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改革方案,時間是2011年9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 發布文號:發改經體〔2011〕2094號
  • 發布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 發布時間: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發改委通知,附屬檔案:,

發改委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通知
發改經體〔2011〕2094號
遼寧省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覆》(國函〔2011〕102號)精神,現將《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印發你們,請根據部門職責分工,抓好政策落實,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推動瀋陽經濟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附屬檔案: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附屬檔案:

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瀋陽經濟區以瀋陽為中心,由瀋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8 市構成,是國家重要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最佳化開發區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群和遼寧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2010 年4 月,國務院批准在瀋陽經濟區開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對於瀋陽經濟區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制定《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切實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試驗,著力解決老工業基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構建結構最佳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在創新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實現瀋陽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為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提供經驗與示範。
(二)基本原則
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堅持全面統籌,協調配套;堅持頂層設計,有序推進;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堅持以點促面,示範帶動。
(三)主要目標和任務
1.主要目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強城市間的分工協作和功能互補,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把瀋陽經濟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成為充滿活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全國新型工業化典型示範區。
經過5 年努力,到2015 年,初步形成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制度保障體系,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產權結構和組織結構更趨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突破,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升級,產業布局調整和分工協作進一步合理,瀋陽經濟區的集聚、輻射、服務功能和綜合承載力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2%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顯著下降,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
到2020 年,建立較為完善的新型工業化制度保障體系,形成結構最佳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企業制度、市場體系和城鄉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體系基本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吸納就業能力和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努力使瀋陽經濟區發展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
2.主要任務。圍繞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主要任務集中體現在五個著力:一是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布局調整,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二是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是著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著力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係,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實現提高勞動生產率與擴大就業的有機統一;五是著力推進統籌城鄉改革,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重點推進現代產業體系、企業制度、科技創新、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人力資源、統籌城鄉發展、公共服務、財稅金融、行政管理和對外開放等十個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
二、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主要內容
(一)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
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最佳化調整為重點,創新推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激勵引導機制,完善瀋陽經濟區產業集聚與布局最佳化協調機制,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1.健全先進制造業發展體制。加強利用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工業軟體研發及套用,加快信息網路技術的普及套用,大力推進製造業信息化。加快構建網路化、協同化工業研發設計體系,推動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生產裝備數位化,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基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率先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健全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激勵引導機制,進一步催生新產品、新領域和新業態。適時將瀋陽列入國家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試點城市。重點建設瀋陽積體電路裝備產業園、瀋北光電信息產業園、東軟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瀋陽方大半導體照明產業園、瀋陽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營口富士康科技園、阜新電子工業園、阜新液壓裝備製造產業園、遼陽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瀋陽工具機、瀋陽電氣、瀋陽現代造型建築、瀋陽汽車零部件、瀋陽航空製造、鞍山達道灣鋼鐵深加工、營口仙人島石化、鐵嶺專用車、遼陽芳烴及化纖原料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2.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體制。抓住世界範圍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充分利用瀋陽經濟區現有產業基礎優勢,加快創新有利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要素市場、創新項目機制、扶持龍頭企業及創新型中小企業等改革措施,重點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海洋產業、生物育種、高技術服務業等九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將瀋陽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重點發展壯大瀋陽光電信息、瀋陽生物製藥、撫順新材料和先進能源裝備、本溪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適時將瀋陽經濟區列為全國智慧型電網建設的先行先試區。
3.健全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發揮瀋陽經濟區城市集群優勢,加快推進服務領域各項改革,促進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以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機制,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依託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構建輻射東北、通達全國、面向東北亞的現代物流基地;依託產業優勢,構築工業物流商貿物流農產品物流三大專業物流體系,鼓勵和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以瀋陽為中心,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為支撐,連線國內外城市及口岸的物流大通道。重點建設瀋陽鞍山鋼鐵物流園、阜新北方國際物流園、鐵嶺東北物流園。打造區域商貿會展中心,發展總部經濟,建設瀋北新區文化創意產業園、遼寧現代傳媒產業園等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4.健全現代農業發展體制。加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最佳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在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統籌整合強農惠農資金、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推動農業綜合機械化、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完善金融支持手段等方面,探索實踐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民辦公助、先建後補”試點,中央財政根據項目執行情況,制定補助標準並撥付補助資金。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多渠道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經營主體,發展種養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深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能力、增強活力。重點發展鐵嶺、瀋陽、撫順、阜新、遼陽等市的糧食生產、畜牧業綠色農業、特色林產品優勢區,培育壯大一批大型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重點建設瀋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阜新製革示範基地和農林產品深加工基地,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產業帶
5.建立最佳化區域產業布局的協調促進機制。探索建立企業、項目在經濟區內轉移的利益協調和補償機制,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增強產業集聚功能,構建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創新機制,爭取國家新型工業化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瀋陽經濟區布局。建立分類引導的產業發展導向機制,編制經濟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產業分類標準。對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的鼓勵類產業,在項目核准、土地利用、資金籌措、技術創新、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建立落後產能淘汰退出機制,強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企業逐步退出,實施新增低消耗、低污染的先進產能與淘汰落後產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採用補貼、獎勵等方式對淘汰落後產能予以適當財政支持,在瀋陽經濟區開展落後產能退出補償試點。積極推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建設和發展。
6.建立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機制。發揮瀋陽的核心帶動和輻射作用,建設“一核”、“五帶”,即瀋陽核心區和瀋陽—撫順、瀋陽—本溪、瀋陽—阜新、瀋陽—遼陽鞍山營口、瀋陽—鐵嶺五條城際連線帶,整合發展空間,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鎮布局和形態。最佳化瀋陽經濟區內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依託現有城鎮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充分發揮城際連線帶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重要作用,按照城鄉規劃重點建設37 個新城新鎮,依託現有產業園區重點推進56 個主導產業園區發展,形成階梯式發展格局。
(二)創新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體制機制
最佳化瀋陽經濟區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加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積極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動力。大力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不斷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
1.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的重要骨幹企業集中,推進鋼鐵、石化、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戰略性重組,發展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國有大型企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的主導和帶動作用。
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通過境內外整體上市、增資擴股、出讓產權等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規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和股權轉讓程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快解決廠辦大集體、企業辦社會和“殼企業”等歷史遺留問題。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取消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行政級別
3.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體制。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範圍,公平開放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調整重組,促進產權合理流動,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發展成為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集團化公司。落實國家在融資、財稅、金融等方面對民間資本的扶持優惠政策。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組建瀋陽經濟區中小企業服務聯盟,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
(三)創新科技引領的體制機制
發揮科技創新在新型工業化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運用高新技術加快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重點產業振興。激發創新主體活力,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從根本上破除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科技與工業化的融合。
1.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以大企業為龍頭整合創新資源,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鼓勵各類企業建立或與科研院所、高校聯合組建研發中心,不斷加大公共研究經費投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爭取在區域內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各種國家級研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培養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一批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明確方向,突出重點,支持和引導科研機構和企業集中力量攻關突破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關鍵裝備和成套設備。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深化科技型企業的產權和分配製度改革,探索建立股權激勵機制。加強省(市)級財政對經濟區內高校各類創新基地的支持,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大學科技園。支持瀋陽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
2.建立科技資源統籌協調機制。調整最佳化經濟區內科技力量布局,統籌科技資源,提高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科技工作的會商機制和溝通協調機制。推動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台建設,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推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資源共享,建立成果轉換和技術轉移新機制。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科技管理體系,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強法制化建設。
3.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形成以瀋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瀋陽鐵西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中心,以各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依託的區域孵化體系。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加快科技諮詢、評估、服務機構的發展,推動科技中介服務活動的市場化、社會化。建立瀋陽經濟區創新服務平台,加強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市場的建設。進一步改善創新創業投融資環境,積極發展科技保險,合理設定創業投資引導資金規模,鼓勵發展各類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初創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營造有利於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和獎勵等政策措施,健全促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
4.創新產業園區互動發展機制。發揮高新區的集聚、引領和輻射作用,以瀋陽高新技術開發區、輝山農業高新區、本溪生物醫藥高新區、瀋陽鐵西和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為示範,探索產業園區分工合作、資源節約、要素集聚、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協調互動發展機制。選擇經濟區內具有一定優勢的省級開發區作為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示範區,探索與新興主導產業園區合作互動的新途徑。
(四)創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形成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瀋陽經濟區綜合承載力,增強瀋陽經濟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1.完善促進資源節約的市場機制。完善礦產等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理順資源收益分配關係。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水資源,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發展節水工業、節水農業,建設節水型社會,爭取在瀋陽市開展國家“城市水環境改善”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示範城市建設。
2.強化節能減排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健全節能減排監督管理機制。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從源頭上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建立多部門聯動的減排工作機制,完善環境準入制度。在瀋陽經濟區實行嚴於國家標準的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建立新上項目審批核准與減排完成進度相結合的機制,實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控制。在瀋陽、鞍山等市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積極推進經濟區內燃氣、熱、電、冷等能源系統建設,探索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節能減排試點。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加快供熱計量改革,實行按用熱量收費。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高排放黃標車,推行車用燃油清潔化進程,促進綠色交通建設。
3.構建循環經濟體系。科學編制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探索發展循環經濟新模式,打造多種類型循環經濟工業示範園區和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將循環經濟指標納入正在開展的新型工業化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循環經濟發展促進機制。重點抓好瀋陽、撫順、阜新等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和海城、南芬、燈塔調兵山、大石橋5個循環經濟試點縣區建設,探索城市發展循環經濟新模式。
重點抓好瀋陽靜脈產業園、本溪南芬礦產資源、阜新新邱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建設,以及鞍本鋼鐵集團撫順礦業集團、鐵嶺煤業集團、瀋陽煤業集團、撫順新鋼鐵等24 個循環經濟典型示範企業建設,構建冶金、石油化工、煤炭、電力、建材和鎂硼等6 條循環經濟產業鏈
鼓勵綠色生產、倡導綠色消費、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實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探索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完善循環經濟政策支撐體系。加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投入比重,鼓勵按照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循環農業示範區,構建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產業為重點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4.完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城鎮閒散用地整合,科學開展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有序開發,充分利用城鎮地上地下空間。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從嚴制定和執行節約用地指標標準,創新節地機制和技術,探索土地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改革。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探索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
5.完善環境保護的市場機制。完善排污許可證制度,大力發展排污權交易市場。全面落實污染者付費原則,改革排污費徵收方式,提高征繳率。改革垃圾處理費徵收方式,適度提高垃圾處理費標準和財政補貼水平。完善污水處理費制度,合理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和征繳率。積極推進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市場化運營。
6.探索區域性生態補償機制。結合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大對生態脆弱地區和生態區位重要地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大夥房水庫、渾江水庫、湯河水庫等重要水源涵養區的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
推行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加強礦山資源再利用,提高植被覆蓋度。
7.健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治理機制。編制實施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合理規劃、建設、利用區域重大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積極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採取有效措施遏制科爾沁沙地南侵及西北部土地沙化趨勢。
加強遼河渾河太子河環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強化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總量監管,爭取將遼河保護區治理及生態恢復列為國家級試點,加強城市和區域大氣污染物
治工作,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礦山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推進在撫順、阜新開展礦山地質災害綜合治理試點。多形式開闢資金渠道,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加強環境質量聯合監控,實現區域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污染監測一體化。建立瀋陽經濟區環境監控信息共享平台,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實行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和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
(五)創新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
按照資本技術密集與勞動密集有機統一的要求,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增強產業吸納就業能力為立足點,加快建立並完善統一、規範、活躍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
1.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健全覆蓋城鄉的區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重點加強農村和資源枯竭城市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建設。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推進誠信體系和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根據瀋陽經濟區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需要,以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為目標,建立政府購買職業培訓服務的機制,建立培訓補貼基本標準制度,探索實行對職業培訓服務企業進行直接補貼的有效辦法。依託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到2020年依託現有資源建成30~50 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實現年培養5 萬人、培訓10 萬人次高質量緊缺技能型人才的發展目標。加大國家裝備製造業職業教育瀋陽試驗區改革創新力度。加強農村職業培訓服務,重點支持建成40~50 所面向農村地區的多功能縣級職教中心,組織實施“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
2.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中長期科技人才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專項規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組織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培養、引進一批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加強面向生產一線的實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師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增加財政對人才開發的投入,健全人才投入增長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鼓勵高等學校科學定位、最佳化結構、辦出特色,加快培養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急需的專門人才
3.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充分體現人才價值、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的激勵保障機制。建立產權激勵制度,制定技術、信息、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健全國有企業人才激勵機制,推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辦法,重點向創新創業人才傾斜。破除影響人才自由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實現人才資質互認。
(六)創新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
圍繞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化與城鎮化相互促進,以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為重點,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1.建立覆蓋城鄉的規劃管理體系。完善規劃編制管理制度,以區域一體、覆蓋城鄉、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為原則,編制城鄉統一的發展規劃,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協調。各類產業園區、新城新鎮的範圍和規模要符合當地城市總體規劃,嚴格納入城市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按照瀋陽經濟區主體功能定位,統籌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生態環保規劃,建立“統一規劃、責權明晰、屬地管理、分級審查、強化監督”的規劃管理體系。
2.建立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機制。創新瀋陽經濟區內城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加強交通、鐵路、能源、通信、供水排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建設,提高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水平。按照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的要求,以哈大客運專線、瀋丹客運專線京瀋客運專線等快速路網幹線為骨架,加快建設瀋陽經濟區城際鐵路及相關產業園區的集疏鐵路,強化瀋陽新客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完善客貨運輸系統,形成各種交通方式緊密銜接的現代化運輸體系。完善城際道路網路體系,逐步實現瀋陽經濟區交通同城化管理。
3.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編制瀋陽經濟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籌、區域一體化的土地市場管理體系。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財產權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凡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取得並已經確權為經營性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採取出讓、轉讓等多種方式有償使用和流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外,經批准占用農村集體土地建設非公益性項目,允許農民依法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開發經營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嚴格規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完善宅基地管理機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權退出機制。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制收回承包地和宅基地。不得強制要求以承包地換社保、以宅基地換戶口。
4.統籌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最佳化公共財政投向,財政性資金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加大對“三農”、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安全等民生領域的投入。推動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建立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覆蓋面。
5.建立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體制機制。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促進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相關配套制度,引導農業人口隨就業在各級城鎮合理、有序流動。結合瀋陽經濟區內產業結構升級和布局調整,積極有序地將有穩定勞動就業關係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實現穩定就業但暫未達到落戶條件的農民工,有計畫有步驟地在隨遷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住房保障等方面逐步縮小與城鎮居民的差距。
(七)創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
按照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要求,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完善政府投入保障和問責機制,建立與經濟區內可支配財力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1.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立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建立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與對口交流支援制度,建立區域義務教育學校定期師資交流、校長交流、優質課交流機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擴大覆蓋面。切實保障農民工等流動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社區教育改革試點。紮實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
2.積極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建立和完善瀋陽經濟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保障機制,穩步擴大服務範圍,合理提高服務標準。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促進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向縣醫院、鄉鎮衛生所延伸,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合理布局農村醫療機構,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向中心鎮集中。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以服務收費、政府補助為主的補償機制和公益性導向的績效考核制度。支持三級甲等公立醫院異地辦院,力爭在五年左右形成5~10 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公立醫院集團。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形成多元辦醫、有序競爭的醫療服務市場。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建設,力爭早日實現新農保的全覆蓋。實施並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不同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繳費標準、醫療保險待遇醫療救助水平、經辦管理和信息系統的“五統一”。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平台,推進醫療保障待遇互認。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建立覆蓋區域居民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城鎮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體系,改革經濟適用房制度,大力發展公共租賃房,健全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實現低收入群體、新畢業大學生、新就業職工及進城穩定就業人員基本住房保障全覆蓋。建立穩定的住房保障投入機制和管理運行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重點解決資源枯竭城市、採煤沉陷區的危舊房改造。
統一瀋陽經濟區基本住房保障標準,構建統一的住房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住房保障對象資格異地互認機制。實現住房貨幣補貼異地流轉。建立住房貨幣補貼隨工資按月發放的機制,各地互認住房貨幣分配資格,住房貨幣補貼可以隨人員流動而轉移。
(八)創新促進新型工業化的財稅金融體制
充分發揮財稅金融服務新型工業化的功能,積極構建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加強金融組織體系、金融主體、金融市場創新,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
1.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的財權事權,完善省以下財稅體制。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貫徹落實國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財稅優惠政策。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推進房地產稅改革,探索開展環境稅試點,規範資源收費制度,推進資源稅改革
2.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上市,推動上市公司聯合重組。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債務融資工具。鼓勵設立促進新型工業化產業投資基金
3.推進金融綜合改革。鼓勵瀋陽經濟區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國家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加快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提升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加快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發展,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管理體制等方面開展最佳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促進東北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最佳化和金融服務業多元化發展。引導和鼓勵國內外金融機構在瀋陽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建立金融集中集聚區,把瀋陽建設成為東北地區金融中心。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瀋陽經濟區內其他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積極培育壯大區域性金融機構,加快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進行業務創新,提高服務質量,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九)創新行政管理體制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按照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要求,著力建立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理順關係,提高效能,更加有力地保障推進新型工業化
1.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將政府工作重點放在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調節經濟活動,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大部門體制思路,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清理、取消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建立“一站式”行政審批服務視窗,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理順市場監管體制。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擴大政府信息公開的範圍和內容。完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
2. 探索行政區劃體制創新。按照進一步最佳化瀋陽經濟區城鎮體系布局和城區行政區劃結構,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的要求,根據有關規定科學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按照減少行政層次、提高行政效率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穩妥開展城市內部行政區劃體制、縣城鎮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試點。
3.推進城鎮管理體制創新。打破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機構編制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實行靈活的選人用人機制和薪酬制度,提高行政級別,下放管理許可權,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4.建立區域統籌協調機制。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建立瀋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統籌規劃機制、目標管理機制、考核評估機制、示範推進機制,統籌研究解決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功能區開發、政策制定、土地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建立區域聯席會議協商、決策機制,開展多領域對接與合作。
(十)創新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
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有利於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的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體制環境,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升區內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將瀋陽經濟區建成我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
1.建立區域一體化的對外開放體制。按新型工業化要求,加強與遼寧沿海經濟帶互動發展。制定瀋陽經濟區統一招商引資、信息共享的開放政策,構建互動共享的開放平台。
2.推進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大通關”制度,推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最佳化通關作業流程,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加快地方電子口岸平台建設,進一步推動聯網報關、網上支付、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系統的推廣套用,促進遼寧省各部門間和瀋陽經濟區各城市間的信息共享,推進瀋陽經濟區保稅物流和保稅加工業發展。深化服務貿易改革,搞好市場準入市場監管方面的政策協調,推動瀋陽市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著力提高服務外包產業國際競爭力。支持開發區按規定程式申請擴區、升級、調整區位工作,促進開發區、重點產業園區互動發展,並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支持瀋陽經濟區符合條件的地區按程式申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3.完善擴大開放優惠政策。在符合國家外商投資產業政策的前提下,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鼓勵外商投資現代農業、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藥業、石化工業、高新技術產業、農產品加工業、有色金屬深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發展行業。鼓勵跨國公司在瀋陽經濟區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採購機構。鼓勵外資在資源枯竭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
4.健全對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銀行融資”三位一體的“走出去”模式。完善鼓勵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的信貸、保險等政策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海外投資辦廠、設立分支機構或進行併購重組,鼓勵企業在境外建立研發、生產、銷售和資源供應基地。支持並規範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允許海外投資企業設立外匯專用賬戶用於企業境外採購,培育有實力的投資主體,探索在新興市場國家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
三、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遼寧省設立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經濟區政府間的協調機制,堅持和完善各種聯席會議制度,全面推進改革試驗工作。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建立部省合作、省市聯動、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
(二)統籌推進實施,抓好方案落實
瀋陽經濟區八市作為改革試驗主體,要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市的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和具體實施方案;協調各項改革措施的實施、督促、監察和考核工作。在總體方案指導下,省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有關專項改革試驗方案,研究提出爭取國家支持的省部對口合作協定框架方案。積極推進瀋撫、沈本、沈鐵、沈遼鞍營和沈阜城際連線帶發展專項規劃的實施,加強對規劃落實的指導和督促檢查。
(三)健全考核機制,明確工作責任
遼寧省實行瀋陽經濟區獨立統計制度,建立以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為標準的統計指標體系。制定領導班子推進一體化發展的績效考評制度,建立一體化發展考評指標和目標責任制度,作為省對市績效考評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及時總結評估,加強動態管理
對重點改革事項實行項目動態跟蹤,完善項目管理程式,提高改革試驗的科學性、規範性,防範和降低風險。建立改革評估制度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每年對改革進程進行總結,每個階段進行綜合評估,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組建專家諮詢顧問委員會,對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的實施提出建議意見,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研究,協調解決,對試驗的效果進行跟蹤評估。
(五)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改革氛圍
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瀋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進展情況,積極營造全社會支持改革、推動改革的良好氛圍。堅持改革的市場化導向,著眼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改革,發揮好政府組織實施和政策推動作用,尊重民眾首創精神,廣泛調動各方面的改革積極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