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相結合

“產”指企業,“學”指高等院校,“研”指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的本質特徵是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主要構成為:企業高等院校科研結構、政府部門、中介機構等。其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該系統的核心部門,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所以,三者之間的相互結合的創新模式日益促進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學研相結合
  • 外文名: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 組成: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
模式簡介,國外模式,美 國,日 本,編後,

模式簡介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科技化、國際化和高度專業化趨勢,使企業從事科技開發活動需要與外界進行大量的技術、人才、信息、獎金和物質交換,與智力、知識、信息資源豐富的大學、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成為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必然選擇。產學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其符合社會生產發展和技術創新規律,具有很強的技術創新機制,是最佳化企業科技行為的有效實現形式和途徑。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大批具有相應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專門人才。產學研結合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優良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

國外模式

美 國

政府與大學合作。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自1971年開始,陸續制定了多個促進產學研合作的計畫,其宗旨是把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和國家工業未來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同時也資助有一定套用前景的科研項目,鼓勵大學與產業界聯合申請基金項目,並對由企業介入投資開發產品的項目實行重點資助。
企業資助大學搞科研。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通過向大學提供資金援助 (包括非專項科研補貼、捐款、現金贈予等)和以贈予或收取費用等方式向大學轉讓科研設備,或在大學設立由企業支付薪金的教學或研究職位,以同大學建立永久合作,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打下基礎。
大學參加企業科研。具體形式有:大學教授去公司諮詢、授課或做學術報告;大學研究人員到企業臨時參加課題研究;企業到大學校園中公開招募學生從事一些課題的研究;公司科研人員到大學進修並取得學位等。
科技園與創新中心。美國成功的科技園都是以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為依託,利用大學的科研與人才優勢創建高科技園區發揮高新技術的輻射作用。

日 本

人才培養和交流的合作。日本通過大學向社會開放、大學從民間企業招聘教師、民間企業科技人員到大學進修、民間企業聘請大學教師講學、大學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大學教師到內地留學等形式進行人才的培養和交流。
共同研究。主要有兩類研究形式:一是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和民間企業的研究人員就共同課題開展合作研究,將國立大學的研究能力和企業的技術能力結合起來;另一類是民間企業、大學和國家行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起從事大型項目或跨學科領域的研究。
教育捐贈的財會制度。有關教育捐贈的財務制度規定,受贈國立大學可以靈活使用這些捐贈,如開展研究活動、國際交流或用於學生的獎學金。此外,國立大學和其他大學可以共同利用一些機構將捐贈的資金開設講座,創建新的研究部門。

編後

但似乎,這種注重套用的合作模式,在中國有些變味道。產業化,讓學術科研也染上了銅臭,教育變得那么功利,師者變得那么膚淺。中國的校園,算是乾淨,卻不清潔。官僚主義拜金主義,哪裡是什麼崇高的學府。
中國的學校應該更注重精神的學習,而不是像資本主義那樣更看重經濟。誠然沒有物質基礎,只追求精神的崇尚是不自然的,但畢竟體制不同,所以中國的高校也應有所不同。
如此,產業化的重點,是服務於科研與學術,重在套用,結合實際需求,引領或推動技術進步才是。
如果,當老師的,談論的是如何賺錢,那么,他的角色不應是老師,而是商人。
如果,學校教學生,如何官僚,如何拜金,那么,學生不應該上什麼大學,即使用四年光陰換得張文憑,也是被人奴役。
如果,產學研的結果是,科研經費被侵蝕,學術被冷落,那么還是先從學研結合開始的好。
總之,現在中國的大學,可能只有為數不多的能做到產學研結合,而大多並不適合大躍進。倒是先從學研做起,夯實基礎才是。否則,禍國誤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