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里雅蘇台將軍,即定邊左副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地方的八旗最高軍政長官。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負責掌管唐努烏梁海和喀爾喀四部及所附厄魯特...
烏里雅蘇台全稱“烏里雅蘇台統部”,即指駐烏里雅蘇台城定邊左副將軍(烏里雅蘇台將軍)之轄區。由原來的喀爾喀汗國演變而來,1731年設立烏里雅蘇台將軍,駐烏里雅蘇台...
全國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台,分別冠以所在地名如盛京將軍、...
烏里雅蘇台台站道,清代西北地區台站道之一。康熙五十四年(1715),設台站保護烏蘭固木地區遊牧。後被準噶爾軍所據。乾隆十九年(1754),清軍收復唐努烏梁海地區,...
《烏里雅蘇台界約》,將原屬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地的唐努烏梁海西北4萬平方公里的優質草地割讓給俄羅斯,同一年又又迫使清朝簽訂了《科布多界約》,將原屬科布多定邊左...
同治十一年(1872年),署烏里雅蘇台將軍。因與前署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互參,於同治十三年(1872年)被革職。 [3] 郭布羅·長順伊犁勘界 ...
駐藏大臣、烏里雅蘇台將軍、庫倫辦事大臣、伊犁將軍、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還負責一部份外交事務。道光以後,駐紮大臣多由清宗室、貴戚出任,官員素質下降,任期普遍縮短...
何但遠走,亡匿於漠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清代特指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16世紀末17世紀初沙俄...
其中外喀爾喀的車臣部、土謝圖部由清朝駐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部由清駐烏里雅蘇台的定邊左副將軍統轄。 清朝後期特指烏里雅蘇台...
擢侍講,四遷少詹事,歷任兵部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正白旗護軍統領、南河河道總督、漕運總督、雲貴總督、 [1] 烏里雅蘇台將軍。光緒元年,卒,依巡撫例賜恤。...
中國領土之一部分”;2、“凡關於外蒙古政治、土地交涉事宜由中、俄、蒙3方共同協商”;3、“外蒙古自治區域以前清駐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台將軍及科布多參贊大臣所...
“佐畫機宜”,其下置科布多領隊大臣一人,隸於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以阿爾泰山為中心的蒙古高原西部及準噶爾盆地北端的額爾齊斯河流域 ,直至齋桑泊的近4 0萬平方...
其東為科布多所屬之額魯特旗,西北為阿爾泰淖爾烏梁海,西南與新疆塔爾巴哈台為鄰。同治三年(1864年),烏里雅蘇台將軍明誼在塔城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清帝退位後,歷任大總統府副都翊衛使、烏里雅蘇台將軍(未到任),授上將軍銜,歷次國會議員及1917年臨時參議院副議長,擁袁的共和黨、進步黨理事。國民黨當政後,曾...
文中介紹了清駐蒙古烏里雅蘇台將軍志銳,遣人赴現場拓印了《闕特勤碑》,其上有志銳將軍的題跋,稱這裡的生活很豪邁,"短衣射獵,與蒙人為伍,氈房吃羊,均來得及。...
歷史上阿爾泰山脈為中國的境內山脈,友誼峰為中國國內山峰,屬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1864年俄國割去阿爾泰山西段,但東段(包括友誼峰)仍為中國內山。直到1921年外蒙古...
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與沙俄簽定《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有滿、蒙、俄、拉丁四種文本,規定中俄兩國此薩彥嶺為界,立鄂博為界牌,歸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
外蒙古之兵,統於烏里雅蘇台將軍。杜爾伯特、新土爾扈特、新和碩特之兵,統於科布多參贊大臣。青海蒙古各部之兵,統於西寧辦事大臣。新疆各部之兵,統於烏魯木齊都...
烏里雅蘇台將軍連順;副都統杜明;騎都尉殷達護奇,二等輕車都尉安塔穆;二等輕車都尉格紳,護什塔;二等輕車都尉奇努;三等輕車都尉阿蘭;騎都尉卦納,龔薩理,賽...
清朝在外蒙古設立烏里雅蘇台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喀爾喀蒙古(外蒙古)。軍府制意義 編輯 軍府制在新疆的設立,對於鞏固西北邊防,抵抗沙俄侵略,穩定社會秩序,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