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

外蒙古

外蒙古(西里爾蒙古文Ар Монгол)是一個歷史名稱,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日的蒙古國(占地156.65萬平方公里)和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占地17.05萬平方公里)等地區。

清廷根據其對蒙古地區統治政策的需要,將蒙古地區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指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外札薩克蒙古又稱外札薩克,狹義的外札薩克蒙古即外蒙古,包括喀爾喀四部;廣義的外札薩克蒙古還包括西套蒙古、科布多蒙古、青海蒙古、新疆蒙古。根據《大清一統志》稱呼漠北為“烏里雅蘇台統部”,清末開始稱其為外蒙古,但實際上烏里雅蘇台統部還有一些旗屬於內屬蒙古,故此稱並不準確。

外蒙古1921年宣布脫離中華民國獨立後,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4年所轄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大部分併入蘇聯。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根據國際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國民黨當局赴台後聲稱蘇聯背信棄義取消承認其獨立,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1992年改制後國號變更為蒙古國。在中國民間有人用“外蒙古”一詞稱呼現代的蒙古國,作為非官方稱呼該詞實際並不準確。

基本介紹

稱呼,歷史沿革,綜述,清末之前,民國初期,宣布獨立,抗戰期間,中蘇條約,加入聯合國,現實的承認,新中國與其關係,現代蒙古國,憲法,行政區劃,政黨,軍事,外交,自然資源,景點,大事件記錄,

稱呼

外蒙古,首府為庫倫(現名烏蘭巴托),轄區包括今日的蒙古國全境,還包括今俄羅斯聯邦所屬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的大部分領土(烏梁海地區)和被俄羅斯強占現屬於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部分科布多地區以及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南部、克麥羅沃州南部部分地區,面積共180多萬平方公里。廣義的外蒙古還包括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部分地區(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割讓予俄羅斯)和貝加爾湖西邊、南邊的部分地區(在中俄布連斯奇條約中割讓予俄羅斯),面積總計260多萬平方公里。
民國時期的外蒙古一詞,於中國清代俗稱為喀爾喀蒙古,喀爾喀又譯作哈爾哈﹐是蒙古語Халх的對音。轄下也有盟旗等類似省份、縣治的區劃。與內蒙古相同,清朝按照盟旗制度編為「盟」、「旗」,皆未建省,有外蒙古四盟。西方列強的到來,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的一統江山從此開始遭到破壞,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神聖國土開始慘遭瓜分、蠶食。清朝後期開始稱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為外蒙古。中華民國成立後,即稱外蒙古。1915年《中俄蒙協約》簽訂後北洋政府設定蒙古地方,實施自治。1924年在蘇聯控制下改稱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沿用其為名義上的行政區劃名稱,不過即使於此,外蒙古之區劃或名稱仍於之後被大量引用。
北洋政府出版的外蒙古地圖北洋政府出版的外蒙古地圖

歷史沿革

綜述

外蒙古是指與清朝結盟較晚的大漠以北蒙古部族,他們屬於喀爾喀部的分支,因準噶爾部(西部衛拉特蒙古之一)的進攻,在清朝康熙時期始與清結盟,共同對抗準部,而後經歷雍正、乾隆兩代始正式歸附清朝。康熙三十年經多倫會盟(多倫淖爾會盟),喀爾喀部正式歸附清朝,當年(一說三十一年),始編蒙古旗分佐領,三十一年,各旗頒給印信,印文滿蒙兩種文字,旗之上設盟,乾隆十二年(1747年)給各盟長頒發所鑄印信,嘉慶間有盟四,旗八十六,佐領一百七十七。因歸附較晚,清代稱作外藩蒙古,以與早期即內附的蒙古各部相區別。其中外喀爾喀的車臣部、土謝圖部由清朝駐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部由清駐烏里雅蘇台的定邊左副將軍統轄。 清朝後期特指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為外蒙古。中華民國成立後,沿用其稱呼。1915年“博克多汗國”取消後成立蒙古地方。1928年,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後,再次沿用北洋政府的蒙古地方作為行政區域劃分。不過即使如此,外蒙古之區劃或名稱仍於之後被大量引用。
外蒙古形勢圖外蒙古形勢圖
外蒙古獨立是指外蒙古於20世紀前期從中國獨立出去的巨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之一。外蒙古包括現在的蒙古國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蒙古國是一個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唐努烏梁海地區則先後被俄國、蘇聯控制,之後一部分被併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即現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等,另外一部分則被併入蒙古人民共和國。
外蒙古獨立是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史達林強占中國的唐努烏梁海、整個黑瞎子島、迫使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等,對中國造成極大的傷害。美、英兩國在未通知中華民國以及其他盟國之下,於1945年2月11日與蘇聯簽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國主權的《雅爾達協定》(又稱“雅爾達密約”)。其中規定:“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應予保持。”

清末之前

蒙古高原上從古至今有多個遊牧民族和部族繁衍生息,如匈奴柔然(鮮卑同種)、回鶻突厥等。中國遼代時期,突厥勢力淡出該地區,蒙古人遷入,蒙古各部臣屬於遼朝。遼滅亡後,在13世紀初的金朝,蒙古人的首領成吉思汗統一了這一地區的所有蒙古部族,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帝國)。其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包括現在中國的大部、蒙古高原朝鮮半島等。明朝時蒙古人退回塞外,維持北元政權,與明朝對抗。後來滿族統治者與漠南蒙古(即內蒙古)諸部結盟,建立清朝,統一中原。其他漠北漠西蒙古部族也逐漸成為清朝的臣屬。1635 年,塞北諸部落向後金(大清)歸附,遂稱內蒙。此時外蒙由喀爾喀部(三部落總稱)統治下,地廣人稀。1660年,由突厥民族後裔建立瓦剌部落(土木堡之戰生擒明英宗)分裂的一支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在葛爾丹汗的帶領下,進攻外蒙。喀爾喀三部落全面潰敗,商量救亡策略。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投降俄國,二是歸附中國。庫倫活佛(喇嘛教,與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響後世數百甚至數千年的決定,歸附中國,而不是向沙皇俄羅斯投降。他說:“俄羅斯持教不同,必以我為異類,宜投中國興黃教之地。”加之庫倫活佛與康熙帝玄曄私交實篤,外蒙最終主動歸附,清廷出錢出力,派精銳協防。1696年,葛爾丹大汗在清軍三路大軍圍剿下大敗,次年葛爾丹自殺。自此180多萬平方公里北方納入中國版圖
明中葉,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之幼子格埒森扎·札賚爾琿台吉有七子,分居喀爾喀河流域,這七個鄂托克(領地)被稱為“喀爾喀·多倫·和碩”,即喀爾喀七部或喀爾喀七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喀爾喀七部舉旗南遷,投奔清朝,被安置在喀倫邊內。三十六年,噶爾丹敗亡,喀爾喀蒙古諸部回歸舊牧地。這時喀爾喀分三部:土謝圖汗部稱中路,車臣汗部稱東路,扎薩克圖汗部稱西路。雍正十年,喀爾喀親王額駙策棱在額爾德尼昭(即光顯寺,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前杭愛省巴彥溫都爾西北)大勝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清廷以其“勞績懋著”,從土謝圖汗部分出二十一旗隸屬於額駙策棱的賽音諾顏部,從此賽音諾顏部始為大札薩克,與三汗部並列為喀爾喀四部。至嘉慶間(1796~1820),喀爾喀四部有四盟,八十六旗。
清總理學務大臣審定《皇朝直省圖》的蒙古圖清總理學務大臣審定《皇朝直省圖》的蒙古圖
土謝圖汗部 東界肯特山,西接翁金河,南臨瀚海,北靠楚庫河,接俄羅斯。始設十七旗,雍正間(1723~1735)增至三十八旗。嘉慶時(1796~1820)有旗二十:土謝圖汗旗、中旗、中次旗、中左旗、中左翼末旗、中右旗、中右末旗、左翼中旗、左翼中左旗、左翼前旗、左翼左中末旗、左翼右末旗、左翼末旗、右翼左旗、左翼左後旗、右翼左末旗、右翼右旗、右翼右末旗、右翼右末次旗、右翼後旗。諸旗會盟於汗山,稱為汗山盟,駐土拉河南北。有佐領五十九。
車臣汗部 東臨額爾德尼陀羅海,西接察罕齊老圖,南界塔爾袞柴達木,北鄰溫都爾罕。康熙間(1662~1722)編旗二十一。乾隆間(1736~1795)有旗二十三:車臣汗旗、中左旗、中左前旗、中右旗、中右後旗、中前旗、中後旗、中末旗、中末次旗、中末右旗、左翼中旗、左翼左旗、左翼右旗、左翼前旗、左翼後旗、左翼後末旗、右翼中旗、右翼中左旗、右翼中右旗、右翼中前旗、右翼左旗、右翼前旗、右翼後旗。諸旗會盟於克魯倫河巴爾和屯,稱為巴爾和屯盟,駐克魯倫河左右。有佐領五十四。
扎薩克圖汗部 東臨翁錦、西爾哈勒珠勒,西界喀喇烏蘇、額喇克諾爾,南接阿爾察喀喇托輝,北界推河。康熙三十年,策旺扎布受封扎薩克和碩親王,始設八旗,後增至十二旗。雍正間增為十五旗,乾隆間增為十七旗。嘉慶時有旗十九:扎薩克圖汗旗、中左翼左旗、中左翼右旗、中左翼末旗、中右翼左旗、中右翼末旗、中右翼末次旗、左翼中旗、左翼左旗、左翼右旗、左翼前旗、左翼後旗、左翼後末旗、右翼前旗、右翼後旗、右翼後末旗、右翼右旗、右翼右末旗、附輝特旗。諸旗會盟於扎克河源畢都哩雅諾爾,稱為扎克河色欽畢都哩雅諾爾盟,駐杭愛山。有佐領二十五。
清末的庫倫喇嘛清末的庫倫喇嘛
賽音諾顏部 東界博羅布爾哈蘇多歡,西接庫勒薩雅索郭圖額金嶺,南臨齊齊爾哩克,北接齊老圖河。雍正十年從土謝圖汗部分出二十一旗隸屬額駙策棱的賽音諾顏部,始別為一部。嘉慶時有旗二十四:賽音諾顏旗、中左旗、中左末旗、中右旗、中右翼末旗、中前旗、中後旗、中後末旗、中末旗、左翼中旗、左翼左旗、左翼左末旗、左翼右旗、右翼中左旗、右翼中右旗、右翼中末旗、右翼左末旗、右翼末旗、右翼前旗、右翼右後旗、右翼後旗、右末旗,另附厄魯特前旗、厄魯特旗。諸旗會盟於齊齊爾哩克,稱為齊齊爾哩克盟,駐翁金河北。有佐領二十五。
1854年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說“中國一旦發生政變,也不應容許中國新政府把權力擴張到蒙古,在這種情況下,蒙古應受到俄國保護”。1911年(宣統三年),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古封建上層,在沙俄策動下宣布“獨立”,建立“大蒙古國政府”,驅逐清朝政府駐庫倫辦事大臣,私自與沙俄簽訂非法的《俄蒙協約》(即《庫倫條約》)。

民國初期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中華民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從此結束了封建統治時代,然而由於模仿西方(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無視中國仍存在各系軍閥的國情,建立起來的中華民國,沒有著統一的強大的政治力量,議會選舉制被軍閥利用,中國不久就進入了混亂的內戰內斗的軍閥割據時代。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隨著清朝統治的逐漸瓦解,在沙皇俄國駐庫倫(現烏蘭巴托)領事的策動下,外蒙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派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出使俄國,後博克多格根在庫倫宣布獨立,建立“大蒙古國(博克多汗國)”政府,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隨後俄蒙軍隊包圍了清政府駐庫倫的蒙古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此獨立未被當時的清朝政府和後繼的中華民國政府承認。1911年外蒙古叛軍,在沙皇俄羅斯鼓動下,驅逐清政府官員,侵入內蒙古,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袁世凱出兵經過三年收復內蒙古,但沒有收復外蒙古。
八世哲布尊丹巴稱帝後所用旗幟八世哲布尊丹巴稱帝後所用旗幟
1913年沙俄當局迫使袁世凱執政的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規定: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軍隊,不得移民。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協約》,將此聲明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袁世凱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獨立運動人士。外蒙古實行自治。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之後其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事實上繼續支持外蒙古獨立。蘇維埃俄國在1919年7月25日發表對蒙古聲明,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1919年8月,外蒙古三盟(土盟、車盟、扎盟)王公聯名密呈庫倫鎮撫使陳毅,自願取消自治,恢復舊制。俄國領導人列寧在世時曾經說,要把沙皇掠奪的中國土地全部無條件還給中國人民,他承諾,當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後,外蒙古將自然回歸中國。
1919年11月7日,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和政府首腦段祺瑞遂決定出兵外蒙,派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庫倫,挾持“內閣理”巴德瑪·多爾濟,軟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全面否定《中俄聲明》。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南方孫中山護法軍政府亦致電慶賀。11月22日以《中國大總統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取消《中俄聲明》和《恰克圖協約》,北京政府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孫文因此讚揚徐樹錚:“徐收回蒙古,功實過於傅介子、陳湯,公論自不可沒!”但是徐的鐵腕政策導致更多的王公喇嘛的不滿,徐也沒有對外蒙長期經營,而是抽調外蒙北洋軍入關作戰。
北洋軍進軍外蒙古路線圖北洋軍進軍外蒙古路線圖

宣布獨立

主詞條:外蒙古獨立
1919年牧民出身的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尋求共產國際的幫助建立獨立的蒙古國。1920年在列寧的扶植幫助下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組建了蒙古的共產黨,即蒙古人民黨
1920年7月19日,段祺瑞下台,徐樹錚率軍返回內地,旋遭通緝,逃入日本使館。庫倫僅留守部分兵力,外蒙古也進入了混亂狀態。1921年2月11日,蘇聯國內戰爭期間,白俄羅曼·馮·恩琴的軍隊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攻入庫倫。中國駐軍戰敗撤離庫倫,一部分返回內地,一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領下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面對外蒙古駐軍的多次求援,奉系、直系軍閥不給予任何援助,相互推脫。在北洋政府授予張作霖蒙疆經略使後其依舊對“出兵援庫”持消極態度。3月18日,蒙古人民黨軍隊在蘇聯紅軍的扶植下攻占買賣城,逐走了中國駐軍。由於中國國內處於第一次直奉戰爭前夕,各派軍閥無暇分身,只得坐視蒙古在蘇聯的幫助下獨立。蘇聯紅軍於是“應邀”在蒙古人民黨軍隊的支援下於5月25日進入外蒙古,7月6日侵入庫倫,抓獲恩琴。
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權”,並與蘇聯在1922年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北洋政府)發表嚴厲聲明,拒絕承認外蒙古獨立,但由於當時直奉兩系在關內爭權奪利,互相推諉,北洋政府沒有能力派軍隊收復外蒙古,只能寄希望於和蘇俄和平接受外蒙。外蒙古宣布“獨立”和建立“蒙古國”訊息傳到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包括內蒙古王公在內的國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占領。北洋軍閥各派系,如段祺瑞、張作霖曹錕吳佩孚等因忙於彼此之間的內戰,無可奈何。作為一種外交形式,北洋政府發布了一份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1922年蘇蒙簽定一份協約,蘇聯率先承認外蒙“獨立”。1924年6月,喬巴山推出所謂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利屬於大呼拉爾,不設總統,平時由政府處理國務。11月第一屆大呼拉爾會議在庫倫召開,允許蘇聯駐軍,制定仿蘇“憲法”,改庫倫為烏蘭巴托。
君主立憲蒙古國旗(1921-1924年)君主立憲蒙古國旗(1921-1924年)
不久,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在受蘇聯控制的第三國際以及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蒙古政府1924年11月26日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11年作獨立。但中國及英、美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1924年5月31日,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和蘇聯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及聲明書》,也叫《中蘇協定》。主要內容:一、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二、蘇聯放棄沙俄在中國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蘇聯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四、蘇聯取消沙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五、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贖回;六、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權。
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

抗戰期間

從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十年內戰,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南京國民政府無力處理外蒙古問題。1927年,蔣介石主持中央政府時,蘇聯要求中國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蔣介石回電拒絕,並責令外蒙古執政者放棄“獨立”,回歸中國。1928年外蒙古爆發了喇嘛王公主導的反蘇反人民黨運動,演變為1932年蒙古武裝起義,國民黨地方軍隊和蘇蒙軍在邊界發生小規模衝突,此後由於戰亂不斷南京政府沒有精力顧及外蒙古之事,之後的中國抗日戰爭,使南京政府再一次失去收復外蒙古的機會。親蘇的喬巴山趁機又得到發展,加上日本也製造滿蒙獨立事端,外蒙古甚至與偽滿洲國簽訂“邊界”協定,從事分裂國家的勾當。至此,外蒙古在中國內戰期間形成了事實上的分離。直到1992年蘇聯解體後,蘇聯軍隊才徹底從蒙古國撤走。與此同時,在喬巴山等人的領導下,“蒙古人民共和國”實行了蘇聯式的政治制度
1930年蘇聯出版遠東地圖1930年蘇聯出版遠東地圖
1939年,蘇、蒙聯軍與日本、滿洲國的軍隊因“蒙滿邊境”問題爆發諾門罕戰役,之後因歐洲戰事而停戰。1941年3月,日本外務大臣松崗洋右訪蘇,蘇聯外交部次長在3月27日對中國駐蘇大使說:“史達林接見松崗,是純禮貌問題。”4月11日,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對國民政府說:“蘇聯不為自己而犧牲友邦的利益,蘇聯政府對松崗是照例接待。”但是,就在兩天后的4月13日,蘇聯就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並發表聯合聲明說:為了維護兩國的友好關係,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對此中華民國政府外長王世傑聲明“《蘇日中立條約》,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1932年外蒙古出版地圖1932年外蒙古出版地圖
在此期間,內蒙古的德王試圖在日本人的幫助下使內蒙古也獨立,還建立了實際上受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但隨著日本的投降和蘇、蒙聯軍的參戰,該政府也垮台,內蒙古很快被中國共產黨占領,1947年成了中共治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區。
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1924-1949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1924-1949年)
國民政府駐蘇大使邵力子曾說:“我在1943年春間,曾提出有關中蘇邦交的建議……關於中蘇之間的許多應解決的問題,我所建議的幾乎多與中蘇友好協定所包含的相類似。因為那時我認為這些問題必須加以合理的解決,尤其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和中山先生建國大綱所定扶助弱小民族使之自治自決的精神,完全符合。”

中蘇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同盟國為爭取蘇聯對日本宣戰,美、英兩國在未通知中國以及其他盟國之下,於1945年2月11日與蘇聯簽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國主權的《雅爾達協定》(又稱“雅爾達密約”)。其中規定:“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應予保持。”1945年史達林曾對蔣經國說過:“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這也是他堅決要求外蒙古獨立的主要原因。但美國總統羅斯福曾面請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謂在維持外蒙現狀之下,中國仍有宗主權。當時中國政府亦認為中國具有對外蒙古之宗主權。
雅爾達會議三巨頭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雅爾達會議三巨頭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
1945年2月關於結束二戰的雅爾達會議,是美蘇操縱外蒙古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當時,在歐洲戰場上,德國已經戰敗投降。在亞洲,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但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在中國戰場,中日雙方處於戰略對峙,誰都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然而他們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了蘇聯的出兵中國東北的條件是中國接受外蒙古的現狀,即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無理要求。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羅斯福和史達林之間進行的。蔣介石得不到羅斯福的支持,面對史達林的重壓,在萬般無奈之中,於1945年8月14日,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根據條約允許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並且滿足中華民國政府的其他條件這種巨大代價,終於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迅速宣布無條件投降,使得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行動變得毫無意義。在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的
壓力下,1946年的中國中央政府(國民黨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但在1950年代後民國政府以“蘇聯違反條約義務”為由,取消了外蒙古的獨立合法性。在台灣陳水扁當局時期承認外蒙古獨立。1949年10月,中國的解放戰爭勝利震驚了世界,國民黨的軍隊撤離到台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蔣介石在退到台灣後,對史達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當時雖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聯合國,“中華民國”仍然擁有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且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
國民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國民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8月8日在德國投降正好三個月,美國對日本使用核子彈之後,蘇聯在和中國談判成功之前,對日本宣戰。一百五十萬蘇軍在外蒙古集結後進攻中國東北、朝鮮等地的日本關東軍。其間外蒙古提供後勤並派軍隊參加了蘇軍對日軍在內蒙古的作戰。中蘇在就外蒙古問題舉行談判時,史達林堅稱外蒙今日已是“人民共和國”,故其現狀,即是獨立。談判開始時,中方堅拒承認外蒙獨立,史達林則稱,外蒙問題如無法獲致解決,則條約不能訂立。談判中,蔣經國對史達林說:“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史達林回答:“倘使你該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為繼續取得同盟國對中國戰區的支持,以及避免蘇聯援助中共和在東北駐軍不撤走,1945年8月14日,經過與蘇聯兩個多月的談判,中華民國政府最終做出妥協。宋子文、王世傑等在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授權下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宋子文拒絕簽字,並辭掉外交部長一職,最後該條約由王世傑簽字。同日,中蘇兩國外交部互致照會,其中中國外交部長王世傑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照會節選如下:
國民黨外長王世傑復外蒙蘇侖扎布的照會國民黨外長王世傑復外蒙蘇侖扎布的照會
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上開之聲明,於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簽訂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批准後,發生拘束力。
對此,杜魯門給蔣中正打電報說:“我請閣下執行雅爾達協定,但我未曾請閣下做超過該協定之讓步。”指蔣中正拋棄了中國對外蒙的宗主權。王世傑回國稱該條約可保中蘇三十年的和平,於是8月24日立法院在孫科主持下,以95人贊成,4人反對(以起立方式表決)通過《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0月20日外蒙舉行公民投票,中國政府派雷法章前去參觀。雷法章奉蔣中正之命,“不與外蒙當局進行任何交涉”;關於投票,雷法章“只宜細心觀察,但不得干涉或發表任何聲明”。外蒙人民“在政府人員監督之下,以公開之簽字方式表示贊成與否”,外蒙古用實名制投票來威脅選民,導致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但聯合國所派之觀察員不承認此次投票。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國民政府公告說:“外蒙古人民於1945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隨後國民政府表示支持蒙古入聯合國。2月13日,國民政府接待蒙古人民共和國代表團訪問。從此,中國失去了對外蒙的主權。
曾任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的蔣廷黻認為: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與五十年前大清帝俄同盟條約太相同了。條約及換文,就全體看起來,是極有利於蘇俄的,簡直可說是片面的、不平等的。蘇俄如嚴格遵守這條約及換文,於蘇俄只有利而無害。任何公平的研究員,不能避免這個結論。”
雷法章事後對外蒙“公民投票”的評介是:“其辦理投票事務人員,對於人民投票名為引導,實系監視,且甚為嚴密”、“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之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中華民國政府曾於1947年8月27日於聯合國安理會開會時表示質疑此投票之公正性。中華民國代表蔣廷黻發言稱:“吾人認為此事是吾人所不能接受之過份簡單的歷史,當適當時機來臨後,中國政府有從事進一步觀察之權利。”
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1949-1992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1949-1992年)
關於蔣中正的國民政府放棄了對外蒙的主權,顧維鈞這樣寫道:“我仍然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在莫斯科的代表團認為非得向蘇聯做出超過需要之外的讓步不可。即使從英國的觀點來看,中國在外蒙問題上是能夠不讓步的,美國的國務卿貝爾納斯也持有同樣的看法。這是貝爾納斯在1945年9月從莫斯科來參加五國外長會議時在倫敦對我說的。然後他問我為什麼我們做出了不必要的讓步,他指的是蒙古。我雖不理解為什麼這樣做,但覺得這個評論進一步證實了艾登(英國的外相)對我說的話是有理由的。我對中國在莫斯科所採取的立場自然是極感失望的,我構想一定有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公開當年我們的重慶政府為什麼決定不惜任何代價與蘇聯締結這個條約的全部理由。”
1949年經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敗走台灣。1950年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而廢除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53年台灣國民黨當局援引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條件,而廢除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關於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蔣中正在國民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沉重地檢討說:“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願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蔣還稱,放棄外蒙古“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絕非謀國之道”;蔣中正還表示自己“對總理、對革命、對國家和人民應該引咎自責”。1952年,台灣當局向聯合國控告蘇聯。聯合國大會以25票贊成,9票反對,24票棄權通過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譴責蘇聯。是為“控蘇案”。
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徽(1960-1991)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徽(1960-1991)
“控蘇案”聲稱:“《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後,‘中華民國政府’一向恪守該條約產生之一切義務,但蘇聯卻屢次背信,不但在東北強姦中國婦女,還劫掠工業設施,價值達80億美元,超過德境三倍;並支持中國共產黨。1949年10月蘇聯公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之建交。蘇聯屢次違約,但‘中華民國政府’卻為顧慮美國關係,遲未採取行動”。直至1953年2月20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對國會正式否認雅爾達秘密協定的存在,才於2月23日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2月25日,“外交部”正式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加入聯合國

1946年8月6日,國民政府派駐聯合國的代表徐淑希發表支持外蒙古加入聯合國的聲明:“蒙古人民共和國在數月之前,尚為中國之一部分,稱為外蒙古。其獨立乃由中國所賦予,職是之故,中國將為歡迎其加入聯合國之一國家,吾人固竭誠期望其加入此國際機構。……中國於適當之時間到來時,儕以全力支持外蒙古要求入會申請。”
1955年,台灣國民黨當局常駐聯合國代表行使否決權,外蒙古加入聯合國提案遭一票否決。
1961年,蘇聯集團和非洲集團達成一攬子協定:蘇聯集團支持非洲的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而非洲集團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當時中華民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可以阻止蒙古入聯合國。但美國甘迺迪政府擔心如此會導致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受阻,激怒非洲國家,導致他們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於是施壓給“中華民國”政府不得否決蒙古入聯合國。幾經外交上的交涉,最終“中華民國”政府同意不否決蒙古入聯合國,而美國也不可以投同意票。作為回報,甘迺迪公開聲明美國堅決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並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一案成為“重要問題”,即要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才能通過;且甘迺迪承諾如果任何時候美國的否決能有效地防止中共進入聯合國,美國將使用否決權。
蒙古人民共和國地圖蒙古人民共和國地圖
10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以9票贊成,0票反對,1票(美國)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蒙古入會案。“中華民國”放棄使用否決權反對。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30號決議案,接納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未參加表決。就此,蔣中正在1961年11月主持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及中央評議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稱:“就整個世界戰役來說,在防阻匪偽入會的間接目的上,我們可以算是換取了一次迂迴戰的勝利;但在防阻偽蒙入會的直接目的上,無可諱言,乃是我們一次嚴重的失敗和恥辱!”
12月1日,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提出議案:任何涉及中國代表權變更問題的議案都是“重要問題案”(重要提案需經聯大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同意)。12月15日此案以61票贊成,37票反對,7票棄權,被通過為聯大第1668號決議案。

現實的承認

中華民國行憲前聲索外蒙古的法規以及草案有: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三條:“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
民國三年(1914),《中華民國約法》第三條:“中華民國之領土,依從前帝國所有之疆域。”;第六十五條第二款:“其與待遇條件有關係之蒙古待遇條件,仍繼續保有其效力;非依法律,不得變更之。”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一條:“中華民國領土為各省及蒙古西藏。”
國民政府官方地圖中的“蒙古地方”(未實際統治)國民政府官方地圖中的“蒙古地方”(未實際統治)
同年制定公布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時,第四條第二項提到車臣、土謝圖、三音諾顏扎薩克圖、塞音濟雅哈圖、唐努烏梁海、青塞特奇勒圖、烏拉恩素珠克圖、巴圖塞特奇勒圖各部,而第八條以及第九條提到蒙古地方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五五憲草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為……、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時,尚未行憲,而訓政時期也尚未結束。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5日施行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公布訓政結束程式法時,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在沒有列舉何為領土時,憲法有四條提到蒙古,其中除第一百一十九條外,其他三條已經被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取消效力:
第二十六條 (國大代表之名額)國民大會以左列代表組織之:……二、蒙古選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別旗一人。……
第六十四條 (立委選舉)立法院立法委員依左列規定選出之:……二、蒙古各盟旗選出者。……
第九十一條 (監委之選舉)監察院設監察委員,由各省市議會、蒙古西藏地方議會,及華僑團體選舉之。其名額分配依左列之規定:……三、蒙古各盟旗共八人。……
第一百一十九條 (蒙古盟旗之自治)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憲法”中提及蒙古的部分,皆為盟和旗,而沒有部。自清代以降中國政府是在外蒙古設部,內蒙古設盟,相對於早先的蒙古盟部旗組織法來說,部已經被去除。因此從這點來看,中華民國憲法並未將外蒙古視為國土疆域的範圍中。
1993年11月26日,台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在釋字第328號解釋:『中華民國領土,憲法第四條不採列舉方式,而為“依其固有之疆域”之概括規定,並設領土變更之程式,以為限制,有其政治上及歷史上之理由。其所稱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該次“立法院”釋憲聲請書曾經將“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共和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台灣當局當時不承認“國家”的正式“國名”直接寫出,沒有引號或“偽”字。
領土變遷領土變遷
台灣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曾經定義“大陸地區”為中共當局控制之地區及外蒙古等。2002年1月30日,台灣“行政院”正式公告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三條及第五十六條條文”,將蒙古排除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已經排除外蒙古的適用性,所以現代定義的“大陸地區”為中共當局控制之地區。然而,此修正引起立法委員關沃暖高度關切,於同年2月26日台灣“立法院”總質詢,提出“行政院”修正通過該施行細則第三條規定涉及違憲,台灣當局是否承認外蒙古獨立,如此作為,將成為“賣國賊”之強烈質疑。現代台灣與蒙古國分別在台北與烏蘭巴托互設代表處(根據雙方簽署的協定,在代表處工作之人員擁有外交豁免權,同時給與代表處工作人員外交特派員待遇,給與代表處處長大使級待遇,給與代表處大使館待遇)。
2004年台灣當局“行政院”通過了廢除蒙古盟部旗組織法及管理喇嘛寺廟條例決議。“行政院”表示,蒙古各盟部旗已非“中華民國”統治權所及地區,因此該法已無繼續施行的必要。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表示,“蒙古國是一主權國家,且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與一百多個國家有正式外交關係,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應尊重國際社會的共識。”“行政院為因應實際需要,解除台灣地區與蒙古間的交流障礙,已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三條,將外蒙古排除於兩岸條例施行區域,決定與蒙古交流事務均依照外國人之規定辦理,務實推動雙方各項交流,建立互惠互利的實質關係。”
關於此舉是否違反憲法,游錫堃的解釋是,“中華民國在制定憲法前,國民政府已經正式承認蒙古國的存在,甚至當蒙古國申請加入聯合國時,國民政府也投票贊成,因此從歷史來看,我們沒有違背現實的必要,而且民國三十六年內政部所編印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中,也沒有將蒙古列為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因此承認蒙古國符合現況亦不涉及違憲。”
2006年1月,台灣當局“行政院”該決議送立法院表決三讀通過,由台灣地區領導人簽署命令正式廢止蒙古盟部旗組織法及管理喇嘛寺廟條例。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發售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均已將外蒙古排除在中國之外作為獨立國家標示,教科書亦然。包含外蒙古在內的“中華民國全圖”(俗稱“秋海棠”)則已相當罕見或不再發行。

新中國與其關係

1949年1月,毛澤東曾非正式地試圖通過米高揚向蘇聯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歸中國,但遭到拒絕。由於蘇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援助者,而外蒙古也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中國的統治近三十年,並且於1946年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承認,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後不久,1949年10月16日即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新中國的政策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地位。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表示: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條約。但中蘇後來發表公告稱:“1945年8月14日中蘇簽訂的條約約定均已失去效力,但雙方政府確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已因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業已與其建立外交關係而獲得了充分保證。”1950年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本打算與史達林討論對新中國的援助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史達林的冷落。為爭取蘇聯外交支持,雙方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保證了蘇聯歸還旅順軍港、大連行政權和中國長春鐵路的管理權等蘇聯根據舊條約獲得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利益。1950年7月3日,毛澤東接受蒙古人民共和國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呈遞的國書,中蒙兩國正式成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在1950年代,中國向蒙古輸送了工人幫助其建設。
1953年史達林去世,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旅順、大連)和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拒絕討論外蒙古問題。赫魯雪夫上台後,1956年周恩來非正式地向後來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提出了外蒙古主權問題,再次遭到拒絕。蒙古人民共和國於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20世紀60年代中蘇決裂初期,蒙古人民共和國試圖保持中立。中蘇關係緊張後,蒙古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也隨之冷卻。後來倒向蘇聯一邊,把大約7000名中國的援建人員驅逐回國。蒙古獨立後,蘇俄在蒙古對中國的70年的醜化宣傳,1960年代蘇聯開始在外蒙古駐紮20多萬軍隊和部署大量飛彈,嚴重威脅中國,配合蘇聯從東北、華北、西北8000多公裡邊界線上威脅中國,加上美國在中國南方邊界進行越南戰爭,中國政府,被迫積極備戰,保家衛國。
後來鄧小平曾對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說過,“雅爾達協定把外蒙古從中國分割出去,……陷我們於極其不利的戰略位置。”鄧又在1989年5月16日對戈巴契夫說:“六十年代,在整箇中蘇、中蒙邊界上蘇聯加強軍事設施,飛彈不斷增加,相當於蘇聯全部飛彈的三分之一,軍隊不斷增加,包括派軍隊到蒙古,總數達到了一百萬人。……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
直到1980年中期,兩國關係得以緩和改善。1990年。1990年,一個蒙古代表團28年來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兩國元首首次實現互訪。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現代蒙古國

憲法

現行憲法為第四部憲法,於1992年1月通過,同年2月12日起生效。憲法規定:蒙古國是獨立、主權的共和國;視在蒙古國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會為崇高目標;在未頒布法律的情況下,禁止外國軍事力量駐紮蒙古國境內和通過蒙古國;蒙古國承認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蒙古國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國家;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和原則,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有宗教信仰與不信仰的自由。根據該憲法,改國名為蒙古國,建立設有總統的議會制。
蒙古國國徽(1992年後)蒙古國國徽(1992年後)
1999年12月24日,蒙國家大呼拉爾通過憲法修正案,主要內容是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政黨單獨或聯合組閣時“可自行向國家大呼拉爾提出總理人選”等,並規定該修正案自2000年7月15日起生效。同日,新民主社會黨、民主復興黨等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抗議。31日,巴嘎班迪總統否決修正案。2001年1月6日,國家大呼拉爾駁回總統否決。3月15日,憲法法院裁決該修正案違反憲法,決定予以否決。11月29日,憲法法院召開全體會議,對憲法修正案作出最終裁定-廢除憲法修正案。12月14日,議會召開全體會議,以全票通過憲法修正案,12月20日,巴嘎班迪總統再次否決了14日通過的憲法修正案。

行政區劃

蒙古國劃為21個省和首都:烏蘭巴托市、鄂爾渾、達爾汗烏勒、肯特、庫蘇古爾、科布多、烏布蘇、中央、色楞格、蘇赫巴托、南戈壁、前杭愛、扎布汗、中戈壁、東方、東戈壁、戈壁蘇木貝爾、戈壁阿爾泰、布爾乾巴彥洪戈爾巴彥烏列蓋、後杭愛。
今日蒙古國今日蒙古國

政黨

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16個註冊政黨:
1.蒙古人民革命黨:執政黨。1921年3月1日成立,原稱蒙古人民黨,1925年3月改稱現名。黨員約11.8萬名(2001年3月)。1997年2月21 - 24日,該黨召開二十二大,通過了新的黨綱、黨章,確定黨的性質為“民族民主主義性質的中左翼政黨”,理論基礎為“民主社會主義思想”。2000年2月28 - 3月2日,該黨召開二十三大,選舉產生了244名成員組成的黨的代表會議和15人組成的黨的領導委員會(相當於政治局)和由11人組成的黨的監督總委員會。主席那·恩赫巴亞爾,總書記勒·額奈比希,書記烏·恩赫圖布辛、魯·阿瑪爾薩那。
2.民主黨:最大的在野黨。2000年12月6日由蒙古民族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民主復興黨、宗教民主黨和民主黨合併而成。黨員人數逾十萬。黨章規定,黨的宗旨是崇尚蒙古國的根本利益,重視人的發展,人的權力和自由,並視個人能力大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黨的目標是鞏固蒙古政治獨立;建立合理、強大的經濟體制;建立開放的社會;建立良政;將社會發展與國際社會進步密切接軌。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全國委員會(相當於中央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黨的監察機關是獨立於任何個人的基本章程委員會,負責監察黨內工作,對黨章負責。主席達·道爾利格扎布,副主席索·門德賽汗、姜·那倫查茨拉勒特,總書記贊·恩赫包勒德
此外,還有傳統統一黨、綠黨、工人黨、共和黨、團結黨、自由民主黨、傳統正義黨、民主新社會主義黨、共產黨、青年黨、牧區發展黨、公民民主新自由黨、公民意志黨、新社會民主黨。

軍事

美國及北約不斷拉攏蒙古,甚至傳出在蒙古建立軍事基地的傳聞,這引起中俄專家擔憂。美國不斷贊助蒙古的邊防軍
2010年3月29日,北約正式宣布蒙古為第45個向阿富汗派兵的國家,4月23日,蒙古還將應邀參與北約外長峰會。對於美國和蒙古的不斷走近,美國戰略專家羅佐弗4月4日在“opednews”網站撰文稱,“蒙古是五角大樓安插在中俄之間的特洛伊木馬”。羅佐弗稱,近10年來,美國在非洲、大洋洲、東亞公開或暗中建立了大量新的軍事基地,而美國再次將目光瞄向了蒙古,有可能在蒙古建立美軍軍事基地。世界上僅有朝鮮、哈薩克斯坦和蒙古三個國家同時與中俄接壤,而蒙古是唯一完全被中俄包圍的國家,北約硬是從中俄的包圍中“擠出一個軍事夥伴”。蒙古在2004年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但此後一直沒有努力成為正式成員國。相反,蒙古卻在此後幾年的“可汗探索”演習中,不斷擴大與美軍的合作。2010年4月23日,蒙古還將宣布向阿富汗增兵250人。
蒙古國軍隊代表參加反法西斯閱兵式蒙古國軍隊代表參加反法西斯閱兵式
蒙古國與美國於2003年舉行第一次“可汗探索”雙邊軍演。2006年以來,“可汗探索”演習擴展為多國演習。2009年8月15日,“可汗探索-2009”多國維和軍事演習在烏蘭巴托以西65公里的蒙古國武裝力量培訓中心拉開帷幕,來自蒙古國、美國、印度、韓國和高棉的700多名士兵參演。

外交

中國
1949年10月16日,蒙古與中國建交。1960年5月31日,中蒙在烏蘭巴托簽訂友好互助條約,同年10月12日生效。1962年簽訂邊界條約。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兩國關係經歷了曲折。1989年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1994年4月兩國簽署《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1998年12月,巴嘎班迪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了闡明21世紀兩國關係發展方針的《中蒙聯合聲明》。1999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蒙古進行國事訪問。
俄羅斯
1921年11月5日兩國建交。2008年1月,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總統波塔波夫訪蒙;2月,蒙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陶高訪俄;2月,俄羅斯安全委員會代理秘書索博列夫訪蒙;3月,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總裁雅庫寧訪蒙;3月,俄羅斯杜馬外事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訪蒙;4月,蒙古總理巴雅爾訪俄;5月,蒙古總統恩赫巴亞爾對俄羅斯進行工作訪問;5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訪蒙;9月,蒙總理巴雅爾赴俄出席貝加爾經濟論壇;11月,“達爾汗1”蒙俄聯合軍演在蒙舉行;11月,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總裁雅庫寧訪蒙。

自然資源

蒙古國地下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煤、銅、鎢、瑩石、金、銀、鋁、錫、鐵、鉛、鋅、石油等80多種礦產。其中石油、天然氣、黃金、銅的儲量列入世界前十位。煤礦達250多個,蘊藏量約500-1520億噸。此外,瑩石、鐵、磷、銅、鋅、金、銀、鈾、石油的蘊藏量也相當豐富,目前,已經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3家國際公司投資,外方可以分得開採石油總量的40%,其餘的60%各得一半,實際蒙方只拿30%。據有關情況反映,蒙古國非常希望用本國的原油換取中國的石油產品。森林面積為183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8.2%,木材蓄積量為12億立方米,水蘊藏量為60億立方米。1997年1月,蒙古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蒙古國工業體系尚未建立,主要產業是採礦和牧業,煤、鐵、金、有色金屬等儲量豐富。額爾登特的銅鉬礦年產銅精粉約51萬噸左右,95%出口中國,全部出口的收入約占蒙古國財政收入的40%。2004年6月底的牲畜存欄數為3000萬頭(只),每年出口我國約300萬張皮革,1500多噸羊絨和少量的牛、馬和羊肉。 2004年,蒙古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6億美元,進口總額為9億美元。

景點

喬金喇嘛廟
喬金-廟是一座藏式佛教寺廟,始建於1904年,1908年完工,位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中心,是該市最重要的佛教寺廟之一。該寺廟曾被喬金-里夫桑汗達夫(the Choijin Lama Luvsankhaidav),即蒙古國末代大汗、第八世哲布尊丹-的哥哥占領,1938年當時的0政府將其改造成一座博物館。
內部彩塑內部彩塑
喬金-廟群包括4個小寺廟,其中主廟內有一座建於18世紀的鍍金釋迦牟尼佛祖雕像,佛祖雕像右邊是喬金-里夫桑汗達夫的雕像,左邊是巴丹喬木伯龍活(Baldanchoimbolon)的防腐遺體。此外,寺廟內還收藏著大量珍貴的宗教樂器,薩滿教舞面具、唐卡繪畫以及蒙古國末代可汗從西藏帶回的226卷手抄版的《丹珠爾經》(226-volume Tengyur Tengyur)以及一全套108卷的《甘珠爾經》(the 108-volume Kangyur)影印本等等,這些收藏是研究-教歷史及文化重要的資料
扎納巴扎爾美術博物館
扎納巴扎爾美術博物館始建於1905年,位於烏蘭巴托市中心,主要收藏了史前和20世紀早期的蒙古國美術/藝術作品。扎納巴扎爾美術博物館最初由一個俄國商人所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間博物館曾做過中國的銀行、蘇聯紅軍辦公室以及百貨商店,1966年改造,並於同年7月23日作為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
扎納巴扎爾扎納巴扎爾
美術博物館以蒙古最偉大的藝術家扎納巴扎爾(Zanabazar,1635—1723年)的名字命名,內部擁有包括扎納巴扎爾的作品在內的繪畫、雕刻等藝術作品總計10000件藝術作品,而且均為永久性收藏。這些藝術品中的500件陳列在美術博物館的二層。根據主題的不同,這些藝術作品可以分為史前藝術作品、扎納巴扎爾作品、繪製唐卡、嵌花絲綢、遊牧傳統以及20世紀前期大師夏拉夫B(B. Sharav)的作品,參觀者可根據自己的品味選擇性觀賞。
甘登寺
甘登寺(又譯甘丹寺)始建於1835年,是一座西藏風格的-教寺廟,全名甘登泰格池林寺(Gandantegchinlen Monastery),意為“全是歡樂的地方”。它 是蒙古最大的-教寺院,也是當地人民學習佛教最主要的地方。甘登寺現住-150名,內有26.5米高的"Migjid Janraisig"觀世音菩薩塑像,1994年被列為國家保護對象。
甘登寺甘登寺
20世紀30年代,受史達林影響蒙古在霍爾洛·喬巴山(Khorloogiin Choibalsan)的領導下曾殺死15000名-並毀壞了幾乎所有的蒙古境內的寺廟,甘登寺是少數倖存的寺廟之一。1938年,俄-隊拆毀了寺廟內的觀世音菩薩雕像,蘇維埃時期(Soviet era)結束後,1996年,蒙古人民自發組織捐款重新修建了觀世音菩薩雕像,新的雕像上共有2286顆寶石,像身鍍一層金箔,據說是蒙古國的國寶。
蘇赫巴托廣場
蘇赫巴托廣場是烏蘭巴托市的中心廣場,被稱為烏蘭巴托的“天安門”。廣場以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中的英雄蘇赫巴特(Sükhbaatar)的名字命名,廣場中心便是蘇赫巴特騎馬的雕像,正好位於政府大殿(Government Palace)的前面。
蘇赫巴托廣場蘇赫巴托廣場
蘇赫巴特廣場在1989年以前一直是民眾、青年和軍隊-的重要地點,比如1966年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Brezhnev)訪問蒙古,蒙古人民就曾經在此舉辦大型-活動。今天,它依然是蒙古舉辦大型國家級儀式、文化活動和展覽的重要地點,外國國家領導人出訪蒙古的時候,一般都會在蘇赫巴特廣場上向蘇赫巴特雕像致敬。站在廣場上向南遠望可以還可以看到城外的成吉思汗山,山上有巨幅的成吉思汗畫像。

大事件記錄

1919年博克多格根向北洋政府申請撤銷自治,後中華民國政府派徐樹錚出兵收復外蒙。
1926年區劃1926年區劃
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黨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約1930年代,蒙古重組為:後杭愛、喬巴山、東戈壁、扎布汗、肯特、科布多、庫蘇古爾、南戈壁、前杭愛、中央和烏布蘇共11盟。
1941:喬巴山盟首府巴彥圖門更名為喬巴山。
1945.2:蘇、美、英三國首腦簽訂雅爾達協定,蘇聯以“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為條件參加對日作戰。
1930年代區劃1930年代區劃
1946.1.5:國民政府發布行政院公告承認外蒙古獨立公決的結果。
1946.2.13 國民政府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
約1954年:巴彥洪格爾、巴彥烏勒蓋、布爾乾、中戈壁、戈壁阿爾泰和蘇赫巴托爾盟相繼成立,約1956年:色楞格盟從中央盟分離。
1962.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蒙古人民共和國簽定邊界條約。
約1963年:喬巴山盟更名為東方盟,約1963年:烏蘭巴托市從中央盟分離。
1940-1994年區劃1940-1994年區劃
1966年:達爾汗市從色楞格盟分離。
約1979年:額爾登特市從布爾乾盟分離,形成18盟3市。
1992年2月改國名為“蒙古國”。
1994年:東戈壁盟首府賽音山達更名為Buyant-Uhaa;科布多盟首府科布多更名為Dund-Us。(此項待其他資料確認)
1996年:戈壁蘇木貝爾盟從東戈壁盟中分離。達爾汗市改組為達爾汗烏勒盟,額爾登特市改組為鄂爾渾盟,同時分別增令若干蘇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