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相結合,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隨著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政府在創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特殊地位進一步凸顯。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形態正推動科技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學研結合
  • 定義: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相互配合
  • 地位:推進高等院校創新成果轉化的途徑
  • 背景:全球科技經濟一體化趨勢
  • 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
概念,背景條件,國外模式,美 國,日 本,借鑑意義,編後,

概念

“產”指產業,“學”指學校,“研”指研究機構。
產學研結合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
產學研合作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作為推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它在誕生之初就天然地將政府、企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多年的產學研合作實踐摸索過程中,一些關乎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如何定位政府、企業與高校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更好地激發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又保證風險利益的主體企業肯投入、樂於投入,從而形成產學研合作鏈條的良性循環?政府、企業、高校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 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實力的競爭,隨著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經濟成長過程中決定性作用的不斷擴大,通過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將高校創造的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產業優勢,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美國奧斯汀大學校長福克納在今年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就表示,“大學要服務於地方經濟,幫助所在地區解決社會問題也是大學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大學必須研究當地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方面,這些情況既緊迫又容易察覺,把好脈方能更貼切地為地方服務。”

背景條件

在當今世界的經濟成長中,科技立異日益主要,產學研合作是晉升自立立異能力,順應科技經濟一體化趨向的必然要求。國家“十一五”國平易近經濟與社會成長規劃和國家中持久科學與手藝規劃綱要提出“增強自立立異能力,培植立異型國家”的成長方針,提出了培植以企業為主體和產學研聯繫的手藝立異系統。它與迎接高手藝的挑戰和日益全球化的常識經濟競爭無疑有著不成朋分的聯繫。
美國作為最早實現產學研合作的國家,它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成長舉世矚目,可以說恰是產學研合作的興起帶來國家的昌隆,這在今天已經是個世界現象,成功的例證觸目皆是,科教興國已成共識。尤其在美、英、德、日等發家國家,產學研一體化培植皆是經由過程政府行為加以扶持和指導,從而有用促進了這些國家的高新手藝財富化歷程,敦促了國平易近經濟的成長。
西方已開發國家產學研合作的思惟由來已久。產學研合作的成長是跟著大學理念的改變和社會的成長,尤其是自然科學的前進而激發的財富革命的發生不竭演進和成長。20世紀50年月,斯坦福大學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學院院長,人稱“矽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學術界和財富界理當結成夥伴關係,始創“矽谷模式”。依靠史丹福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校方對產學研合作的鼎力撐持,矽谷模式有力地敦促了地域經濟成長,同時與工業界的慎密親密聯繫也敦促了史丹福大學的科研與教學。矽谷模式標識表記標幟著產學研合作這一形式的正式成立。除了美國以外,英國、日本等國的產學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因為高檔教育的大成長以及科學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刺激著產學研合作的日益繁榮和深化。世界列國的產學研合作經歷了漫長而盤曲的過程,在此,我們僅對在產學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發家國家的典型經驗作一概述,以資鬥勁。但願對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成長有所裨益,為產學研合作各方的順遂合作供給有價值的經驗,以敦促我國的產學研合作,進而提高我國科技立異能力和我國的綜合國力及國家競爭力。

國外模式

美 國

政府與大學合作。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自1971年開始,陸續制定了多個促進產學研合作的計畫,其宗旨是把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和國家工業未來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同時也資助有一定套用前景的科研項目,鼓勵大學與產業界聯合申請基金項目,並對由企業介入投資開發產品的項目實行重點資助。
企業資助大學搞科研。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通過向大學提供資金援助 (包括非專項科研補貼、捐款、現金贈予等)和以贈予或收取費用等方式向大學轉讓科研設備,或在大學設立由企業支付薪金的教學或研究職位,以同大學建立永久合作,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打下基礎。
大學參加企業科研。具體形式有:大學教授去公司諮詢、授課或做學術報告;大學研究人員到企業臨時參加課題研究;企業到大學校園中公開招募學生從事一些課題的研究;公司科研人員到大學進修並取得學位等。
科技園與創新中心。美國成功的科技園都是以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為依託,利用大學的科研與人才優勢創建高科技園區發揮高新技術的輻射作用。

日 本

人才培養和交流的合作。日本通過大學向社會開放、大學從民間企業招聘教師、民間企業科技人員到大學進修、民間企業聘請大學教師講學、大學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大學教師到內地留學等形式進行人才的培養和交流。
共同研究。主要有兩類研究形式:一是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和民間企業的研究人員就共同課題開展合作研究,將國立大學的研究能力和企業的技術能力結合起來;另一類是民間企業、大學和國家行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起從事大型項目或跨學科領域的研究。
教育捐贈的財會制度。有關教育捐贈的財務制度規定,受贈國立大學可以靈活使用這些捐贈,如開展研究活動、國際交流或用於學生的獎學金。此外,國立大學和其他大學可以共同利用一些機構將捐贈的資金開設講座,創建新的研究部門。

借鑑意義

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產學研聯盟的成長過程以及首要模式等方面的經驗鬥勁,對我國產學研聯盟模式的構建、政府政策的擬定和實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1 產學研聯盟需要完美的法令保障
在產學研聯盟中,需要操作法令規範分歧主體的行為,呵護合作各方的正當權益,確定常識產權的歸屬和洽處分配,措置合作中可以呈現的各類糾纏。是以,完美的法令系統是產學研聯盟成功的軌制保障。美國是手藝立異和產學研聯盟法令最為完美的國家,在常識產權歸屬、益處分配、科研人員獎勵、促進手藝轉移方面都有具體劃定,為敦促產學研聯盟供給了法令上的規範和支撐。
2 政府應對產學研聯盟給以需要的財政撐持
政府專項資金是產學研聯盟中資金的主要來歷之一。眾所周知,在年夜年夜都產學研聯盟模式中,都是由企業出資金,高校或科研院所供給科技人才和科研設備。然而面臨關頭手藝、共性手藝以及前瞻性手藝難題來說,讓企業出資可能會有所記掛,政府可以經由過程設立專項資金投入這類手藝的研發和立異,一方面可以減小企業手藝立異的風險,增年夜企業介入立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緩解產學研聯盟中資金缺乏現象。
3 應按照客觀現實,設立具體明晰的國家立異計謀方針
政府在推進產學研聯盟時首先要明晰國家計謀。近年來,英國政府持續發布了一系列旨在增強立異能力的白皮書。周全闡述英國在21世紀的立異計謀,並在世界級的立異中心、可持續的財政投入、研究基本對經濟和公共處事需求的反映能力、企業的研發投資和介入、高素質勞動力的培育、公家對科學研究的介入和信賴等方面提出了29個子方針和40項指標。這些立異計謀方針的提出為產學研聯盟立異營造了合作情形,提出了合作前提,也指瞭然合作標的目的。
北歐國家的產學研聯盟打算設定了分歧的方針,這與每個北歐國家產學研聯盟的狀況有著慎密聯繫。當產學研聯盟動力不足、合作失慎密時,打算的方針就定位在促進產學研聰明夥伴關係的成立以增強科技與經濟的連繫上。若是要提高產學研聯盟的條理和水平,打算需著眼於分歧主體的能力培植,因為當每個主體研究能力虧弱時,產學研聯盟必然會勾留在一個較低的條理水平上。而當各個主體具備了較強的研究能力時,打算應以併吞財富關頭手藝或共性手藝為方針。
4 充實闡揚企業的主體浸染,尤其應撐持中小企業介入產學研聯盟
產學研聯盟是手藝立異系統的主要組成部門,可是在手藝立異系統培植中必需正確措置好企業主體和產學研聯盟的關係。英國政府十分正視中小企業,把扶持中小企業成長作為國家立異計謀的主要環節。為了輔佐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立異源泉,英國政府不僅成立了中小企業處事局等科技中介處事機構,而且在財政、金融和稅收等方面採納多項法子促進中小企業與研究機構和年夜學的合作。
若是要想使一批中小企業迅速成長為年夜型企業,政府就有需要加年夜對中小企業產學研聯盟的撐持力度。制訂切實可行的法子,在財政、金融和稅收等多個方面指導中小企業普遍介入產學研聯盟立異。
5 充實闡揚科技中介的橋樑浸染
中介機構具有信息渠道普遍、信息資本豐碩、專業性強等特點,可以在手藝讓渡中闡揚主要浸染。例如,北歐國家的立異中繼中心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國家之間的研發交流和手藝讓渡,再如,瑞典的手藝讓渡收集中心慎密親密了年夜學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英國政府一貫正視中介機構的浸染,不僅積極操作、藉助科技中介機構推進產學研聯盟立異,還制訂了必需有中介組織加入的法拉第合作夥伴打算。是以,成立完美的科技中介機構處事系統,闡揚中介機構在產學研聯盟中的前言浸染,是保障產學研聯盟成功的主要前提。對比之下,我國中介機構處於成長初期,無論是數目仍是質量都不能知足為企業供給立異粘結處事的需要。我國應充實熟悉到中介機構在產學研聯盟立異中的主要浸染,鼎力成長多類型多條理的科技中介機構,使中介機組成為產學研聯盟立異的橋樑。

編後

但似乎,這種注重套用的合作模式,在中國有些變味道。產業化,讓學術科研也染上了銅臭,教育變得那么功利,師者變得那么膚淺。中國的校園,算是乾淨,卻不清潔。官僚主義拜金主義,哪裡是什麼崇高的學府。
中國的學校應該更注重精神的學習,而不是像資本主義那樣更看重經濟。誠然沒有物質基礎,只追求精神的崇尚是不自然的,但畢竟體制不同,所以中國的高校也應有所不同。
如此,產業化的重點,是服務於科研與學術,重在套用,結合實際需求,引領或推動技術進步才是。
如果,當老師的,談論的是如何賺錢,那么,他的角色不應是老師,而是商人。
如果,學校教學生,如何官僚,如何拜金,那么,學生不應該上什麼大學,即使用四年光陰換得張文憑,也是被人奴役。
如果,產學研的結果是,科研經費被侵蝕,學術被冷落,那么還是先從學研結合開始的好。
總之,現在中國的大學,可能只有為數不多的能做到產學研結合,而大多並不適合大躍進。倒是先從學研做起,夯實基礎才是。否則,禍國誤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