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什噶爾參贊大臣
- 類別:清代駐紮大臣
- 設立時間:乾隆二十八年正月(1763年)
- 駐地:喀什新城
- 全稱: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
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是清代官職名,指清代新疆回部地方的駐紮大臣。“總理回部各城事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始置,清政府在平定新疆南部的大小和卓叛亂以後,鑒於...
南路參贊大臣從建立伊始到1866年不見設定為止,在它存續的一百多年間,其名稱曾因其府治的變遷而三易,先後稱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烏什參贊大臣、葉爾羌參贊大臣;其...
古城領隊大臣 古城 孚遠城 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 庫爾喀喇烏蘇 慶綏城 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 (喀什噶爾參贊大臣) 喀什噶爾辦事(領隊)大臣 喀什噶爾 徠寧...
這種原銜兼任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參贊大臣和辦事大臣之間的統轄關係。南疆雖設總理回疆事務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名義上可以節制南疆八城的辦事大臣,但由於參贊大臣...
喀什噶爾古城風光 清朝自1760年在喀什噶爾設參贊大臣之後,作為天山以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喀什噶爾城人口激增,舊城區居住不下,開始向今解放路以西拓展。...
葉爾羌辦事大臣,官名。新疆葉爾羌地區軍政長官,掌駐防旗營官兵及四城一應事務,受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兼轄。...
嘉慶五年出任盛京將軍,八年八月因事革職。後以宗人府主事調烏什辦事大臣,歷任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烏里雅蘇台將軍、伊犁將軍、烏魯木齊都統、盛京將軍等。...
官名。清代派往新疆地區的駐紮大臣。位在參贊大臣及辦事大臣之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後陸續在喀什噶爾、哈密等地設定。輔佐駐防將軍協理該地區事務。...
乾隆二十四年(1758年),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在喀什噶爾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南疆八城(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阿克蘇、烏什、庫車...
直到15世紀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商埠。 清朝,乾隆時期,這裡一度是清政府“總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
葉爾羌汗國時,喀什曾作為輔助中心,起著重要的作用。清乾隆時期這兒是清政府“總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的駐地。光緒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爾道,共轄...
除哈密、吐魯番以外,各處大臣從屬於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通常稱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哈密、吐魯番兩地大臣隸屬於烏魯木齊都統。喀什噶爾參贊大臣與烏魯木齊都統皆受...
[7] 參贊大臣慶祥在此期間組織了 平定叛亂的道光帝 [8] 相應的抗禦,但是起義的力量太強大了,清軍不得不在喀什噶爾城堡中設定防禦,在那裡慶祥處死了阿奇木伯克...
道光四年(1824年)十月,清廷諭伊犁將軍慶祥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並指派錫伯營總管額爾古倫帶領錫伯營官兵越冰嶺馳赴喀什噶爾。道光六年(1826年)參與平定張格爾叛亂...
烏魯木齊設都統一員,伊犁(今霍城東南)、塔爾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爾(今喀什)各設參贊大臣一員,受命於將軍,統轄全境駐防官兵,合稱“四大鎮”。此外,又在葉爾...
三十二年,授伊犁參贊大臣,移喀什噶爾。內擢理藩院尚書,外授伊犁將軍。三十四年,師征緬甸,授副將軍,從經略大學士傅恆分道進軍,緬甸人拒戛鳩江,築寨。伊勒圖偕...
伊犁將軍下轄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參贊大臣與烏魯木齊都統,分管各地軍政。都統和參贊大臣雖受伊犁將軍節制,實際上除北路由將軍直接管理外,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和...
兵科給事中、副都統銜、署鑲黃旗蒙古副都統、正紅旗滿洲副都統、頭等侍衛、葉爾羌辦事大臣、喀什噶爾參贊大臣、鑲黃旗蒙古副都統、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倉場...
四年,授烏魯木齊都統,調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歷葉爾羌辦事大臣、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道光七年,富俊任協辦大學士,十年調工部尚書、拜東閣大學士。道光十四年(...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設英吉沙爾領隊大臣,隸屬喀什噶爾道參贊大臣。光緒九年(1883年)置英吉沙爾直隸廳,分東、西、南、北四鄉,隸屬喀什噶爾道。民國2年(1913...
安集延布魯特糾合回子圍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詔布彥泰率兵赴肅州,授為定西將軍,奕山為參贊大臣,將大舉出師。會奕山率邊兵戰捷,賊退,二城解圍,軍事告竣,布彥泰回...
平玉素普叛亂之戰,張格爾叛亂底定後,其兄玉素普和卓糾集殘部並安集延、布魯特人兵數千,於道光十年(1830)八月間侵入南疆。清駐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札隆阿派塔新哈和...
三十一年(1766),改設領隊大臣,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光緒九年(1883)置英吉沙爾直隸廳。管轄68處村莊及沖噶巴什等14部遊牧地。1913年,改為英吉沙縣。 [1] ...
派伊犁將軍、都統、參贊大臣、辦事大臣等分別統兵駐伊犁、烏魯木齊、喀什噶爾(今喀什)、塔爾巴哈台(今塔城)等地,復保留原有的伯克制度,以加強對維吾爾人民的控制...