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名小吃
自貢名小吃有:
鄭抄手以皮薄餡多、注重原湯而馳名自貢地區。
擔擔麵因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而廣受歡迎。
慶榮森豆腐腦水粉形成於清光緒年間,是由細如銀絲、潔白柔軟的水粉,細嫩、清香的豆腐腦和酥黃豆三種食品配置而成。1990年8月獲省風味小吃獎。此外還有
謝涼粉、燕窩粑,以及新開發的小吃印度飛餅、生煎包、芋泥土司卷、玉米煎餅、金江腹油黃粑、
蜂窩土豆等。
代表菜品
沙鍋魚頭
自貢的魚也是一絕。20世紀20年代,自貢的著名餐館有:天德園、民江、金谷園、鹿鳴春、華北食堂、
蜀江春等,尤以華北食堂最有知名。華北食堂對魚類烹調有獨特的技術,推出“沙鍋魚頭”“燒中段”“燒划水翅”“魚尾”“脆皮魚”“糖醋鯉脊”等特色名菜,尤以“沙鍋魚頭”聞名遐邇。現在自貢志專門的魚府酒店也不在少數;金江魚府、打魚船河鮮館、河老么魚莊、周魚魚莊、曾川魚莊、
王井仔烏魚等。
富順豆花
富順豆花是自貢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富順的豆花具有“滾、嫩、綿、白”的特點(“滾”,即熱而不燙;“嫩”,即細嫩;“綿”,即有韌性;“白”,乃色澤潔白如雪),其特製的
富順豆花蘸水,使富順豆花達到完美境地。這種蘸水由糍粑海椒和特製豆油,少量麻油、蔥花調配而成。其味香濃,口感極佳,故有“
富順豆花味道長,吃下一口永難忘”的贊語。
水煮牛肉
水煮牛肉是一道地道的
鹽工菜。一無所有的
鹽工們,只能將牛肉在清水中加鹽煮食。為減少腥膻,加點辣椒、花椒等佐料,既經濟又可口。20世紀30年代後,經自貢名廚
范吉安改為將各種佐料和牛肉片一鍋同煮。特點是肉片滑嫩,麻辣鮮香,色澤明亮,口感極好。1981年被選入《中國菜譜》。
自貢美食的另一特點是香辣。
鹽都自貢的菜餚,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以為就是鹹,實際上川人“好辛香”,自貢將這一風格落實在了朝天海椒和嫩薑上。水煮牛肉、小米辣椒煸兔丁、麻辣涼粉都是鹽幫菜的經典之作。用既辣且香的自貢辣椒,炒制的田螺、龍蝦、雞翅成自貢夜宵大排檔的當家菜。
不得不吃的自貢美食
說到鹽幫菜,不能不提到牛。自貢是一個把牛肉做菜發揮到極致的地方。在缺少機械動力的時代,牛成了當時自貢最為重要的動力了,汲鹵用牛,短途運煤、米、菜和鹽也用牛。
自貢鹽場興盛時,常年擁有生產用牛約5萬頭,是中國生產用牛密度最大的地方。一頭壯牛服役,多者半年,少者三月,就已筋疲力盡。淘汰下來的牛,被賣給餐館或分給鹽工抵付工錢。如此眾多的牛肉,不免讓自貢人在吃法上動起了腦筋,創造出了風味獨特、系列完整的牛肉菜品,成為自貢美食的一大特色。它們是:水煮牛肉、火邊子牛肉、毛牛肉、冷吃牛肉、滷牛肉、涼拌牛肉、牛肉湯、三巴湯、牛肉火鍋、
毛肚火鍋。其中,
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更是名揚四海。今自貢鹽幫菜有長足的發展,受人們喜愛,僅
自貢市天地鹽府人家餐飲有限公司在自貢有四家分店,遊客來到自貢可領略鹽幫菜的風采。
美食派系
自貢菜在川菜派系中被稱為“
小河幫川菜”,是鹽業的發展造就了這一名菜,故又被稱為“
鹽幫菜”、“
鹽商菜”。以井河(釜溪河)飲食風味為代表的“
小河幫系”,和以成都口味為代表的“上河幫系”、以重慶品味為代表的“下河幫系”並稱為
川菜的三大菜系。
社會影響
自貢美食有如此高的地位和造詣是和自貢的鹽業發展密不可分的。隨著自貢鹽業的發展,大量人口湧入自貢,不同飲食方式和口味習慣匯聚於此。同時,巨大的消費市場也引來了各地身懷絕技的名廚,使得自貢各地風味的飯店林立,各種美味薈萃,美食文化豐富多彩,美不勝收,逐漸形成以井河(
釜溪河)飲食風味為代表的“小河幫系”,並聞名於世。對清末民初的美食家而言“吃在四川”的真正含義是“吃在
自流井、貢井”。當時的自貢,有不少在中國大地上只有自貢才可以聽得到、見得到、吃得到的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