝景四年(前153),他以皇子身份做了膠東王。孝景七年(前150),栗太子劉榮被廢,改封為臨江王,而立膠東王為太子。景帝在位十六年逝世,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剛剛即位,就特別重視對鬼神的祭祀。
元年(前140),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通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wǎn,晚)、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的計畫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乾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此後六年,竇太后去世。第二年(前134),皇上徵召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等人。
又過了一年,皇帝初次來到雍縣,在祭祀五位天帝的五畤(zhì,至)舉行郊祀儀式。以後經常是每隔三年郊祀一次。這時候皇上求得一位神君,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觀。神君本來是長陵的一個女子,因為兒子夭折,悲哀而死,顯靈於她的妯娌宛(yuān,冤)若身上。宛若在家裡供奉她,百姓很多人都去祭祀。戰國時的趙國公子平原君曾經前往祭祀,她的後代子孫因此而地位尊貴,聲名顯赫。到武帝即位後,就用隆重的禮儀安置在宮裡供奉,能聽見神君的說話聲,但見不到她本人。
當時李少君也以祭灶致福、避谷不食、長生不老的方術進見皇上,受到皇上的敬重。李少君是由已故的深澤侯引薦來主管方術之事的。這時他隱瞞了自己的年齡和出身經歷等,經常自稱七十歲了,能驅使鬼物,使人長生不老。他靠方術遍遊了諸侯各國。他沒有妻子兒女。人們聽說他能驅使鬼物,還能使人長生不老,就不斷地贈送財物給他,因此他常常有多餘的金錢、絲織品、衣服和食物。人們都因為他不經常產業卻很富有,又不知道他是什麼地方的人,所以對他越發相信,爭著去為他效力。李少君天生喜好方術,善於用巧言說中事情。他曾經到武安侯處宴飲,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他就談起從前跟老人的祖父一起遊玩射獵的地方,這位老人小時候曾經跟著祖父,還能記得那些地方,這時滿座賓客都驚訝不已。有一次,少君拜見皇上,皇上有一件古銅器,拿出來問少君。少君說:“這件銅器,齊桓公十年時陳列在柏寢台。”過後查驗銅器上的銘文,果真是齊桓公時的器物。整個宮中都大為吃驚,以為少君就是神,已經有幾百歲了。
李少君對皇上說道:“祭祀灶神就能招來鬼神,招來鬼神後硃砂就可以煉成黃金,黃金煉成了用它打造飲食器具,使用後就能延年益壽。壽命長了就可以見到東海里的蓬萊島仙人,見到仙人後再舉行封禪典禮就可以長生不死了,黃帝就是這樣的。我曾經在海上遊歷,見到過安期生,他給我棗吃,那棗兒象瓜一樣大。安期生是仙人,來往於蓬萊島的山中;跟他投合的,他就出來相見,不投合的就躲起來不見。”於是天子開始親自祭祀灶神,並派遣方術之士到東海訪求安期生之類的仙人,同時乾起用丹砂等各種藥劑提煉黃金的事來了。
過了許久,李少君病死了。天子以為他是成仙而去並不是死了,就命令黃錘縣的佐吏寬舒學習他的方術。訪求蓬萊仙人安期生,沒有人能找到,而燕、齊沿海一帶許多荒唐迂腐的方士卻有許多人仿效李少君,紛紛前來談論神仙之類的事情了。
亳(bó,勃)縣人謬忌把祭祀泰一神的方法上奏朝廷。他說:“天神中最尊貴的是泰一神,泰一的輔佐神叫五帝,就是五天帝。古時候天子於春秋兩季在東南郊祭泰一神,用牛、羊、豬三牲祭祀達七天之久,築祭壇,祭壇八面開有通道,供神鬼來往。”於是天子命令太祝在長安東南郊立泰一神祠,經常按照薄謬忌說的方法供奉和祭祀。那以後,有人上書說:“古時天子每三年一次,用牛、羊、豬三牲祭祀三一之神,即:天一神、地一神和泰一神。”天子準其奏;命太祝負責在薄謬忌所奏請建立的泰一神壇上祭祀,依照上書人所說的方式進行。後來又有人上書,說:“古時候天子經常在春秋兩季舉行除災求福的解祠,用食其母的惡鳥梟鳥、食其父的惡獸破鏡各一隻祭黃帝;用羊祭冥羊神;用一匹青色雄馬祭馬行神;用牛祭泰一神、皋山山君和地長神;用乾魚祭武夷山神;用一頭牛祭陰陽使者神。”天子也命祠官負責此事,按照上書人說的方式,在薄謬忌所奏請建立的泰一神壇旁邊舉行祭祀。
後來,天子的苑囿里有白鹿,就用白鹿皮製成貨幣,為了促使上天發出吉祥的徵兆,又鑄造了銀錫合金的白金幣。
第二年,天子到雍縣舉行郊祀,獵獲了一頭獨角獸,樣子象麅子。主管官員說:“陛下恭恭敬敬地舉行郊祀,上帝為了報答對他的供奉,賜給這頭獨角獸,這大概就是麒麟。”於是把它進獻給五帝之畤,每畤的祭品外加一頭牛,舉行焚柴祭天的燎(liào,料)祭。賜給諸侯白金幣,向他們暗示這種吉祥的徵兆是與天地之意相合的。
這時濟北王以為天子將要舉行封禪大典,就上書向天子獻出泰山及其周圍的城邑。天子接受了,另用其他縣邑給他作為抵償。常山王有罪,被放逐,天子把他的弟弟封在真定,以延續對祖先的祭祀,而把常山國改為郡。這樣一來,五嶽就都在天子直接管轄的郡縣之內了。
第二年,齊人少翁以招引鬼神的方術來進見皇上。皇上有一個寵愛的王夫人死,據說少翁用方術在夜裡使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出現,天子隔著帷幕望見了。於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將軍,給他的賞賜很多,以賓客之禮對待他。文成將軍說道:“皇帝如果想要跟神交往,而宮室、被服等用具卻不象神用的,神就不會降臨。”於是就製造了畫有各種雲氣的車子,按照五行相剋的原則,在不同的日子裡分別駕著不同顏色的車子以驅趕惡鬼。又營建甘泉宮,在宮中建起高台宮室,室內畫著天、地和泰一等神,而且擺上祭祀用具,想藉此招來天神。過了一年多,他的方術越發不靈驗了,神仙總也不來。文成將軍就在一塊帛上寫了一些字,讓牛吞到肚裡,自己裝作不知道,說這頭牛的肚子裡有怪異。把牛殺了觀看,發現有一塊帛上寫著字,上面的話很奇怪,天子懷疑這件事。有人認得文成的筆跡,拿出一問,果然是少翁假造的。於是殺了文成將軍,並把這事隱瞞起來。
此後,又建造了柏梁台、銅柱和承露仙人掌之類。據說承露仙人掌中和著玉石粉末的露水,經常飲用可以長生不老。
文成死後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宮病得很重,巫醫們什麼法子都用了,卻不見好轉。於是游水髮根說道:“上郡有個巫師,他生病時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皇上把巫師召來,供奉在甘泉宮。等到巫師有病的時候,派人去問附在巫師身上的神君。神君說道:“天子不必為病擔憂,病一會兒就會好,您可以強撐著來跟我在甘泉宮相會。”於是天子的病見輕了,就親自前往甘泉宮,果然完全好了。大赦天下,把神君安置在壽宮。神君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他的輔佐神是大禁、司命之類的神仙,都跟隨著他。人們看不到眾神仙的模樣,只能聽到他們的說話聲,跟人的聲音一樣。神仙們時去時來,來的時候能聽見沙沙的風聲。他們住在室內的帷帳中,有時白天說話,但經常是在晚上。天子先舉行除災求福的祓(fú,服)祭,然後才進入宮內。以巫師為主人,讓他關照神君的飲食。眾神所說的話,由巫師傳送下來。又把他們安置在壽宮、北宮,張掛羽旗,設定祭器,來禮敬神君。神君所說的話,皇上命人記錄下來,管它叫做“畫法”,意思是劃一之法。其實,神君所說的話一般世俗人都知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天子暗暗高興。這些事情都秘密的,世上無人知曉。
那以後的第三年,主管官員建議,紀元應該根據上天所降的吉祥徵兆來命名,不應按一年、二年的順序計算。開國的第一個紀元可以稱為“建元”;第二個紀元因為有一種叫長星的彗星出現,可稱為“元光”;第三個紀元,因為郊祀時得到了獨角獸,可以稱為“元狩”。
次年冬天,天子雍城舉行郊祀,提出:“如今上帝由我親自祭祀了,可是地神后土我卻沒有祭拜,這樣於禮不合。”主管官員跟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等人商議道:“祭天地要有犄角象蠶繭、板栗那樣大小的幼牲。如今陛下要親自祭祀后土,祭后土應該在大澤中的圓丘上築五個祭壇,每個祭壇用黃牛犢一頭作太牢祭品,祭過以後全部埋掉,陪從祭祀的人員都要穿黃色衣服。”於是天子就向東行,首次在汾陰丘上立了后土祠,是按寬舒等人的建議做的。皇上親自望拜地神,跟祭祀上帝用的禮儀相同。祭禮結束後,天子就經由滎陽回長安。途經洛陽時,下詔說:“夏、商、周三代已經很久遠了,難以保存下多少後代。可以劃出三十里的地方賜封周王的後代為周子南君,讓他在那兒供奉祖先的祭祀。”這年,天子開始巡視各郡縣,逐漸地靠近泰山了。
這年春天,樂成侯上書推薦欒大。欒大是膠東王劉寄宮中管日常生活事務的宮人。從前曾經跟文成將軍同師學習,後來做了膠東王掌管配製藥品的尚方令。樂成侯的姐姐是膠東康王的王后,沒有兒子。康王死了,其他姬妾的兒子被立為王。而康後有淫亂行為,同新王合不來,彼此用各種辦法去加害對方。康後聽說文成將軍已死,想要自己去討好皇上,就派欒大通過樂成侯求見皇上談方術。天子殺死文成將軍後,也後悔他死得早,惋惜沒有讓他把方術全部拿出來,等到見了欒大,天子非常高興。欒大這個人長得高大英俊,說話很有策略,而且敢說大話,說什麼大話也不猶豫。他吹噓說:“我曾經在海中往來,見到過安期生羨門高那些仙人。不過他們認為我地位低下,不信任我。又認為康王只是個諸侯罷了,不配把神仙方術傳給他。我屢次向康王進言,康王又不任用我。我的老師說:‘黃金可以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塞,不死之藥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來’。我只怕象文成一樣也遭殺身之禍,那么方士們就都要把嘴封上了,哪裡還敢再談方術呢!”皇上說:“文成只是誤食馬肝而死的。如果您對老師的方術真的有研究,我有什麼捨不得的呢!”欒大說:“我的老師不是有求於人,而是人們有求於他。陛下如果一定要想要招來神仙,那就要讓神仙的使者地位更尊貴,讓他有自己的家眷,用客禮來對待他,不要瞧不起他,並讓他佩帶各種印信,才可以使他傳話給神仙。神仙究竟肯來不肯來,尚在兩可。總之,只有讓神仙的使者極為尊貴,然後才有可能招來神仙。”這時皇上要他先使個小方術,檢驗一下效果,他就表演斗棋,那些棋子在棋盤上互相撞擊。皇上不知道其實那只是用磁石棋子和帶磁鋼棒搞的騙人把戲。
當時皇上正在為黃河決口的事憂慮,而且煉黃金又沒有成功,就封欒大為五利將軍。過了一個多月,欒大又得到四枚金印,身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和天道將軍等印信。皇上下詔出書給御史:“從前大禹能夠疏通九江,開引四瀆(dú,讀)。近來,泛濫的河水溢出淹沒陸地,築堤的勞役連續不斷。我治理天下二十八年了,上天如果要送方士給我,那就是大通將軍了。《周易·乾卦》上說到“飛龍”,《漸卦》提到“鴻雁”,我想這或許是對我們君臣相得的讚許吧。應該以二千戶的地方封地士將軍欒大為樂通侯。”賜給他第一等的宅第和奴僕千人。把皇帝所用多餘的車馬和帷帳等器物分給欒大,擺滿了他的新居。又把衛長公主嫁給他,送給他黃金萬斤,把他所住的城邑改名為當利公主邑。天子親臨五利將軍的府第。使者們前去慰問,所賜贈的物品在道路上絡繹不絕。從皇帝的姑姑大長公主到將相以下的人,都在家裡置備酒宴招待他,獻贈禮物給他。接著天子又刻了一枚“天道將軍”的玉印,派使者手持玉印,身著鳥羽製成的衣服,夜間站在白茅草上,五利將軍也穿著鳥羽製成的衣服,站在白茅草上接受玉印,以此表示天子並不把愛印者當臣下看待。佩戴上“天道”之印,是要為天子引導天神降臨的意思。於是五利時常夜間在家中祭祀,想求神仙降臨下界。結果神仙沒來,種種鬼卻聚集來了,不過五利將軍還是很能驅使諸鬼的。此後他就整理行裝,東行去海上,據說是要去尋找他的老師。欒大被引見幾個月的時間,就佩上了六枚大印,尊貴之名震驚天下,使得燕、齊沿海地區的方士們無不握住手腕,激動振奮,都說自己也有秘方,能通神仙。
這個夏季六月中旬,一個叫錦的汾陰巫師在魏脽(shuí,誰)后土祠旁為民眾祭祀,看見地面隆起,呈現出彎鉤的形狀,扒開土來看,得到一隻鼎。這隻鼎跟其他所有的鼎大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紋,而沒有鑄刻文字。巫師覺得奇怪,就告訴了當地官吏。當地官吏報告給河東太守勝,勝又報告了朝廷。天子派使者來檢驗並查問巫師錦得鼎的詳情,確認其中沒有詐偽之後,就按禮儀舉行祭祀,把鼎請到甘泉宮,天子隨鼎而行,準備把它獻給天帝。走到中山時,天氣晴暖,有一片黃雲覆蓋。正好有一頭麅子跑過,皇上親自射死了它,就用來做了祭品。到長安以後,公卿大夫們都議論請求尊奉寶鼎。天子說:“近來黃河泛濫,一連幾年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郡縣祭祀后土,祈求她為百姓滋育莊稼。今年五穀豐茂,還沒有舉行祭禮酬謝地神,這鼎為什麼會出現呢?“主管官員都說:“聽說從前太帝太昊(hào,浩)伏羲氏造了一隻神鼎,表示一統,就是說天地萬物都歸統於神鼎。黃帝造了三隻寶鼎,象徵著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銅,鑄成九隻寶鼎,都曾經用來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遇到聖主鼎就會出現,寶鼎就這樣傳下來經歷了夏朝、商朝。到周末世德衰敗,宋國祭祀土神的社壇也被毀滅,鼎就淪沒隱伏而不再出現了。《詩經·周頌》說:‘從堂到階來回走,從羊到牛已齊備,大鼎小鼎全查過;不嘩不傲極恭敬,健康長壽又多福。’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宮,它外表光彩奪目,變化神奇莫測,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必將獲得無究無盡的吉祥。這跟行至中山時,上有黃白祥雲覆蓋,下逢麅子吉獸跑過,這些祥瑞徵兆正好相合,還有在神壇下獲得大弓和四箭,這全是您在太廟合祭遠近祖先神主得到的回報。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與天德相合。這寶鼎應該進獻祖先,珍藏在天帝宮廷,這樣才符合種種吉祥之兆。”皇上下詔書說:“可以。”
去海上尋找蓬萊仙山的人說,蓬萊並不算遠,可是總也不能到達,大概是因為看不到仙山的雲氣。皇上就派出善於望氣的官員幫助觀測雲氣。
這年秋天,皇上到了雍縣,將要舉行郊祀祭五帝。有人說:“五帝是泰一神的輔佐,應該立泰一神壇,並由皇上親自舉行郊祀。”皇上猶豫未決。齊人公孫卿說:“今年得到寶鼎,今冬辛巳日正是朔日初一,這天早晨又交冬至,這和黃帝得寶鼎的時間相同。”公孫卿有一部木簡書,上面說:“黃帝得到寶鼎在宛朐(qú,渠)縣,向鬼臾區詢問此事。鬼臾區回答說:‘帝得寶鼎和占卜用的神策,這年己酉日是朔日,早晨又交冬至,符合天道歷數,天道歷數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於是黃帝觀測太陽的運行來推算曆法,以後大致每二十年就遇到朔日早晨交冬至,一共推算了二十次,共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升天而去。”公孫卿想通過所忠把這件事奏給皇上,所忠見到他的書不正經,懷疑那是荒誕的偽書,因此推辭說:“寶鼎的事已經定下來了,還上奏乾什麼!”公孫卿又通過皇帝所寵信的人上奏了。皇上非常高興,就把公孫卿召來細問。公孫卿回答說:“傳這本書的是申功,他已經死了。”皇上問:“申功是什麼人?”公孫卿說:“申功是齊人。他與安期生有交往,接受過黃帝的教誨,沒留下其他書,只有這部關於鼎的書。書中說‘漢代的興盛期,應該跟黃帝時的日曆相同;漢代的聖君,將出在高祖皇帝的孫子或曾孫之中。寶鼎出現了,就能與神仙相通,應該舉行封禪。自古以來,舉行過封禪大典的有七十二個王,只有黃帝能登上泰山祭天。’申功說:‘漢代的皇帝也應該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禮,然後就可以成仙升天了。黃帝時有上萬個諸侯國,為祭祀神靈而建立的封國就占了七千。天下的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蠻夷境內,五座在中原地區。中原有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和東萊山,這五座山是黃帝常去遊覽的地方,在那裡與神仙相會。黃帝一邊作戰一邊學習仙道。他唯恐百姓反對他所學的仙道,就斷然把誹謗鬼神的人殺掉。這樣經過了一百多年,才能夠與神仙相通了。黃帝當年在雍縣郊祀上帝,住了三個月。鬼臾區別號叫大鴻,死後葬在雍縣鴻冢就是這么來的。那以後黃帝在明廷迎接過上萬的神靈。明廷,就是現在的甘泉山。所謂寒門,就是現在的谷口。黃帝開採首山的銅礦,在荊山腳下鑄鼎。鼎鑄成後,有一條脖頸下懸著垂肉兩腮長著鬍鬚的龍從天上下來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背,群臣和後宮嬪妃跟著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龍才飛升離去。其餘的小臣們上不去,全都抓住龍鬚不放,龍鬚被拉斷,黃帝的弓也落了下來。百姓們抬頭望著黃帝升上天去,就抱著他的弓和龍鬚大聲哭喊,所以後世把那個地方稱作鼎湖,把那張弓稱作烏號。’“天子說:“啊!如果我真能象黃帝那樣,那么我看離開妻子兒女只不過就象脫掉鞋子一樣罷了。”就封公孫卿郎官,讓他往東到太室山去等侯神仙。
接著皇上去雍縣郊祀,又到了隴西,西行登上了崆峒(kōngtóng,空同)山,然後回到甘泉宮。命祠官寬舒等人設定泰一神的祭壇。祭壇仿照薄謬忌所說的泰一壇建造,分作三層,五帝的祭壇環繞在泰一壇下,各自依照他們所屬的方位,黃帝壇在西南方,修八條供鬼神往來的通道。泰一壇所有的祭品,與雍縣五畤中的一畤相同,而外加甜酒、棗果和乾肉之類,還殺一頭氂(máo,毛)牛作為祭器中的牲牢。而五帝壇只進獻牛羊等牲牢和甜酒,沒有氂牛。祭壇下的四周,作為一一祭祀隨從的眾神和北斗星的地方。祭祀完畢,把用過的祭品全部燒掉。祭祀所用的牛是白色的,把鹿塞進牛的腹腔中,再把豬塞進鹿的腹腔中,然後放在水裡浸泡。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羊或豬,都只用一頭。祭泰一神的祝官穿紫色繡衣,祭五帝的祝官,其禮服顏色各按照五帝所屬的顏色,祭日穿紅衣,祭月穿白衣。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交冬至,這天剛剛拂曉,天子就開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肅拜;而祭拜泰一神則按照在雍縣的郊祀禮儀進行。勸神進食的祝辭說:“上天開始把寶鼎神策賜給皇帝,讓他的天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終而復始,永無止息。皇帝在此恭敬拜見天神。”祭祀禮服用黃色。祭祀時壇上布滿火炬,壇旁擺著烹煮器具。主管官員說“祠壇上方有光出現”。公卿大臣們說“皇帝最初在雲陽宮郊祀,祭拜泰一神,司祭的官員捧著直徑六寸的大璧瑄玉、毛純膘肥的美牲獻給神靈享用。當夜有美麗的光彩出現,到了白天,有黃色雲氣上升,與天相連”。太史公和祠官寬舒等說:“神靈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祿的吉祥預兆,應該在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壇,用來宣揚上天的神明瑞應。命令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舉行祭祀。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
這年秋天,為討伐南越而祭告泰一神,用牡荊做幡旗竿,旗上畫有日、月、北斗和騰空升起的龍,以象徵天一三星,因為太一星在後,天一三星在前,所以把天一三星作為泰一神的先鋒旗,命名為“靈旗”。在為兵事祭告時,由太史官手持靈旗指向被伐國的方向。當時,五利將軍身為使者卻不敢入海求仙,只到泰山去祭祀。皇上派人暗中跟隨,查驗他的行蹤,得知他實際上什麼也沒有見到。五利將軍胡說見到了他的老師,其實他的方術已經用盡,大多不能應驗。皇上就殺了五利將軍。
這年冬天,公孫卿在河南等侯神仙,說是在緱(kōu,摳)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腳印,還有個象山雞一樣的神物,往來於城上。天子親自到緱氏城察看腳印。問公孫卿:“你該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騙我吧?“公孫卿說:“仙人並非有求於皇帝,而是皇帝有求於仙人。求仙人道,如果不把時間稍微放寬一些,神仙是不會來的。談起求神這種事,好像是迂腐荒誕的,其實只要積年累月就可以招來神仙。”於是各郡國都修築道路,修繕宮殿觀台和名山的神祠,以期待天子到來。
這年,滅了南越之後,皇上有個寵臣李延年以優美的音樂來進見。皇上認為那音樂極美,就下交公卿大臣們商議,說:“民間祭祀還有鼓、舞和音樂,如今我舉行郊祀卻沒有音樂,怎么相稱呢?”公卿們說:“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音樂,這樣天神和地神才會來享受祭祀。”有人說:“泰帝讓女神素女五十弦的瑟,由於聲音悲切,泰帝讓她停下來,可是她不能自止,所以把她的瑟剖開改成了二十五弦。”於是,在為平定南越而酬祭泰一、后土神時,開始採用音樂歌舞,廣召歌手,並以此開始製作二十五弦瑟箜篌(kōnghóu,空侯)瑟。
第二年冬天,皇上提議說:“古代帝王先要收兵止武,然後才進行封禪。”於是就北上巡視朔方,帶著十幾萬軍隊,回來時在橋山黃帝陵墓前祭祀,在須如遣散了軍隊。皇上說:“我聽說黃帝並沒死,而現在卻有陵墓,是怎么回事呢?”有人回答說:“黃帝成仙升天后,眾臣把他的衣服帽子埋在這裡,所以有陵墓。”皇上到了甘泉宮後,為了要上泰山舉行封禪,就先祭告泰一神。
自從得了寶鼎,皇上就跟公卿大臣及眾儒生商議起封禪的事了。由於封禪大典很少舉行,時間隔久了,已經失傳,沒有人了解它的禮儀,眾儒生主張採用《尚書》、《周官》、《王制》中記載的天子射牛、望祀的儀式來進行。齊人丁公已經九十多歲,他說:“登泰山祭天的‘封’應該是不死的意思。秦始皇沒能登上泰山行封禮。陛下如果一定要上去,就應該堅持;只要稍微登得高一些就沒有風雨阻擋了,也就最終可以登上泰山行封禮了。”皇上於是命令儒生們反覆練習射牛,草擬封禪的禮儀。幾年後,要進行封禪了。天子聽了公孫卿和方士的話,說是黃帝以前的帝王舉行封禪,都招來了怪異之物而與神仙相通,就想仿效黃帝那時迎接仙人蓬萊士的做法,藉此以超乎世俗,跟九皇比德,而且還在很程度上採用儒術加以修飾。儒生們因為既不能明辨封禪的具體事宜,又受《詩》、《書》等古文經籍的束縛,所以不敢盡情施展他們的學問。皇上把封禪用的祭器拿給儒生們看,儒生們有的說“跟古代的不同”,徐偃又說”太常祠官們行禮不如古代魯國的好”,就在這時侯,周霸會聚群儒策劃封禪事宜,皇上貶退了徐偃、周霸,把儒生們全部罷黜不用了。
三月,皇上到東方去,到了緱氏縣,登上中嶽太室山祭祀。隨從官員在山下聽到好像有人喊“萬歲”。問山上的人,說是沒喊;問山下的人,也說沒喊。於是皇上封給太室山三百戶以供祭祀,命名叫崇高邑。往東登上泰山,山上的草木還沒長出葉子,就叫人把石碑運上山,立在泰山頂峰。
接著皇上又東巡海上,行禮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和四時主八神。齊地人中上書談神仙精靈和奇異方術的數以萬計,但沒有一個靈驗。於是皇上增派船隻,命令那些談論海上神山的幾千人去訪求蓬萊仙人。公孫卿經常手持符節,先到各山等侯神仙,到東萊時,說夜間看見一個人,身高數丈,等靠近去,卻不見了。據說看到了他的腳印很大,類似禽獸的腳印。群臣中有人說看見一位牽著狗的老人,說“我想要見天子”,一會兒又忽然不見了。皇上見到那大腳印時,還不相信,等到群臣中有人說起老人的事,才在很大程度上認為那老人就是仙人了。因此,留住在海上,給方士驛車,秘密派出了數以千計的使者去尋找仙人。
四月,返回到奉高。皇上想著儒生和方士們對封禪禮儀的說法各不相同,又缺乏古書記載,實在難以施行。天子又到了梁父山,行禮祭祀地神。乙卯日,命侍中官儒生頭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hù,戶)官服,天子射牛,進行祭祀。在泰山下的東方築壇祭天,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禮儀。祭天的壇寬一丈二,高九尺,壇下放有封禪的文書,文書的內容隱秘,夫人知曉。祭禮完畢,天子單獨帶著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也舉行了祭天儀式。這些事情都禁止泄露。第二天,順著山北的道路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方的肅然山辟場祭地,按照祭祀后土的禮儀。以上的封禪,天子都親自拜見天神、地神,穿黃色禮服並全部用了音樂。用采自江淮一帶的三棱靈茅作神墊,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混雜起來多多地加在祭壇上。還放出遠方奇異的飛禽走獸和白毛野雞等動物,大大增加禮儀的隆重氣氛。但不用兕牛、旄牛犀牛、大象之類的動物。天子及其隨從都是到了泰山,然後離去的。舉行封禪大典的那天晚上,天空仿佛有亮光出現,白天又有白雲從祭壇中升起。
天子封禪歸來,坐在明堂上,群臣相繼上前祝壽。這時天子下詔令給御史:“我以渺小之身繼承了皇帝的至尊之位,一直謹言慎行,唯恐不能勝任。我德行微薄,不懂禮樂。祭泰一神時,天上象是有瑞祥之光,我心中不安好像望見了什麼,被這奇異景象所深深震撼,想要停止卻不能,終於登上泰山築壇祭天,到了梁父山,然後在肅然山辟場祭地。我要完善自己,勉力與士大夫們一起重新開始。賜給百姓每百戶一頭牛、十石酒,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孤兒寡婦,再另加賜布帛二匹。免除博縣、奉高、蛇丘和歷城等地的賦稅,不用交納今年租稅和免除徭役。大赦天下,和乙卯年的大赦令一樣。凡是我巡行所經過的地方,都不要再有馳刑再犯的輕罪徒。如果是在兩年以前犯的罪,一律不再追究。”又下詔說:“古時天子每五年出巡一次,在泰山舉行祭祀,諸侯們來朝拜都有住所。應該讓諸侯在泰山下各自修建官邸。”
天子在泰山封禪完畢,並未遇上風雨災害,方士們又說蓬萊等神山好像就要找到了。於是皇上很高興,覺得或許自己能遇到,就又東行到海邊眺望,希望能見到蓬萊神山。奉車都尉霍子侯突然生病,一天的功夫就死了。皇上這才離開,沿海而上,往北到達碣石。又從遼西開始巡行,經北方邊境到達九原縣。五月,回到甘泉宮。主管官員說,寶鼎出現那年的年號為“元鼎”,今年天子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年號應為“元封”。
這年秋天,有慧星出現在東井宿(xiù,秀)天區,光芒四射。十幾天后,慧星又出現在三台宿天區,光芒四射。有個望氣的人叫王朔的說:“我觀測時,只見那星出現時形狀象葫蘆瓜,一會兒就又消失了。”主管官員說道:“陛下創建了漢家封禪禮制,上天大概是用象徵吉祥的德星出現來報答您。”
第二年冬天,天子到雍縣郊祀五帝,回來後又拜祭了泰一神。祝辭說:“德星光芒四射,象徵美好吉祥。壽星相繼出現,光輝遍照遠方。信星明亮降福,皇帝敬拜諸神福澤無量。”
這年春天,公孫卿說在東萊山見到了仙人,那仙人好像是說了“想見天子”。天子於是到了緱氏城,任命公孫卿為中大夫。隨即到了東萊,在那裡留宿了幾天,什麼也沒看見,只看見了巨大的人腳印。天子又派出數以千計的方士去尋找神仙奇物,採集靈芝仙藥。這年天旱。這時候,天子已經沒有出巡的正當名義了,就前往萬里沙祈求降雨,路過泰山時又舉行了祭祀。返回時到了瓠(hú,狐)子口,親自來到堵塞黃河決口的現場,停留了兩天,沉白馬於河中,以祭河神,然後離去。派二位將軍率領士兵堵塞決口,把黃河分成兩條河渠,使它恢復了當初大禹治水後的面貌。
滅了南越之後,越人勇之向皇上進言說“越人有信鬼的習俗,而且他們祭祀時都能見到鬼,屢屢見效應。從前東甌(ōu,歐)王敬鬼,高壽達一百六十歲。後世子孫怠慢了鬼,所以就衰微下來”。天子就命越地巫師建立越祠,只設台而沒有祭壇,也祭祀天神上帝百鬼,是采有雞卜的方法。皇上相信這些,越祠和雞卜的方法從此就開始流行起來。
公孫卿說:“仙人是可以見到的,而皇上去求仙的時候總是太倉促,因此見不到。如今陛下可以修建一座台閣,就象緱氏城所建的一樣,擺上乾肉棗果之類的祭品,仙人應該是能夠招來的。而且仙人喜歡住樓閣。”於是皇上命令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宮建造益延壽觀,派公孫卿手持符節擺好祭品,等侯仙人。又建造了通天台,在台下擺設祭品,希望招來神仙之類。又在甘泉宮設定前殿,開始增建宮室。夏天,有靈芝草在宮殿內長了出來。天子因為堵塞了黃河決口,興建了通天台,據說當時天上隱約出現了神光,就下詔書說:
甘泉宮殿房內生出了靈芝長有九株菌柄,特此大赦天下,免除女犯人不戴刑具的勞役。
第二年,征伐朝鮮。夏天,乾旱。公孫卿說:“黃帝時舉行完封禮,天就會幹旱,這是為了使封壇的土晾乾,要連旱三年。”皇上就下詔書說:“天旱,大概是為了使封壇的土乾燥吧?應該讓天下百姓尊祭主宰農業的靈星。”
太史公說:我跟隨皇上出巡,祭祀天地眾神和名山大川,參加過封禪大典。我也曾進壽宮陪侍皇帝祭祀,聽神語,觀察研究了方士和祠官們的言論,於是回來依次論述自古以來祭祀鬼神的活動,把這些活動的里外情形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後世君子,能夠從這裡觀察到那些情形。至於有關祭祀時所用俎豆等禮器以及玉帛的詳情,獻祭酬神的禮儀,則有主管官員記錄在案。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於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乾魚;陰陽使者以一牛”。
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然。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飯牛,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而隱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不愈。游水髮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憂病。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於是病癒,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音,與人言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因巫為主人,關飲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毋絕殊者,而天子獨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毋祀,則禮不答也。”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祀后土,后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於是天子遂東,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后,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康後有淫行,與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為臣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予方。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先驗小方,斗旗,旗自相觸擊。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江,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堤繇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乾稱‘蜚龍’,‘鴻漸於般’,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自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於眾鼎,文鏤毋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使驗問巫錦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雲蓋焉。有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太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驁,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饗。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見於祖禰,藏於帝廷,以合明應。”制曰:“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區對曰:‘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遂郊雍,至隴西,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壇放薄忌泰一壇,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氂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其下四方地,為啜食群神從者及北斗雲。已祠,胙餘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如雍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壇旁烹炊具。有司雲“祠上有光焉”。
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若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之樂,今郊祠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泰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齊人丁公年九十餘,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嘗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頗采儒術以文之。群儒既以不能辯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敢騁。上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霸屬圖封事,於是上絀偃、霸,盡罷諸儒弗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一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既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丙辰,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一茅三脊神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白雉諸物,頗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屬弗用。皆至泰山然後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天子從封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弗任。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如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蛇丘、歷城,毋出今年租稅。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又下詔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無風雨災,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於東井。後十餘日,有星茀於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其星出如瓠,食頃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雲。”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一。贊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
壽星仍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皇帝敬拜泰祝之饗。”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毋所見,見大人跡。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以千數。是歲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將卒塞決河,河徙二渠,復禹之故跡焉。是時既滅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後世謾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殿防內中。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若有光雲,乃下詔曰:“甘泉防生芝九莖,赦天下,毋有復作。”
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鳴澤,從西河歸。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五年修封,則祠泰一、五帝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崑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
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台、井幹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無牢熟具,芬芳不備。乃命祠官進畤犢牢具,五色食所勝,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帝用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親禮祠上帝,衣上黃焉。
公玊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故上親禪焉。
其後五年,復至泰山修封,還過祭常山。
今天子所興祠,泰一、后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祀,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後十二歲而還,遍於五嶽、四瀆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太史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里。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至若俎豆圭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焉。

譯文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排行居中的兒子。他的母親是王太后。孝景四年(前153),他以皇子身份做了膠東王。孝景七年(前150),栗太子劉榮被廢,改封為臨江王,而立膠東王為太子。景帝在位十六年逝世,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剛剛即位,就特別重視對鬼神的祭祀。
元年(前140),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通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wǎn,晚)、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的計畫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乾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此後六年,竇太后去世。第二年(前134),皇上徵召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等人。
又過了一年,皇帝初次來到雍縣,在祭祀五位天帝的五畤(zhì,至)舉行郊祀儀式。以後經常是每隔三年郊祀一次。這時候皇上求得一位神君,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觀。神君本來是長陵的一個女子,因為兒子夭折,悲哀而死,顯靈於她的妯娌宛(yuān,冤)若身上。宛若在家裡供奉她,百姓很多人都去祭祀。戰國時的趙國公子平原君曾經前往祭祀,她的後代子孫因此而地位尊貴,聲名顯赫。到武帝即位後,就用隆重的禮儀安置在宮裡供奉,能聽見神君的說話聲,但見不到她本人。
當時李少君也以祭灶致福、避谷不食、長生不老的方術進見皇上,受到皇上的敬重。李少君是由已故的深澤侯引薦來主管方術之事的。這時他隱瞞了自己的年齡和出身經歷等,經常自稱七十歲了,能驅使鬼物,使人長生不老。他靠方術遍遊了諸侯各國。他沒有妻子兒女。人們聽說他能驅使鬼物,還能使人長生不老,就不斷地贈送財物給他,因此他常常有多餘的金錢、絲織品、衣服和食物。人們都因為他不經常產業卻很富有,又不知道他是什麼地方的人,所以對他越發相信,爭著去為他效力。李少君天生喜好方術,善於用巧言說中事情。他曾經到武安侯處宴飲,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他就談起從前跟老人的祖父一起遊玩射獵的地方,這位老人小時候曾經跟著祖父,還能記得那些地方,這時滿座賓客都驚訝不已。有一次,少君拜見皇上,皇上有一件古銅器,拿出來問少君。少君說:“這件銅器,齊桓公十年時陳列在柏寢台。”過後查驗銅器上的銘文,果真是齊桓公時的器物。整個宮中都大為吃驚,以為少君就是神,已經有幾百歲了。
李少君對皇上說道:“祭祀灶神就能招來鬼神,招來鬼神後硃砂就可以煉成黃金,黃金煉成了用它打造飲食器具,使用後就能延年益壽。壽命長了就可以見到東海里的蓬萊島仙人,見到仙人後再舉行封禪典禮就可以長生不死了,黃帝就是這樣的。我曾經在海上遊歷,見到過安期生,他給我棗吃,那棗兒象瓜一樣大。安期生是仙人,來往於蓬萊島的山中;跟他投合的,他就出來相見,不投合的就躲起來不見。”於是天子開始親自祭祀灶神,並派遣方術之士到東海訪求安期生之類的仙人,同時乾起用丹砂等各種藥劑提煉黃金的事來了。
過了許久,李少君病死了。天子以為他是成仙而去並不是死了,就命令黃錘縣的佐吏寬舒學習他的方術。訪求蓬萊仙人安期生,沒有人能找到,而燕、齊沿海一帶許多荒唐迂腐的方士卻有許多人仿效李少君,紛紛前來談論神仙之類的事情了。
亳(bó,勃)縣人謬忌把祭祀泰一神的方法上奏朝廷。他說:“天神中最尊貴的是泰一神,泰一的輔佐神叫五帝,就是五天帝。古時候天子於春秋兩季在東南郊祭泰一神,用牛、羊、豬三牲祭祀達七天之久,築祭壇,祭壇八面開有通道,供神鬼來往。”於是天子命令太祝在長安東南郊立泰一神祠,經常按照薄謬忌說的方法供奉和祭祀。那以後,有人上書說:“古時天子每三年一次,用牛、羊、豬三牲祭祀三一之神,即:天一神、地一神和泰一神。”天子準其奏;命太祝負責在薄謬忌所奏請建立的泰一神壇上祭祀,依照上書人所說的方式進行。後來又有人上書,說:“古時候天子經常在春秋兩季舉行除災求福的解祠,用食其母的惡鳥梟鳥、食其父的惡獸破鏡各一隻祭黃帝;用羊祭冥羊神;用一匹青色雄馬祭馬行神;用牛祭泰一神、皋山山君和地長神;用乾魚祭武夷山神;用一頭牛祭陰陽使者神。”天子也命祠官負責此事,按照上書人說的方式,在薄謬忌所奏請建立的泰一神壇旁邊舉行祭祀。
後來,天子的苑囿里有白鹿,就用白鹿皮製成貨幣,為了促使上天發出吉祥的徵兆,又鑄造了銀錫合金的白金幣。
第二年,天子到雍縣舉行郊祀,獵獲了一頭獨角獸,樣子象麅子。主管官員說:“陛下恭恭敬敬地舉行郊祀,上帝為了報答對他的供奉,賜給這頭獨角獸,這大概就是麒麟。”於是把它進獻給五帝之畤,每畤的祭品外加一頭牛,舉行焚柴祭天的燎(liào,料)祭。賜給諸侯白金幣,向他們暗示這種吉祥的徵兆是與天地之意相合的。
這時濟北王以為天子將要舉行封禪大典,就上書向天子獻出泰山及其周圍的城邑。天子接受了,另用其他縣邑給他作為抵償。常山王有罪,被放逐,天子把他的弟弟封在真定,以延續對祖先的祭祀,而把常山國改為郡。這樣一來,五嶽就都在天子直接管轄的郡縣之內了。
第二年,齊人少翁以招引鬼神的方術來進見皇上。皇上有一個寵愛的王夫人死,據說少翁用方術在夜裡使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出現,天子隔著帷幕望見了。於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將軍,給他的賞賜很多,以賓客之禮對待他。文成將軍說道:“皇帝如果想要跟神交往,而宮室、被服等用具卻不象神用的,神就不會降臨。”於是就製造了畫有各種雲氣的車子,按照五行相剋的原則,在不同的日子裡分別駕著不同顏色的車子以驅趕惡鬼。又營建甘泉宮,在宮中建起高台宮室,室內畫著天、地和泰一等神,而且擺上祭祀用具,想藉此招來天神。過了一年多,他的方術越發不靈驗了,神仙總也不來。文成將軍就在一塊帛上寫了一些字,讓牛吞到肚裡,自己裝作不知道,說這頭牛的肚子裡有怪異。把牛殺了觀看,發現有一塊帛上寫著字,上面的話很奇怪,天子懷疑這件事。有人認得文成的筆跡,拿出一問,果然是少翁假造的。於是殺了文成將軍,並把這事隱瞞起來。
此後,又建造了柏梁台、銅柱和承露仙人掌之類。據說承露仙人掌中和著玉石粉末的露水,經常飲用可以長生不老。
文成死後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宮病得很重,巫醫們什麼法子都用了,卻不見好轉。於是游水髮根說道:“上郡有個巫師,他生病時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皇上把巫師召來,供奉在甘泉宮。等到巫師有病的時候,派人去問附在巫師身上的神君。神君說道:“天子不必為病擔憂,病一會兒就會好,您可以強撐著來跟我在甘泉宮相會。”於是天子的病見輕了,就親自前往甘泉宮,果然完全好了。大赦天下,把神君安置在壽宮。神君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他的輔佐神是大禁、司命之類的神仙,都跟隨著他。人們看不到眾神仙的模樣,只能聽到他們的說話聲,跟人的聲音一樣。神仙們時去時來,來的時候能聽見沙沙的風聲。他們住在室內的帷帳中,有時白天說話,但經常是在晚上。天子先舉行除災求福的祓(fú,服)祭,然後才進入宮內。以巫師為主人,讓他關照神君的飲食。眾神所說的話,由巫師傳送下來。又把他們安置在壽宮、北宮,張掛羽旗,設定祭器,來禮敬神君。神君所說的話,皇上命人記錄下來,管它叫做“畫法”,意思是劃一之法。其實,神君所說的話一般世俗人都知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天子暗暗高興。這些事情都秘密的,世上無人知曉。
那以後的第三年,主管官員建議,紀元應該根據上天所降的吉祥徵兆來命名,不應按一年、二年的順序計算。開國的第一個紀元可以稱為“建元”;第二個紀元因為有一種叫長星的彗星出現,可稱為“元光”;第三個紀元,因為郊祀時得到了獨角獸,可以稱為“元狩”。
次年冬天,天子雍城舉行郊祀,提出:“如今上帝由我親自祭祀了,可是地神后土我卻沒有祭拜,這樣於禮不合。”主管官員跟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等人商議道:“祭天地要有犄角象蠶繭、板栗那樣大小的幼牲。如今陛下要親自祭祀后土,祭后土應該在大澤中的圓丘上築五個祭壇,每個祭壇用黃牛犢一頭作太牢祭品,祭過以後全部埋掉,陪從祭祀的人員都要穿黃色衣服。”於是天子就向東行,首次在汾陰丘上立了后土祠,是按寬舒等人的建議做的。皇上親自望拜地神,跟祭祀上帝用的禮儀相同。祭禮結束後,天子就經由滎陽回長安。途經洛陽時,下詔說:“夏、商、周三代已經很久遠了,難以保存下多少後代。可以劃出三十里的地方賜封周王的後代為周子南君,讓他在那兒供奉祖先的祭祀。”這年,天子開始巡視各郡縣,逐漸地靠近泰山了。
這年春天,樂成侯上書推薦欒大。欒大是膠東王劉寄宮中管日常生活事務的宮人。從前曾經跟文成將軍同師學習,後來做了膠東王掌管配製藥品的尚方令。樂成侯的姐姐是膠東康王的王后,沒有兒子。康王死了,其他姬妾的兒子被立為王。而康後有淫亂行為,同新王合不來,彼此用各種辦法去加害對方。康後聽說文成將軍已死,想要自己去討好皇上,就派欒大通過樂成侯求見皇上談方術。天子殺死文成將軍後,也後悔他死得早,惋惜沒有讓他把方術全部拿出來,等到見了欒大,天子非常高興。欒大這個人長得高大英俊,說話很有策略,而且敢說大話,說什麼大話也不猶豫。他吹噓說:“我曾經在海中往來,見到過安期生羨門高那些仙人。不過他們認為我地位低下,不信任我。又認為康王只是個諸侯罷了,不配把神仙方術傳給他。我屢次向康王進言,康王又不任用我。我的老師說:‘黃金可以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塞,不死之藥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來’。我只怕象文成一樣也遭殺身之禍,那么方士們就都要把嘴封上了,哪裡還敢再談方術呢!”皇上說:“文成只是誤食馬肝而死的。如果您對老師的方術真的有研究,我有什麼捨不得的呢!”欒大說:“我的老師不是有求於人,而是人們有求於他。陛下如果一定要想要招來神仙,那就要讓神仙的使者地位更尊貴,讓他有自己的家眷,用客禮來對待他,不要瞧不起他,並讓他佩帶各種印信,才可以使他傳話給神仙。神仙究竟肯來不肯來,尚在兩可。總之,只有讓神仙的使者極為尊貴,然後才有可能招來神仙。”這時皇上要他先使個小方術,檢驗一下效果,他就表演斗棋,那些棋子在棋盤上互相撞擊。皇上不知道其實那只是用磁石棋子和帶磁鋼棒搞的騙人把戲。
當時皇上正在為黃河決口的事憂慮,而且煉黃金又沒有成功,就封欒大為五利將軍。過了一個多月,欒大又得到四枚金印,身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和天道將軍等印信。皇上下詔出書給御史:“從前大禹能夠疏通九江,開引四瀆(dú,讀)。近來,泛濫的河水溢出淹沒陸地,築堤的勞役連續不斷。我治理天下二十八年了,上天如果要送方士給我,那就是大通將軍了。《周易·乾卦》上說到“飛龍”,《漸卦》提到“鴻雁”,我想這或許是對我們君臣相得的讚許吧。應該以二千戶的地方封地士將軍欒大為樂通侯。”賜給他第一等的宅第和奴僕千人。把皇帝所用多餘的車馬和帷帳等器物分給欒大,擺滿了他的新居。又把衛長公主嫁給他,送給他黃金萬斤,把他所住的城邑改名為當利公主邑。天子親臨五利將軍的府第。使者們前去慰問,所賜贈的物品在道路上絡繹不絕。從皇帝的姑姑大長公主到將相以下的人,都在家裡置備酒宴招待他,獻贈禮物給他。接著天子又刻了一枚“天道將軍”的玉印,派使者手持玉印,身著鳥羽製成的衣服,夜間站在白茅草上,五利將軍也穿著鳥羽製成的衣服,站在白茅草上接受玉印,以此表示天子並不把愛印者當臣下看待。佩戴上“天道”之印,是要為天子引導天神降臨的意思。於是五利時常夜間在家中祭祀,想求神仙降臨下界。結果神仙沒來,種種鬼卻聚集來了,不過五利將軍還是很能驅使諸鬼的。此後他就整理行裝,東行去海上,據說是要去尋找他的老師。欒大被引見幾個月的時間,就佩上了六枚大印,尊貴之名震驚天下,使得燕、齊沿海地區的方士們無不握住手腕,激動振奮,都說自己也有秘方,能通神仙。
這個夏季六月中旬,一個叫錦的汾陰巫師在魏脽(shuí,誰)后土祠旁為民眾祭祀,看見地面隆起,呈現出彎鉤的形狀,扒開土來看,得到一隻鼎。這隻鼎跟其他所有的鼎大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紋,而沒有鑄刻文字。巫師覺得奇怪,就告訴了當地官吏。當地官吏報告給河東太守勝,勝又報告了朝廷。天子派使者來檢驗並查問巫師錦得鼎的詳情,確認其中沒有詐偽之後,就按禮儀舉行祭祀,把鼎請到甘泉宮,天子隨鼎而行,準備把它獻給天帝。走到中山時,天氣晴暖,有一片黃雲覆蓋。正好有一頭麅子跑過,皇上親自射死了它,就用來做了祭品。到長安以後,公卿大夫們都議論請求尊奉寶鼎。天子說:“近來黃河泛濫,一連幾年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郡縣祭祀后土,祈求她為百姓滋育莊稼。今年五穀豐茂,還沒有舉行祭禮酬謝地神,這鼎為什麼會出現呢?“主管官員都說:“聽說從前太帝太昊(hào,浩)伏羲氏造了一隻神鼎,表示一統,就是說天地萬物都歸統於神鼎。黃帝造了三隻寶鼎,象徵著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銅,鑄成九隻寶鼎,都曾經用來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遇到聖主鼎就會出現,寶鼎就這樣傳下來經歷了夏朝、商朝。到周末世德衰敗,宋國祭祀土神的社壇也被毀滅,鼎就淪沒隱伏而不再出現了。《詩經·周頌》說:‘從堂到階來回走,從羊到牛已齊備,大鼎小鼎全查過;不嘩不傲極恭敬,健康長壽又多福。’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宮,它外表光彩奪目,變化神奇莫測,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必將獲得無究無盡的吉祥。這跟行至中山時,上有黃白祥雲覆蓋,下逢麅子吉獸跑過,這些祥瑞徵兆正好相合,還有在神壇下獲得大弓和四箭,這全是您在太廟合祭遠近祖先神主得到的回報。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與天德相合。這寶鼎應該進獻祖先,珍藏在天帝宮廷,這樣才符合種種吉祥之兆。”皇上下詔書說:“可以。”
去海上尋找蓬萊仙山的人說,蓬萊並不算遠,可是總也不能到達,大概是因為看不到仙山的雲氣。皇上就派出善於望氣的官員幫助觀測雲氣。
這年秋天,皇上到了雍縣,將要舉行郊祀祭五帝。有人說:“五帝是泰一神的輔佐,應該立泰一神壇,並由皇上親自舉行郊祀。”皇上猶豫未決。齊人公孫卿說:“今年得到寶鼎,今冬辛巳日正是朔日初一,這天早晨又交冬至,這和黃帝得寶鼎的時間相同。”公孫卿有一部木簡書,上面說:“黃帝得到寶鼎在宛朐(qú,渠)縣,向鬼臾區詢問此事。鬼臾區回答說:‘帝得寶鼎和占卜用的神策,這年己酉日是朔日,早晨又交冬至,符合天道歷數,天道歷數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於是黃帝觀測太陽的運行來推算曆法,以後大致每二十年就遇到朔日早晨交冬至,一共推算了二十次,共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升天而去。”公孫卿想通過所忠把這件事奏給皇上,所忠見到他的書不正經,懷疑那是荒誕的偽書,因此推辭說:“寶鼎的事已經定下來了,還上奏乾什麼!”公孫卿又通過皇帝所寵信的人上奏了。皇上非常高興,就把公孫卿召來細問。公孫卿回答說:“傳這本書的是申功,他已經死了。”皇上問:“申功是什麼人?”公孫卿說:“申功是齊人。他與安期生有交往,接受過黃帝的教誨,沒留下其他書,只有這部關於鼎的書。書中說‘漢代的興盛期,應該跟黃帝時的日曆相同;漢代的聖君,將出在高祖皇帝的孫子或曾孫之中。寶鼎出現了,就能與神仙相通,應該舉行封禪。自古以來,舉行過封禪大典的有七十二個王,只有黃帝能登上泰山祭天。’申功說:‘漢代的皇帝也應該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禮,然後就可以成仙升天了。黃帝時有上萬個諸侯國,為祭祀神靈而建立的封國就占了七千。天下的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蠻夷境內,五座在中原地區。中原有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和東萊山,這五座山是黃帝常去遊覽的地方,在那裡與神仙相會。黃帝一邊作戰一邊學習仙道。他唯恐百姓反對他所學的仙道,就斷然把誹謗鬼神的人殺掉。這樣經過了一百多年,才能夠與神仙相通了。黃帝當年在雍縣郊祀上帝,住了三個月。鬼臾區別號叫大鴻,死後葬在雍縣鴻冢就是這么來的。那以後黃帝在明廷迎接過上萬的神靈。明廷,就是現在的甘泉山。所謂寒門,就是現在的谷口。黃帝開採首山的銅礦,在荊山腳下鑄鼎。鼎鑄成後,有一條脖頸下懸著垂肉兩腮長著鬍鬚的龍從天上下來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背,群臣和後宮嬪妃跟著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龍才飛升離去。其餘的小臣們上不去,全都抓住龍鬚不放,龍鬚被拉斷,黃帝的弓也落了下來。百姓們抬頭望著黃帝升上天去,就抱著他的弓和龍鬚大聲哭喊,所以後世把那個地方稱作鼎湖,把那張弓稱作烏號。’“天子說:“啊!如果我真能象黃帝那樣,那么我看離開妻子兒女只不過就象脫掉鞋子一樣罷了。”就封公孫卿郎官,讓他往東到太室山去等侯神仙。
接著皇上去雍縣郊祀,又到了隴西,西行登上了崆峒(kōngtóng,空同)山,然後回到甘泉宮。命祠官寬舒等人設定泰一神的祭壇。祭壇仿照薄謬忌所說的泰一壇建造,分作三層,五帝的祭壇環繞在泰一壇下,各自依照他們所屬的方位,黃帝壇在西南方,修八條供鬼神往來的通道。泰一壇所有的祭品,與雍縣五畤中的一畤相同,而外加甜酒、棗果和乾肉之類,還殺一頭氂(máo,毛)牛作為祭器中的牲牢。而五帝壇只進獻牛羊等牲牢和甜酒,沒有氂牛。祭壇下的四周,作為一一祭祀隨從的眾神和北斗星的地方。祭祀完畢,把用過的祭品全部燒掉。祭祀所用的牛是白色的,把鹿塞進牛的腹腔中,再把豬塞進鹿的腹腔中,然後放在水裡浸泡。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羊或豬,都只用一頭。祭泰一神的祝官穿紫色繡衣,祭五帝的祝官,其禮服顏色各按照五帝所屬的顏色,祭日穿紅衣,祭月穿白衣。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交冬至,這天剛剛拂曉,天子就開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肅拜;而祭拜泰一神則按照在雍縣的郊祀禮儀進行。勸神進食的祝辭說:“上天開始把寶鼎神策賜給皇帝,讓他的天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終而復始,永無止息。皇帝在此恭敬拜見天神。”祭祀禮服用黃色。祭祀時壇上布滿火炬,壇旁擺著烹煮器具。主管官員說“祠壇上方有光出現”。公卿大臣們說“皇帝最初在雲陽宮郊祀,祭拜泰一神,司祭的官員捧著直徑六寸的大璧瑄玉、毛純膘肥的美牲獻給神靈享用。當夜有美麗的光彩出現,到了白天,有黃色雲氣上升,與天相連”。太史公和祠官寬舒等說:“神靈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祿的吉祥預兆,應該在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壇,用來宣揚上天的神明瑞應。命令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舉行祭祀。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
這年秋天,為討伐南越而祭告泰一神,用牡荊做幡旗竿,旗上畫有日、月、北斗和騰空升起的龍,以象徵天一三星,因為太一星在後,天一三星在前,所以把天一三星作為泰一神的先鋒旗,命名為“靈旗”。在為兵事祭告時,由太史官手持靈旗指向被伐國的方向。當時,五利將軍身為使者卻不敢入海求仙,只到泰山去祭祀。皇上派人暗中跟隨,查驗他的行蹤,得知他實際上什麼也沒有見到。五利將軍胡說見到了他的老師,其實他的方術已經用盡,大多不能應驗。皇上就殺了五利將軍。
這年冬天,公孫卿在河南等侯神仙,說是在緱(kōu,摳)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腳印,還有個象山雞一樣的神物,往來於城上。天子親自到緱氏城察看腳印。問公孫卿:“你該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騙我吧?“公孫卿說:“仙人並非有求於皇帝,而是皇帝有求於仙人。求仙人道,如果不把時間稍微放寬一些,神仙是不會來的。談起求神這種事,好像是迂腐荒誕的,其實只要積年累月就可以招來神仙。”於是各郡國都修築道路,修繕宮殿觀台和名山的神祠,以期待天子到來。
這年,滅了南越之後,皇上有個寵臣李延年以優美的音樂來進見。皇上認為那音樂極美,就下交公卿大臣們商議,說:“民間祭祀還有鼓、舞和音樂,如今我舉行郊祀卻沒有音樂,怎么相稱呢?”公卿們說:“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音樂,這樣天神和地神才會來享受祭祀。”有人說:“泰帝讓女神素女五十弦的瑟,由於聲音悲切,泰帝讓她停下來,可是她不能自止,所以把她的瑟剖開改成了二十五弦。”於是,在為平定南越而酬祭泰一、后土神時,開始採用音樂歌舞,廣召歌手,並以此開始製作二十五弦瑟箜篌(kōnghóu,空侯)瑟。
第二年冬天,皇上提議說:“古代帝王先要收兵止武,然後才進行封禪。”於是就北上巡視朔方,帶著十幾萬軍隊,回來時在橋山黃帝陵墓前祭祀,在須如遣散了軍隊。皇上說:“我聽說黃帝並沒死,而現在卻有陵墓,是怎么回事呢?”有人回答說:“黃帝成仙升天后,眾臣把他的衣服帽子埋在這裡,所以有陵墓。”皇上到了甘泉宮後,為了要上泰山舉行封禪,就先祭告泰一神。
自從得了寶鼎,皇上就跟公卿大臣及眾儒生商議起封禪的事了。由於封禪大典很少舉行,時間隔久了,已經失傳,沒有人了解它的禮儀,眾儒生主張採用《尚書》、《周官》、《王制》中記載的天子射牛、望祀的儀式來進行。齊人丁公已經九十多歲,他說:“登泰山祭天的‘封’應該是不死的意思。秦始皇沒能登上泰山行封禮。陛下如果一定要上去,就應該堅持;只要稍微登得高一些就沒有風雨阻擋了,也就最終可以登上泰山行封禮了。”皇上於是命令儒生們反覆練習射牛,草擬封禪的禮儀。幾年後,要進行封禪了。天子聽了公孫卿和方士的話,說是黃帝以前的帝王舉行封禪,都招來了怪異之物而與神仙相通,就想仿效黃帝那時迎接仙人蓬萊士的做法,藉此以超乎世俗,跟九皇比德,而且還在很程度上採用儒術加以修飾。儒生們因為既不能明辨封禪的具體事宜,又受《詩》、《書》等古文經籍的束縛,所以不敢盡情施展他們的學問。皇上把封禪用的祭器拿給儒生們看,儒生們有的說“跟古代的不同”,徐偃又說”太常祠官們行禮不如古代魯國的好”,就在這時侯,周霸會聚群儒策劃封禪事宜,皇上貶退了徐偃、周霸,把儒生們全部罷黜不用了。
三月,皇上到東方去,到了緱氏縣,登上中嶽太室山祭祀。隨從官員在山下聽到好像有人喊“萬歲”。問山上的人,說是沒喊;問山下的人,也說沒喊。於是皇上封給太室山三百戶以供祭祀,命名叫崇高邑。往東登上泰山,山上的草木還沒長出葉子,就叫人把石碑運上山,立在泰山頂峰。
接著皇上又東巡海上,行禮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和四時主八神。齊地人中上書談神仙精靈和奇異方術的數以萬計,但沒有一個靈驗。於是皇上增派船隻,命令那些談論海上神山的幾千人去訪求蓬萊仙人。公孫卿經常手持符節,先到各山等侯神仙,到東萊時,說夜間看見一個人,身高數丈,等靠近去,卻不見了。據說看到了他的腳印很大,類似禽獸的腳印。群臣中有人說看見一位牽著狗的老人,說“我想要見天子”,一會兒又忽然不見了。皇上見到那大腳印時,還不相信,等到群臣中有人說起老人的事,才在很大程度上認為那老人就是仙人了。因此,留住在海上,給方士驛車,秘密派出了數以千計的使者去尋找仙人。
四月,返回到奉高。皇上想著儒生和方士們對封禪禮儀的說法各不相同,又缺乏古書記載,實在難以施行。天子又到了梁父山,行禮祭祀地神。乙卯日,命侍中官儒生頭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hù,戶)官服,天子射牛,進行祭祀。在泰山下的東方築壇祭天,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禮儀。祭天的壇寬一丈二,高九尺,壇下放有封禪的文書,文書的內容隱秘,夫人知曉。祭禮完畢,天子單獨帶著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也舉行了祭天儀式。這些事情都禁止泄露。第二天,順著山北的道路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方的肅然山辟場祭地,按照祭祀后土的禮儀。以上的封禪,天子都親自拜見天神、地神,穿黃色禮服並全部用了音樂。用采自江淮一帶的三棱靈茅作神墊,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混雜起來多多地加在祭壇上。還放出遠方奇異的飛禽走獸和白毛野雞等動物,大大增加禮儀的隆重氣氛。但不用兕牛、旄牛犀牛、大象之類的動物。天子及其隨從都是到了泰山,然後離去的。舉行封禪大典的那天晚上,天空仿佛有亮光出現,白天又有白雲從祭壇中升起。
天子封禪歸來,坐在明堂上,群臣相繼上前祝壽。這時天子下詔令給御史:“我以渺小之身繼承了皇帝的至尊之位,一直謹言慎行,唯恐不能勝任。我德行微薄,不懂禮樂。祭泰一神時,天上象是有瑞祥之光,我心中不安好像望見了什麼,被這奇異景象所深深震撼,想要停止卻不能,終於登上泰山築壇祭天,到了梁父山,然後在肅然山辟場祭地。我要完善自己,勉力與士大夫們一起重新開始。賜給百姓每百戶一頭牛、十石酒,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孤兒寡婦,再另加賜布帛二匹。免除博縣、奉高、蛇丘和歷城等地的賦稅,不用交納今年租稅和免除徭役。大赦天下,和乙卯年的大赦令一樣。凡是我巡行所經過的地方,都不要再有馳刑再犯的輕罪徒。如果是在兩年以前犯的罪,一律不再追究。”又下詔說:“古時天子每五年出巡一次,在泰山舉行祭祀,諸侯們來朝拜都有住所。應該讓諸侯在泰山下各自修建官邸。”
天子在泰山封禪完畢,並未遇上風雨災害,方士們又說蓬萊等神山好像就要找到了。於是皇上很高興,覺得或許自己能遇到,就又東行到海邊眺望,希望能見到蓬萊神山。奉車都尉霍子侯突然生病,一天的功夫就死了。皇上這才離開,沿海而上,往北到達碣石。又從遼西開始巡行,經北方邊境到達九原縣。五月,回到甘泉宮。主管官員說,寶鼎出現那年的年號為“元鼎”,今年天子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年號應為“元封”。
這年秋天,有慧星出現在東井宿(xiù,秀)天區,光芒四射。十幾天后,慧星又出現在三台宿天區,光芒四射。有個望氣的人叫王朔的說:“我觀測時,只見那星出現時形狀象葫蘆瓜,一會兒就又消失了。”主管官員說道:“陛下創建了漢家封禪禮制,上天大概是用象徵吉祥的德星出現來報答您。”
第二年冬天,天子到雍縣郊祀五帝,回來後又拜祭了泰一神。祝辭說:“德星光芒四射,象徵美好吉祥。壽星相繼出現,光輝遍照遠方。信星明亮降福,皇帝敬拜諸神福澤無量。”
這年春天,公孫卿說在東萊山見到了仙人,那仙人好像是說了“想見天子”。天子於是到了緱氏城,任命公孫卿為中大夫。隨即到了東萊,在那裡留宿了幾天,什麼也沒看見,只看見了巨大的人腳印。天子又派出數以千計的方士去尋找神仙奇物,採集靈芝仙藥。這年天旱。這時候,天子已經沒有出巡的正當名義了,就前往萬里沙祈求降雨,路過泰山時又舉行了祭祀。返回時到了瓠(hú,狐)子口,親自來到堵塞黃河決口的現場,停留了兩天,沉白馬於河中,以祭河神,然後離去。派二位將軍率領士兵堵塞決口,把黃河分成兩條河渠,使它恢復了當初大禹治水後的面貌。
滅了南越之後,越人勇之向皇上進言說“越人有信鬼的習俗,而且他們祭祀時都能見到鬼,屢屢見效應。從前東甌(ōu,歐)王敬鬼,高壽達一百六十歲。後世子孫怠慢了鬼,所以就衰微下來”。天子就命越地巫師建立越祠,只設台而沒有祭壇,也祭祀天神上帝百鬼,是采有雞卜的方法。皇上相信這些,越祠和雞卜的方法從此就開始流行起來。
公孫卿說:“仙人是可以見到的,而皇上去求仙的時候總是太倉促,因此見不到。如今陛下可以修建一座台閣,就象緱氏城所建的一樣,擺上乾肉棗果之類的祭品,仙人應該是能夠招來的。而且仙人喜歡住樓閣。”於是皇上命令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宮建造益延壽觀,派公孫卿手持符節擺好祭品,等侯仙人。又建造了通天台,在台下擺設祭品,希望招來神仙之類。又在甘泉宮設定前殿,開始增建宮室。夏天,有靈芝草在宮殿內長了出來。天子因為堵塞了黃河決口,興建了通天台,據說當時天上隱約出現了神光,就下詔書說:
甘泉宮殿房內生出了靈芝長有九株菌柄,特此大赦天下,免除女犯人不戴刑具的勞役。
第二年,征伐朝鮮。夏天,乾旱。公孫卿說:“黃帝時舉行完封禮,天就會幹旱,這是為了使封壇的土晾乾,要連旱三年。”皇上就下詔書說:“天旱,大概是為了使封壇的土乾燥吧?應該讓天下百姓尊祭主宰農業的靈星。”
太史公說:我跟隨皇上出巡,祭祀天地眾神和名山大川,參加過封禪大典。我也曾進壽宮陪侍皇帝祭祀,聽神語,觀察研究了方士和祠官們的言論,於是回來依次論述自古以來祭祀鬼神的活動,把這些活動的里外情形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後世君子,能夠從這裡觀察到那些情形。至於有關祭祀時所用俎豆等禮器以及玉帛的詳情,獻祭酬神的禮儀,則有主管官員記錄在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