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北洋政府時期
1913年沙俄與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規定: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中國承認外蒙古對科布多的管轄,同時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移民。1915年6月7日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協定》,將此聲明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大蒙古國(博克多汗國)”的獨立,改稱蒙古地方。此時,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喇嘛集團已壓制住蒙古世俗王公的勢力,並毒殺了土謝圖汗部親王與
賽音諾顏部親王。外蒙古王公不得已向北洋政府求援,情願撤銷自治,恢復清代外蒙古舊制。1917年
俄國革命爆發後,蘇俄忙於內戰,無暇東顧。1919年,北洋政府以皖系將領
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派兵進入外蒙古。
徐樹錚駐兵
外蒙古後,無視外蒙古當地的文化宗教傳統而強行改革,招致了外蒙古人民的強烈民族情緒,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獨立運動,其中以求助於
白俄軍援的哲布尊丹巴的傳統宗教派和求助於
蘇俄軍援的
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新興共產派這兩大民族獨立勢力,都將中國
北洋政府的軍隊視為侵略者。
1921年2月11日,恩琴指揮的俄國白軍攻入
庫倫,驅逐了中國守軍;同年3月18日
蘇赫-巴托爾、
喬巴山領導的軍隊擊敗了買賣城的中國守軍。蘇俄軍隊於同年5月開進
外蒙古,與蒙古人民革命黨軍一道於7月6日進入
庫倫,擊敗了恩琴的白俄軍隊,同年也將中國軍隊逐出外蒙古。此後,
蘇聯將
唐努烏梁海改組為獨立的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直接併入蘇聯,成為
俄羅斯聯邦的一個
自治共和國。
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組建君主立憲政府。
1924年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之後,外蒙古政府於11月26日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
烏蘭巴托。
外蒙古第二次獨立後,中國
北洋政府及其之後的南京國民政府對其獨立一直不予承認。
國民政府時期
1928年,國民政府在行政區劃上沿用蒙古地方的名稱。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根據美蘇
雅爾達協定的結果,中國國民政府被迫同意
外蒙古自決公投。
1945年10月20日,
外蒙古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投票。這次投票是在蒙古人民革命黨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主席團領導和具體組織下進行的,雖然名義上中國政府政府派出全權代表、內政部次長“監督蒙古全民投票”。據當時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央投票委員會公布:“全國投票擁護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獨立的有487409票,即占全部參加公民投票的人數的100%,投反對票的一個也沒有。
1946年1月5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然而到了1953年2月24日,依
聯合國通過的“控蘇案”,甫已撤退至
台灣的“立法院”廢止《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拒絕承認
外蒙古獨立的事實,稱《聯合國大會決議案五〇五》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從此又片面宣稱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國民大會”秘書處自1979年5月至1991年10月所編的《會議實錄》所附的《中華民國全圖》都宣稱法理的中華民國疆域包括
蒙古地方。但是1961年外蒙古加入聯合國,台灣當局放棄使用
否決權,這使得1953年控蘇案的成果大打折扣。
1990年之後,李登輝主政下的台灣默認了蒙古國的客觀存在,並在
2002年於
外蒙古設立了代表處,但“憲法”上未予變更。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所謂“中華民國法定領土”,但“憲法”上仍舊未予變更。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中共曾非正式向
蘇聯提出了
外蒙古主權問題,遭到蘇聯的拒絕。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
史達林去世後,
1953年周恩來非正式地向後來的蘇聯領導人
赫魯雪夫提出了
外蒙古主權問題,再次遭到拒絕。
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正式劃定邊界。 中蘇關係緊張後,
外蒙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也隨之冷卻。直到1980年中期,兩國關係得以緩和改善。
1990年兩國元首首次實現互訪。
範圍
盟旗區劃
汗阿林盟
土謝圖汗部後路土謝圖汗旗、後路左翼前旗、後路左翼後旗、後路左翼中旗、後路左翼末旗、後路左翼中左旗、後路左翼右末旗、後路左翼左中末旗、後路中旗、後路中次旗、後路中左旗、後路中右旗、後路中右末旗、後路中左翼末旗、後路右翼左旗、後路右翼右旗、後路右翼左後旗、後路右翼左末旗、後路右翼右末旗、後路右翼右末次旗們子卡倫、烏雅拉噶卡倫、庫得裏庫倫、奇克泰卡倫、奇蘭卡倫、博勒卡倫、察汗烏蘇卡倫、哈拉呼幾爾卡倫、哈布托海卡倫、齊爾格岱卡倫、鄂爾多和卡倫、特木倫卡倫、額林沁卡倫
恰克圖、布拉乾、召莫多、
曼達爾戈壁 克魯倫巴爾和屯盟
車臣汗部東路車臣汗旗、東路左翼左旗、東路左翼右旗、東路左翼前旗、東路左翼後旗、東路左翼中旗、東路左翼後末旗、東路中左旗、東路中右旗、東路中前旗、東路中後旗、東路中末旗、東路中左前旗、東路中右後旗、東路中末右旗、東路中末次旗、東路右翼前旗、東路右翼後旗、東路右翼左旗、東路右翼中旗、東路右翼中前旗、東路右翼中左旗、東路右翼中右旗石威爾達卡倫、托洛蓋卡倫、折各勒圖卡倫、孟格集格卡倫、鄂博圖卡倫、鄂林圖卡倫、圖爾克納卡倫、托克托爾卡倫、霍林那拉蘇卡倫、托索克卡倫、和爾泰卡倫、伯爾克卡倫、烏爾合特卡倫、巴彥阿都爾噶卡倫、阿戛楚卡倫、集爾渾庫倫、庫裏諾卡拉、阿魯蘇克卡倫、阿典河卡倫
克魯倫、
車臣汗、賽音商德
齊齊爾里克盟
三音諾顏部中路三音諾顏旗、中路左翼左旗、中路左翼右旗、中路左翼中旗、中路左翼左末旗、中路右翼末旗、中路中左旗、中路中右旗、中路中前旗、中路中後旗、中路中左翼末旗、中路中右翼末旗、中路中末旗、中路中後末旗、中路右翼前旗、中路右翼後旗、中路右末旗、中路右翼中左旗、中路右翼中右旗、中路右翼中末旗、中路右翼左末旗、中路右翼右後旗、中路額魯特旗、中路額魯特前旗、 札牙班第達呼圖克圖牧地、青素珠克圖諾門牧地、那魯班禪呼圖克圖牧地、額爾班德尼班第達呼牧地烏里雅蘇台城、察爾來格、
巴彥洪戈爾、達蘭札達加特
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
札薩克圖汗部西路札薩克圖汗旗、西路札薩克圖左翼左旗、西路札薩克圖左翼右旗、西路左翼前旗、西路左翼後旗、西路左翼中旗、西路左翼後末旗、西路中左翼左旗、西路中左翼右旗、西路中左翼末旗、西路中右翼左旗、西路中右翼末旗、西路中左翼末次旗、西路右翼右旗、西路右翼前旗、西路右翼後旗、西路右翼右末旗、西路右翼後末旗、西路輝特旗、阿格里卡倫札薩克圖汗府
科布多
三音濟雅哈圖右翼盟
三音濟雅哈圖左翼盟
杜爾伯特汗旗、杜爾伯特中旗、杜爾伯特中左旗、杜爾伯特中前旗、杜爾伯特中後旗、杜爾伯特中上旗、杜爾伯特中下旗、杜爾伯特中前左旗、杜爾伯特中前右旗、杜爾伯特中後左旗、杜爾伯特中後右旗、
輝特下後旗錫巴裏卡倫、齊爾勒卡倫、哈起克卡倫、巴彥布拉克卡倫、吉裏克卡倫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部 托錦旗、薩拉吉克旗、庫布蘇庫諾爾旗、唐努旗、奇木奇克旗、司哈夫喀達內屋旗、打諾伊翁旗、烏布林蘇門旗、達爾哈達沙畢旗三音諾顏部
烏梁海、札薩克圖汗部烏梁海、哲布尊巴呼圖克圖屬烏梁海等等36佐領 貝集卡倫、古特額古爾圖卡倫、河拉渾博勒爾卡倫、鄂依拉噶卡倫、達爾沁圖卡倫、托洛蓋卡倫、哈特呼爾卡倫、貝勒特斯卡倫、察汗布卡倫
穆稜、哈特呼爾、肯木畢其爾以上各盟旗之代號均已在
2005年10月3日棄用。
現狀
在
2002年,台灣
行政院和
立法院宣布將舊稱外蒙古的蒙古地方自
中國地區分離,並在修訂的《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中要求將蒙古地方與中國的邊界以國界標示,並在2002年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設立代表處,2005年10月3日又棄用法理上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承認
蒙古國的獨立現狀。
2012年5月21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發售的中國地圖和
世界地圖,均已將外蒙古排除在中國之外作為獨立國家標示,教科書亦然。包含外蒙古在內的“中華民國全圖”(俗稱“
秋海棠”)則已相當罕見或不再發行。民間則早就普遍視外蒙古為主權國家,不曾把所謂中華民國全圖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