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在東北統治上採取有別於中原地區“行省制”的“軍府制”,以軍府建制統治東北。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朝政府設定伊犁將軍(全稱“總統伊犁等處將軍”),委派明瑞擔任第一任伊犁將軍,將軍府設在伊犁河北岸的惠遠城(今霍城縣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府制
- 朝代:清
- 皇帝:乾隆
- 時間:1762年
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在東北統治上採取有別於中原地區“行省制”的“軍府制”,以軍府建制統治東北。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朝政府設定伊犁將軍(全稱“總統伊犁等處將軍”),委派明瑞擔任第一任伊犁將軍,將軍府設在伊犁河北岸的惠遠城(今霍城縣境內)。
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在東北統治上採取有別於中原地區“行省制”的“軍府制”,以軍府建制統治東北。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朝政府設定伊犁將軍(...
《清代新疆軍府制度研究》是2002年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守新。...... 本書把軍府制以及軍府制下的伯克制、札薩克制與州縣製作為清朝政府在新疆所...
伊犁將軍府是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的將軍府。位於新疆伊犁地區霍城縣惠遠鄉境內,軍府設在惠遠城內,惠遠鄉東側,南距伊犁河約7.5千米,東南有惠遠老城。主要建築...
清朝在東北地區施行有別於關內“行省制”的“軍府制”,吉林將軍為東北地區三個將軍之一,統轄今天的吉林省中東部。中文名 吉林將軍 外文名 Jilin general ...
軍府制時期1757年清朝平定準噶爾之後,伊犁周圍千里空虛,荒無人煙,因為不斷的移民屯田,及哈薩克—俄羅斯戰爭時期哈薩克人東進遊牧,而形成了近代的居民格局。...
清朝在東北地區實行軍府制,吉林市為吉林將軍駐地。 [6] 清朝,統治者把瀋陽看成清朝的發祥重地,為了防止滿族漢化,保護當地土特產品,施行了嚴格的封禁政策,於順治...
五軍門之將、各軍營大將、大提學、四都(開城府、江華府、水原府、廣州府)...備邊司的官制按《續大典》,最高長官為都提調,由議政府的三名議政(現任及...
(一)札薩克旗制 (二)會盟制度 三、等級制度 (一)王公貴族 (二)宗教僧侶 (三)阿勒巴圖 (四)哈木濟勒噶 (五)沙比那爾 (六)奴僕 四、軍府制度 (一)將軍...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新疆統一,繼經4年平叛之戰,始設軍府制政權,期間阿爾泰劃歸科布多參贊大臣轄制,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設伊犁辦事大臣。...
清代,清朝統治階級為分化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識,在統一全疆地區後,便依其歸附先後、對中央王朝的忠順程度,建立以軍府制為主體的多元化體制:在伊犁設立將軍府;在蒙古...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改東北地區的軍府制為行省制,遂裁撤盛京將軍,設奉天省,省會為奉天府(今瀋陽市),轄境為今遼寧省以及內蒙古興安盟、哲里木盟一部分、...
在天山南路(即回疆地區)設定的參贊大臣就是軍府制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亦稱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歸伊犁將軍(全稱“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節制,...
《漢魏晉軍府制度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 《黎虎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代史論叢》(與張金龍、王煒民合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版。 [3] ...
“昂邦章京”乃滿語音譯,意為“總兵”。清朝前中期在東北地區實行有別於關內“行省制”的“軍府制”,寧古塔昂邦章京為當時東北兩行政區之一的最高官員。正...
五、新疆的軍府制和從屬於軍府制的三種民政 制度:州縣制、札薩克制、伯克制 六、民族地區的土族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 第二章 少數民族官兵抗擊英、法入侵和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